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无双 《可乐》2008,(11):70-71
在追随过孙中山的众多保镖中,有两位巾帼英雄,即号称"革命女侠"的尹锐志、尹维峻姐妹。尹氏姐妹是光复会成员,秋瑾的战友。  相似文献   

2.
"鉴湖女侠",是我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女革命家秋瑾的别号。秋瑾,字王睿卿,号竞雄,浙江会稽山阴人氏。秋瑾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时代。她出生在一个官僚地主家庭,从小就具有倔强的性格,她勤奋好学,精武艺,工诗词。18岁时,由父母作主嫁给了湖南湘潭一个大商人的儿子为妻,生有一子一女,但丈夫花天酒地,阴险狡猾,秋瑾同他格格不入,于是毅然离开丈夫家,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她幸运地见到了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加入了中国同盟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秋瑾主持大通学堂的校务,为皖浙起义培训了一批骨干。屡次前往浙东和杭州,联络会党和新军,组建光复军,准备皖浙起义的武装力量。最后,视死如归,血溅轩亭,成为近代中国革命妇女的楷模。  相似文献   

4.
正在追随过孙先生的众多保镖中有两名佼佼者,即号称革命女侠的尹锐志、尹维峻姐妹。尹氏姐妹是光复会成员,秋瑾的战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先生在南京通电就任了中华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是日,南京城中各界人士喜庆五族共和,市民们载歌载舞,弹冠相庆,一派祥和吉庆之气。上午孙中山先生在临时参议院举行了就职典礼,下午带领一名文职秘书信步走出总统府沿街体察南京城中的民气风情。由于路途不熟,随着人流到达了南京  相似文献   

5.
关于秋瑾诗词的分期,历来论者意见不一。本文倾向于分前、后两期,分界线定为1902年或1903年。不同凡响的闺阁诗是秋瑾诗词的主旋律;其诗词的风格是清新明丽中蕴含着奇警雄健。  相似文献   

6.
近代绍兴辛亥革命之先烈中,关于秋瑾、蔡元培,徐锡麟的思想多有论述,唯有陶成章少有专文论述,究其原因有三:一、认为陶烈士生前曾一度与辛亥革命的杰出领导者孙中山先生有分歧,甚至说他“倒孙”;二、陶成章是被蒋介石刺死,谈及陶烈士恐碍祖国统一大业;三、不少学者认为同盟是正统的,而光复是非正统的。特别是对陶成章重建光复会看法  相似文献   

7.
一百多年来,秋瑾研究呈现出阶段性的发展特征,20世纪80年代前主要集中在秋瑾生平史料的整理、诗文作品的编刊。20世纪80年代后,学界对秋瑾的研究全面展开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一,汇编和出版了秋瑾的诗文集、研究资料集;其二,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开辟了秋瑾在戏曲史、新闻报刊史、体育教育史等领域的价值;其三,出现了秋瑾题材文艺创作的高潮。新的研究思路不断开拓,新的见解不断产生,比较研究蓬勃开展,但也出现了生平史实研究的停滞与研究话语体系的固化等问题与困境。新时代秋瑾研究应推进研究形态的多样化和研究视角的多元化,并注重开展“秋瑾文艺”研究。  相似文献   

8.
秋瑾疑事考     
一、秋瑾两度赴日来去时间考一九○四年,秋瑾与其夫王廷钧析产分居。不久,即变卖所有首饰,集资东渡日本。至于秋瑾赴日之时间,各家记载略有不  相似文献   

9.
1904年,秋瑾终于毅然与其夫王廷钧决裂,冲破了封建家庭的束缚,自筹旅费东渡日本留学,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秋瑾居留日本近两年的时间,其间曾归国省亲一次,关于秋瑾往返日本的时间,在过去的有关著述中说法不一,彼此相互抵牾。在近几年出版的研究秋瑾的专著和发表的专题论文中,仍然莫衷一是。本文依据秋瑾的诗文及有关的资料记录,对秋瑾往返日本的几个时间问题,分别加以考辨。  相似文献   

10.
一九八一年第八期《学术月刊》杂志上刊登了徐培均同志写的《关于秋瑾的一首佚诗》一文,录存了一首未见收集的《沪上有感》诗,作者认为,这是秋瑾的一首佚诗. 这篇文章的来源,是根据日本友人来上海访问时所留赠的一份材料写成的,原载于日本的《清末小说研究》第四号.徐培均同志对此进行了颇为详细的考证,且附有手迹照片的复制件,现在已经在绍兴秋瑾纪念馆里正式展出了.今年(一九八三年)河北师院学报第一期上又刊载了《关于秋瑾手书<沪上有感>及说明》的译文.  相似文献   

11.
秋瑾自称"鉴湖女侠",是晚清著名的女革命家.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女性,2011年4月,欧阳云梓女士出版了她数年精思傅会的力作<秋瑾评传).该书重现了秋瑾这位近代中国的奇女子侠骨与柔情交织、理性与情感并存的一生.全书资料详实,叙事流畅,分析、考辨精要.该书还巧妙地运用秋瑾的相关诗词作为章、节的标题,让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12.
前几年全国各地都在放映电影《秋瑾》,歌颂这位杰出的资产阶级女革命家崇高的革命牺牲精神。影片中出现了秋瑾就义前书写绝命词“秋风秋雨愁煞人”的镜头。杭州西湖秋瑾墓旁因这句绝命词而建筑了一座“风雨亭”以资纪念。但后人对这句绝命词的真伪是有怀疑的。“文化大革命”前报刊上有则报导记载;秋瑾被捕后坚不吐任何口供,英勇就义后有人问绍兴知府贵福,如何向上级呈报案情。贵福回答说:“可效法曾中堂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在浙江图书馆新发现了一份关于秋瑾家世的资料。这份资料是秋瑾的父亲秋寿南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八月在杭州中举时,亲自在《乡试录》中填报的,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有关秋瑾的家世,秋瑾的异母兄弟秋宗章在1934年所著的《六六私乘》文中,以及在1934—1939年由老同盟会员王子余主编的《绍兴县志资料》中,都有过记载,但部分内容却没有这次新发现的资料详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过去是未见过的:  相似文献   

14.
秋瑾究竟生于何年?迄今众说纷纭. 晨朵同志认为秋瑾生年史料只有一说,即秋瑾异母弟秋宗章在《六六私乘》中所写秋瑾生于一八七五年的说法(见《关于秋瑾的生年、卒岁和生地》《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三期).这种说法由来已久,但它并没能制止其它说法的产生,因其间实有不可解释的矛盾. 秋瑾在一九○四年写给吴芝瑛的兰谱中,将自己的出生年月写得很清楚:“年二十八岁,十月十一卯时生.”按此推断,秋瑾当为一八七七年生,在她于一九○五年春第二次东渡日本时写的《泛东海歌》里有“愧我年廿七,于世尚无补”句,此处“年二十七”当为足龄.我们知道,秋瑾生于农历十月十一日,按照足龄计岁法,应去二岁.所以一九○五年所写年龄反比一九○四年写的虚龄少一岁.这里只有这样解释才说得通.晨朵同志认为兰谱中年二十八和《泛东海歌》中的年二十七均为足龄,并为使自己的说  相似文献   

15.
秋瑾诗词中有写给吴季芝的诗三题、词一阕,这就是《清明怀友》、《季芝姊以诗相慰次韵答之》二章、《寄季芝》三章和《金缕曲·送季芝女兄赴粤》诸作。吴季芝,是秋瑾少女时代(泛指婚前)的女友,并非后来与秋瑾结盟的女书法家吴芝瑛。近读研究秋瑾的论著,多把吴季芝误为吴芝瑛,我以为这是不妥的。  相似文献   

16.
秋瑾生年辨     
中国近代著名的女革命家秋瑾,于一九0七年七月十五日被清政府杀害。在她死 后,各种叙其生平活动的记载中,关于她生年的说法很不一致。一九五八年,中华书局出 版的《秋瑾史迹》收录了陶成章写的《秋瑾传》,记秋瑾“死时年三十一”。编者在这 句下面特加上“按徐自华鉴湖女侠秋君墓表作年三十三”一语。陶成章和徐自华都同秋瑾 有密切的关系,究竟以何说为是?这个问题长期来没有解决。此外,一九六0年以后,福建 《云霄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及《文汇报》一九六一年十月二十四日和十二月十日,还 登载了吴小如、吴秀峰、张瑞莹等同志…  相似文献   

17.
去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秋瑾作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驱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绍兴文理学院欧阳云梓博士的大著《秋瑾评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的出版可以说是恰逢其时,为我们了解真实的秋瑾提供了一个详实可靠的读本。笔者认为,欧阳博士的这本书有以下特点:第一,史料详实,叙事清晰。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对光复会领导人,如蔡元培、章太炎、秋瑾、徐锡麟等研究较多,而对陶成章的研究却很不够。长期以来,陶成章作为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并未得到实事求是的评价,这是很不公正的。1912年蒋介石暗杀了陶成章,因此,在蒋介石统治时期,陶成章成了研究的禁区。陶成章曾与孙中山有不同意见的分歧,发起过“倒孙风潮”,在南洋重组光复会,积极倡导与孙中山在沿海起义不同的“中央革命”,被认为是“分裂”革命组织,削弱革命力量,干了“亲痛仇快”的事。新中国成立后,历史学家也未给予陶成章公允的评价。在辛亥革命的先烈陶成章遇难85周年之际,谢一彪…  相似文献   

19.
对于辛亥先烈秋瑾的生年,史学界争议颇多,有一八七九年之说,有一八七七年之说。但我们秋氏几代家属对她的生年,一向众口一词,历来认定为光绪元年——即一八七五年。所以,徐小淑说:“秋瑾成仁日期与年龄,公私记载小有不同……。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秋瑾文化形象"被塑造历程"的关注,从:英雄"言说中和女性女权视域中对秋瑾的阐释展开,在逼近历史的同时凸显秋瑾政治文化形象的多重与变奏,从而探讨了秋瑾作为一种历史和文化形态的多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