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宁波走书艺术的起源、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波走书是宁波地区的一个重要曲艺艺术种类,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是关于宁波走书这一曲艺艺术的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它的研究基本是空白的。本文从宁波走书与莲花落的名称、伴奏乐器、演出方式、艺人传承、演出过程等方面的相似性进行分析研究,指出宁波走书起源于莲花落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并提出了保护和发展的几项意见。  相似文献   

2.
常州曲艺有许多自己独特的形式,文章以常州道情为切入点,分析了常州道情的缘起及其生存现状,阐述了常州道情的艺术特点,探讨了常州地方曲艺传承与保护的问题,提出了保护和传承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20世纪30至60年代,山西曲艺在历史文化语境中生成了独特的艺术话语,其艺术体制、艺术主体与艺术实践等多方面因素表现出新的变化:一是曲艺组织由民俗行会转变成为国家文化体制内的文艺团体;二是加强曲艺艺人的培训与改造,使其成为“人民文艺工作者”;三是通过审定、整理传统曲目,编写新曲目,将曲艺实践与文化宣传紧密结合。在国家话语与艺术机制的互动发展中,曲艺既继承民俗传统,又凸显出鲜明的组织性和宣传性特点。  相似文献   

4.
宁波大学艺术学院孙悦湄副教授著(第一作者),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作为学科概念的"声乐艺术"称谓来自于欧洲,20世纪初传入中国,是"西学东渐"的产物。但作为歌唱的实践方式,中国自古便有之,并保留和传承了大量鲜活的演唱方式,如民歌、戏曲、曲艺、说唱等。欧洲声乐艺术主要以其歌剧和艺术  相似文献   

5.
我国少数民族曲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东西南北中,民族民间曲艺浩如烟海,不尽其数。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其曲艺品种繁多,亦难胜数,末伦是其中的代表。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壮族曲艺同其他一些传统文化艺术一样,濒临失传,再不采取紧急措施加以传承和保护,若干年以后就会销声匿迹。为了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曲艺,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政府相关部门的官员、广大文学家、艺术家和曲艺爱好者要提高认识,采取措施,共同做好少数民族曲艺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6.
曲艺文学是文学创作的一种体裁,泛指曲艺的脚本创作。要弄清曲艺文学的特性,首先应该明了什么是曲艺。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基本有三种说法:一是以陶盾。沈彭年先生为代表的传统的“说咱故事说”,一是以武宏森、任聘先生为代表的“口头语言说”,一是以刘样任先生为代表的“当今百戏说”。我比较倾向于刘样住的说法:“实际上,曲艺就是今天的百戏,不过:第一,它是剔除体育、杂技、音乐、舞蹈、戏剧等专门体系以后的百戏;第二,它保留着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的某些分子,在外延上,与这些艺术门类相互交叉;第三,说唱故事的诸种艺术…  相似文献   

7.
马奇 《南都学坛》2012,32(4):35-38
南阳深厚的文化传统、强大的曲艺创作队伍和演唱队伍、深厚的群众基础、政府对曲艺的重视和培育以及地方高校的参与研究为南阳民间曲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在这一环境之下,南阳民间曲艺不仅种类丰富,而且发展态势良好,一般曲种得以发展壮大,濒危曲种能够重现生机。  相似文献   

8.
曲艺是中国古代民间的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极具特色及韵味的艺术形式。从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篇》到宋、元、明、清曲艺音乐的繁荣,诸多曲艺种类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传承至今。随着当代社会的现代化,曲艺音乐生存土壤、传播状况也发生了巨大转变。当下曲艺音乐传播传承之道首先是传播形式、内容方面应有所创新,其次应注重受众层面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而且在传媒的传播活动中应有计划地增加一些曲艺音乐的分量。  相似文献   

9.
曲艺是用口头语言叙述的一种简便的艺术形式.以情节的曲折、人物的鲜活、语言的风趣吸引受众,是它的美学方向.长期以来,曲艺以配合政策宣传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偏离了或一定程度偏离了原来的美学方向.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冲击下,曲艺草率地追求大剧场、大舞台、花哨的布景灯光、喧宾夺主的伴歌伴舞等,严重地背离了自己的美学方向,既没有争取到新观众,又丢失了老观众.曲艺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唤醒曲艺创作者和接受者的文化自觉意识,尊重、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保护、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尊重曲艺长期形成的美学方向,并对曲艺的美学方向深入研究、切实把握.在此基础上,为传统经典曲目的传播、传承搭建平台,创作符合曲艺美学方向的新作品,以作品和演出形式的多样化促进曲艺的保护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益阳弹词被誉为"湘北曲艺的两朵花"之一,是一种具有独特韵味的地方曲艺。它功能多样,是历史文化积淀而成的瑰宝。探讨益阳弹词的社会功能,发掘其文化内涵,对益阳弹词的传承与发展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有着悠久的民间艺术采风传统。在不同时期,采风者对于民族民间艺术的立场、态度与方法是有所不同的,而这些不同又对民族民间艺术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通过对采风活动的反思与观照,不但有助于当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而且有助于当代中国人确立更为合理的文化观和艺术观。  相似文献   

12.
民间美术是乡土艺术,是一切美术的母体。民间美术中的审美情趣、主流意识是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它属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间美术。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湖北民间美术在转型期也遇到一些困难,事业一直停滞不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十六大"精神的实施,湖北民间美术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科学、系统地研究社会转型期湖北民间美术的继承与发展问题,对我省民间美术的发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基因,民间艺人则是这种血脉和基因的创造者和继承者,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或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离不开广大艺人。陈式蛋雕艺术传承与开发在现实中存在后继无人,不能批量生产等一些问题,希望能在政府的支持下,寻求与高校的结盟,以继续传承下去。  相似文献   

14.
大同数来宝作为一种地方性曲艺品种一直拥有众多的爱好者。它的方言表达风趣幽默,内容移风易俗,寓教于乐,把是非长短潜移默化于谈笑之中。艺术上的创新使得它的听众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而受众面之广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它持久的生命力。在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对时代题材的创新与延伸、对民间艺术的融合与包容等方面柴氏兄弟无疑走出了一条新路,这些都是传统曲艺以及其他民间艺术需要借鉴与思考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热贡民间唐卡艺术技艺传承情况的调查,就民间技艺的活态传承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民俗艺术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是在艺术学被正式确定为艺术门类的背景下召开的,是首次专门针对民俗艺术以及民俗艺术学的集中研讨。会议研讨内容涉及民俗艺术学的特征、体系和方法,民俗艺术的文化内涵与功能的探索,民俗艺术对现代艺术创作的启发,民俗艺术田野调查资料研究,中外民俗艺术的交流比较,民俗艺术的保护与传承等问题。这对在新的时代深入开掘民俗艺术的价值富有深远意义,也对民俗艺术学学科的建设富有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潮汕歌谣浅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潮汕歌谣以畲歌为主 ,多为民间口头传唱。潮汕歌谣有它独特的思想艺术发展轨迹 ,对少数民族歌谣及中国诗歌艺术的继承与革新并形成自己审美特点就是其独特之处 ,其崛起与衰落的原因则与政治运动、文化交流和民族文化的提升有关。  相似文献   

18.
传承与传承人论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化是靠传承而延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约》对非物遗产所下的定义强调的是“世代相传”和在社区、群体中“被不断地再创造”并有“持续的认同感”,与我国学界传统上理解的民俗(民间文化)强调其作者和传承者的身份有所差异。传承大致有四种方式:群体传承;家庭(或家族)传承;社会传承;神授传承。传承人主要现身于口头文学、表演艺术、手工技艺、民间知识等领域。对杰出传承人的调查和认定,传承人的权益和管理,是21世纪初正在进行的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以民俗学视角探讨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是苗族民歌传统音乐融相关学科与研究领域的音乐人类学理解范式和综合艺术模式的现代性转变。它簇生性地展示了学界对中国传统音乐更全面更透彻地解读民间音乐的深刻内涵,更深入更广泛地解析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民间音乐的历史文化价值及生态文化保护的维护价值和社会进步的发展价值。注重回归生活文化,体现民族独特性特征,融合民族多元文化,展现人类再创造力是传统音乐“活态保护”的原则。在现实生活中,民间音乐的保护要特别关注传承人的音乐活动,将其置于特定时空中,并利用区域差异性特征,采取多样性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