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晓杰 《探求》2008,6(1):8-12
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有着历史与现实的必然性,是全球化时代的必然要求,是透析世界历史发展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而作出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2.
陈家广 《探求》2002,(Z1):41-42
一、以双向抉择的历史经验解决新问题 ,在“三个代表”中创新发展中国共产党50多年的执政历史 ,既是中国历史对社会力量的抉择结果 ,又是中国共产党这一政治力量抉择政治活动方式的斗争产物。从1840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空前深重。能否完成救亡图存的民族革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成了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选择执政力量的标准。近代中国各种社会力量 ,以各自的方式参与了历史选择 ,但都未能左右历史发展 ,而1921年成立的中国共产党 ,则冲破重重难关 ,建立…  相似文献   

3.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为现实的历史发展道路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胸怀宽广的历史格局、具有高度历史自觉和进行积极的历史实践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其历史格局中,以世界历史为宏大视野,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超越了西方现代化模式,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其历史自觉中,破除了对历史规律的教条化理解,否认了对历史目的的“历史终结论”式解读,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其历史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为立足点,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走出了坚持人的全面发展,谋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道路;走出了统筹文明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提出走“和平崛起”道路,是基于对中国所面临的战略机遇期的正确判断,是因应“中国威胁论”向亚洲乃至世界作出的郑重承诺,更是从新时期国家长远战略上作出的正确抉择。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抉择,近年已越来越成为决策部门和学术界的一大重要课题.为顺利完成这一抉择,广泛参考其他先行国家的经验,显然是极为必要的.而参考与中国农业具有更多相似之处的日本的经验则更为必要.在这方面.我国学术界尤其是日本  相似文献   

6.
高剑 《社科纵横》2010,25(10):47-48,54
中国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其成功离不开包括哲学等社会科学不断深化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认识,使我们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自然辩证法作为哲学中一个重要的成员,在拨乱反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弘扬科学精神以及确立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等重大战略抉择上,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最早对巴罗的《抉择》一书的分析中,何塞·罗哈斯的见解最为深刻。罗哈斯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历史上,巴罗代表着一种真正的抉择,一种深刻的决裂,一种新的理论水平的出现,是一次真正的共产主义运动理论的革命。《抉择》第1章阐述现代化理论,标题是《通往工业社会的非资本主义道路的现象》。巴罗认为,苏联革命成功之后,使社会生产力现代化这一历史性任务是一种推动力。既然在实现这项任务的过程中不存在资产阶级,那么,布尔什维克将不得不通过巴罗称之为“发展专政”的形式来开创“非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巴罗否定了苏联的发展模式以及这种模式在发  相似文献   

8.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政府公共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霂 《探求》2005,(3):35-37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政府面向新世纪做出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抉择,标志着中国开始与世界经济主流接轨,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必将会对中国政府公共关系以及中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鲁宁  张芳 《社科纵横》2009,24(10):20-22
新中国的60年,是和平发展的60年。从“社会主义工业国”到“中国式的现代化”再到“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新中国主张和平发展,是合乎国情适应世情的必然抉择。新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历史性改变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正>现在,国内外都在争说"中国道路",这已是个热点。中国道路指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道路究竟是怎么来的?怎么成为热点?又如何引领我们走向现代化,走向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由此想到了中国道路的历史与未来。中国道路的由来谈中国道路的历史,至少要讲三点:——中国道路凸显中国发展奇迹。中国道路成为讨论、议论的热点,不是凭空而来的,也不是一些思想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实现了我们党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发展:历史阶段和主要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回顾总结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基础上,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阶段进行了划分,揭示了现代化不同历史阶段中政治发展的任务和特点,力求通过对于中国政治发展道路的历史分析,论述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杨志超 《社科纵横》2009,24(3):18-19,22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旺盛的生命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坚定信念,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4.
我国以解放思想推动的改革开放已有30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实践表明,中国改革开放不是回归资本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开展改革开放30周年的纪念活动,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08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年份,具有很多标志性的事件。1978年,以党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共和国作出了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大幕拉开,古老的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阮文鸿  覃丽芳 《创新》2007,2(2):125-128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和越南都遭受着列强的侵略,而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自强发展的道路,成为包括中国和越南在内许多亚洲国家学习的榜样。本文讲述了这一历史时期中国和越南的进步人士到日本游学,寻求救国道路的历史现象,并分析导致这种历史现象的原因及中越两国学习日本的不同结果。  相似文献   

17.
<正> 宋书伟主编的《中国科技兴市大趋势》(简称《大趋势》)一书,由中国物价出版社出版。该书从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探索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途径与方法。它是我国迄今第一部系统论述“科技兴市”并由之带动社会全面发展的力作。《大趋势》的理论架构,是以社会学与城市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的崭新角度,去分析社会发展与城市文明的相关性。以此贯穿全书,共分三大部分:第一,导论,是理论部分;第二,各文明时代的社会结构模式,是历史与趋势部分;第三,中国城乡社会结构现代化道路之抉择——发展以新型科技中  相似文献   

18.
许慎 《创新》2015,(5):24-27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要以史为鉴,摒除历史虚无主义误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党和人民的历史选择,是中华民族精神追求的现实写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模式。祛除历史虚无主义迷雾要处理好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问题,对历史人物特别是领袖人物的评价问题,历史联系性的问题,认清历史趋势把握新的战略机遇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任平 《阅江学刊》2022,(1):5-14+171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出场,需要方法论自觉,方可深度理解这一新道路出场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理论逻辑、中国逻辑和文明逻辑。笔者阐明:第一,"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历史逻辑理应涵盖革命逻辑和发展逻辑;第二,"两个大局"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出场的现实逻辑;第三,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以新时代中国方案创新来解答关于世界现代性的"马克思之问""列宁之问","唯物史观的中国逻辑"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代的伟大理论创造;第四,从"文明互鉴"视域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其"新"聚焦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中国逻辑:第五,作为现实必然性进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以自己的文明逻辑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辉煌成就与历史经验:坚持人民至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坚持中国道路,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坚持胸怀天下,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坚持党的领导,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坚持理论创新,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这既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功开辟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