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论文主要介绍了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赎罪》(2007),并通过主人公布里奥妮的成长以及其在成长过程中对外界的认知来探讨这部小说的成长主题。根据科恩《自我论》中所揭示的成长小说主人公的心理发展阶段,本文着重分析了女主人公布里奥妮在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生经历以及这些经历对她所造成的影响,分别探讨了布里奥妮在这三个阶段中的自我定位、个性特征的变化以及其自我意识和自我反省,揭示了一个人从无知少女到成熟作家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2.
近三十年来,女性作家在书写成长时倾向于以个体真实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为原型,以自叙传的叙事方式来摹写与虚构“我”的成长故事,表现“理想的自我”与“体验的自我”之间的反差。在成长叙事中,主体性别意识的自觉往往与真实的历史情境相融合,女性成长文本与作家的现实经验构成一种相互指涉、相互映照的关系,使自叙传这一叙事方式呈现出独特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3.
团体箱庭疗法是由团体成员共同制作箱庭作品,促进自我整合及心理成长的一种心理疗法。团体箱庭疗法显著提高低自我和谐个体的自我和谐水平。个体在团体箱庭制作过程中利用团体关系提供的自我成长动力,将习得的新适应方式应用于现实环境,以获得自我发展。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改革与探索中,针对特定心理问题的个体可考虑团体箱庭疗法与个体心理辅导相结合的形式来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状况改善。  相似文献   

4.
樋口一叶是日本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在她短暂的人生中,始终执著地关注着日本中下层女性的生存状况和人生悲剧,并始终如一地坚持以女性视角和女性立场来进行小说创作,率先写出了女性的悲哀、辛酸以及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成为明治20年代日本女性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5.
每个人都活在时间的洪流中,对时光的思考也是每个时代的诗人关注的人生主题。文章以《唐诗三百首》为研究对象,梳理了唐代诗人对"时光"意象的思考:"时光"意象是诗人反思自我存在价值的一种方式,是诗人衡量自我与世界关系的一种方式,也是诗人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  相似文献   

6.
精神分析学的形象化阐释——论徐訏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徐讠于的大部分小说都可看成精神分析学的形象化阐释,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精神分析学和变态心理学的角度来剖析探测人类内心深处隐秘的世界,从深层次上来研究和刻画人的灵魂,用理性的人格力量、人类爱和宗教意识来战胜或升华人的本能欲望,从而寄托他诗意的人生理想和精神追求;二是运用精神分析的方法进行人物灵魂的自我解剖,从关心“自我”、探究“自我”来“发现人”、“探究人”和“关心人”,使其作品显露出哲理的意蕴  相似文献   

7.
《麦田里的守望者》与《钟形罩》同属成长小说,小说中的主人公都陷于"自我/他者"两极关系失衡的困境。尽管主题相同,两位作者却是从截然相反的方向逼近这一人格成长难题的。塞林格笔下的霍尔顿困于自我一极,普拉斯笔下的埃丝特困于他者一极。比较与探讨两部小说在同一主题上的不同处理方式,并联系两位作者各自极端的人生选择,对思考人在"自我与他者"二元性关系中发展自身这一命题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在 《北京纪事》2013,(6):53-56
发现自我,接受自我,成力更好的自己,我觉得这不仅是女性,也是男性的一种精神成长的道路,是获得更高品质和更快乐生活的一种保障。——杨澜 杨澜丰富多彩的人生完全对得起她的那个“澜”字。机缘巧合,非科班出身的她主持了“正大综艺”,从此一炮走红,成为中国人的大众情人。然而,正当杨澜如日中天的时候,她甩掉央视的“金话筒”,突然怍出了去美国留学的决定。  相似文献   

9.
爱丽丝·门罗关注日常生活、善于捕捉人与人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她在小说中塑造了诸多“自为存在”的女性角色,描写她们的生存境遇,展现她们通过自我反思充分发挥主体意识、实现自我超越的人生历程。在《亲爱的生活》中,门罗再现了20世纪三种较为典型的女性生存情境,呈现了女性突破既定情境获得成长的过程,表达了与波伏娃《第二性》中存在主义女性观相近的女性观念,为当代女性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0.
论象山先生的人生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讨象山先生的人生精神,并寻求其在现代社会的价值。象山先生以“天爵”与“人爵”来群分人生价值的大小;以是否“堂堂做个人”来区分人生理想的有无;以能否徽“大人”来判别人生境界的高低。这一较独特的人生精神,发而为象山先生个性鲜明的人生践履。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象山先生倡导的这种人生精神仍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个体的人的本质是标示和体现个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质的规定性。它取决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一是自然素质和个人努力,自然素质的特定状况为人的各种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能否变为现实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变为现实则取决于个人的努力;二是社会条件和个人选择,社会条件制约着个人能力的发展和发挥,影响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方式,但在既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个人又可以进行自我人生的自觉创造和选择;三是个体意识和个人活动,个体意识是个人人生的观念设计和超前反映,是个人活动的动力源和导向器,个人活动是个人意识的现实表现,是个人人生的自我创造和实现  相似文献   

12.
<士兵突击>作为近年军旅剧走红的新锐之作,以军营隐喻人生,灌注成长主题,通过小人物辛酸曲折的成长历程,在娱乐化、偶像化的消费文化中建构了苦难叙事.剧作的题材选取、人物塑造、叙述方式等方面回避了常见路数,采用反偶像的草根叙述,成功塑造了"成长"受难的英雄而非天才人物,诠释了一种以庸常方式存在着的生命精神.该剧对卑微与崇高、愚蠢与机智、自我与他者等命题进行反思,重塑了物质时代功利化的价值观,为当代军旅剧创作提供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13.
六十年代,日本人普遍开展以“体育解除疲劳”为目标的业余体育运动。七十年代,日本人的大众体育以“提高生活质量”和“自我设计”为目标,广泛扩充了太极拳、喻枷、舞蹈、健美等运动项目,使国民生活具备了更新的意识,从而推动了日本科技、经济与社会的进步.八十年代,日本人普遍参与体育运动来追求生活乐趣,即以追求高度愉快为参与运动的目标一这种类型的大众体育,进一步促进了日本人心灵的开放,因而更能适应社会结构性的改组.关于“终身体育。,九十年代初提得较响。日本国在第五和第六次修订体育大纲时,均把“终身体育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祖父在人生不同时期,以不同的方式对成长中的鲁迅的精神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其人生高峰期,他在为童年鲁迅的生存和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拓展生存与精神空间,将其置入传统文化境域中的理想生活状态的同时,通过经典引导童年鲁迅进入传统文化和小说艺术世界并与之建立深刻稳定的关系.而科举成功使鲁迅祖父实现传统文化境域中的人生理想,对成长中的鲁迅具有巨大的激励和召唤作用,在相当大程度上确立或规定了鲁迅后来的人生理想与方向.在其人生低谷期,他深刻反思家族、家庭与自己的人生经验,以<恒训>引导处于人生转折时期的鲁迅认识人生,进入社会并与社会建立关系.在其生命后期,他一改此前个人坚守的传统文化观念,以在时代面前"退让"的方式接受或肯定鲁迅全新的人生选择,对鲁迅后来的个人行为方式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秀拉》是莫里森以小说为媒介进行的一场人生实验,旨在检验她心中的叛逆女性能否自由地生存和成长。秀拉僭越了男性的自由,走出了传统的女性空间,开始了自我追寻、自我发现的探索旅程。虽然她的追求是失败的,但她的离家远行、自我追寻、性的体验,甚至她极端个人主义式的彻底反叛,突破了传统女性成长小说的情节模式,标志着女性成长小说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人生是一次漫长的旅程,判断成功的标准有许多。每个人的先天条件、成长环境不尽相同,通常只能站在自己的高度去攀登另一种可能的高度:农民通过学习新技术提高土地的产能是成功,商人从开出第一家分店发展到企业上市是成功,学生考上理想的大学也是成功。虽然如何才算成功有许多说法,但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则是成功的绝对标准。  相似文献   

17.
李白经常在诗歌里大发牢骚,以此作为他与人生命运的一种对话方式.李白诗中的牢骚既反映出他的苦闷与忧虑,又表现出他对现实与人生的热情与执著,还有着同时代人所难以企及的自信与骄傲,展现出诗人在自我奋斗过程中实现自我超越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8.
三角湖畔,冬去春来;未名山下,夏熟秋实。四年前,同学们怀着对大学生活的憧憬和对科学知识的渴求,选择了江汉大学,翻开了人生新的一页。在这里,同学们学习知识、增长才干、陶冶情操、塑造自我,共同度过了人生成长过程中最为灿烂的青春年华。四年来,同学们不仅在学业和思想上取得了长足进步,而且也在学校发展的历史画卷中留下了靓丽的一页。江汉大学能有你们一起同行而自豪,为你们的成长和进步而欣慰,更为你们即将走向社会、担当起崇高的社会责任而骄傲。同学们,今天你们是江汉大学的学生、主人,明天你们将成为江汉大学的校友、朋友。  相似文献   

19.
文学是一个民族心灵的折射,是一个民族心理世界的展现。作家是文学作品的创造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家的心理与心灵是一个民族思想观念的集中体现。在日本文学史上,作家自杀的现象比较突出,这与他们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有关,更与他们的作家职业、细腻敏感的性格有关。日本作家的自杀行为,反映了他们以死逃避现实、获得解脱和新生的期待,更与日本民族对死亡的理解、对自杀宽容乃至向往的态度有关。它是日本民族独特的生存环境的产物,更是日本人生死观念的一种反映,体现了日本民族对自我、人生、社会、宗教信仰等问题的一种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20.
汤艳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10):156-157,166
日本电影《トィレの神様》(厕所女神)是一部感人挚深的电影。电影以平实的生活场景描述了一位日本女童的成长过程。影片中虽无太多跌宕起伏的情节描述,但是以“厕所女神”的故事贯穿其中,将一幼童到少女的成长经历及实现梦想的过程描述得朴实无华,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艺术性、生活性及观赏性。影片中外婆的教育理念给人印象深刻,她的教育思维方式一方面折射出日本当代的素质教育理念,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日本家庭主妇对儿童教育的细腻与无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