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明代戏曲选本《群音类选》所收录的一部分孤佚剧曲的梳理与考释,援用"改编过渡本"这一概念对宋元南戏、元明杂剧到明清传奇之间的演变轨迹进行探索,可以揭示出元明戏曲发展史中的一些"改编过渡本"及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把南戏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这是本纪初才真正开始的。在此之前,众所周知,宋元明清四代仅有一部徐渭的《南词叙录》是专门论述南戏的著作,除此之外,就只能在一些文集、笔记或戏曲论著中读到一点有关南戏的零星记载和评述。自王国维《宋元戏曲考》(1912)辟专章论述南戏的渊源、时代、文章之后,南戏才逐渐受到重视,不少专家、学者开始撰文探讨南戏的有关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85年止,已有专门论述南戏的文章近四百篇,专著或专集十余种。南戏研究已受到愈来愈多的专家、学者、戏曲工作者和戏曲爱好者们的关注;南戏在我国文学史和戏曲史上不仅占据了一席地位,它的重要性亦已为愈来愈多的人们所认识。  相似文献   

3.
宋元南戏最初来自民间,其曲词、念白广泛吸收了当时社会通行的成语、谚语及格言、警语等,不仅有力增强了戏曲舞台表演效果,更向基层民众巧妙传授了切于实用的生活伦理,有效发挥了戏曲社会教化的功能。宋元四大南戏《荆》、《刘》、《拜》、《杀》频繁引用民间谚语、格言的现象颇具代表性。南戏中这些通俗且警拔的语句又见于宋元以来的一些道德教育读物如《名贤集》、《增广贤文》、《事林广记》等。对照考察宋元南戏中谚语、格言与《增广贤文》等读物内容相同相近情况,可以从一个独特角度梳理、归结出宋元民间社会所推重的一些生活伦理价值,进而探讨民间生活伦理与戏文创作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关于屈原的戏曲作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宋元时代,就有取材于屈原故事的戏曲作品,如南戏有无名氏《屈大夫江潭行吟》,北杂剧有睢舜臣《楚大夫屈原投江》和吴仁卿《楚大夫屈原投江》,可惜都已失传,无从查考。明清戏曲家写的屈原戏更多,如传奇有张坚(约1681——1771)《怀沙记》和胡盍朋(1826——1866)《汨罗沙》,南杂剧有郑瑜(1612?——1667?)《汨沙江》、尤侗(1618——1704)《读离骚》和周乐清(1785——1854以后)《纫兰佩》,今都存于世。还有吕天成(1577?——1614?)《双栖记》,涂应乾(明末)《汨罗记》,袁于今(1592——1670)《汨罗记》、顾彩(1647?——1709)《楚辞谱》和无名氏《正则成仙》,大都失传。总之,从宋元到清明,出现了不少屈原戏。至于嵇永仁《续离骚》和吴藻《饮酒读骚图》两种杂剧,都不是直接写屈原的,而是比拟《离骚》,或者借读《离骚》,大发牢骚。由此可见屈原及其诗篇,对我国古代戏曲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陈澄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2,22(3):107-107,112
南戏 ,亦称戏文 ,是我国古代最早成熟的戏曲音乐艺术 ,被人们誉为“戏剧之祖”。明祝允明《猥谈》云 :“南戏出于宣和之后 ,南渡之际 ,谓之‘温州杂剧’”。它是用南方语音、民歌小曲合成的一种民间戏曲 ,自北宋末年至元末明初 ,在浙江省的永嘉一带极为流行 ,故又称之为“永嘉杂剧”。徐渭《南词叙录》亦有记载 :“南戏始于宋光宗朝 ,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 ,另曰‘永嘉杂剧’”。南戏的产生早于北方杂剧 ,最初只是一种以村坊里巷歌谣小曲为基础的歌舞小戏 ,在发展过程中 ,大量汲取了宋词、元曲以及诸宫调养分 ,逐渐完善…  相似文献   

6.
南戏的发展过程,一直是古典戏曲研究界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永乐大典戏文三种》进行考察,认为《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分别代表南戏发展的三个阶段。早期南戏具有明显的宋杂剧特征。南戏的发展过程,就是它在与元杂剧的交流中,努力发挥自身的优越性,吸收元杂剧的长处,削弱宋杂剧的影响,从而使自已在体制形式和文学水平上不断提高和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论宋元南北戏曲之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元时期的南戏与北曲杂剧虽然都是在宋杂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由于剧作家身份的不同,一为民间艺人,一为文人学士,两者编撰戏曲的目的不同,故在剧作内容、剧本形式、脚色体制、语言风格、音乐结构、演唱形式及其流传都产生了差异。  相似文献   

8.
宋南戏《张协状元》是现存最早的完整南戏剧本,具有多方面的价值认识宋代社会生活,特别是由科举制度带来的婚变;认识早期戏曲表现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戏剧结构、提炼戏曲语言的艺术经验;认识南戏的戏剧形态,并通过剧本中留存的宋杂剧片段,探索宋杂剧的艺术形态;认识当时剧作家、演员和观众的戏剧观.  相似文献   

9.
本院中文系词曲研究室《曲苑》编辑部编《曲苑》第二辑已由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该刊为面向全国的戏曲史、曲艺史研究丛刊。本辑所收国内学者的论文,共28篇,26万字。如陈美林《关于李玉的生年问题》、徐扶明《鸣风记非王世贞作》、叶长海《孟称舜的戏曲批评》、陈多《一部罕见的古典戏曲悲剧论著》、陈晓鲁《戏曲舞台时空形式在关汉卿杂剧中的最初表现》、翁敏华《宋元南戏音乐歌唱三题》、许金榜《元杂剧的科诨滑稽》等,都在各自的研究范围内有所突破。以大量的篇幅刊登可供研究者参考的资料,也是该刊的突出特  相似文献   

10.
中国戏曲文化发展的历史,以清中叶为界明显地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即古典时代与近代,我们把那些古典时代的戏曲形态——包括宋元南戏、元杂剧以及明清的传奇和杂剧统称为古典戏曲,而把近代流布全国各地的花部乱弹诸腔总称为近代地方戏,这两种  相似文献   

11.
南北《拜月亭》、《杀狗劝夫》诗歌为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北剧属于两个不同的剧种,学术界多从演出体制角度来区分。本文试图从古代诗歌与戏曲互为体用的新视角切入,通过同一题材的南北剧《拜月亭》、《杀狗劝夫》曲牌与韵白使用比较,探讨南戏与北杂剧在文体上的差异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当为中国戏曲史翻开了光辉首页的元杂剧逐渐盛极而衰的时候,高则诚(1305—1368以后)随即接过戏曲文学的大纛,继续把中国戏曲的发展推向前进。他的里程碑式的鸿篇巨制《琵琶记》,成了风靡当时的《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四大南戏”的卫冕之作,被尊为“南戏之祖”;而它在宋元南戏基础上提高创新并更加完备成熟的剧本创作体制,则一直被尔后明清传奇剧创作奉为绳尺,几百年间沿袭运用,基本上没有太大的突破。与  相似文献   

13.
元剧四题     
一、《望江亭》中的“扮南戏”关汉卿《望江亭》杂剧的第三折,顾曲斋本、息机子本皆在张千、衙内、李稍合唱了〔马鞍儿〕这只套外小曲之后,作如是收尾:张稍云:黄昏无旅店,亲随云:今夜宿谁家?衙内云:这厮每(们)扮南戏哪!张永鑫《关汉卿与南戏》一文,即据此得出结论:“关汉卿知道有一种相异于杂剧的南戏存在,也掌握了南戏的某些特点,否则不会把李稍、亲随的演戏称为‘南戏’。”陈  相似文献   

14.
研读中国古代戏曲史料,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个有趣而且值得深思的现象:在南宋周密《武林旧事》所载的二百八十种“官本杂剧段数”中,可知以帝王为主角或重要角色的戏(姑称为“帝王戏”,下同)。只有两种:《羹汤六幺》、《梦巫山彩云归》(参见谭正璧《话本与古剧·宋官本杂剧段数内容考》);在现存的二百三十八种宋元南戏名目中,可知为帝王戏者只有七种:《十大功劳》、《丙吉教子立宣帝》、《马践杨妃》、《楚昭王》、《汉武帝洞冥记》、《汉武帝御苑射雁》、《刘备》(参见钱南扬《戏文概论》第一章《一篇总帐》);元末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载金院本名目六百九十四种,可知为帝王戏者也不过十种:《病襄主》、《陈桥兵变》、《纤龙舟》、《击梧桐》、《羹汤六幺》、《断朱温爨》、  相似文献   

15.
著名的“赵氏孤儿”故事经过《左传》、《国语》等载录,到司马迁的《史记》,业已基本形成。最早把“赵氏孤儿”题材创作为戏曲的是元初的纪君祥。他的被誉为元人四大悲剧之一的《赵氏孤儿》杂剧,奠定了这一源远流长、传唱不衰的传统剧目的厚实的基础。纪剧之后,出现了这一剧目的众多的戏曲改编本。本文拟专论《赵氏孤儿》杂剧的南戏改编。  相似文献   

16.
南杂剧是在以前的南北戏曲文化的土壤里孕育成长的,因此南杂剧在曲调体系、曲调运用、演出体制、剧本形式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地继承了以前南北戏曲文化的传统;但同时南杂剧在许多方面又有所发展与创新,这些发展与创新使南杂剧成为继南戏-传奇和元杂剧之后又一新的戏曲体制.  相似文献   

17.
宋元南戏剧本流传于世者甚少,给今人的研究造成极大的不便。然而,在被誉为“宋元南戏活化石”的福建古老剧种莆仙戏中,却完整地保留了一批佚失已久的南戏剧目。比如《王魁》、《刘锡》、《陈光蕊》等剧目,与早期南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研究南戏十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其考察与辨析,将为南戏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材料,也可为南戏研究开拓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莆仙戏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被誉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至今仍保留着不少宋元南戏的珍贵遗响,其传统艺术价值不可估量.本文通过对莆仙戏艺术价值及发展现状的探析与思考,期望引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对莆仙戏曲音乐的关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一明代中叶是我国戏曲史与宋元南戏、杂剧一度衰落以后的复兴时期。这时,传奇代替了杂剧,盛行于世。从万历年間至明末清初先后出現了許多有价值的传奇,成为南曲的黄金时代。湯显祖是明万历間传奇作家群中,成就最大的人物之一,也是我国历史上有数的古代戏剧大家。  相似文献   

20.
关于宋元南戏产生的年代,目前尚无统一的看法。人们判断南戏产生时间的依据,主要是以下两条资料:一条是明代祝允明在《猥谈》中记的,他说: 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予见旧牒,其时有赵闳夫 榜禁,颇述名目,如《赵贞女蔡二郎》等,亦不甚多。另一条是明代徐渭在《南词叙录》中记的,他说: 南戏始于宋光宗朝,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或云 宣和间已滥觞,其盛行则自南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