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金时期的汉语通语方言中,无论南方系或北方系,词尾"们"都读阳声韵,在北方系中并已读作次轻音.比及金代中叶以后,在北方系通语方言中,"演进为真正的轻音.由于受到此时期汉语西北方言中由"们"脱尾音变而成的词尾"弭(弥)"或"伟"的影响,读真正轻音的"们"因类化而变异为"每".而南方系通语方言由于与西北方言隔绝,"们"的读音没有受到影响.到明初以后,南方系中的"们"仍旧保持阳声韵的读法,北方系中的"每"则由于西北方音影响的消退和南方系官话方音影响的迅速增长而逐渐回复到"们".于是,在南、北两系官话方言中,"们"又重新一统天下.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古全浊声母在今晋方言中的四种类型进行了探源,认为今读送气清音声母的最早源头是唐五代汉藏对音《大乘中宗见解》所代表的西北一支方音;今读不送气清音声母的最早源头是唐五代注音本《开蒙要训》所代表的西北一支方音;与北京官话相同的类型,最早也曾受到汉藏对音《千字文》和《大乘中宗见解》的影响,但最早的源头只能是北宋《皇极经世书声音图》所代表的音系;与北京官话相反的类型,则可能是前两种类型的混合体。  相似文献   

3.
林语堂先生在方言研究领域做出了多项重要的研究,提出了先进的研究方法:对扬雄《方言》的研究,包括《方言》的价值,《方言》的年代、材料和地名,方言分区;方音与古音研究,包括方音是考订古音的工具,提出"古有复辅音"说以及《切韵》的性质;方言形成的原因;重视西洋传教士的方言研究成果;方言研究方法论;创制方言字母。  相似文献   

4.
汉语西北方言,指陕、甘、宁、新、青5省的官话方言。西北方言以一致性强著称,它是如何形成的,至今没有一个系统的结论。如何建立以《切韵》为代表的中古音和现代西北各地方言的联系,一直是没有完全解决的课题。我们从西北方言历史音韵学研究的材料和方法入手,按照时间顺序检讨了唐以后西北汉语方言语音的研究概况和主要成果,对今天西北汉语方言的来源和形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明清时期的西北汉语方言已经属于官话。  相似文献   

5.
《古韵标准》是清代学者江永研究古音分部的力作。《古韵标准》一书涉及的方言材料很多,通过初步整理,可以把江永使用的方言材料归纳为五种类型:(1)直接阐述方言的重要性;(2)以方音证明语音的演变;(3)以方音说明方言和通语的语音对应;(4)以方音证明古音的分合关系;(5)用方音解释古韵特例。江永“方言比证”的研究思路,实际上要超过欧洲语言学家一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数千条方言词语,其中不少词语是按照方音直接标注读音,这就将有些本可以统读的词人为地分化出异读音来;方言异读词的存在增加了方言区人民学习普通话的难度,成为人们学习和推广普通话的绊脚石;中国语文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做到不仅要“书同文”,而且要“语同音”。《现代汉语词典》对方言词语的收录和注音要遵循广泛性、高频率和可补充的三原则,尽量发挥规范型词典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南音"叫字"的方法和规则:南音"叫字"有文读、白读、混读、官话、外地方言、古语、外来语、变化音、交替读音等读音方法,并约定俗成一定的读音规则。在长期传承和发展中受到方言、师承等方面影响,泉厦两地南音的"叫字"形成了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方音差异、读音法不同、用韵不同等方面。"叫字"的差异进一步影响两地南音演唱的咬字吐音及旋律唱腔,使两地南音展现出不同风格的艺术之美。南音艺术和语言都是不断发展的,应当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南音的"叫字"。  相似文献   

8.
今晋方言几十个方言点的鼻音声母均带有同部位的塞音成分,与唐五代西北方音特点一致。文章根据历史文献和时贤研究成果,考证了晋方言鼻音声母从唐五代到今方言的历史传承及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9.
汉语自古就有方言的差别,但汉语方言学史的研究总体上还是很薄弱的,纵观中国方言史的研究,大多倾力于上古或近代,六朝唐宋方言研究则显得尤为薄弱。考察六朝唐宋的文献资料,方言研究的材料还是比较多的,但是零散在各种文献中。20世纪以来六朝唐宋方言研究主要有:借助诗文用韵材料展示方音特点;探讨这一时期重要语言学家的语言学著作;断代方音研究;利用文献考证法与现今方言相结合,展示当时的汉语方言词汇;某一具体方言的历史的研究。要深入研究六朝唐宋方言,对各种记录这一时期方言的文献要进行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关于“训读”在方言中,有一种“用方言口语常用词的字音去读另一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的现象。“汉语语言学称这种张冠李戴的现象为训读。”如潮汕话读“夜”为“暝”,读“昔”为“早”,读“亦”为“也”,读“打”为“拍”等等。本文把被读错的字,如“夜”、“昔”、“亦”和“打”等叫做训  相似文献   

11.
关于四川方言的语音分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方言音系》(以下简称《音系》)一书的第四章讲四川方音的分区。《音系》根据入声的有无和入声归并的情况,把四川方音分为入声独立区、入声归阴平区、入声归阳平区、入声归去声区等四个方音区。沈子平同志在《读<四川方言音系>》一文中肯定了这种分法,他说:“本书拿有无入声和入声归并的情况作四川方音的分区标准是合适的。” 一九八○年全国语言学会首届年会和一九八二年四川省语言学会首届年会在成都召开期  相似文献   

12.
一、声母的比较(一)纳家户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相同的声母纳家户方言与普通话语音相比较,相同的声母有等。具体如下表:(二)纳家户方音里的[v]声母.在北京语音里都是以[u]开头的零声母合日呼字。如下表:(三)纳家户方百里的声母字,在北京语音里分为两组,一组读声母,一组读声母。如下表:(四)纳家户方音里有些声母字,在北京语音里读声母。如下表:(五)纳家户方音里有个别零声母字,在北京语音里读[z]声母。如下表(六)纳家户方音里少数声母有例外读音。选录如下:二、韵母的比较(一)纳家户方音与北京语音相同的韵母有等15个…  相似文献   

13.
从"打"字的基本意义和语法功能等方面对普通话中的"打"和西南方言中的"打"进行比较分析。"打"是现代汉语中词义最复杂的单音词之一。通过普通话中的"打"和西南方言中"打"字的比较,基本意义和语法功能等方面进行考察,对汉语泛义动词"打"字进行再探讨。  相似文献   

14.
金牛镇位于大冶西部,其方音不仅与大冶市区方音差异较大,而且与大冶境内的其它小片以及周边的鄂州方音、黄石方音、阳新方音之间差异也不小。前人众多研究成果将大冶方言划分为赣语。金牛方言入声保留喉塞音韵尾,调值自成一调(调值53)。本文从金牛方言的声韵调系统和入声两大方面来浅析金牛方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王棨诗赋用韵中平声叶上声、去声的平声字皆为浊声母,这种相叶现象用闽北建瓯话中浊阳平声字分化为上声、去声的规律来解释恰如其分。针对这种以方音入韵的现象,认为浊阳平声字的分化现象在晚唐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同时也提出了假设——用区外方言岛来解释。  相似文献   

16.
《醒世姻缘传》是明末清初百回长篇白话世情小说。经调查发现,书中使用的山东方言土语与东北方音有密切联系。将书中语音现象与现代东北方音进行对比,再次有力地证实了山东方言是东北官话的源头之一,并为进一步探讨山东方音与东北方音的关系、研究东北方言词语的形态构成与来源提供材料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宝鸡方言同音字母的客观、细致的描写,较为详尽地反映了宝鸡方言的音系面貌,揭示出宝鸡方音“浊母送气”、“知系合流”等一系列不同于关中方言的音韵特征。这一资料对进一步探究宝鸡方音形成,进行关中方言比较都是极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8.
<正> 关于影视中的主要历史人物是否“操方言”这一问题,曾有在过争论.但是.这一争论本身的命题是不合理的,而应命题为:是否操方音普通话FG.争论者双方的基本观点是:持否定态度者说,“操方言”观众难懂,不利于推普,有土味等;持肯定态度者认为,“操方言”对于塑造人物的真实美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若不采用,就会使观众对人物产生一种作“假戏”的做作感,从而使观众与剧中人物在心理沟通方面埋下了症结.  相似文献   

19.
《释名》中有 4 0条方言研究材料。《释名》是一部以东汉通语为研究对象的著作 ,它不代表青徐方音。《释名》的方言研究材料反映了青徐、冀兖、荆豫等地区的若干方音特征 ,并客观表现了方言词语的构词特点。《释名》在方言史、方言学史以及词汇史、词汇学史和词源学史上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地方志是记载一定时空内一个方面或各个方面情况的资料性文献,其中的方言材料是研究古代汉语方言的重要资料之一,据此可以回溯现代汉语方言的历史。本文选取宋代以来几部重要的江浙地方志,简要考察其中的吴语方音现象。考察时,一方面结合其他文献,另一方面利用现代吴方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