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5个年头,从医生到特教老师,到院长,李艳萍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全部倾注在孤残儿童的收养、抚育上,倾注在孤残儿童生活水平的改善、提高上,倾注于孤残儿童教育、回归社会的事业中。她对孤残儿童的深情关怀与发自内心的怜惜疼爱,感动着每一个孤儿,感染着周围每一个人。她先后获评沈阳市"三八"红旗手、辽宁省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民政部残疾孤儿手术"明天计划"爱心奉献个人、全国妇女巾帼建功标兵、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首届民政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2.
陶军 《社会福利》2014,(9):42-42
正在十多年的风雨长河中,她凭着对儿童福利事业的执着追求,把每一名孤残儿童当作自己的子女一样精心呵护,让他们享受到慈母般的爱!十多年里,她把青春镌刻在孤残儿童抚育事业上,用母爱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她,就是洛阳市儿童福利院抚育部主任康红艳。满腔热情为儿童1997年,康红艳从洛阳医专毕业后,来到洛阳市儿童福利院。初期她在医务室工作。院里的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观察,正常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孤残儿童的照料也由传统的集中供养开始向多样化的照料模式转变。特别是对孤残儿童的家庭寄养工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呈现出百花齐放、方兴未艾的态势。其中“广德模式”、“上海模式”、“北京模式”对全国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工作发展的影响最为明显,是孤残儿童家庭寄养工作模式的制度创新。北京儿童福利院经  相似文献   

4.
孤残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发展需求和规律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孤残儿童的成长经验和牛活环境不同于普通儿童,结合孤残儿童的特殊性和照料实践经验,孤残儿童发展的特殊需要在六个方面表现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5.
2016年2月29日,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暨全国三八红旗手(集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陕西省汉中市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所,用爱与责任长期守护着孤残儿童,荣获了2016年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汉中市社会福利院儿童福利所是该院一座自成体系、设备完善的独立院落,有单元式家庭养护楼、孤残儿童康复发展中心、大龄残障儿童技能培训基地、户外运动场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现实状况亟需引起对孤残儿童福利事业的重视.总体来看,孤残儿童福利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保障水平还有待提高.院舍养护的专业化水准和对儿童心理、情感需求的重视,以及对家庭寄养的财政、专业知识等多方面的支持,都有待进一步改进.纵观国际儿童福利制度的发展趋势,为促进孤残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当前已经形成了多种更加人性化、社会化的福利模式,并且这些举措正发挥着巨大而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孤残儿童的身心状况决定其不可能完全回归家庭,发挥着集中养育功能的儿童福利机构仍将长期存在.在梳理我国孤残儿童福利制度的发展历史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后发现,我国孤残儿童福利制度存在的问题,不仅反映在机构方面,国家关于儿童福利政策,尤其是孤残儿童福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因此,文章针对性地提出三条政策建议:第一,推动儿童福利立法,健全行政管理体制,整合儿童福利资源,加大政府财政投入.第二,重视并继续推广家庭寄养、收养的孤残儿童福利服务模式.第三,巩固儿童福利机构在我国孤残儿童福利制度中的基础作用,发挥其专业功能,推进综合性发展,增强“类家庭”功能.  相似文献   

7.
院舍照顾到社区照顾:中国孤残儿童养护模式的战略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继同 《社会福利》2003,(10):46-48
孤残儿童福利事业历史变迁与特点 中国孤残儿童福利事业已走过五十多年的辉煌历程,初步建立孤残儿童福利事业体系,孤残儿童福利事业在社会福利体系中占据举足轻重地位。孤残儿童救助活动始于建国初期,机构救助型孤残儿童福利事业始于1956年儿童生产教养院。1958年生产教养院更名为社会福利院后,基本形成收养性社会福利事业单位老人院、儿童福利院和精神病院“三足鼎立”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8.
《社会福利》2012,(4):F0003-F0003
北京市丰台区儿童福利院自成立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及国际友人的关心、支持与帮助.拥有了一支富有爱心与毒献精神的志愿者队伍.他们用博大的胸怀和大爱之心,“行一份善.献一份爱,积一份德”.倾情关注着孤残儿童这个弱势群体。他们的爱心与奉献.使孤残儿童与正常儿童一样在祖国的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家庭寄养——保障孤残儿童 权益的有效养育模式 首先,实行家庭养育模式,为孤残儿童重新建立起家庭养育环境,是保障孤残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人格健全发育的需要。 在我国儿童福利事业发展史上,建立儿童福利机构,对孤残儿童和弃婴实行集中供养,以此作为家庭的替代形式出现,曾经对妥善安置孤残儿童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经济和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党和政府对孤残儿童养育工作的重视和加强,以及"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人心,各地普遍建立起以机构集中养育和家庭寄养为代表的多元化养育模式,较好地维护了孤残儿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社会福利》2009,(6):61-61
“六·一”国际儿童节上午,山东省副省长郭兆信来到济南市社会福利院看望孤残儿童,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孤残儿童表示节日祝贺。郭兆信副省长察看了孤残儿童的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和娱乐设施,向孤残儿童赠送了慰问金和慰问品,并题词“孤残儿童更需要爱心、诚心、细心、恒心、精心呵护”。他指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儿童福利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社会福利》2006,(11):6
2006年10月20~21日第二届“全国儿童福利院院长论坛”在江西省南昌市隆重举行。参加这次论坛的有200余名来自儿童福利一线的同志和社会福利领域的专家学者,大家围绕“孤残儿童养育的家庭化、亲情化和社区化”这一主题,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和研讨。本届论坛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今年5月31日视察北京市儿童福利院时就儿童福利工作做出的指示精神,积极探索孤残儿童回归家庭、融入社会的途径,使孤残儿童与其他小朋友一样,在祖国的同一片蓝天下幸福成长。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司长张明亮对此次论坛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做了重要讲话,23个福利院院长在论坛上诠释了各自在孤残儿童养育方面的经验、做法、探索与创新。在此,本刊特选部分典型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0月20~21日第二届“全国儿童福利院院长论坛”在江西省南昌市隆重举行。参加这次论坛的有200余名来自儿童福利一线的同志和社会福利领域的专家学者,大家围绕“孤残儿童养育的家庭化、亲情化和社区化”这一主题.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和研讨。本届论坛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今年5月31日视察北京市儿童福利院时就儿童福利工作做出的指示精神.积极探索孤残儿童回归家庭、融入社会的途径.使孤残儿童与其他小朋友一样.在祖国的同一片蓝天下幸福成长。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司长张明亮对此次论坛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做了重要讲话.23个福利院院长在论坛上诠释了各自在孤残儿童养育方面的经验、做法、探索与创新。在此.本刊特选部分典型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2014年11月16——19日笔者参加了全国第二届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技能大赛,取得了二等奖,虽然距离一等奖和特等奖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参加大赛的经验是我人生中又一笔宝贵的财富,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竞争的乐趣,感受了坚持就是胜利的真理。摩砺以须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孤残儿童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分为理论知识、实操技能、职业能力展示三项考试,赛期两天半。赛前两个月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党和政府对孤残儿童养育工作的重视和加强,以及"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人心,各地普遍建立起以机构集中养育和家庭寄养为代表的多元化养育模式,较好地维护了孤残儿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从家庭寄养看中国儿童福利事业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中国的儿童福利事业主要包括为失依儿童即无依无靠、无法定义务监护人的孤残儿童提供的各种支持和服务。长期以来,失依儿童的主要照顾方式是由政府投资兴办的儿童福利机构对其进行集中照顾。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各类收养儿童的事业性单位400余家,其中,儿童福利院110家,共对33000名孤残儿童行使监护责任。为了使孤残儿童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各级民政部门及儿童福利工作者对孤残儿童的养育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形成了多种养育模式。主要有:集中供养型(院舍照顾型)——由政府投资,福利机构为孤残儿童直接提供服务,被照…  相似文献   

17.
在"5.12"抗震救灾的一线,在民政社会福利战线上,有这样一个人:她是八旬老母亲的女儿,也是一个妻子、一个母亲;她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是成都市儿福院800余名干部职工和孤残儿童的主心骨.她就是一成都市政协委员、"三八"红旗手、成都市儿童福利院的院长魏建华.  相似文献   

18.
包头市社会福利院在家庭寄养过程中,认真做好儿童福利机构程序性、技术性工作的同时,从“一切为了孤残儿童,为了孤残儿童的一切”的宗旨出发,积极探索保障孤残儿童进入寄养家庭后合法权益的途径,充分发挥家庭寄养在儿童医疗、康复、教育、心理发育等方面的优势。他们认为:首先,应选柽有能力保护孤残儿童权益的寄养家庭。要求寄养家庭的成员在文化水平、道  相似文献   

19.
这里生活着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或遭遇不幸,或被父母抛弃,他们中间既有出生仅仅几天嗷嗷待哺的婴孩,也有蹒跚学步的幼儿。他们在儿童福利院这个大家庭里沐浴着党的阳光,感受着政府的温暖,更重要的是得到了不是母亲胜似母亲的爱。陈静院长用她无私博大的爱改变着一个个孤残儿童的命运。  相似文献   

20.
段培芹 《社会福利》2003,(11):36-37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孤残儿童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生存质量明显提高。为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寻找合适发展路径,是近几年民政系统各级领导和儿童福利机构广大干部职工孜孜一求并勇于探索的问题。青岛市儿童福利院坚持以人为本,从孤残儿童的养育状况和自身需要出发,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围绕改善孤残儿童的医疗、康复、生存条件,探索出孤残儿童城市分散家庭寄养、农村养护教育基地寄养、城市社区集中寄养,城市爱心家庭寄养等多种养育模式共存的家庭寄养,加快了儿童福利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