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伯昕长期致力于革命的出版事业,他是邹韬奋同志的亲密合作者,也是中国人民出版事业的开拓者,正确规划和周密部署、民主化科学化管理、创造性经营、尽最大努力为读者服务、总结理论指导工作等是徐伯昕经营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拓、创新是其经营思想的鲜明特色。学习与继承徐伯昕的创新精神和优良传统,努力促进出版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韬奋1926年10月接办《生活》周刊后,确立了大众立场的办刊宗旨,通过吸纳优秀作者,编发有益于大众的内容,有效地进行了报刊内容经营。他采用低价策略,让利读者,全方位推广发行。他非常重视广告经营,强调广告的社会性和真实性,不赚不义之财,并把赚得的广告费用于事业的发展。他主张人才主义的用人策略,为公择人,任人唯贤,通过公开招考和试用方式决定是否录用。到1931年《生活》周刊发行量达到15.5万份,创造了旧中国杂志发行量的最高纪录。他还创造性地利用《生活》周刊的热销效应,通过出版过刊合订本、开发“读者来信”图书和发行“生活周刊丛书”,走出了一条刊外多元经营道路。  相似文献   

3.
邹韬奋是我国杰出的新闻记者、出版家和政治家,他从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工作,形成了泽被后世的编辑思想:创新精神;立足现实,与时俱进;雅俗共赏,力求精警.  相似文献   

4.
邹韬奋的编辑思想刍议王立家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邹韬奋是最杰出的报刊业巨子,他自1926年10月接办《生活》周刊始,直到1941年12月3日香港《大众生活》停刊的15年间,除了被关在苏州监狱的8个月外,其余时间他都是把全部心血投入到报刊工作上。正...  相似文献   

5.
邹韬奋作为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报人,人本主义贯穿在他整个报刊活动中。他倡导人生修养,唤起服务精神,全心全意为读者解决思想、工作、生活上的种种问题。《生活》周刊服务对象包括文化各阶层,其刊载的内容表现社会各方面,体现了邹韬奋办报理念中的人本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6.
邹韬奋主持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发行量最大的都市通俗文化生活杂志之一。围绕青年男女社交公开等问题,刊发了大量文章.这些文章在赞同青年男女社交公开的同时,指出了社会过渡时期男女社交公开所带来的危险和流弊,并对如何避免异性交往中的危险和流弊提出了相应建议,反映了民国初年《生活》周刊等社会舆论对于这一问题客观理性、中庸进步的态度和立场:  相似文献   

7.
《生活》周刊系1925年10月10日由黄炎培创办于上海,初为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机关刊物,以刊载职业教育信息等内容为主。1926年邹韬奋接办之后,刊物逐渐演变为以反映和探讨社会问题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杂志。“九一八”事变之后,《生活》办刊宗旨发生很大变化,以针砭时弊、宣传抗日救国为主要内容,成为一份著名的新闻时政刊物。本文拟对“九一八”事变之后《生活》周刊的抗日舆论宣传做一考察分析。  相似文献   

8.
邹韬奋是我国新闻出版界一名不可多得的全才.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新闻记者,还在编辑、出版、评论、媒界经营等领域颇多建树.在长期的办报(刊)活动中,他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并形成了著名的"韬奋精神".  相似文献   

9.
在遭受外侮日深、国家民族有存亡绝续之忧的历史关头,《永生》周刊高扬抗日救亡的旗帜,宣传民族解放的主张。就其精神气质和出版风格而言,它是《生活》周刊的"姊妹刊"之一。周刊紧扣时代主题,倾听群众呼声,注重与读者的交流互动,继承了近代以来我国新闻界和新闻业者身系家国天下的优良传统和可贵品质。通过梳理《永生》周刊的基本内容,可以勾勒出这个杂志与时代同频共振的轮廓。由此也启示我们,只有铭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勇抗争的艰苦岁月,才能有利于更好地前进。  相似文献   

10.
抗战初期,“在刀光血影之下已经窒息了整整十年”(郭沫若《洪波曲》)之久的武汉复苏了。这时,居住在武昌千家街福音堂的冯玉祥将军目睹举国上下抗日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他挥起了手中的笔,创作大量诗歌,讴歌这场民族解放战争中众多的民族精英,倾吐自己的喜怒哀乐,抒发对国家民族和人民大众挚热的爱。这些诗歌充分体现了作者对和平、民主、真理的挚着追求。当时出版的《全民周刊》、《新华日报》、《战时乡村》等刊物常有他的诗作发表,据不完全统计,仅1937年8月至1938年3月在邹韬奋先生主编的《抗战》(三日刊)上,就发表了三十余首,1938年3月三户图书印刷社出版了他的《抗战诗歌集》,收歌达八十首之多。作者在自序中阐明了自己的创作意图:“我时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