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基于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强调自然对人的主体作用和人对自然的能动性及主客体统一,反对无限制攫取自然资源的资本主义形式的人类中心论,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工人劳动天性的压迫,揭示了资本逻辑使自然全面资本化、异化的事实,表达了对无产阶级生存状况的同情,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人民立场,并对“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共产主义相统一”的理想社会形态进行了合理预设。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对新时代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理论角度出发,通过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自然先在理论”;通过促进经济理性与生态理性相统一,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辩证统一理论”;从实践角度出发,通过发展“资源节约型”的循环经济,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物质变换理论”;通过创新绿色生产的新发展模式,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劳动中介理论”;通过倡导低碳、绿色的新生活方式,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价值矛盾理论”;从价值角度出发,通过彰显绿色发展的人民价值旨归,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了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人民主体理论”。  相似文献   

2.
鲁鹏在《哲学研究》2007年第10期撰文指出,在马克思那里,“善”与“真”相统一,“真”是通达“善”的途径。“真”与“善”可统一,“可以统一”以尚未统一为前提。反思历史,我们遇到的是这样一个基本问题:求真以发展经济,求善以共同富裕。发展经济讲求效率,共同富裕讲求公平。效率与公平有冲突,人们想二者兼得,却不得不面对何者优先的选择。把“真”放在首位,我们遇到“公平”问题;把“善”放在首位,我们遇到效率问题。我们不能避免二者关系的紧张,只能在由“真”至“善”的过程中寻求它们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研究马克思的人权观,必须把握三条原则:人权的自然性与社会性相统一;人权的具体性与历史性相统一;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以马克思人权观指导我国的人权实践,要坚持“以人为本”,既关注人权的现实层面,又关注人权的目标层面,将人的权利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要坚持既注重按照本国情况循序渐进地推进人权事业,又坚决以人权作为“武器”回应某些西方大国的挑衅,将人权发展与主权维护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作为地方政府,应该以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坚持实践科学发展观,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南水北调”工程的历史机遇,以发展绿色生态旅游为主线,以水资源开发为重点,以人文资源为补充,以建设旅游精品和名牌产品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大力推动乡村旅游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思想生成视野把握马克思哲学核心范畴的内涵演变,是呈现马克思哲学本真精神的必要环节。实践概念是马克思哲学以“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原则超越传统西方哲学“逻辑在先”思维范式,进而真正实现其哲学革命的标志,也是人们把握历史、人的本质、分工、市民社会、资本以及自由等其他马克思哲学重要范畴的前提,而随着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发展,这些基本概念的内涵也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发表的第一篇政论文章《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以激情洋溢的文字和对自由的强烈渴望与大胆追求,让他初登政治舞台便光芒四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严厉批评了普鲁士政府对出版自由的限制政策,谱写了普通民众争取新闻出版自由的新篇章。马克思认为,人类的各种自由从来就是存在的,自由是人类的本质需求,而普鲁士政府所谓新的书报检查制度在每一条看似放宽限制的词句背后,都隐藏着更深层的对新闻出版自由的限制。马克思警示人民应该看穿普鲁士政府的伎俩,追求新闻出版的自由。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新闻媒体言论的自由程度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先进、文明程度的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媒体逐渐变得开放与透明,但毋庸讳言,我国的新闻出版事业还有提升空间与改进领域。  相似文献   

7.
“人民”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人民”作为一个“范畴”被提出来,并被赋予科学的内涵,是随着人类历史进入“世界历史”之后才逐渐明朗、清晰和凸显出来的。马克思以历史发展规律为基础,以阶级分析为方法,将“人民”置于历史唯物主义范式之中,强调了人民的现实性、阶级性、进步性和整体性。“人民”以劳动群众为主体,以推动社会发展、顺应历史潮流为标准,在本体层面是生产劳动的承担者、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在政治层面是国家权力的拥有者,在历史层面是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在阶级层面是革命阶级和阶层利益的代表者。中国共产党继承、丰富并创新了马克思“人民”范畴的科学内涵,在持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实践中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依靠人民力量,推进人民共享,最终实现人民幸福。  相似文献   

8.
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经济生活中的“度”是关系到四化事业成败的至关重要的问题。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作为事物质和量的统一的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和量的限度、幅度、范围,是与事物的质相统一的数量界限,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工作中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创业,旧貌换新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但是回顾几十年的经济生活,由于指导思想上的失误,曾几次出现过经济过热“超度”现象,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对此找们应该吸取深刻的经验教训,努力克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各种超度现象,抓住机遇,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卫生运动是我国持续时间最长、影响领域和范围最广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工作方式,在社会健康治理领域开创了本土性、原创性的经验。这一经验的生成发展始终与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逻辑紧密融合。保障人民健康是爱国卫生运动发展演变的逻辑主线,依靠人民治理,将群众路线运用于卫生防疫工作是爱国卫生运动的实践路径。爱国卫生运动发展过程中坚持为了人民与依靠人民的统一、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统一、推进事业发展与维护人民利益的统一,彰显了人民立场的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10.
百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党的文艺工作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致力于民族解放与国家发展大局。从艰辛成长到曲折探索,到蓬勃发展,再到丰富创新,党的文艺工作有辉煌成就,也经历过坎坷曲折,它为百年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事业提供了精神动力,注入了思想活力。党的百年文艺工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为指导,坚定党在文艺工作中的领导地位,维护人民在文艺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并始终把握“弘扬主旋律”的文艺工作主题。昨日之史,今日之鉴。百年历程启示我们,在今后的文艺工作中,要坚持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建设性与批判性的统一、娱乐性与教育性的统一,要善于定目标、举旗帜、聚能量,不断展现新时代文艺发展的新风貌。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历经百余年奋斗所铸就的独特精神品质,包括遵循规律与主观能动相统一的自觉精神,党的领导与人民至上相统一的主体精神,使命认同与团结奋斗相统一的担当精神,立足经验与观照现实相统一的自信精神。历史主动精神不仅为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也对深化“五个认同”观念,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政策与理论的创新性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新时代新征程上,以历史主动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下深入探寻长期以来党在民族工作中的历史主动精神元素,将理论武器转化为实践力量,着力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进程。  相似文献   

12.
为贯彻新闻出版总署和河南省新闻出版局“新闻出版人才兴业战略”,进一步提高期刊编辑人员的业务水平,推动期刊事业不断发展,河南省期刊协会举办了河南省第一届期刊“优秀编辑”的评选活动。河南省243家期刊单位,推荐出优秀编辑候选人115名。2009年1月7日,由资深编辑、专家和领导参加的评委会对报送的优秀编辑候选人进行了认真评选,共选出河南省第一届期刊“优秀编辑”69名。本刊编辑毕凌霄荣获“优秀编辑”称号。  相似文献   

13.
“人民”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范畴。马克思“人民”概念的理论前提是对一切神的批判;马克思对“人民”概念的把握是基于本体论层面;马克思把握“人民”概念的路径是从现实的社会生产方式入手。坚持以现实的、劳动的人民为主体是马克思“人民”概念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站在时代的高度,精辟地分析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提出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详细阐述了党对科技人员的政策和改善党对科学技术工作的领导等问题。为大力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做好新时期的科学技术工作指明了方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的丰富和发展,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众所周知: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正确分析和总结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这样写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  相似文献   

15.
社会心理是历史唯物论的重要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起步较晚,水平较低,至今连“社会心理”这样的重要范畴都被排斥于唯物主义历史理论之外。这不仅影响了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也妨碍了人们自学利用“社会心理”正确地推动工作。今天,社会心理科学的研究有了一些发展,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来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了。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人”的社会历史,马克思对“人”的理解是侧重它的本  相似文献   

16.
茅盾对我国当代十七年短篇小说的评论,是这位伟大作家、批评家文学业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至今仍能给人们以教益和启迪,我们应该认真加以研究。 茅盾早在二十年代即倡导文学“为人生”,并以此为标准来衡量作家作品。随着历史的发展,他更认同了文学为无产阶级与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张。新中国成立后,他及时把握了新时代对文学的新要求,明确指出:文学“要以艺术的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改造千万人民,用劳动人民的高尚品质和英雄气概去鼓舞他们的勇气和信心”;“一句话,要通过文学作品给人民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从这一标准出发,茅盾十分注意小说的倾向性与真实性。  相似文献   

17.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将现代化发展优势及时有效地转化为话语优势,是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亟需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为突破西方的现代化话语裹挟,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话语体系,要在政党主导与人民主体相统一中明晰发展方向,坚守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政治性;要在固本培元与守正创新相统一中提升理论自觉,坚守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学术性;要在实践总结与理论升华相统一中探索发展规律,坚守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科学性;要在独立自主与兼容并蓄相统一中消弭话语隔阂,坚守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道义性。只有从政治性、学术性、科学性和道义性的基本原则出发,才能真正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由“他塑”走向“自塑”。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 ,马克思所创立的哲学 ,通常被概括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 ,但就其本质看 ,或许可将其概括为实践人类哲学。因为它以“社会化了的人类”这种“社会存在”为对象 ,并以人类的合理生存与自由解放为目标 ,从哲学、政治、经济、历史、社会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并把这一理论建立在社会历史实践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理解 ,才有可能把马克思一生的理论事业统一起来 ,才有可能摸到马克思哲学的“本真精神” ,并与当代的时代问题与时代精神共鸣。  相似文献   

19.
在对资本主义社会世界历史发展的阐述中,马克思描绘了四个“统一”,即政府、法律、利益和关税的统一。其中法律的“统一”,是世界历史理论的法律命题,也是马克思主义法律统一观的概括表述。虽然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并未对这一观点进行更为细致的描述,但是我们还是能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其他著作中找到对这一问题的论述,并还原出马克思主义的法律统一观。  相似文献   

20.
唯物史观视野下的生态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放在了显要位置,它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依托的。人是自然的产物,自然是人的无机身体,只有尊重自然规律进行人化自然的合理改造才能够保障人的生存和发展权利。从唯物史观的视野对生态城市建设问题提出理论设想,分析现代城市发展问题,并结合中国传统的“天时”“地利”和“人和”的思想,提出“三个统一”的生态城市建设构想,即城市建设与自然系统相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与人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