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盟环境合作是伴随着地区一体化进程的一种地区治理形式.当前东盟治理进程中的环境区域合作展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环境合作议题向多领域拓展,并逐步向机制化方向迈进,但未来东盟环境区域合作的道路仍然漫长艰辛.本文通过比较分析APEC和"东盟10+3"合作模式在东盟环境区域合作中的作用与进展,探讨环境区域合作模式在东盟治理进程中的发展及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2.
东盟环境合作是伴随着地区一体化进程的一种地区治理形式。当前东盟治理进程中的环境区域合作展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环境合作议题向多领域拓展,并逐步向机制化方向迈进,但未来东盟环境区域合作的道路仍然漫长艰辛。本文通过比较分析APEC和“东盟10+3”合作模式在东盟环境区域合作中的作用与进展,探讨环境区域合作模式在东盟治理进程中的发展及未来前景。  相似文献   

3.
2007年是东盟成立40周年。回顾东盟所走过的历程,总结它在推动地区一体化过程中创造的独特模式和做出的突出贡献,展望未来,历史向东盟领袖提出了建立东盟共同体这一新的目标时面临新的挑战。东盟唯有继承和革新——既要继承原有的行之有效的基本原则,但同时也要根据新形势和新目标的要求,进一步改进和调整某些原则和机制。东盟组织在未来的改革中可能发生一些变化,但不太可能成为“超国家”组织。东盟在推动共同体建设中核心国也将发生变化,由于印尼国内情况的变化导致核心地位有所下降。近年来在推动东盟共同体建设方面,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发挥了核心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考察当代东盟与中国的关系,应在东盟发展的总体趋势和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特点的大背景下进行。现阶段中国-东盟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东盟作为一个东南亚国家的区域性组织,其对华政策的基本定位、核心内容、重要目的表明,东盟对华关系实际上存在着一个整体(东盟)、两大板块(半岛和海岛)和十个国家三个局面。近期和从更长时期看影响中国-东盟关系的主要是东盟与中国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东盟自身的一体化进程和对华政策;东盟与美、日、印等国关系的发展及“大国平衡”战略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和中国、印度等大国崛起的地区背景下,东盟各国合作原有的“东盟方式”存在内部经济合作实施力的不足和金融危机经济动乱应对不足等缺陷,《东盟宪章》由此得以签署并生效.《东盟宪章》的具体条文从专门的经济宗旨、专门的组织机构以及经济协议的独特承诺和决策三 个方面推动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和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东盟宪章》整体提升了东盟对外的经济竞争力,推动了东亚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合作,并最终促使东盟经济一体化、东亚经济一体化直至地区经济一体化深入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前,数据已成为新生产要素,数据保护的重要性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大国及其他主要经济体纷纷建立起各类形态不一的数据保护制度,不同的数据保护制度间相互交叠、嵌套,构成了制度复杂性的基本图景。东盟在构建数据保护制度的过程中亦受到制度复杂性的影响。从形态上看,东盟域内外的不同数据保护制度相互嵌套;从功能上看,东盟域内外的数据保护制度的碎片化程度加剧,不利于东盟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整体利益。鉴于此,东盟主动介入制度复杂性的演化过程中,开启了数据保护制度的“一体化”进程。东盟积极构建一体化的数据保护制度,对制度复杂性的演进起到了负反馈的作用,阻止了制度复杂性加剧,为制度复杂性与东盟数据保护制度的良性互动提供了机会,进而推动了东盟数据保护制度稳定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东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已把环境议题纳入到了地区一体化进程,并逐渐形成了东盟主导下的应对环境安全问题的多层次合作机制。由于东盟领导国缺失、彼此利益分歧及大多数成员国的内部政治结构脆弱等原因,以"不干涉别国内政、协商一致"为主要内容的"东盟方式"就成为东南亚国家环境安全合作的主要模式。"东盟方式"在创造和平谈判氛围、推动区域国家参与环境安全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东盟方式"的低门槛、包容性、协商性等特点严重制约了环境合作机制的执行能力,阻碍环境合作的进一步发展,使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双方的战略互信程度不高及安全框架的安排缺失。从中国-东盟自贸区进程中的问题出发,探讨中国-东盟安全架构缺失的原因,分析双方经济、安全互动对东亚一体化的战略意义,并对双方未来经济、安全协调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早期收获"计划对我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喻国华 《学术论坛》2006,(6):100-103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成为了国际经济发展的新亮点.特别是近年来,中国与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日益巩固,互惠互利的效益日益显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也进展顺利.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早期收获"计划给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只有积极应对才能趋利避害,不断提升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建立“东盟安全共同体”目标的确立,标志着东盟向建立全面的“东盟共同体”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尽管经过30多年的合作与发展,东盟已经具备了一个新生的安全共同体的某些属性,但是仍然面临着很多考验,主要表现为东盟方式的缺失、东盟内部仍然存在发生暴力冲突的可能性以及经济一体化进程缓慢等,这些考验会阻碍甚至瓦解东盟安全共同体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合作竞争与互利睦邻--试论新时期中国与东盟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东盟以其组织的日益壮大、实力的不断增强、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已成为亚太地区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国是东盟的邻国,如何调整与东盟的关系成为亟待思考的问题。只有不断巩固传统友谊,发展友好合作,共同限制竞争,搁置争端分歧,才能探索和构建新型伙伴关系,实现互利双赢。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发展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勤 《东南学术》2002,(5):75-79
近年来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迅速发展 ,东盟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中国入世后 ,它将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的实施 ,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将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发展 ,双边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东盟1996-2007年吸收FDI的情况,发现:东盟老成员国吸收的FDI占据了东盟总额的80%以上,而东盟新成员国吸收的FDI与其加入东盟之前变化不大.本研究通过对1996-2007年东盟各成员国FDI流入量、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成本和服务业发展水平等数据的实证分析,研究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投资效应及影响因素,分析由哪些因素造成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4.
论东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东亚地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这一趋势反应迟缓。近几年来,由东盟带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整个东亚地区掀起了一股浪潮,尤其以各种自由贸易区(FTA)的形式表现出来。如何平衡多边合作与双边合作,共同推动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是东盟亟待解决的问题。新加坡与泰国作为东盟的重要成员国,在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中表现活跃,为其他东盟成员提供了一种示范。  相似文献   

15.
陆利香 《学术论坛》2012,35(8):183-188
作为目的和手段的统一,包容性增长之于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意义重大。贫困和不平等的广泛持续存在是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包容性增长的必然要求;相互信任与求同存异则是实现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包容性增长的前提;而必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和贸易投资自由化是实现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包容性增长的策略;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未来我国应继续秉承包容性增长的理念,践行包容性增长,积极推动中国-东盟区经济一体化向更深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是一个漫长与曲折的过程,观念结构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建构主义的分析方法,分析身份建构与中国—东盟关系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寻找制约中国—东盟合作深入开展的观念性因素,并进一步探讨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性以及中国—东盟未来身份新的定位。  相似文献   

17.
王雅倩 《南方论刊》2014,(3):46-47,20
东盟各国在2003年10月签署了《巴里协定Ⅱ》,提出要在2020年把东盟建设成为类似欧盟那样的地区合作组织—"东盟共同体"。2005年12月,在第11届东盟国家首脑会议上又决定把原定2020年实现一体化的具体时间提前到2015年。但东盟与欧盟的可比性很小,东盟很难在短期内实现东盟共同体的目标。本文将浅析东盟与欧盟在经济、政治、宗教三个方面的差异,进而说明在短期内东盟很难实现欧盟式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8.
朱佳 《南方论刊》2010,(6):13-15
东盟是东亚区域中的次级区域合作组织,早在1990年东南亚国家的领导人就提出了有关建构类似东亚共同体的构想,但直到2001年这个构想才被确定下来作为东亚地区未来发展的目标。事实上,东盟已形成自身独特的区域合作模式,而作为将来东亚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东盟在这个合作进程中到底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就是本文所要探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城市群一体化是城市转型民展的新趋势.在"9+2"泛珠三角经济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的大背景下,环北部湾各城市处于泛珠三角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交汇中的结合部,是中国--自由贸易区海上通道中桥头堡和中心区,因此,其区位优势决定它将是21世纪我国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区域和最好具有活力的新的城市群经济增长带.所以,要从战略的高度把握联手共建环北部湾城市群一体化实现的机遇期,客观分析环北部湾城市群一体化所面临的问题,真正做到北接泛珠,南迎东盟,联手共建环北部湾城市群一体化政策措施和产业发展战备的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广西的语言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建设加快了广西与东盟在各领域的交流,小语种人才的高需求及东盟国家的"汉语热"等新形势呼唤全新的语言教育政策.在分析语言教育现状及当下面临的语言政策挑战的基础上,阐述了广西语言发展战略制定的着眼点和方向,说明应发挥区位优势并整合本地语言资源,最后从东盟语种教学及面向东盟汉语传播两个层面,提出对广西区域语言发展战略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