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公职人员腐败犯罪呈现出主体高职位化的发展趋势 ,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腐败犯罪的人数越来越多。腐败犯罪动机和变形的需要结构是国家公职人员实施腐败犯罪行为的心理动力 ;歪曲的价值观、颠倒的利益观、畸形的权力观是国家公职人员实施腐败犯罪行为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满足贪欲是产生权力腐败的主要原因;只有提高防治权力腐败的能力,才能有效遏制权力腐败;官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克服贪婪心理,实现廉洁自律.  相似文献   

3.
青年公务员廉政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各个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内部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基础工作,是构筑青年公务员道德防线,明确处世原则,促进廉洁从政的重要举措。当前青年公务员廉政教育存在机制单薄、氛围不浓、缺乏有效的监督管制和法律保障、方法单一、效率低下等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青年公务员廉政教育:加强心理疏导,完善保障青年公务员心理健康的措施;完善青年公务员廉政教育体系,保障体制健全;改造腐败猖獗的社会风气,净化整体社会环境;加强他律环节,健全法律法规建设;完善青年公务员廉政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反腐实践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腐败社会化与官员腐败的互动问题,由于偏执崇高而造成现实道德危机问题,因价值观错位而出现的反腐观念上的困境问题,非法制、非原则的人伦关系造成的腐败链问题,官员的腐败心理与腐败行为问题,因市民意识欠发达而未形成普遍的市民意识与反腐败的艰巨性问题,均与社会文化因素相关联。因此,解决中国的腐败问题,除了需要加强政治制度层面的管理之外,还需要加强文化层面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妇女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因受相关制度体系不健全、腐败亚文化滋生漫延及监督制约作用发挥不力等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部分职业女性在报偿心理、从众心理及投机心理等主观动机的推动下走上了贪腐道路。从对女贪官腐败的主观动机和客观环境因素的分析可得到两点启示:第一,女性对腐败也不具有天然的免疫力,同样会产生腐败的动机,只要客观条件具备,在腐败动机推动引导下就会产生腐败行为;第二,只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治理腐败环境、铲除腐败形成的条件,即可最大限度地抑制人的腐败动机,从而减少腐败"增量",逐步夺取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  相似文献   

6.
公职人员腐败犯罪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我国社会转型期的腐败犯罪更加突出,考察分析其成因有助于防范和打击腐败犯罪.授权关系和权力失衡是腐败犯罪的政治学基础,表现形式是权力放租;社会转型和经济双轨制是经济背景,商品交换原则侵蚀政治领域引起以权谋私;公职人员受到传统权力本位观和人类本性的制约,个人价值观与理想信念发生扭曲是腐败犯罪的心理成因;而法制、人事不完善和监督缺失使得他们敢于和能够实施腐败犯罪.  相似文献   

7.
贪腐犯罪的主要心理生成机制是腐败官员对不良客观现实的反映,将权力投入不正当交易并获取巨额利润,即是其腐败心理的外化。领导干部贪腐现象的产生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为此探究腐败官员实施腐败行为背后的腐败心理,并觅寻与之相对的化解对策是我们有效预防腐败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领导干部贪腐犯罪心理的特点、产生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究,以期从心理透视与矫治的角度思考对于领导干部贪污腐败犯罪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8.
公职人员的公共职责与其私人利益之间的冲突是腐败的重要诱因,腐败是这种利益冲突演变的负面结果。利益冲突情境会触发腐败的心理冲动,催生腐败的手段和工具,为腐败提供适宜的环境。为了有效规避利益冲突、防止腐败,很多国家针对利益冲突问题进行了立法。我们应当吸取国际社会的成功经验,加快出台《公职人员伦理法》,完善财产申报的制度性规定并强化其执行力度,建立健全利益冲突规避制度和利益冲突资产处理制度,通过多种途径构建与完善防止公职人员因利益冲突而腐败的制度体系,加强从源头上反对腐败,形成惩处与预防并重的反腐体制。  相似文献   

9.
美国政府不断强化行政伦理建设,对于预防腐败、保持廉洁成效明显,值得我们研究并借鉴。政府加强行政伦理建设的重要性在于:有利于从根本上预防腐败;可预防不违法、却是不道德的腐败;事先预防比事后惩罚更具有成效。其对中国预防腐败的重要启示是:通过强化行政伦理建设,加强对政府施政行为的严密监管;应注重事先主动的预防,而不是事后被动的惩罚。  相似文献   

10.
加入世贸组织总体上对我国的反腐败斗争是有利的.但由于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外部渗透和影响的机会增多;我国经济、政治等体制改革的不彻底;入世初期的接轨工作难以到位;高智化、国际化、团伙化的犯罪特点;新一轮资产重组等原因,存在着腐败滋生蔓延的必然条件,新的腐败犯罪的高发期还可能出现.为此,我们要坚持依法治国,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强化办案职能,严肃查处各种腐败犯罪,加大对国有资产监管的力度,依法治权,依法行政,完善党内各项运行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自觉抑制腐败;密切国际间的相互协调与合作,共同打击腐败.  相似文献   

11.
浅谈高校廉政建设的形势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高校腐败案件频频发生,给高校廉政建设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当前高校廉政建设面临的形势: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教育部召开"加强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高校廉政建设.高校腐败案件的特点为多发态势,且犯案人员级别越来越高;集体腐败,窝、串案集中,涉及人员多;发案部位相对集中.加强高校廉政建设,应从加强思想文化建设、注重制度建设、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加强纪检监察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腐败现象大量存在,其根源有制度上的原因,有道德方面的原因,而金钱欲望往往是腐败的开始。另外,特权思想,权力思想,攀比心理是产生腐败的重要思想、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有组织犯罪与腐败的共生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组织犯罪和腐败都是当今世界严峻的社会问题。有组织犯罪与腐败绝对不是孤立的犯罪,两者互惠互利,共生共存,形成共生模式,产生共生能量,加速了有组织犯罪和腐败的社会危害。有组织犯罪与腐败共生导致了有组织犯罪的力量不断膨胀,使政治腐败变本加厉,经济和精神领域逐渐被染黑,导致政府对有组织犯罪的查处难度不断加大。为了遏制有组织犯罪和腐败的发生,政府必须加强对有组织犯罪和腐败的立法进程;从制度和机构建设方面,预防有组织犯罪和腐败共生;加强国际合作,从世界范围共同打击有组织犯罪和腐败犯罪。  相似文献   

14.
论青年腐败的心理成因及有效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年腐败是我国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原因。文章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自我意识”的畸形发展、个性心理发展的有待成熟 ,以及法律、道德观念相对淡薄、“原我”的缺乏制约的释放、变形的心理预期、朝夕相随的消极心理环境等青年腐败的心理成因。并以此分析为基础 ,提出了强化法制和道德教育、建构社会预警机制、改革现行的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人事管理制度、优化社会环境等有效防范青年腐败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民主政治建设包括民主政治文化建设、民主组织机构建设和民主法律制度建设。加强民主政治文化建设,能够让官员在内心形成自觉抵制腐败、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观念,做到"事前"预防腐败;加强民主政治组织机构建设,为权力运行编制周密的监督网络,"把权力关进笼子",做到"事中"监控腐败;加强民主法律制度建设,可对已经发生的腐败行为进行严惩,对其他官员造成威慑,做到"事后"惩治腐败。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存在着反腐机构体制机制不顺、公民社会建设滞后、忽视抵制腐败的政治文化基础建设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我国治理腐败的成效。应通过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完善顶层设计,理顺反腐机制;加快公民社会的培育,加强国民素质教育,夯实廉政文化基础等方面深化民主政治建设,从而为制度化反腐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对腐败"零容忍",就是对任何腐败行为都不能容忍的态度。当前,纵容腐败的封建统治影响、对腐败认同的社会心理影响以及"倒金字塔"式的腐败影响,造成腐败现象日趋严重,反腐斗争面临困境,反腐败的任务十分艰巨。要对腐败"零容忍",实现政治清明的社会环境,就必须要构建科学的干部评价体系,以"零容忍"为基础构建廉政文化,抑制腐败认同心理,自上而下不折不扣加大廉政制度执行力。  相似文献   

17.
党内腐败现象危害极大。滋生腐败的原因复杂多样 ,因此 ,遏制腐败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任务。要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党风党纪教育是基础 ;用竞争机制选拔用好干部是核心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监督机制是关键 ;加强法制建设是保障 ;进一步强化对腐败分子的惩处力度是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南京市三级医院腐败现状,探讨行政人员对腐败心理成因及廉政文化建设的认知情况,为优化医院廉政文化建设措施提供理论依据。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南京市7家三级医院的510名行政人员进行随机调查,包括对腐败问题、腐败心理成因的认知情况和廉政文化建设优化措施三方面内容,采用描述性分析和卡方检验分析行政人员在腐败心理诱因、纪检部门监督力度和制度完善性,以及社会文化影响等方面的认知差异。调查显示,医院行政人员对腐败者腐败心理成因认知相对统一,也反映出医院反腐防控存在问题,并明确提出廉政文化建设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党自身完善和发展的需要,是改善我国社会风气的需要;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面临党内仍然存在腐败、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有待完善和党风廉政建设缺乏监督或监督不力等问题;应该采取多渠道吸纳人民群众参与、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加大打击腐败力度和充分吸取其他国家有益经验等措施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相似文献   

20.
在腐败现象现有的研究角度“体制论”、“法制论”和“素质论”的基础上,从一个新的角度即社会心理层面来分析腐败的产生及屡禁不止的深层原因,重点剖析了腐败产生的心理要素;人性复苏,比价心理,补偿心理,侥幸心理和责任分摊等,揭示了腐败的社会心理特征,并提出在健全体制和法制,提高素质等反腐措施的同时,应注重从社会心理层面上进行预防及铲除腐败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