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流行一种说法,“大运河”之名源于1958年淮阴生产的“大运河”牌香烟。这是没有根据的,大运河名称由来已久,多指元代以来形成的京杭大运河。最早称呼“大运河”的是欧美人,几百年来西方人用伟大、雄伟壮丽称呼长城和大运河。我国多称“运河”,晚清民国也开始称呼“大运河”,同时继续称“运河”,也偶尔称“中国大运河”。2013年,国家文物局将“中国大运河”作为遗产名称写入申遗文本,赋予其新的含义。万里长城或长城是中国古代文献的名称,西方话语强调了伟大防御功能,翻译则入乡随俗,沿用了中国传统的名称,体现其线形长度特征。运河是中国古代文献通称,受西方影响,近代以后“大运河”名称渐为中国学术界和社会接受并采用,现在已经成为最常用的名称。直译“大运河”凸显了大运河的博大精深:国家工程、庞大的水运体系和举世无双的体量。  相似文献   

2.
京杭大运河贯通南北,流淌千年,从杭州到北京,南来北往的船队在这条水路运输线上航行,既承运着南北方的粮食和货物,也搭载了南北方的文化和人情.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京杭大运河不仅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南北运输大通道,更加成为连接整个中华民族的人文之脉.如今,大运河有了更多、更新的变化和意义,但我们不能忘记,京杭大运河在数千年的流淌中形成了特有的历史品格,它是一条完整的河,是一条历史的河,更是一条文化的河.这种独特的历史品格也赋予其文学书写以不同的视角和鲜明的特色.在文学与文化的互动中,运河文化的历史品格及其文学书写交相辉映、互为建构,拥有了更为广阔的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3.
徽商与大运河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两者之间是一种双向型良性互动关系.徽商称雄商界300年离不开大运河这条黄金水道的丰厚滋养,徽商既促进了运河城镇城市化进程,又促进了运河城市的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和社会进步,还促进了运河城市的对外交流和开放.可见,徽商对运河城市发展的作用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运河文化遗产的价值及其保护与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采用文献与现状资料分析的方法,认为运河文化遗产具有申遗价值,但现状堪优,亟待加强管理与保护,以使运河文化遗产继续发挥重要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江西的经济崛起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这是我们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所得出的必然结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破解江西的经济崛起中难题的一个有力举措,也是促进江西政治文明和文化繁荣的有效方法。反过来,江西的崛起将不仅为江西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也能为它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空间。  相似文献   

6.
运河水柜是保证运河畅通的关键环节。运河沿岸的重要水柜北五湖与南四湖的形成历史与变迁过程大致为:北五湖是古大野泽、梁山泊的遗迹,为黄河改道淤塞古湖泊而形成,于元朝伴随着运河漕运兴起疏浚而成为水柜,清末因运河废弛、佃民开垦而消亡;南四湖乃是地质沉陷加上黄河洪水壅塞扩张、合并而形成,在宋朝被作为水柜以济运,明清时期在围湖造田与黄河洪水侵袭中不断地变迁。南四湖与北五湖的变迁对运河航运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北五湖的消失直接限制了京杭大运河会通河段的复航。南四湖与北五湖的历史与变迁研究对未来运河的全线通航规划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运河文化带是国家提出的运河文化发展战略,意在通过对运河沿线区域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研究、利用,增强不同文化之间的整合与融合,实现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利用、传承,将文化资源转变为生态资源、经济资源,增强文化自信,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从整体上实现文化强国战略。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北京提出了要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研究居民对于运河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情况对于运河文化的保护、利用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采用SPSS描述统计分析和相关分析法,对通州古运河上的三个码头、大运河(北京段)的三个因运河而生的传统村落上马头村、皇木厂村、崔家楼村为案例进行研究,可以看到大运河(北京段)传统村落居民对运河文化的认知和认同状况整体较好,影响认知的主要因素为月收入、职业、文化程度,不同的因素对不同的认知内容有不同的影响.区位影响居民对运河文化的认知,即不同村落居民对运河文化认知情况存在差异.加强居民对运河文化认知及认同的重要方式有两种:加强运河文化的空间表达和加强居民对运河文化的传承.在此基础上,我们建议提高居民对运河文化的认知,针对不同的认知内容,对不同月收入、职业、文化程度的居民应采取不同的措施;针对不同区位村落的居民,采取差别化的措施,加强其对运河文化的认知;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运河文化的空间表达、加强长辈对运河文化的口传.  相似文献   

9.
运河的兴衰与济宁的命运紧紧相联.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济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而后来运河的衰落却使济宁的经济快速下降.  相似文献   

10.
运河的兴衰与济宁的命运紧紧相联.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济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而后来运河的衰落却使济宁的经济快速下降.  相似文献   

11.
水煤浆是固液两相的非牛顿流体,其流变性十分复杂,影响因素也较多,对水煤浆输送和燃烧起决定性作用,考察了用大同煤制备的质量分数约为70%的煤浆的质量分数,添加剂类型,用量对煤浆流变性的影响,并分析了流变性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在曹禺戏剧中,我们不难发现“疯子”意象的频繁出现,考察中国乃至世界学、化经典,我们意识到“疯子”意象有着深厚的化内涵,并且具有形象的相似性和内在精神机制的稳定性,从而成为人类集体无意识中共同寻求的先知先觉人间评判的原型意象。“疯子”群像在曹禺戏剧中完整的原型流变过程,体现了作家复杂的内在心理结构及其认识世界、认识自身不懈的上下求索,形成了他戏剧的一个闪光侧面。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土地抛荒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然而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在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却出现了严重的土地抛荒现象,土地的有效利用率比承包制之初大大下降,这使得中央政府在农村稳定家庭承包制的基本政策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在家庭承包制的初期作为一种权利而赋予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反而已经成了一部分农民的负担,因为这部分农民选择了抛荒以逃避土地。虽然在2004年农业税逐步减免的政策实施以来,这个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但是依然有必要揭示这一现象的机理并以此为鉴,检查中央政府在农村土地政策上的得失。诸多相关文献已经涉及农村土地闲置的原因,本文将在这些文献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农民的土地耕作选择模型,从制度和经济两个角度剖析土地抛荒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14.
运河学是以运河及其区域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一方面研究运河河道工程及其引起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改变,即区域水文条件改变、自然水系变化、湖泊形成消长、农业生态环境变化。另一方面研究运河对国家政治及区域商业、手工业、农业、服务业、居住环境、城镇格局、文化交流、风俗习尚、社会流动等方面的影响。它以历史学为基础,利用社会史、历史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地理学、环境水利学、文献学、考古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综合性研究。运河学研究对于推进学术研究的深入开展及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长河中,别离诗词是一支劲旅,这类诗词常常将愁情的抒发与流水绾结在一起.流水与愁情的绾结呈现出相对应的关系,愁情随流水的形貌质性的变化而变化.思考流水与愁情之间之所以结成这样一种微妙的默契的关系,从表层原因来看,直接与流水相关,而深层原因则是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6.
为了消除料仓内结拱、堵塞等不正常现象,提出了空气流化棒助流装置的设计方案.空气流化棒能够有效地克服料仓内异常料流现象.在流化风作用下的料仓内水泥流动的研究表明当下料口径(D)与料仓直径(D1)之比大于0.08而小于0.13时,物料流量与下料口径呈二次抛物线的关系;当D/D1大于0.13时,物料流量基本不随下料口径的变化而变化;当下料口径一定时,物料流量基本不随物料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7.
建于公元前二百多年的郑国渠开创淤灌先河,水沙并用,效益显著。后来工程虽然湮没了,但其奇妙的设计,精堪的技术,在中国水利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其历史经验对改进目前引黄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隋唐大运河永济渠新乡段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大运河新乡段是申遗立即列入项目卫河(永济渠)主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大运河形成时间较早、延续使用时间较长的河段之一,也是目前河南境内唯一一段可以看到的大运河河道。大运河新乡段历史悠久,始于隋永济渠,明以后改称卫河,历代均为华北平原上沟通南北的重要水道,承担着漕运、灌溉、行洪等功能,对新乡城市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挖掘其深厚的历史及文化底蕴,对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重要的推进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宗白华先生是"理论的探究"和"实践之体验"的完美结合者,本文正立足于其诗作<流云>之"流"这一"动象",通过对他三种类型的诗作,即"自然之流"、"生命之流"和"音乐之流"的细致探讨,挖掘出宗先生"艺境"理论所对应的另一种阐释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