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中医流派简称“苏派中医”,具有历史悠久、医家林立、医著丰富、传承经典、创立新说、发明新技、思想开放、注重教育等优势与特点,包含了吴门医派、孟河医派、山阳医派、金陵医派等多个相互间既有关联又各有特色的中医流派,但均蕴含深厚的江苏地域人文属性,有必要相互协作,在“苏派中医”的平台上共同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2.
在始于1956年的全国中医带徒弟运动蓬勃发展的历史背景下,苏州吴县中医讲习班于1963年应运而生。中医讲习班现存相关史料少见且分布零散,通过多方搜集整理及调研,从开班背景、招生对象、收费情况、教学安排、师徒概况及结业情况等方面,对20世纪60年代吴县中医讲习班具体状况进行梳理,部分再现了讲习班历史原貌,对吴门医派研究及当地中医的传承发展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行中医术语英译的障碍和中医术语英译存在的问题,总结了中医术语英译可采用的4种主要方法,希望提高中医英译的质量,把中医文化传播推广到世界。  相似文献   

4.
中医理论带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哲学内涵,概念抽象、宏观,无法找到物质基础,也难以量化。中医无论是通过西医学等的还原法还是系统论等的综合法都难以实现现代化,这是由于中医自身固有特质使然。从中医发展史看,无论是中医界、中西医结合界还是其它学科界的研究成果均未见到有现代化的迹象就是印证。  相似文献   

5.
关于加强中医师资队伍建设的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医高等教育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加强中医师资队伍的建设。分析指出:临床诊疗经验不足,缺乏坚定的专业信念与工作热情是当前中医专业师资队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高层决策、系统培养、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高等中医教育应大力弘扬中医文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高等中医教育存在着课程设置严重西化的趋势和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等问题,其根源在于中医教育忽视了中医学的人文属性,忽视了中医文化教育。人文科学是中医学的根,中医教育要重视中医文化,才能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中医人才,迎接21世纪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近代上海中医普及性报刊是健康教育与近代传媒结合的产物,反映了大众的卫生诉求及当时的卫生状况,展现了中国传统医学丰富多彩的面貌,体现了特殊时期中医从业者的生存状态与精神追求,是特殊时期中医发展保持本色的重要形式以及中国特色近代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经典著作,也是中医生命伦理的历史原典和逻辑起点。它在构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同时,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精气—阴阳—五行学说的生命哲学基础,形成了中医学个体得天地男女精华而生之伦理;人体自身阴阳属性关系平衡转换之伦理;五行生克人体自身和外界相互作用关系"生—命"之伦理秩序。《黄帝内经》的整体生命观展示了丰富的"生—命"空间与时间交织伦理思想,也为现代生命伦理学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9.
著名中医教育家由昆同志 ,早年投身革命队伍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 ,长期从事革命的医疗卫生工作 ;新中国建立后 ,由昆同志为党的中医政策所感召与鼓舞 ,执著地从事中医教育工作 ,为开创新中国中医教育的崭新局面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0.
在中医低年级大学生中开设中医方法论课程不仅可以弥补现代中医教育的不足,有助于巩固其专业思想.对于中医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医的学科性质,理解中医的基本观念,把握中西医思维方式的差异,从而确立与巩固中医思维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西部五省部分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的调查,发现中医医生在医疗机构中的比重偏小,高学历高职称医生集中在县级以上医院,基层医疗人员年龄老化,临床医生流出情况不容乐观,未来几年对中医人才的需求量较大。对此,高等中医药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注意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加强本科教育,培养适应基层需要的中医全科人才以及面向中等城市的高水平中医临床人才。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讨论,还是生存抗争--1929年中医存废之争评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29年的中医存废之争,不是简单的学理讨论,而是中医界为谋求自身生存而进行的殊死抗争。这场论争不局限于中西医学理之是非,而是扩大到思想文化范围,甚至提升到了政治意识形态层面。尽管中医之生存危机并未根本消除,但在中西医两大阵营对峙、冲突与融合、调适过程中,中医逐渐走上了自我革新与科学化之路。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诞生于新中国建立之初,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在政治上需要与旧中国教育体系划清界限,在卫生及防疫工作中需要提高广大中医从业者科学化水平,在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过程中需要纠正政策执行偏差问题,因此,创立中医药新的教育体系成为必然。为提高广大中医业务素质,国家开展了中医进修工作;江苏省中医学校为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编写出了第一套教材,培育出了第一批师资。1956年成立了我国第一批4所高等中医药院校,标志着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正式拉开了帷幕。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现有很多关于中医翻译标准的论著,但其标准之间的差异仍比较大,本人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和应对方法作了如下思考。(1)译者的中医理解程度决定了翻译的质量。专业翻译必须要对翻译的对象有深刻的认识,如果不了解专有名词的内涵,如何做到语言的转化比如中医的“消渴”包括现代医学中很多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尿崩症等等,而中医的“消渴病”专指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根据中医的定义,diabetes应指“消渴病”而不是“消渴”。“消渴”从字面上可直译成“wasting-thirst”,但从实用性上来看音译“xiaoke”来得更直接。(2)翻译的技巧不一样。首先是音译,某些中医名词在英语中没有对应的概念,但在教学与临床应用中,翻译上已经取得了统一的认识。比如,阴“yin”,阳“yang”等。其次,采取西医名词直译。比如,痢疾“dysentery”,耳鸣“tinnitus”等等。使用西医名词进行翻译比较简便,但要正确理解中西医名词的涵义,是否一致对应。第三,采用普通英语直译。这也是常用的翻译方法,比如,木“wood”,火“fire”等。(3)不同的人群使用不同的翻译术语。比如,“三焦”,常用的翻译有“triple ene...  相似文献   

15.
中医外科学自原始社会起,历经起源、形成、发展、成熟阶段,至目前的继承、重组、再发展阶段,从临床到理论,理论到临床,都体现了该学科的科学性。从中医外科学中体现出的科学性推论中医是科学的,现代化的中医能够为医学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的文化定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前的中医文化研究,仅仅将中医药体系中的哲学、宗教、伦理、文学等成分看作文化,而忽略了中医药本身的文化性质和作用。实际上,无论历史上和现实中,整个中医药体系一直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它与社会文化的其他部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认识这一点,有助于提升中医药应有的文化地位,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从传统中医研究方法入手 ,通过对中医妇科生殖节律理论的主要组成部分———月经节律与调周法、生殖节律与心肾子宫轴及任督循环圈、中医妇科生殖节律理论中的数律学说三大理论体系形成的分析 ,阐明了中医妇科生殖节律理论的形成与哲学思维指导下的传统中医研究方法关系十分密切。指出中医妇科生殖节律理论的形成丰富了中医妇科学诊治的理论内容 ,对当今条件下中医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提出中医妇科生殖节律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仍须以传统中医研究方法为锲入点和原动力 ,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来不断地完善与修正  相似文献   

18.
回顾欧美人文社会科学界对中医药的研究发现,研究者从西方本位视角出发,将中医作为处于异质文化的他者,综合运用以历史学和人类学方法为主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产出了区别于原生态中医的认知结论。其视角有助于在全球文化格局下审视中医,其方法为使用国际通用规则传播中医提供了思路,其结论可视作中医在全球视野下的新形态,有助于更加理性地认识中西方医学交流的事实和规律。  相似文献   

19.
受当时西方科学的影响 ,清末民初归国留学生用以西例中的方式来评判中医 ,对中医进行批判 ,进而反对及不信中医 ,甚至一部分人生病时拒绝中医的治疗 ,这对当时医学界中西医论争的影响极为明显。同时又因受日本废除汉方医的影响 ,相当一部分归国的留学生主张向日本学习 ,在中国取消中医 ,发展现代医学 ,为此他们进行了一系列歧视废止中医的活动  相似文献   

20.
从"学"与"术"的关系谈中医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传统科学,中医有"学"与"术"的分化程度不高的特点,这一特点可以从中医学术发展的进程、中医与西医的比较以及中国文化自身的特点等各个方面体现出来.中医发展要从中医学术特点出发,遵循自身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