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说语言作为一种叙事话语有两种基本的言说方式 :叙述和描写。这两种言说方式的根本差别在于 ,叙述是事件的告知 ,描写则是场景的展示。小说的叙事性质决定了叙述是起主导作用的言说方式。在某些小说中 ,描写可以占有远远超出叙述的篇幅 ,但就其叙事功能来说总是辅助性的。描写从表面上看是叙述的中断 ,但事实上描写是叙述的中介、过渡 ,或者说就是叙述的一个异在的组成部分 ,其叙事功能集中到一点就是在小说里造成一种图式化的画面感和身临其境的幻觉。  相似文献   

2.
解放区小说中的乡村空间叙述,突出强调革命意义上的"阶级性"和"政治性",以表达解放区农民的解放诉求.解放区小说的乡村空间表现有三种类型:一是把地主大院表征为阶级压迫的空间;二是叙述乡村公共场所控制权的更替,突出权力的文化网络意义;三是强调农民住宅的公共性意义,弱化其私人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散文的叙述问题历来被研究者忽视,这种狭隘的文学观念应予改变.必须将研究的重心从修辞、描写、意境和篇章结构转向叙述,确立叙述在散文中的核心地位;同时,不能仅仅从传统文章学的层面来理解叙述,而应借鉴现代叙述学的原理和方法,建立与现代人的心理和思想感情相匹配的现代叙述方式.从创作上看,中国现代散文叙述模式的演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叙述方式从一元到多元:二是呈现型叙述取代概括型叙述;此外还有隐喻性叙述、跳跃断裂式叙述、反讽戏谑叙述等等.这些叙述模式的演变,拓展了散文的艺术空间,不仅给我们某种艺术革命的新启示,而且有可能使散文获得与小说和诗歌平起平坐的自信.  相似文献   

4.
袁进 《社会科学》2007,(5):181-186
韩邦庆在中国小说史上是一个开风气者,他是近代最早描写中国现代都市的小说家;更重要的,在当时描写现代都市的小说家中,他是唯一一位为了探索这一描写还提出了相应叙述理论的小说家。这一叙述理论一直到现在为止,还常常被作家们所运用。韩邦庆最大的贡献在于运用了“穿插藏闪”的叙述方法,用以表现现代都市的时空,拓展了小说的表现能力。  相似文献   

5.
祠堂画像最小的叙述形式为"叙述单元",不同的"叙述单元"构成不同的"叙述模块".各叙述模块在叙事意义上既具有独立性又构成联系,形成了"同构"的叙述状态和"连续"的叙事形式,并构成祠堂画像之"叙述整体"即立体叙述空间.祠堂画像各叙述模块既是墓葬主人于叙事意义上的空间延伸,也是墓葬主人于叙事意义上的叙述延展,每一个叙述模块都象征性地表现或展示着墓葬主人具有时间意义的不同的空间存在.祠堂屋顶画像不能简单地以"天上世界"来概括,它是陆地、水中与上天的模糊叙述体.祠堂画像由不同叙述模块所构成的立体叙述空问的构图形式和叙事方式,反映了汉代特定历史时期对生命永恒追求的崇拜和信仰,是这种成熟的崇拜形式和信仰方式的视觉表现和图像再现,相同和类似的视觉表现和图像再现,还存于在汉代以"铭旌"为载体的画面构图上.  相似文献   

6.
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在加拿大文坛上 ,她的第二部Manawaka小说《上帝的玩笑》使她获得了 1 966年加拿大总督文学金奖的殊荣。这部小说在心里描写、女性主题和修辞等方面都大大超越了她同时代的其他作家。就叙述人称问题对这部作品进行分析 ,可以使读者从一个侧面对这位伟大的作家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7.
语言学转向之前的小说叙述,无论是文革文学,还是新时期之初的文学,都不同程度地带有激情叙述的特征,冷叙述体现了语言学转向之后小说在叙述风格方面的语言变异特征.本文分析语言学转向后小说冷叙述修辞策略的调整:用平和缓解激情的冷叙述→淡泊虚静的冷叙述→"零度写作"和走向冷漠,分析这种调整,可以彰显冷叙述的语言变异特征.  相似文献   

8.
共同走进"讽刺"这一参照系的<儒林外史>和晚清谴责小说展示了截然相反的叙述格局.在作者与叙述者人格共性的探讨和文本分析过程中,可以窥见二者在讽刺的叙述起点上进入了两种同源异向的叙述流程.走向反讽和走向谴责都呈现为艰难的叙述冒险,这一文学景观无论对于文学中的讽刺还是文学本身都颇具深意,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9.
语言学转向之前的小说叙述,无论是文革文学,还是新时期之初的文学,都不同程度地带有激情叙述的特征,冷叙述体现了语言学转向之后小说在叙述风格方面的语言变异特征。语言学转向前后的小说叙述风格有过修辞策略的调整:激情叙述→冷叙述,分析这种调整,可以彰显冷叙述的语言变异特征。  相似文献   

10.
刘庆邦的短篇小说创作 ,在叙述视角上坚守着平民的人文主义立场和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在叙述内容上则着意开掘普普通通的小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人性的美好和丑恶 ,在叙述话语上则追求纯朴清新的语言、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和生动活泼的细节描写 ,体现了其特有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当代新潮小说的死亡叙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亡叙述是中国当代新潮小说的重头戏。中国当代新潮作家的死亡叙述呈现以下三个特点:即死亡叙述与现实生活的剥离,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剥离,与作家主体情感的剥离。与西方先锋文学中的死亡叙述相比,新潮作家的死亡叙述在嘲笑传统的英雄之死后,出现了暂时的意义空白;新潮作家的死亡叙述不乏对苦难的揭示,也具有政治批判、文化批判的功能,但始终缺乏自我拷问的精神,从而失去自我批判的价值;最后,由于新潮作家过分追求对死亡的精雕细刻式的描写,他们在获得死亡的本体性的同时,减少或丧失了死亡所指向的意义域,始终没能传达出对死亡的尊重和崇敬。  相似文献   

12.
贾平凹的小说对于性的描写与叙述,无论是在表现范围的广度上,还是在对性作意象性处理的深度上,都不囿于通常所界定的性描写范畴,而是把一般的性特征、涉性情节作意象化处理,通过不同作品对性意象的重复叙述,表达了作家对人类生存的抽象性思考。  相似文献   

13.
林白小说以其随意流畅松散等叙述个性特征,携同对个人生活史、女性经验深度开掘的内质,为林白赢得了不可忽略的文学史地位.她在小说叙述上的追求从未间断,不管是从叙述者的异质化,还是叙述时空的自如切换流变,都可窥见林白在叙述上不断自我更新的努力和成效.  相似文献   

14.
文章试图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研究一下新时期小说的创作。作者认为,新时期小说不仅在题材、主题、人物塑造方面有很大的发展,在表现方式上也出现了一个不断探索、演变的过程。文章通过对小说结构、叙述方式、叙述角度以及语言文体的综合描述,揭示了新时期小说表现方式的演变轨迹,从一个侧面启示了小说的希望。  相似文献   

15.
黄翠兰 《南方论刊》2010,(12):90-91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出现在十九世纪,但在叙述形式方面却是超越时代的。该小说采用了双重倒叙方式,并以第一人称的多视角转换,革新了小说的叙述形式。本文主要通过对《呼啸山庄》叙述策略的研究,探索小说在叙述手法方面的实验性与创新处。  相似文献   

16.
《冠军早餐》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创作的一部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元小说。小说是叙述的艺术,元小说更是格外关注小说的叙述语言和叙述策略。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既运用了第一人称侵入式叙述这一元小说创作技巧,打破传统的叙事框架,揭示了小说的创作过程和虚构性本质,又结合了传统小说惯常采用的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和全知视角进行叙述,使小说的叙事呈现出清晰的脉络。  相似文献   

17.
现代小说以其形式的纷繁丰富了小说这一文学领域,叙述在讲究技巧的现代小说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本文试图通过小说家对于叙述的选择,证明叙述语言在不同时代所具有的审美关注,并就舍伍德·安德森《林中死亡》分析了叙述语言的隐喻性及其叙述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凌晨光 《东岳论丛》2003,24(6):111-113
故事、叙述、虚构是"叙事虚构作品"的三要素。小说作为叙事虚构作品的一种代表性样式,其本质特性恰好可以通过叙事虚构作品的三大要素得以体现。故事由一系列前后有序并且互相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事件构成,当故事被讲述出来时,就变成了情节。故事的讲述方式则是由叙述话语完成的。叙述是一种"后向预言",它造成了小说叙述的"逆向因果关系"特征。虚构则处于真实与虚假之间,它表明了小说叙事的可能性与自由性,展现了小说对可能世界的构建与描绘。  相似文献   

19.
空间叙事有着时间叙事不可替代的功能.毛姆在他的小说中通过对空间的细致描写构建了三种不同的空间形式,它们在叙事中相互承接,共同构成小说的立体网状空间结构.毛姆笔下意蕴丰富的空间意象,成为人物行动的支点.这些空间意象在诠释小说主题的同时,建构起读者对人物和作品的认知,实现了对主题的浸润式阐释.此外,毛姆灵活自如地运用不同的叙事聚焦,引导读者能够全方位地感知他小说中所展示出的众多叙事空间.  相似文献   

20.
纵观当今纷纭复杂的小说创作大致可以划分出以下几种叙述模式:一、线型叙述模式;二、立体交叉重叠的叙述模式;三、自由拼缀叙述模式;四、追忆、独白、冥想式的个人化叙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