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861年农奴制改革开始,俄国出现了以自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代表的,由小商人、小市民和最底层的僧侣组成的政治派别,这个派别受民粹主义思想的影响和支配,称之为民粹派。 民粹主义作为一种比较完整的学说是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七十年代是民粹主义在俄国影响最大的时期,也是它作为一个政治流派极度盛行的时期,这个时期主要以1874年“到民间去”著称于世。 民粹主义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时期,即革命民粹主义和自由民粹主义时期,随着俄国政治  相似文献   

2.
以历史的视角全方位分析了19世纪70年代民粹派发生发展的过程,并总结了俄国民粹派的时代意义及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3.
以历史的视角全方位分析了19世纪70年代民粹派发生发展的过程,并总结了俄国民粹派的时代意义及历史局限.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俄国民粹派与马克思晚年探索之关系为问题切口,研究马克思晚年思想动向。尤其是对俄国民粹派与晚年马克思在俄国前途问题上的看法之异同的论述,更有新意。  相似文献   

5.
“村社”理论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俄国村社及其前途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民粹派均有着重的论述。其中,马克思与民粹派的论述有着明显的异同,因而引起了一些学者的疑惑。为释解这种疑惑,本文对民粹派的论述作了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的评析,希图从这一角度去全面而正确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俄国村社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转折时期。随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俄国的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先进的工业组织形式与中世纪的土地占有方式、欧化的城市与愚昧的农村、资本主义精神与宗法制观念、民主自由的要求与专制制度的现实,这些互相对立的事物的交织和冲突,构成了俄国第一次革命的广阔背景。在这个动荡不定和酝酿变革的时代,作为一种政治思潮和社会运动的俄国资产阶级自由主义也经历着重要的发展和更新。  相似文献   

7.
村社问题是俄国民粹派的理论核心。跨越好本主义阶段,以现有的农村公社为基础,直接实现社会主义,是“村社社会主义”的基本思路。俄国民粹派“村社社会主义”的设想尽管有理论上的局限性.但单就对俄国社会历史发展道路的探索上来讲,是极富创见的。事实上,其“健全而宝贵的内核”对马克思晚年的思想.特别是对马克思的东方社会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的形成也是产生了积极影响的.  相似文献   

8.
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是一个重大理论课题。本文不同意有的论文提出的马克思倾向俄国民粹派观点的看法。认为,在整个理论框架中两者存在本质区别。马克思关于俄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是其对早年发现的唯物史观的又一次创造性运用,并使之完善和丰富。  相似文献   

9.
在俄国社会发展问题上,民粹派将俄国农村公社理想化、俄国农民神圣化、少数知识分子的作用绝对化,企图使俄国不经过生产力的累积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恩格斯则认为,俄国必须以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成功为先决条件,在农村公社的基础上“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二者论争的焦点在于,如何看待农村公社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分歧实际上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两种思想体系的对立。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十分注重对俄国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的研究。在此过程中,他们曾与俄国民粹派分子有过两次具有重要意义的论战:一次是1875年恩格斯与俄国革命民粹派代表人物特卡乔夫的论战,另一次是1877年马克思与俄国自由民粹派思想家米海洛夫斯基的论战。马克思、恩格斯在这两次论战中阐发的理论观点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其一,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根本立场与方法,我们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其二,农村公社与专制制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共生关系,既维护农村公社又力图推翻专制制度的做法是自相矛盾的;其三,世界上不存在“普遍适用”的历史哲学理论,任何时候都要坚决反对教条主义。  相似文献   

11.
《俄国革命》,苏州科技学院历史系姚海教授著,人民出版社2013年出版。这是一部实证研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俄国革命史专著,通过对大量俄文文献档案的梳理和分析,揭示了以往鲜有涉及的诸多事实,弥补、修正了对俄国革命史认识的缺失和偏差。该书改变了通常以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作为阐述  相似文献   

12.
13.
在对俄国1917年二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研究中,关于资产阶级立宪派政党的活动仍是一个有待于深入的问题。苏联学术界对此一般都作否定的介绍和评价,(1)而一些西方学者则比较强调这一政治力量对革命的领导作用。(2)本文认为,立宪派政党在本质上是主张改良而反对革命的,并且在革命发生之后竭力阻止它的深入;但他们同沙皇政权的矛盾及其利用革命运动向政府施加压力的策略又使他们对革命进程产生了独特的影响。自1916年以来,  相似文献   

14.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单纯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当这场革命风暴席卷长江两岸,猛烈冲击着清朝封建统治的时候,对于中心地区在黑海之宾的俄国,也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对沙皇俄国的统治者是个沉重的打击,对俄国的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则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在太平天国史的究研中,总结太平天国革命对俄国的影响,是一件有重要意义的事情。十九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反封建斗争日益激烈,当时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也不得不承认。“农奴状态是国家脚下的火药库”。就在这时爆发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震撼了清朝的统治,同时也沉重打击了外国列强在华的侵略势力。俄国沙皇政府为了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以及出于侵略扩张的需要,积极参与绞杀太平天国革命的罪恶勾当。从这一历史事实中,我们可以看到,太平天国革命的风暴,猛烈地冲击了沙皇政府的反动统  相似文献   

15.
《中华魂》2007,(11)
十月革命的胜利,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以及随之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使苏联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苏联宪法规定了苏联是"工农社会主  相似文献   

16.
帝国主义侵藏史不仅是藏学研究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自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60多年来,该领域各方面论题均有所涉及。具体而言,1949年1976年之间的帝国主义侵藏史研究,在1949年至1965年期间的著述较多,而文革期间(1966年1976年之间的帝国主义侵藏史研究,在1949年至1965年期间的著述较多,而文革期间(1966年1976年)学术研究受到严重影响,相关论文不多,专著阙略;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该领域研究的主要论著篇目中,相关论文有30篇左右,出版著作4部,结束了文革时期的沉寂状态,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86年中国藏学中心成立到2005年期间帝国主义侵藏史研究方面成果斐然,发表论文约150篇,出版著作一二十部,出现了若干精品力作,弥补了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某些缺憾。与此同时,对于帝国主义侵藏史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1.抓紧整理研究近现代涉藏史料;2.调整研究心态;3.研究视角亟需多元;4.重视人才培养;5.学习借鉴国外研究理论和方法等。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日常论"是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实现路径的重要观点,它与列宁对民粹派"小事情理论"的认知转换相伴而生,其形成标志是"把社会主义拖进日常生活"主张的提出。"社会主义日常论"体现了列宁辩证地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与调动建设者积极性的关系问题,即社会主义的发展并不排斥个人自身利益的满足,坚决反对借社会主义湮没个体利益;同时,在满足个人利益的同时不能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和原则。列宁在对民粹派"小事情理论"批判的基础上建构出的"社会主义日常论",不仅对列宁时期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政权的巩固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且对我国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俄国十月革命为背景,对孟什维克党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所奉行的思想,执行的政策,采取的行动进行全方位的观照,分析了孟什维克在历史转折关头丧失机遇,由盛而衰,由兴而亡的理论根源和客观原因,揭示了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把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17年,俄国社会矛盾日益加深、阶级斗争日益激化。整个俄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发生了巨大的震荡和变化。在这一年内,俄国发生了两次革命,即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这些革命改变了俄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并对整个人类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俄国的两次革命,就其所面临的任务、性质、动力、结果等方面,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共同的地方,并受一定的客观规律的制约。深入比较这两次革命,对于正确理解这些事件,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学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一) 如果把1917年的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非洲史研究会和苏州铁道师院政治系联合举办的“中国非洲史研究会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4月4日在苏州铁道师院召开。苏州铁道师院党委书记、院长胡正民,副院长钟元凯,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徐叔鹰,政治系主任许振出席开幕式,表示祝贺。 来自北京大学、华东师大、北京师大、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洲研究所、民族研究所、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外交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学院、南开大学、湘潭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