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承接国的视角,通过产品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分析,研究了国际服务外包对承接国就业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国际服务外包会促进承接国就业扩大,但就业扩大效应受承接国的服务部门产出水平、最终产品价格、服务部门劳动力成本、服务型劳动力要素禀赋等因素的制约。要充分发挥承接国际外包服务对我国就业的扩大效应,须大力提高我国的服务业发展水平,控制物价,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高技能服务型人才的储备。  相似文献   

2.
基于异质性企业理论框架与全要素分解的视角研究环境规制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通过门槛回归使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不仅表现在倒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还表现在纠正企业内与企业间的资源错配.实证表明:(1)环境规制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在微观企业层面存在“倒N形”关系;在宏观省级层面存在“U形”关系.(2)适度的环境规制有利于高生产率企业贡献更多产出份额,获得更多的资本份额,改善资源配置状况,但不利于解决就业问题.(3)低强度环境规制对企业内贡献与企业间贡献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存在负向影响;适度的环境规制对企业内贡献、企业间贡献、企业进入贡献与企业退出贡献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具有正向影响.所以适度的环境规制设计可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限制落后产能,倒逼企业技术创新,改善资源配置状况,淘汰停滞不前的低生产率企业,为高生产率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2011—2019年21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本文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潜在影响、作用机制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1)区域数字化能促进该城市高质量发展,但对邻近城市高质量发展并未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2)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区域数字化层面,数字经济对低渗透融合率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低于中高水平地区;在高质量发展层面,只有中等水平的城市,数字经济才对地区高质量发展表现出促进作用。(3)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通过改善物质资本配置效率驱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但由于服务业扩张的“鲍莫尔病”现象,虽然数字经济改善了人力资本配置效率,却不能提升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1997年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趋势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迁移流动,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整合产生了深远影响.1997年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出现了新特点乡镇企业吸纳就业人员的能力下降;乡内就业比例逐年下降,省外就业比例和绝对数加大;从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城市;流动的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非正规部门成为吸纳流动劳动力的主要载体;生成了"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群"等.为科学、合理地从政策方面提高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流动,构建各种有利于流动的社会制度、为非正规就业提供必要的保障、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和素质等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劳动力的大量流出,已经成为学术界密切关注的问题..针对流出东北地区的劳动力主要流入东部地区的现实,通过构建东北地区和东部地区的就业方程和工资方程预测东北户籍劳动力在异地的就业概率和工资水平,通过构建结构式劳动力流动选择方程分析地区间预期收入差距对东北地区劳动力流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东北户籍劳动力在东部地区的就业率和工资水平明显高于东北地区,受教育年限对东北户籍劳动力在东部地区就业和工资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东北地区;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的改善以及就业机会的增多,导致大量东北户籍劳动力尤其是高技能劳动力流入东部地区;随着地区间预期收入差距的扩大,东北户籍劳动力的流出倾向将会逐渐增强.因此,东北地区的地方政府在大力推进市场化改革和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制定相应的人才政策,通过提供相对优厚的工资待遇和各种形式的补贴留住东北地区的高技能劳动力,为东北经济的振兴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6.
甄浩  贾男 《天府新论》2023,(2):98-110
本文重点关注数字经济对行业就业结构的影响这一问题。利用财新传媒2017—2019年的中国数字经济指数,从技能水平和性别两个维度探讨数字经济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并选取历史数据作为工具变量克服内生性。研究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提升了行业内的高技能岗位比例,数字经济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同时存在行业挤出效应以及对上下游的溢出效应;数字经济的发展降低了行业内女性正规就业的比例,对女性正规就业存在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已经迈入新的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节点。与此同时,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受限,数字经济迅速发展,成为重塑经济结构、改变国际竞争格局的关键因素。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构建衡量2011—2019年数字经济和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数,来探究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以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J”型关系;数字经济的发展能优化劳动力配置,提高就业质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具有空间溢出性,能推动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数字经济、劳动力配置均构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基于此,要大力发展数字技术,提高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水平。特别是考虑到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J”型关系以及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性特点,应因地制宜,推动区域数字技术协调发展;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加强与数字经济行业相匹配的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满足数字经济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高质量发展是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主题,其永续动力是创新,而产业集聚是区域创新的重要前提。产业集聚可分为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文章就哪种类型的集聚更能促进城市创新做了机理分析和实证检验。机理分析显示:多样化集聚比专业化集聚更有利于培育与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前者产生的劳动力匹配、知识外溢和企业培训的激励效应明显大于后者,在吸引高技能劳动者以及提升现有劳动者技能和创新能力方面更胜一筹。实证研究显示,集聚类型对城市的创新效应还因城市区位和行业差异而不同,且存在一定的非线性特征。上述研究结论可为加快城市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如何在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过程中兼顾环境保护,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摆在中国面前的重要现实问题之一。本文使用中国2003—2015年28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雾霾污染的影响,同时考察了环境规制强度在全球价值链嵌入对雾霾污染影响中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全球价值链嵌入度与雾霾污染之间存在正向的直接效应和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表明中国在参与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导致了自身的环境恶化。环境规制与雾霾污染之间存在负向的直接效应和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表明环境规制一方面可以缓解本地区的雾霾污染,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污染的跨城市转移。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和环境规制之间存在负向的调节效应,表明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全球价值链嵌入带来的雾霾污染。此外,将样本按照城镇化程度分组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城镇化程度不同时,全球价值链嵌入对雾霾污染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0.
发展环境服务业已经成为改善环境质量与增加经济效应的重要路径。湖南省作为我国第一个环境服务业试点的省份和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区,研究发展环境服务业的经济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湖南省2007年45部门投入产出表,通过计算湖南省环境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和从业人员报酬系数等七大指标,测度湖南省环境服务业的经济效应,计算结果表明,(1)湖南省环境服务业对第三产业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环境服务业的发展;(2)2007年,湖南环境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分别为0.5086和0.4638,均低于国民经济平均水平,对国民经济的拉动和支撑作用都比较低;(3)2007年,环境服务业从业人员报酬系数高达0.6171,在45部门中高居第一位,发展环境服务业就业效应非常明显,有利于降低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市劳动力供求及就业问题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郭庆松 《社会科学》2004,(11):63-71
我国城乡就业已经连成了一个整体,很难截然分开。但作为当前就业问题的焦点,城市失业或就业显然是我们必须重点把握的。本文以上海市为例。分析了城市地区劳动力供求的基本态势,认为根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解决城市就业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就业质量,包括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提高效率就业的比重,保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于人才的大量需求,以使城市在引领我国现代化发展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董楠楠  杜洁 《浙江社会科学》2023,(6):12-25+37+156
“扩大进口”和“充分就业”通常被认为是两难选择,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成为学术界关注重点。本文尝试探究不同层次技术水平的进口中间品对劳动力市场就业的影响,从理论上证明存在“非线性空间效应”,并进一步通过中国微观企业和中观城市数据研究发现,总体上中国劳动力市场形成了城市群集聚现象,城市进口中间品技术水平对劳动力市场就业存在“先抑后扬”的直接效应和“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空间溢出效应。机制分析表明,技术创新表现出自主创新规模的“技术红利”效应、技术吸收能力表现出“人才红利”效应,两者与进口中间品技术水平的正向协同作用显著。拓展分析表明,城市群内产业关联、有效竞争和集聚效应是影响差异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异质性环境规制对二氧化碳排放具有差异化影响特征。基于2002—2020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应用有限混合模型,解析了地方政府竞争和金融发展作用下,异质性环境规制对二氧化碳排放作用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异质性环境规制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可以被客观划分为两种模式,模式一下,市场型环境规制与命令型环境规制均表现出显著的增碳作用,自愿型环境规制无法显著影响二氧化碳排放,模式二下,市场型环境规制与自愿型规制均能够抑制二氧化碳排放,且与模式一相比,命令型规制工具的增碳效应有所削弱;(2)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会有效促进三种环境规制的抑碳效应,但地方政府竞争的加剧则不利于环境规制的减碳效应;(3)考察期内约有三分之二的省份经历了模式转换,考察期末绝大多数省份处于模式二。  相似文献   

14.
如何利用数字化转型提升长期资本配置效率,是当今复杂多变和高度不确定情境下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从信息效应的视角,探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影响资本配置效率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检验了不同数字化转型维度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1)数字化转型会提高资本配置效率,降低资本配置时的过度投资倾向;(2)机制检验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降低代理成本,降低行业和企业层面决策信息不确定性,进而改善资本配置效率。但数字化转型并不能改变宏观经济政策环境不确定性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3)在数字化转型的细分维度上,业务和组织流程上的数字化赋能可提高资本配置效率,而技术产品的数字化赋能并不能提高资本配置效率。研究有助于深化对数字化赋能企业资本配置效率的作用机制的认知,为我国探寻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提供学理依据及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济南市和青岛市是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两个城市,在2000-2010年期间GDP增长速度超过人口增长速度.两大城市的经济发展对就业增长影响差异较大,这些差异是两大城市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国有经济比重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制造业份额扩散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2000年和2010年济南市和青岛市制造业两位数水平子行业的区位商的分析,认为济南市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较差,而青岛市外向型经济特征明显,出口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比例较高是实现经济与就业同向增长的重要因素.未来两市要按照比较优势发展地区经济,实现经济与就业共同增长.  相似文献   

16.
无工作劳动力在无工作期间的生活保障既包括来自家庭外部的社会保险及政府救济等,也包括来自家庭内部的储蓄及资产收入等.由于信息不对称及道德风险的存在,外部保障可能引发"福利依赖"效应而降低无工作劳动力的就业意愿,也可能通过补贴工作搜寻成本而提高其就业意愿;而内部保障则会对无工作劳动力产生直接的就业压力,进而提高其就业意愿,...  相似文献   

17.
张亨明  尹小贝 《东岳论丛》2023,(7):116-125+192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环境日趋复杂,如何提高就业公共服务水平,成为各就业公共服务机构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劳动力供求总体保持平衡、就业形势总体稳定、职业培训服务得到强化、就业目标基本完成,但仍面临公共服务机构建设不足、“稳就业”压力依旧存在、就业职业教育培训服务落后、公共服务数字化发展水平低等困境,应健全公共服务机构机制、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保障体系、改善就业职业教育培训服务、推进公共服务数字化建设,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探索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车树林  王琼 《江海学刊》2023,(6):106-114+255-256
全国文明城市是目前国内反映城市整体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含金量最高的综合性荣誉称号,也是凝聚力量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基于全国文明城市评选这一准自然实验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文明城市创建政策显著促进了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且这一政策效应在地理区位、市场潜能不同的城市中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文明城市创建政策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主要通过环境规制效应、技术创新效应、人才集聚效应、交易成本效应四种机制路径实现。因此,应持续推进全国文明城市评选表彰活动,重视不同城市间的统筹协调发展,深入疏通政策效应的传导渠道,实现城市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双赢”,从而推进中国式城市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使用1999—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金融结构、劳动力市场特征以及两者的交叉作用对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市场主导型融资比例的提高有促进就业的作用,银行集中度的提高对就业水平造成负面效应。(2)劳动流动程度与就业水平呈正比。(3)当劳动流动程度趋低时,间接融资比例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就业;当劳动流动程度趋高时,直接融资比例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就业。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正在从二元经济的模式转向新古典经济的模式,劳动流动程度大幅提高,而我国金融市场的结构仍以间接融资为主。因此,为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降低间接融资比重偏高的不良影响,我们要进一步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高市场主导型融资在金融结构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20.
城市规模与包容性就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陆铭  高虹  佐藤宏 《中国社会科学》2012,(10):47-66,206
城市发展的规模经济效应有利于提高劳动力个人的就业概率,而不像通常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外来移民会挤占原有居民的就业机会。使用工具变量,对个人层面的就业决定模型进行估计发现,城市规模每扩大1%,个人的就业概率平均提高0.039—0.041个百分点。此外,城市规模扩大的就业增加效应对于不同受教育水平的劳动者并不相同。总的来说,较高技能和较低技能组别的劳动力均从城市规模的扩大中得到了好处,其中较低技能组别劳动力的受益程度最高。城市规模的扩大并没有影响中等技能水平劳动力的就业概率。因此,采取城市人口规模的限制措施,并且特别针对低技能劳动力进行限制,将导致效率与公平兼失的局面,不利于实现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