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与伴侣》2011,(7):56-56
误区1:加班可以提高工作业绩,值得 爬行动物都有一种"假死"的本能,人在过度疲劳时也会,俗称"晕倒",又叫"晕"。而在晕倒之前,你总认为可以再坚持一段时间。其实,那段时间的加班,已经让你神经阻塞,信息传达不通畅,脑袋转不动,由于信息传导呈现单通路状态,更容易使你在冲动或盲目下做出决定,造成失误。  相似文献   

2.
当前,大学生自杀或他杀漠视生命现象时有发生,反思大学生中频繁出现的此类事件,从根本上看学生在具备清醒的自我生命认知、合理的生命意义判断和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思考方面有很大欠缺。高校要着重从"生命认知"和"生命意义"角度,来教育大学生走出"生命困境",创造有价值人生。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左传》中用以表示"基点前时"的词语进行了考察。研究表明,《左传》"基点前时"词语可分为两类,一类表示基于说话时间的"过去时",另一类则表示基于旁白所系纪年的"相对过去时"。表示"过去时"的时间词语存在意义上的细微差别。从句法功能上看,表示"基点前时"的时间词语可以在句中充当状语、定语、宾语或介词宾语。  相似文献   

4.
用某个空间发生的事件来指示该空间是一种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因为事件都是在空间里展开的,事件指示空间属于凸显特征记忆,符合转喻认知"接近即同一"的原则。事件指示空间的语言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描述式阶段,表现为"事件(作定语)+中心语"语言模式;第二是黏合式阶段,表现为"事件(作专名)+通名"语言模式;第三是转喻式阶段,表现为事件直接作地名模式。  相似文献   

5.
"以前"、"以后"出现最早、用得最多的是单方向地限定时间和历史范围。先秦时期,很少使用"以前"和"以后",多数时候是使用"之前"和"之后"。两汉以来,"以前"、"以后"虽然比先秦时期用得更多了,但"之前"、"之后"也同样经常使用。特别是"之后",在《史记》以来的历代史书里,往往用得比"以后"还要多。现在也使用"之前"、"之后"或"前"、"后"限定时间范围,但表义却随便安排。"前"、"后"是方位词,无论"前"、"后"还是"之前"、"之后",表达具体的空间方位都不包括分界点在内,表达时间也不包括分界点在内。这些例子"之前"、"之后"和"前"、"后"加括注"含"什么什么,是违背本义和本来用法的,都应该纠正。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如果"以前"、"以后"是以短时甚至瞬间所发生的事件为分界点的,往往不包括这个事件在内。作为分界点的事件标志旧时期的结束,新时期的开始,用来表达旧时期的"以前"更不能包括分界点在内。  相似文献   

6.
杨煌 《中华魂》2017,(11):6-9
今年是十月革命100周年,国内外已经或即将举办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也有很多人写文章纪念这一革命。但我更愿意在题目中用"庆祝"一词,因为这是一次伟大的革命,是改变人类历史航程的伟大事件,值得庆祝。  相似文献   

7.
按照杜威"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的理论,针对当前高中作文教学领域日益明显的技术主义浮躁风气,提出作文教学应与生活教育相结合的实践策略,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深入思考,抒写真情实感,使写作呈现本色状态,并形成自主写作的动机。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是与国家的改革、稳定和发展,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当前,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高校中绝对主力军。从笔者的调查结果来看,90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主观意识差强人意,但客观现状却令人堪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主渠道"、"主阵地"都出现"失语"状态。当前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引导教育需要更新教育观念、拓展教育内容、重视教育方法。总之,促进90后大学生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信是一项意义极为深远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9.
假设连词"即"的直接来源是时间副词,其产生时代不晚于战国末期,至汉代被广泛使用。运行义动词"即"首先在"即+V2"结构中虚化为时间副词,时间副词继续语法化为假设连词,在假设连词"即"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主观化程度的提高、句法位置的变化和与时间概念联系的松动化是其致变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方学术界群体性事件心理研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研究集群事件心理的理论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大理论流派,即集群事件社会心理理论和集群事件群体心理理论。这两类理论尽管联系紧密,但研究的角度和侧重点明显不同。前者主要是从"社会"角度研究集群事件中的心理问题,而后者主要是从"群体"角度对集群事件中的心理问题进行研究。针对国内一些学者运用该理论分析我国群体性事件时存在的缺陷,有必要将该理论与国内研究结合起来作些梳理和评析。  相似文献   

11.
土家族聚居的武陵山区,大概从唐、宋开始,就逐渐形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武陵文化圈"。2009年,国家提出了构建"武陵山经济协作区"的宏观战略,这标志着我国已经将武陵山区或"武陵文化圈"作为一个整体纳入了国家层面的战略思考。我们认为,构建"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应该选择可持续发展、民族发展、特色产业、人力资源、改革开放等发展战...  相似文献   

12.
禾斗 《社区》2010,(31):20-22
"国际话题"与"家常话题" "它是灭绝人类的极恶行径!但历史已经过去了,我们应该面向未来,不能再结怨了。""怎么看‘9·11’事件和奥巴马当选?""‘9·11’事件是恐怖行为,你们反对,我们也不赞成!至于奥巴马当选,  相似文献   

13.
"差一点"修饰的事件须对说话人具有意外感,这是"差一点"句式能否成立的关键语用条件。说话人的主观意愿即是否企望事件发生,对意外感的形成进而对"差一点"句式的形成具有间接的、深层的制约作用。从说话人的主观意愿和意外感入手,"差一点"句式的能否成立可以得到根本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目前,医疗纠纷成为各级医疗机构普遍面临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突出问题。由医疗纠纷衍生的群体性事件,扰乱了医院乃至社会的正常秩序,对构建和谐社会形成了直接而现实的影响。如何有效防范与化解医疗纠纷,把潜在的或已经发生的纠纷解决在萌茅状态,使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艺术作品的本源》是海德格尔后期的主要思想著作。在著作中,海氏重点从艺术作品切入,探寻了"存在之为存在"的两种基本状态——即"遮蔽"与"无蔽"的问题。可以说,艺术作品的本源就是一种真理生发方式,也就是"此在把存在者从遮蔽状态带到无蔽状态"。  相似文献   

16.
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当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和考验政府执政能力的关键指标。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实质是处于相对弱势的民众对社会不公、官员腐败等现象不满的外在表现和维权。建立健全一套应对各种突发性群体事件的法治防范和控制机制是确保社会平稳运行,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美德即知识"已经成为千年流传的名言警句,在哲学界被公认为是苏格拉底的重要哲学命题。哲学价值就在于对问题的不断反思与解释。以当前哲学界对此命题的研究为基础,以哲学认识论的观点,在肯定"美德即知识"命题是苏格拉底的哲学观点的判断下,从社会政治、思想价值、哲学风格三个方面重新对此命题进行真伪辨析,进而对这一命题的哲学内涵进行了论证和阐述,肯定"美德即知识"的内在统一性及其积极意义,德性伦理在现代哲学认识论中受到更多关照,追求向善的幸福生活便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叙事性文本中的"闲笔",是叙事性文本中人物和事件主要线索外穿插进去的小事件、小场面。"闲笔"的设置,要能够调整文本的节奏,要能够扩大叙述空间,要能够延伸叙事时间。  相似文献   

19.
受马寅初《新人口论》的启发,根据中国"计划生育"30多年的实践,构建多种"人口结构"模型。在构建"人口结构"模型的同时,引入时间坐标,从而获得"过渡期"人口结构的变化规律,这就为控制人口的有序增长,提供了科学依据。中国实施"一胎"指标30多年,一方面已经达到控制人口过度增长的目的,另一方面,"人口结构"正处于最佳状态,所以有必要将"一胎"指标适时调整为"两胎",以防止生育率的锐减和"老龄化"的激增。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与作文》2011,(4):34-36
自2007年开始,在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地区,接连发生了十四起僵尸"诈尸"事件:一些已经死亡几个小时的逝者,已经变成了僵尸,但夜深人静时,却会突然爬出棺材撕咬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