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根据中小型房地产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间信贷交易行为特征,在理性经济人、信息不对称、动态博弈过程等五个相关假设条件下,构建了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通过对二者间的效用函数及博弈过程分析,得出了中小型房地产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交易关系,并解释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型房地产企业“惜贷”行为的原因,进而提出中小型房地产企业获得资金支持的对策与建议,包括:与金融机构建立信息对称的沟通机制和共享平台,积极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财务状况、管理制度、经营情况等反映企业资金实力的信息,推动双方建立良好的信贷关系;不断完善中小房地产企业的信用保证体系,增进与金融机构的良好信贷关系;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等.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及今后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产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成本—收益决策的视角构建两阶段动态博弈模型,得出不完全信息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形成的动态机制和稳定均衡条件。结果表明:农业龙头企业选择组建联合体的条件是合作收益大于合作成本;生产型经营主体或服务型经营主体选择参与联合体的条件是参与联合体时的期望收益大于不参与的收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形成的稳定均衡条件,受生产型经营主体或服务型经营主体愿意参与的边际成本以及农业龙头企业选择组建联合体的合作成本、生产型经营主体或服务型经营主体的合作收益以及博弈双方合作收益的差距制约。  相似文献   

3.
征地补偿安置在许多地方已经成为地方政府与被征地农民之间讨价还价的博弈过程。通过建立不完全信息讨价还价动态博弈模型,描述了信息不完全情况下征地补偿安置协商的过程,揭示了信息与征地冲突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而提出并证明:当地方政府了解被征地农民信息时,可以提出双方都可接受的方案,冲突不会出现;当地方政府不了解被征地农民信息时,在某些条件下,地方政府无法提出博弈双方都可接受的方案,冲突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   

4.
供应商与制造商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应商与制造商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进行着博弈。本文阐述了对供应商与制造商进行博弈分析的必要性,在基本假设的基础上构建了理论模型,通过对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的分析,得出供应商与制造商在动态博弈中需要进行长期合作,以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科技保险实施中三方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保险在我国实施近两年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同时也存在发展中的各种问题.通过构建科技企业、保险公司和政府三方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在三方信息均不完全条件下局中人的策略选择,从中发现三种博弈均衡状态及相应条件,指出应当针对现阶段我国科技保险的实际情况,恰当运用博弈分析结果,以推动科技保险工作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6.
运用博弈理论建立了我国信贷市场精炼贝叶斯纳什均衡模型,根据模型分析得出信贷市场为部分有效市场类型,井结合我国当前经济环境的实际情况,比较深入地论述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寻租行为是中国信贷市场类型形成的主要原因及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WAPI之争的不完全信息博弈实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PI(无线局域网加密标准)是中国针对国外标准存在的安全隐患,自主研发的对国外的主流标准构成强有力的挑战的无线局域网标准。该标准从宣布强制推行到再宣布推迟执行,充分反映了当今中国无线局域网市场上中外标准竞争的实质。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市场进入和阻止理论,分析了WAPI之争潜在的“连锁店悖论”性质,揭示了WAPI之争的不完全信息博弈实质,并据此探讨了我国在这场标准竞争中运用政策和策略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投标企业采取不平衡报价的投标策略,从政府的角度出发,运用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理论来探索政府的最优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政府投资项目避免不平衡报价招标的最优策略应为最大限度地吸引合格投标人参与竞标,并建立一种使不平衡报价受损、平衡报价受益的正外部效应机制.  相似文献   

9.
从寻租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信息的不完全和寻租人不同的风险态度出发,通过建立不完全信息下的寻租竞争博弈模型分析,得出当寻租方存在信息不对称、寻租人数无限增加时,寻租人会退出寻租竞争,导致寻租市场消失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电力行业输配分开对于建设竞争性电力市场,提高电力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至关重要。将配电业务从输电网络中分离后,不同的输电价格形成机制会产生不同的福利效应。若输电价格由垄断性输电企业自行决定,则在配电业务边际成本递增且电力需求具有弹性的条件下,社会福利水平会提高;若输电价格由竞争性配电企业竞标确定,则在配电业务边际成本递增的情况下,不管电力需求是否具有弹性,输配分开都会增进社会福利。与垄断性输电企业自行决定输电价格的机制相比,由竞争性配电企业竞标确定输电价格的机制,更有利于提高社会福利水平。而且,输配分开后,在配电业务边际成本递增的条件下,直购电安排确实可能会使社会福利得以改善,但这种可能性会非常小。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征收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治理路径需进一步优化。利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征地困境,并据此探讨优化征地活动的路径,为土地征收工作改进提供参考。研究认为:在征地博弈中,地方政府的类型及农民对该类型的先验概率分布对博弈结果会产生重要影响,这也是引起征地实际偏离社会最优征地选择的重要原因。为优化现实中的征地活动,可通过调整征地博弈的收益矩阵、降低农民维权成本等措施来增加对征地活动的约束;同时,对地方政府类型及农民对此的信念进行调整也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2.
碳排放具有外部性、公共产品等特性,仅依靠市场调节会产生“市场失灵”现象,因此政府部门需发挥积极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减排政策。针对碳减排政策实施效果问题,构建一个基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关系的三阶段非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碳减排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并选取中国30个省2000-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博弈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认为:对地方政府减排行为奖励越多,则碳减排政策实施效果越好;地方政府抵制中央减排政策所获得的额外收益越大,则碳减排政策实施效果越差;中央政府提高对地方政府违规行为惩罚的概率和力度可以激励地方政府积极减排,同时也增加了中央政府的收益;碳排放强度越高的地区,地方政府减排动力越小,中央政府减排政策实施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13.
不完全信息下囚徒困境重复博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不完全信息情况下的两囚徒困境博弈出发,从期望支付角度阐明了理性囚徒在有限次重复博弈过程中不论同伙是否理性,他最终会选择坦白,并简要分析了垄断企业的行业联盟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在多变的环境与激烈的竞争中,团队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在现代组织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对团队激励方式的选择逐渐成为管理实践的一个突出问题,但是关于企业营销团队激励问题的研究并不多见。文章运用博弈论,解释了营销团队中存在的"搭便车现象",并阐述了在两种人性假设基础上的营销团队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5.
假冒伪劣产品与真品共存于市场的信号传递博弈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构造了一个可解释某些市场上真品与假冒伪劣产品共存现象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信号传递模型。根据该模型,具有品牌价值的产品和垄断力量较强的产品易被假冒。模型还指出,政府增大对制假者的打击力度或加大查处制假者的努力,都会有助于迫使制假者退出市场。  相似文献   

16.
农户“借贷难”产生的根源在于借贷过程中信任的匮乏。从农户借贷过程中信任的形成机理出发,运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理论,提出构建信任机制的四种方法,并指出构建信任机制的三点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运用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建立监管者、管理者和投资者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三方博弈模型,以管理者的决策策略为切入点,从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动态博弈两个角度,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揭示了三方博弈模型的博弈均衡结果,说明应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条件,指出单纯加大事前监管和事后检查都不能够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监管者要采取“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策略;同时,在给定监管环境下,加大惩罚力度,提高资本市场的有效性都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18.
构造了一个可解释某些市场上真品与假冒伪劣产品共存现象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信号传递模型。根据该模型,具有品牌价值的产品和垄断力量较强的产品易被假冒。该模型刻画了真品市场力量与被假冒可能性的正相关关系,提出增大对制假者的打击力度或努力加大查处制假者,这样有利于迫使制假者退出市场。  相似文献   

19.
为识别我国蔬菜一级市场在2004-2015年所处的信息状态,并分析该市场在该信息状态下的运行状况及买卖双方的利益分配结果,基于博弈论构建了理论模型,分析了在交易活动中4种不同的市场信息状态对交易结果产生的影响,并用现实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我国蔬菜一级市场在2004-2015年一直处于市场信息不完全的状态,其中2004年以后是买家占优的信息不对称状态,这种信息状态对市场及卖家造成了不利影响。进而指出,政府要加大投入建设农业信息化,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装备简单化、培训直接化;优先促进关键信息服务,带给农民看得见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优质医疗服务供给不足的机制主要体现在:(1)事前对医疗服务需求的不完全信息,使服务购买者根据预期平均收益进行决策;(2)医疗机构等级分类体系和等级评价规则,使服务购买者掌握了医疗服务的质量信息;(3)医疗市场价格管制、医疗保障制度和居民不断上升的收入,使不同质量医疗服务的相对供给成本不足以抵消质量加成收益,最终导致服务购买者集中与更高质量梯级的医疗机构缔约。应通过建立诊疗与治疗分离的医疗机构体系,改革医疗机构等级评价规则等,解决医疗市场资源配置扭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