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上海市儿童福利院家庭寄养项目本着"让孤残儿童拥有温馨之家"的理念,为符合寄养条件的孤残儿童重建家庭,截止目前累计让1000余名儿童圆了"家"的梦。  相似文献   

2.
《社会福利》2008,(7):F0003-F0003
为进一步提高孤残儿童的生活质量,拓展养育平台,争取资源,合作开展项目一直是哈尔滨市儿童福利院努力的目标。几年来,福利院先后开展了联合国儿基会预防弃婴项目、英国救助儿童会童乐园项目、国际助残组织特护培训项目和美国半边天基金会项目,为孤残儿童的养护、康复、寄养等工作带来了资源与机遇,提升了孤残儿童的养育水平、康复水平,促进了儿童福利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大幅提升儿童福利基层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总结交流儿童福利机构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典型经验,部署儿童福利设施建设规划二期项目的任务要求,全面推进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建设,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4年7月31日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儿童福利设施建设规划二期"项目实施和推进工作视频会,启动了新一轮"蓝天计划",全面部署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建设任务。"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规划二期",是继"十一五"全国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蓝天计划"之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又一个重点支持儿童福利机构建设的项目,体现了发展改革委对全国儿童福利设施建设的高度重视。实施好规划二期项目,将大幅提升儿童福利基层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切实惠及更多孤残儿童。  相似文献   

4.
《社会福利》2009,(4):F0002-F0002,F0003,F0004
昆明市儿童福利院孤残儿童家庭寄养项目实施以来,以“孤残儿童利益最大化”为原则,秉承“政府出资、社会支持、家庭寄养、统一监护”的宗旨,构建了家庭寄养工作三级监护网络,实现了孤残儿童由生存型向发展型的转变,寄养工作由被动管理向主动服务的转变,实现了寄养项目的本土化,形成了具有鲜明人文特色的农村家庭寄养模式一“昆明模式”,堪称全国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5.
加大脑瘫患儿功能恢复科学开展早期治疗康复完善康复治疗体系,为孤残儿童的功能恢复奠定基础。2004年福利院成立以来,建立了康复治疗体系,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几年来,福利院通过自身医疗、"明天计划"康复手术和社会力量为入院的残疾儿童进行康复治疗,并与"北京儿童国际援助中心"、"北京平安之家"、"中国儿基会"、"丰台区医院"等机构合作,开展对孤残儿童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为孤残儿童功能恢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家庭寄养是中国孤残儿童照料的一种新模式,为了让孤残儿童拥有一个更好的生活和发展环境,成都市儿童福利院继2000年10月推出农村家庭寄养工作后,于2001年1月又启动了城市家庭寄养。十年来,该院将"以孤残儿童为本"的理念贯穿寄养工作始终,不断总结经验、勇于探索创新,在寄养儿童的档案管理方面做出了特色,做出了品牌,使寄养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儿童福利院作为上一周期“特困儿童救助”项目的八个执行单位之一,按照项目工作的整体计划要求,比较圆满地完成活动任务,并提前达到了50%以上的孤残儿童通过家庭寄养等多种替代性养护模式回归家庭、融入社会的项目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8.
黄继珍 《社会福利》2010,(11):61-61
湖北省恩施市儿童福利院一直以"一切为了孩子"为服务宗旨,以儿童利益最大化,儿童利益优先为原则,积极探索孤残儿童的发展问题,已形成了养、治、教、乐四为一体的服务模式,为他们以后回归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重要讲话:2006年5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北京市儿童福利院时强调指出:"孤残儿童是社会上最弱小、最困难的群体,他们最需要呵护、最需要关爱。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孤残儿童放在心上,  相似文献   

10.
家庭寄养——保障孤残儿童 权益的有效养育模式 首先,实行家庭养育模式,为孤残儿童重新建立起家庭养育环境,是保障孤残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人格健全发育的需要。 在我国儿童福利事业发展史上,建立儿童福利机构,对孤残儿童和弃婴实行集中供养,以此作为家庭的替代形式出现,曾经对妥善安置孤残儿童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经济和  相似文献   

11.
孤残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发展需求和规律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孤残儿童的成长经验和牛活环境不同于普通儿童,结合孤残儿童的特殊性和照料实践经验,孤残儿童发展的特殊需要在六个方面表现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2.
院舍照顾到社区照顾:中国孤残儿童养护模式的战略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继同 《社会福利》2003,(10):46-48
孤残儿童福利事业历史变迁与特点 中国孤残儿童福利事业已走过五十多年的辉煌历程,初步建立孤残儿童福利事业体系,孤残儿童福利事业在社会福利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孤残儿童救助活动始于建国初期,机构救助型孤残儿童福利事业始于1956年儿童生产教养院。1958年生产教养院更名为社会福利院后,基本形成收养性社会福利事业单位老人院、儿童福利院和精神病院“三足鼎立”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现实状况亟需引起对孤残儿童福利事业的重视.总体来看,孤残儿童福利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保障水平还有待提高.院舍养护的专业化水准和对儿童心理、情感需求的重视,以及对家庭寄养的财政、专业知识等多方面的支持,都有待进一步改进.纵观国际儿童福利制度的发展趋势,为促进孤残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当前已经形成了多种更加人性化、社会化的福利模式,并且这些举措正发挥着巨大而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孤残儿童的身心状况决定其不可能完全回归家庭,发挥着集中养育功能的儿童福利机构仍将长期存在.在梳理我国孤残儿童福利制度的发展历史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后发现,我国孤残儿童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不仅反映在机构方面,国家关于儿童福利政策,尤其是孤残儿童福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文章针对性地提出三条政策建议:第一,推动儿童福利立法,健全行政管理体制,整合儿童福利资源,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第二,重视并继续推广家庭寄养、收养的孤残儿童福利服务模式.第三,巩固儿童福利机构在我国孤残儿童福利制度中的基础作用,发挥其专业功能,推进综合性发展,增强“类家庭”功能.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儿童爱心庄园(以下简称"爱心庄园")是2010年初由重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民心工程项目之一,于2011年11月24日正式开园。爱心庄园位于重庆市江北区铁山坪生态森林公园内,结合孤残儿童集中养育的实际,按照"国内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功能最全"的标准设计建造,总占地1501亩,建筑面积8.8万平方米,设计床位1500张,具有收养、护理、治疗、康复及特殊教育等功能。  相似文献   

15.
刘东 《社会福利》2011,(6):42-43
实行规范化管理,提升孤残儿童服务水平和质量,推进儿童福利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儿童福利工作者致力探索与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自身实践,从"制度完善是实行规范化管理的基础、措施具体是贯彻规范化管理的核心、以人为本是推进规范化管理的灵魂"三个方面探讨了儿童福利机构实施规范化管理的具体做法和经验,可圈可点。  相似文献   

16.
《社会福利》2009,(6):61-61
“六·一”国际儿童节上午,山东省副省长郭兆信来到济南市社会福利院看望孤残儿童,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孤残儿童表示节日祝贺。郭兆信副省长察看了孤残儿童的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和娱乐设施,向孤残儿童赠送了慰问金和慰问品,并题词“孤残儿童更需要爱心、诚心、细心、恒心、精心呵护”。他指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儿童福利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陈静 《社会福利》2006,(5):41-41
2001年,在哈尔滨市委、市政府亲切关怀下,在局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哈尔滨市儿童福利院以高标准、高要求、高起点为基础,以建立孤残儿童养、教、康复、医疗救助服务体系为目标,经过全院干部职工积极努力于2001年底一幢5800平方米的集养、教、治、康于一体的儿童福利机构落成并交付使用。几年来,哈尔滨市儿童福利院以加强孤残儿童的救助工作为主导,以推动儿童福利事业健康的发展为己任,切实保障孤残儿童的健康成长,较好地完成了哈尔滨市辖8区11县市443名孤残儿童在福利机构的救助和管理,为全院的孤残儿童撑起一边蓝天。抓好职工队伍建设,为孤残儿童救助提供精神食粮。哈尔滨市儿童福利  相似文献   

18.
吴艳 《社会福利》2011,(12):33-34
徐州市社会福利院始建于1949年4月,前身为老年教养院,是徐州市民政局所属集老人、儿童一体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主要担负着徐州市区孤残儿童、弃婴(儿)和"三无"老人的养护、康复、托管及医疗教育工作,依法对孤残儿童开展国内收养、涉外送养、家庭寄养、助养、代养,承担全市养老护理员培训指导工作,其中的老年公寓面向社会开放。徐州市社会福利院是江苏省一级社会福利院、江苏省文明单位。  相似文献   

19.
孤残儿童社会福利工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关怀下,北京市孤残儿童福利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北京市始终坚持“儿童优先”的基本原则,逐步提升儿童福利机构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最大限度保证孤残儿童的基本权益,儿童福利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建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首善之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大幅提升儿童福利基层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总结交流儿童福利机构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典型经验,部署儿童福利设施建设规划二期项目的任务要求,全面推进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建设,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4年7月31日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儿童福利设施建设规划二期"项目实施和推进工作视频会,启动了新一轮"蓝天计划",全面部署县级儿童福利机构建设任务。"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规划二期",是继"十一五"全国儿童福利机构建设"蓝天计划"之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又一个重点支持儿童福利机构建设的项目,体现了发展改革委对全国儿童福利设施建设的高度重视。实施好规划二期项目,将大幅提升儿童福利基层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切实惠及更多孤残儿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