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昆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在于它的历史与艺术文化价值,而守护昆曲的历史与艺术文化价值,则是守护昆曲遗产的核心任务。昆曲是中国戏曲发展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是中华民族最古雅久远、积淀深厚、且包含有大量中国古代各种文化艺术信息的重要载体。昆曲深厚的文化内涵,悠久古雅的艺术气质,唯美精致的艺术表现手法,能够感召与震撼人们心灵与情绪的艺术境界,是昆曲自身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从昆曲本身所具备的深厚艺术与历史文化底蕴来看,我们完全有理由满怀这样的文化自信。昆曲的发展与创新必须以自我为中心,以充分彰显昆曲的文化自信。只有坚持自己的文化特色,彰显自己的文化自信,昆曲未来的任何创新与发展都不会失去其本真,昆曲才有大好的希望和前途。  相似文献   

2.
昆腔曾经是河南戏曲早期演员演唱的声腔之一,明清之际,昆曲家班在开封、商丘活动频繁,与河南地方声腔广泛交流融合,并对河南梆子(豫剧)的形成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昆曲在20世纪50年代仍在一些豫剧老艺人中口口相传。随着梆子声腔的成熟和深入人心,唱腔体式向单一板腔体发展,部分昆曲曲牌蜕化为伴奏音乐,在唢呐、笛子、胡琴曲牌中演奏,成豫剧音乐的一部分。因此,一方面要认识到昆曲在梆子腔形成过程中曾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提供了"附生"的载体,另一方面也要对豫剧起源于昆曲的说法持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昆曲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内外有不少仁人志士对昆曲已作了大力推介,而以中英文对译本形式介绍昆曲的传统曲目还不多见。此次翻译规模宏大,任务艰巨,给人以很大启示。笔者认为,昆曲的翻译不仅对推动昆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而且能够促使人们更多地关注昆曲的翻译,从而更深入地探讨昆曲翻译的理论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昆曲观众的历史变迁与现状如何,与昆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大有关系,本文就其中几个问题进行初步思考。昆曲今天无疑是"小众艺术",但在历史上并非始终如此,至少在晚明至清初,昆曲兼有"大众艺术"和"小众艺术"双重身份。它当时之所以是"大众艺术",是因为有很多职业戏班,有很多广场演出,有广大的观众群,还有很多唱曲活动。昆曲从清中叶以后逐步变成"小众艺术",与家班演出的封闭性有关,与清曲、剧曲"至严不相犯"有关,与花雅之争的形势也有关。昆曲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经过多方面努力,观众数量有所增加,而且呈现年轻化、知识化的趋势,这是可喜的现象,应当因势利导,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合理运用价格杠杆,确保"小众",有条件时争取部分"大众",使昆曲在活态传承中保持原汁原味。  相似文献   

5.
浙江是昆曲兴起后最先广为传播的地区。自清代乾、嘉以来 ,在宁波、金华、温州三地出现了当地土生土长的演员组成的昆班 ,形成了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通俗化的“甬昆”、“金昆”和“永昆”三大支派 ,主要在农村乡民中流传 ,搭草台演出 ,有“草昆”之称。至今 ,宁波昆曲已消亡 ,金华昆曲和温州昆曲尚有余脉  相似文献   

6.
明清江南家族性的昆曲活动非常兴盛,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昆曲的存在方式、表演形态、美学风格和文化品格,也大大增强了它的文化功能和综合性;同时,作为家族文化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昆曲通过塑造性情人格,培养思想观念产生影响,对创造共同的文化颇有助益。很明显,家族文化和昆曲艺术对彼此的发展都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苗家平 《社区》2012,(1):29-29
"三有一化"是云南省大姚县和谐社区建设的目标,即"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处议事"和"社区党建工作区域化格局"。但长期以来,该县存在社区组织运转及工作经费不能满足需要、不平衡、不稳定等问题,要实现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难度非常大。经过实践,大姚县采取了"加、减、乘、除"这"四法"强力推进社区"三有一化"建设,逐渐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该县社区建设特点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苏州是昆曲的发源地,调查苏州在校大学生对昆曲的接受情况,对今后昆曲的传播极为有益。以苏州大学等四所院校为中心,采取问卷形式,从对昆曲的了解程度、接受状况、传播途径、对创新的态度等方面展开调查。结果显示,苏州在校大学生往往是从理性接受角度认识昆曲,对昆曲的艺术本质一般都不了解;大学校园里的戏曲艺术环境还不成熟;对戏曲创新的态度也各自不同;但大学生在昆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方面已经积极开动脑筋,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他们是昆曲复兴的希望。调查结果也促使我们对昆曲的校园环境建设、专业院所与高校联合、增加高校的艺术投入等方面做进一步的思考与落实。  相似文献   

9.
昆曲的曲调有南北之分,其组合的形式有不同的特征。南曲有引子、过曲、尾声之分,按曲调的性质、结合版本同脚色与具体剧情来组合;北曲沿袭了元杂剧的曲调组合形式,但因昆曲上场脚色皆唱,其套式的稳固性受到削弱。昆曲南北曲合套的组合形式,实是受杂剧一人主唱的影响,北主南从。  相似文献   

10.
明代士大夫有普遍蓄养昆曲家伶的风气,以苏州为盛。清代盐商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需要,也大兴昆曲家班,首推扬州。本文主要从明代士大夫昆曲家班和清代扬州盐商昆曲家班组建的目的、规模、演员的身份、待遇等方面对明代士大夫家班与清代扬州盐商家班进行比较研究,归纳总结了两者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11.
韵白,就是用中州韵语音念的说白。在昆剧和京剧界难度最大。通过对昆剧和京剧韵白声调及变化规律的比较,发现二者有很多相似之处。笔者认为这与京剧的产生及发展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2.
永嘉昆剧与海盐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戏曲史家通常认为浙江温州(永嘉)是宋元南戏的故乡,在中国戏曲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史上,温州有其特殊地位。南戏在温州一带产生后,很快就传播到浙江各地及邻近的江苏、福建许多地区,并且出现了以这些地方为名的各种声腔,其中最早的是海盐腔。海盐腔滥觞于宋末而盛行于明代嘉隆以前,一度成为一切南唱的代表。昆山腔崛起以后,海盐腔仍在各地上演。现在“永嘉昆腔”中称为“九搭头”的各类早期南曲曲牌.可能就是海盐腔的遗音。与“永嘉昆剧”相类似的,尚有浙西金华一带的义乌“草昆”、浙东台州一带的“黄岩昆”及浙东、浙西“三合班”里的一些早期南曲曲牌腔。  相似文献   

13.
长阳南曲渊源于容美土司时期司主田舜年、田丙如、田如对昆曲《桃花扇》的移植和扶持。长阳南曲从演唱题材方面看,显然具有引进曲种的本质;从艺术特点方面看,属于"阳春白雪"类艺术,与明末清初的昆曲艺术有类似、近似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家乐是明清时期重要的戏剧文化现象,也是昆曲发展过程中的特有现象。家乐即家庭戏班,是指由私人蓄养的以满足家庭娱乐需要为目的的家庭戏乐组织以及这一组织从事的文化娱乐活动。明中叶后整个社会痴迷昆曲,蓄养家乐盛行一时,梅鼎祚、吴用先、吴琨、阮大铖、汪宗孝等安徽籍的家乐对于剧本创作、戏曲理论、戏曲表演和昆曲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明清戏曲的繁荣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昆剧的理论批评@顾聆森$苏州市戏曲艺术研究所!江苏苏州215005~~  相似文献   

16.
扬昆简论     
扬州在明朝时就出现了以扬州方言道白的昆剧 ,在清朝又出现了一些对昆曲有影响的戏和至今未刊的专门演出本 ,同时还融合了扬州小唱和十番的音乐 ,形成了地方特色 ;其演出已具连台本戏的结构形式和初具灯彩戏的雏形。道、咸以后 ,因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逐步解体 ,扬昆剧团终归消失 ,只有清唱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17.
清末北京剧坛昆剧极其衰微,"几如广陵散"。一开始曾成立了一两个专唱昆腔的戏班;后来昆班解散,昆剧只能由昆腔演员在寄身的徽班中偶尔插演一二出,或在堂会中演出;再后来昆腔演员开始改歌他调,昆剧由这些演员在唱黄皮外偶尔演一二出;再后来昆剧演员断档,传统的昆曲折子即自明万历年间进京、在北京流行了200余年的"苏昆"已极少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寄生在昆弋班中的一些以华丽的灯彩、砌末取胜的昆腔武戏,而传统的昆剧此时仅仅作为演员习剧的基础存在。  相似文献   

18.
昆山腔的产生与流变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代有两种昆山腔,一种是顾坚等文士创立的清唱昆山腔,一种是民间艺人创立的作为南戏四大唱腔之一的昆山腔。明代嘉靖年间魏良辅将清唱昆山腔的演唱方式引入剧唱昆山腔,演唱方式的改变引起了南北曲曲体的变异,昆山腔的曲体指义增强,有了“昆曲”之称;而这时的“昆山腔”或“昆曲”,实已超越了昆山一地的限制,流行南北,成为全国、全民族的“曲”。  相似文献   

19.
昆曲是戏曲史上的活化石,流传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它那婉转细腻的音乐风格在传统戏曲中独树一帜。昆曲音乐风格的形成,除了和当地的人文、地理、历史等因素有关,还和它的伴奏乐器有关。昆曲的主要伴奏乐器是曲笛,其音色醇厚优雅,和昆曲的音乐风格十分贴近。曲笛为昆曲伴奏的时候,充分体现了自身的优势。它们之间相得益彰的融合,使得各自都加强了自身的艺术生命力。在着重梳理传统曲笛在昆曲音乐中的表现后,分析了曲笛的调式音阶、演奏技巧和音色特点,从而进一步总结了曲笛在昆曲中的运用,说明昆曲音乐与曲笛的密切合作是长期艺术实践的双向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0.
在昆曲发展史上,昆曲的命运与家班紧紧相连。家班是联结文人与昆曲的纽带。通过家班,文人的审美理想与艺术追求才得以在昆曲中体现。因此,可以说,家班对提升昆曲的艺术品味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家班阶段的存在,确立了昆曲“尚雅”的美学追求,奠定了昆曲“精美”、“雅致”的审美格调。同时,作为一种重要的演出形式,家班还奠定了昆曲独特的艺术特征:在戏曲情节的推演上,用“歌舞并重”的方式进行呈现;在角色配置上,以正旦、小旦、正生为主;在演出方式上则以折子戏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