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近代民主制形成的历史根源初探林晓星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以及1789年《权利法案》的问世。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早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国家之一。*近代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发端于英国,然而,美国1789年确立的资产阶级共和政体,较之英国在1689*年...  相似文献   

2.
一九一五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代表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这个运动的主要锋鋩是反对封建主义。而这个反封建的思潮,後来和五四革命运动相结合,更扩大了自己的影响。传统的威信动摇了,人民要求对封建文化重新估定价值。这时,混迹在新文化运动内部的大资产阶级代言人的胡适,就从美国贩运了一套最腐朽的资产阶级观点和方法来“整理”中国哲学史。由於他表面上对旧的,封建地主阶级的哲学史的观点和方法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所以,竟获得连他自己也不会梦想到的影响。解放以前,胡适派资产阶级哲学  相似文献   

3.
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以下简称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内容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这部宪法虽经多次修改,但一直实行到现在,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一部宪法。资产阶级的分权与制衡原则,是美国宪法所确认的一项基本原则,它为一般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成为迄今仍然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宪法原则。我国学术理论界在如何评价美国宪法这一基本原则上,至今观点不一,众说纷纭。本文试图对美国宪法的分权与制衡原则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4.
列宁的“美国式道路”思想是关于农业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它是列宁在研究、指导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中提出来的。在这一理论里,列宁较详尽地阐述了“美国式道路”发生的历史前提、基本特征等,具有时代特征,至令仍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主是西方资产阶级在发动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提出来的一个政治口号 ,它曾在历史上起过巨大的进步作用。当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范围兴起后 ,民主理论就成了西方资产阶级用来镇压革命、反对社会主义的理论工具。因此 ,揭露和批判西方资产阶级民主理论 ,是社会主义国家思想战线上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6.
一百多年前,日本正经历着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伟大变革。明治维新后,取代封建幕府的日本新政府,迫切需要能够代表新兴地主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文明、新思想来指导它所推行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一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应运而生,福泽渝吉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个。他在如何对待西方资产阶级文明、怎样吸收西方文明为日本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服务等问题上的一系列独到见解,在思想上、理论上为日本资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一切资产阶级学者中,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是立场问题,就是他们要坚持资产阶级的立场,始终为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千方百计地企图在“学术”的幌子下来传播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以蒙蔽和模糊劳动人民的认识。这种事实表现在心理学上,最突出的是否认阶级存在,抹煞人的阶级性,从而在研究上极力反对、回避阶级分析。对各种社会现象的解释,他们尽力回避这种阶级分析的观点,而代之以心理的观  相似文献   

8.
美国两党制─—资产阶级的护身法宝张兹暑美国是实行两党制的典型国家。资产阶级学者著书立说,在历史上和理论上为两党制进行辩护,把美国两党制的“优越性”吹得天花乱坠。本质如何?真相如何?我国不少学者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以无可辩驳的事实,从各个方面剖析美国两...  相似文献   

9.
一年来的整风运动,自始至终,都贯串着批判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这一条红线,就是要用无产阶级的思想来代替资产阶级的思想,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来代替唯心主义的观点方法。这是在政治战线上和思想战线上两条道路的斗争,也就是“兴无灭资”的斗争。解放以来,通过五大运动和三大改造,我们大踏步地向社会主义的目标前进了。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所有制,经济基础变了,上层建筑也必须相  相似文献   

10.
三十年来,特别是六十年代以来,我们党提出了一系列的反对资产阶级思想的任务:在意识形态中,从“警惕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到“在思想意识形态里抵制资产阶级的腐蚀”;在经济领域里,从“破除资产阶级法权”到“铲除资本主义土壤”;在政治战线上,从“反对资本主义回潮”到“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等等。似乎反对资产阶级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但是,令人迷惑不解的却是随着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纵深发展,在无产  相似文献   

11.
资产阶级建国方案是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和意志在政治思想上的集中表现。由于中国资产阶级有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区别,资产阶级建国方案也有两种,即大资产阶级所坚持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和民族资产阶级所主张的资产阶级专政。前者始终是阻碍社会进步的反动主张,后者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有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科学社会主义正在面临着一场严峻的挑战:国际上。垄断资产阶级和那些敌视社会主义的反动势力在武力胁迫的手段失败后。试图通过“和平演变”的方式,以文化、物质、意识的渗透来搞垮社会主义.挽救其必然灭亡的命运.而国内,极少数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利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波谲云诡的二十世纪20、30年代一直是众多美国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文学评论家津津乐道的话题。这是一个被美国人视为新旧世界分水岭的时代,不管承认与否,20、30年代都给当代美国文学艺术留下很深的印记。二十世纪初叶是形成美国知识分子阶层世界观、期望和设想的关键年代。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知识分子受到处于优势地位的资产阶级贪婪道德观的排斥,在很大程度上无法使自己的价值准则和日常生活调和起来。许多知识分子都热情地投身改革者队伍,因为知识界的技能和愿望使他们相信:思想具有唤起公众美德的能力,运用智力来解决社会问题可…  相似文献   

14.
七十年代以来,美国经济一直在大规模失业(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夹缝中挣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美国经济的这种困境称作“滞胀”。卡特总统上任以后,一直把减少失业和降低通货膨胀率,作为经济政策四项原则的主要内容,本文仅就两年来美国经济“滞胀”发展的情况、卡特政府为了把美国经济从“滞”、“胀”的夹缝中解救出来所采取的政策和带来的后果,以及美国经济发展的前景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人治与法治     
是要法治还是人治?这在过去是有争论的。多年实践证明,人治的弊端极大。人治是依靠个人的意志来实行统治,没有民主基础,没有法制保障;而法治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和稳定性。古今中外,凡是强盛的国家,总是与法治分不开的。 资产阶级也是把法治作为重要口号提出来的。继英、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德国资产阶级哲学家康德和法学家施泰因等都主张法治,美国到现在仍实行“三权分立”的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垂死的、腐朽的帝国主义制度,不但在美国生存了八十多年(1898年美西战争至今),而且美国至今还是世界上的一个超级大国?这是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我们理论工作者解答的问题。 美国进入帝国主义时代以后的前三十年中,其经济危机已由十九世纪的十年一次加快到约六年一次。从总的趋势看,程度也日益深刻。人民群众反对垄断资本统治的斗争日益剧烈。中等资产阶级、特别是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也都起来反对。1899年成立了中、小资产阶级的反托拉斯联盟,进行着反对托拉斯的宣传鼓动工作,还向政府指控摩根钢铁托拉斯及其它金融巨头的违法行  相似文献   

17.
1933年起美国罗斯福政府实行“新政”。“新政”经济学是指作为罗斯福“新政”理论依据的资产阶级经济学说。一三十年代经济危机空前严重和传统反危机措施的无效,使得一些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着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抑制住危机,使美国经济状况好转。对此,当时显然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按劳分配具有“资产阶级权利性质”,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提出的重要观点。马克思从资产阶级权利的本原、实质与特征以及消除三个方面构建了资产阶级权利思想;通过批判按劳分配默认“天赋人权”,说明权利是历史、社会的产物;通过对异化劳动以及剩余价值的分析,揭示了资产阶级权利的本质,突出其“形式上平等实质上不平等”的特征;通过对社会历史不同发展阶段劳动形态的考察,得出按劳分配的“资产阶级权利性质”需要通过自由劳动来消除,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同时,马克思的“资产阶级权利”思想遵循着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逻辑。  相似文献   

19.
论林肯解放黑人奴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1979年,是美国著名资产阶级政治家和革命领袖阿伯拉罕·林肯(1809—1865)诞生一百七十周年。林肯是美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人物。他领导美国人民进行一场反对奴隶制度的国内革命战争,颁布了《解放宣言》,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商品奴隶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工农业迅速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毫不夸张地说,林肯的历史功绩和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60年代,法国资产阶级研究的社会史范式在拉布鲁斯的引导下确立.这一范式广泛挖掘新史料并大量应用计量方法,深入考察了19世纪法国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但是,该范式因重视经济活动、轻视文化和心态等因素而遭到批评.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资产阶级研究发生了从社会史到文化史的转变,资产阶级认同成为了广受关注的主题.耐人寻味的是,在一些研究者从日常文化实践的方方面面中寻找资产阶级认同的有力证据时,美国学者莎拉·马萨却论证了法国资产阶级认同缺失的问题.关于资产阶级研究的不同路径实际上体现了史学家对于社会阶级的不同理解.本文主张形成关于阶级的综合认识,以使不同研究范式的融合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