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萨特在戏剧艺术方面提出“境遇剧”理论而区别于“性格剧”,提出主观感受真实性原则而区别于现实主义。他通过寓意、哲理、思辩,表现存在主义思想,因此他的戏剧作品是形象化的哲学,具有浓厚的哲学色彩。萨物在戏剧结构上有自己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立足电视人物纪录片所特有的真实性原则 ,论析了电视人在采访和拍摄过程中对现实生活的主观介入。分别阐述了电视人主观介入是创作激情及人文关怀之体现 ;电视人主观介入不同于虚假的摆布导演 ;电视人的主观介入有助于电视纪录片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文艺理论主张和文学创作实践两方面论证了鲁迅对文艺真实性和倾向性问题的见地。文章指出,鲁迅提出反对“瞒和骗的文艺”、“大胆地看取人生”的口号和“敢于如实描写”的写作方法是现实主义艺术的基本原则,是达到文艺真实性的基本方法,也是对自然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等创作思想的批判;鲁迅主张积极的“写实主义”,他“理想的真实”观是反对艺术上的虚无主义、爬行主义和悲观主义的,又和夸大到绝对化的超现实的理想不相容;鲁迅认为,任何作家和作品都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只承认文艺的真实性,否认文艺的倾向性,或用文艺的真实性取代文艺的倾向性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文艺倾向性是由主观方面的政治或思想的观念、态度或评价和客观对象的政治或思想的本质、本性或属性两方面决定的,优秀的文艺作品应做到文艺的真实性与倾向性尽可能完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茅盾的文学思想与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茅盾一踏上文坛就在对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认同中确立了“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观。茅盾对自然主义的真实性的主动挥取,是他“忠实的描写人生”观点的深化,对新浪漫主义的一度推崇,旨在从“指导人生”的一面汲取营养。1925年前后,以“无产阶级艺术”理论的提出为标志,茅盾从政治思想上实现了对俄国文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5.
性爱与情感的灵魂——劳伦斯和他的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伦斯在文艺思想和创造方法上提出了介入性爱和情感及主观感受真实性的观点。他从这种艺术的观点出发主张要深入到男女的性、爱和血意识中去。本文介绍劳伦斯的《恋爱中的女人》、《查太莱夫人的情人》、《儿子与情人》等小说和《看我们如何漫游》、《不朽的散文选》、《失落的诗章》、《劳伦斯的爱情》等散文中的有关性、爱、情感等的文艺观点  相似文献   

6.
如果就书名而言 ,萨特的《辨证理性批判》可以说是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仿制品。但是 ,这两部著作的内容是完全不同的。康德通过批判纯粹理性 ,提出和回答的是认识如何可能的问题 ;而萨特通过批判辩证理性 ,提出和回答的则是辩证法如何可能的问题。康德通过批判纯粹理性建立了他的先验论的、不可知论的认识论 ;萨特则通过批判辩证理性建立了他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哲学。萨特认为 ,他撰写《辩证理性批判》是要把意识介入历史 ,从而为历史唯物主义奠定基础。在萨特看来 ,历史唯物主义虽然是“意识到了自身的历史本身” ,但…  相似文献   

7.
胡风生平简要。胡风对两种文学倾向不满。一种是对周作人和林语堂的脱离现实的“兴趣主义”和“性灵主义”不满,认为这是与时代精神向背离的;一种是对“左联”内部的从前苏联引进的所谓“辩证唯物主义创作方法”以及其后在“左联”作家队伍中所产生的“主观公式主义”、“客观主义”不满,认为这是违背“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他在这既反右又反“左”的斗争中,从自己和同行的创作中,领悟并创构了一个理论,这就是后来给他带来无穷灾难的“主观战斗精神”论。从文学创作的认识论的层面看,胡风的“主观精神”论是一种独特的有价值的创作美学。从作家人格论的层面看,胡风在他的文学理论生涯中,所追求的是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与人格塑造有关。其价值取向是为了追求高度的艺术真实。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法国文学史家朗松通过与西方的非理性主义思潮的斗争确立了文学史研究的科学主义、实证主义和归纳法原则。这些原则不仅深刻地影响了西方的文学史写作,也对非洲文学研究和文学史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影响深远的后殖民主义著作《逆写帝国》就是朗松所倡导的实证主义方法论的产物。中国的非洲文学和非洲文学史研究应该从批判朗松的历史学原则开始,否定研究者和研究对象之间可以形成一种所谓的“主体-客体”关系,重新建立起主体与主体间的对话。在法国的思想界,是萨特真正开创了非洲文学研究的可能性,他提出的“意识描述”的方法来自他对朗松实证主义的否定以及对胡塞尔“超验现象学”的批判继承,萨特的思想对于中国的非洲文学研究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今日中国的非洲文学史研究应该重新思考萨特“意识描述”的方法,将非洲文学史看成是主体的主观化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原则,是在总结文学创作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反映现实的真实性、艺术表现的客观性、形  相似文献   

10.
一艺术方法或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创作上的“思想与方法。”这一概念不但包括具体的“创作法则”,也包括法则所依据的“思想原则。”文学艺术事物上所谓“方法”不同于一般物质科学上的技术与方法,不能没有思想原则。文学艺术,其具体的创作法则不提到“思想原则”上,是看不出什么意义来的。而艺术方法,不能没有意义。现实主义,尤其如此。现实主义其意义与原则性之强,已到了这样的程度:它一方面是艺术方法,一方面已逼近了一种艺术思想或美学观点的高度。因此,可以说,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是带  相似文献   

11.
萨特的戏剧体现了他的存在主义哲学的人的价值观,在“自由选择”中创造存在的价值;从否定已存或现存中得到超越,以及绝望中存有希望等方面构成了他戏剧的基本内容。萨特是位具有叛逆精神的戏剧家,其戏剧反对法西斯主义、反对民族奴役、种族歧视和社会压迫。他把文学与哲学结合起来,以现代人的“自由选择”为基本主题。他的否定精神意味着批判、抗争和超越。他的戏剧作品逐渐写出了具体的历史内容,真实生动地反映了二战后法国人民的感受。  相似文献   

12.
柳青和陈忠实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作家,在创作上都取得了突出成就,形成了各自的艺术风格.然而,尽管他们之间有着一定的承传关系,但是,由于时代和个人的原因,柳青和陈忠实的创作所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却有着明显的区别.柳青在创作中往往通过感情色彩极为强烈的抒情和议论,把自己的主观好恶鲜明地表达出来;而陈忠实在创作中则常常是把自己的主观思想和感情色彩包含在朴素而客观的叙述之中,使倾向"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用现实主义的创作标准来衡量,他的这种艺术风格更加符合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规范和创作原则,从而充分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13.
现代文学史上巴金的创作,从来都不属于“革命的现实主义”,“激流”那样的主观现实主义小说不是,《寒夜》那样的客观现实主义小说则更不是。巴金以其鲜明的独立性汇入了自由主义的大潮中。  相似文献   

14.
<正> 有明一代,冯惟敏散曲不惟思想成就最高,艺术成就也最高。冯惟敏以他的辉煌之作,无可争辩地夺得了散曲史上的头等地位,令人心服地被称作一代散曲的第一大作手。杰出的现实主义曲作冯惟敏散曲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最根本的一条原因是他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的创作原则,自然首先应该体现在作品的内容上,但现实主义又毕竟是作家进行创作时所采用的根本方法。具体地说,首先,现实主义作家在努力观察和剖析现实生活时,必须特别重视细节描写的真实性,并以此揭示生活的本质。其次,便是作家在对生活进行广泛概括时,必须塑造典型形象。根据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15.
萧成 《东南学术》2000,(4):93-97
马华著名批评家陈雪风的文学批评是一种以公平为原则 ,建设为目的的“为人生”的批评。其特点是极为强调批评的经验 ,注重个人的直观感受和体验 ,故而 ,使其文学批评的风格自然而然带有某种鲜明的主观色彩 ,即“印象的强调”和“鉴赏的盘旋”。这是其优点和长处 ,但同时 ,却也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其批评的理论明晰度。  相似文献   

16.
陈涌坚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现实主义真实性"的观点,继承并发扬了鲁迅精神,结合我国革命文艺实践,在深入思考文艺自身的特性和规律的基础上,对被长久忽视的革命文学的艺术真实性问题进行了大胆又深刻的阐述。陈涌的艺术真实观把"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作为根本精神,要求作家、艺术家对现实进行高度概括,以感性形象的形式来体现,结合自己的"主观精神",博采各种创作方法之长,是其现实主义文艺批评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柯云路的长篇小说新作《东方的故事》有一个作家特意加上的副题:“男女相互阅读的现实主义文本。”无疑,在作家眼中,这部作品是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进行创作的。但读完作品却让人感到,作家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作品带上了较浓的观念化痕迹。一、小说对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偏离首先表现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小说描述的故事并不复杂:初中时期就与老师杜永康相互吸引的田秀秀在大学与已有家庭的杜重逢,开始了他们曲折复杂的性爱历程。田深爱杜,愿意为他的事业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希望他离婚而与自己结婚。杜虽爱因,但更愿…  相似文献   

18.
朱水涌这个问题的提出,起码有两个方面的必要,一是探讨文学发展规律和道路的必要。文 学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中的“情结”,从“五四”文化先驱提出“为社会写实的文学”、两个最重要文学社团关于“为人生”与“为艺术”的争论,到40年代现实主义与“主观”论的论争,从建国初期开展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以及这之后的几场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争论,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重新呼唤回归“五四”文学传统而引发的重要的现实主义的理论争鸣,文学与现实的问题一直纠缠着中国文学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可以说,百…  相似文献   

19.
一、现实主义是一个美学范畴现实主义原本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起到六、七十年代在法国出现的一股文学艺术思潮。三十年代初开始,苏联和东欧的文艺理论家们开始把现实主义从历史上特定的文艺思潮、流派中抽象出来,把现实主义归结为一种“创作方法”或“艺术方法”,而这里“方法”的含义,如波斯波洛夫所说的,是指“艺术地反映生活的一种原则”。从此,现实主义同历史上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等等一起,从历时性的文艺思潮、流派变为共时性的创作方法;以后又被更加  相似文献   

20.
回顾中国话剧百年史,中国话剧运动将现实主义等同于社会问题剧,从一开始就违背了现实主义的基本原则,现实得只有现实而没有艺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曹禺的创作实践和美学思想,他的神话般崛起和迅速湮没,他的"现实主义,不能那么现实"的原则,才成为中国话剧兴衰成败百年沧桑的历史见证,成为今日中国戏剧至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