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鞍山塘西傩舞起源于安徽池州,其表演内容与形式都有着较强的地域文化的仪式感,无论是服装的结构、色彩还是傩面具的图案、造型都有着强烈的装饰性、寓意性、审美性的特点,有着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成为马鞍山地方的历史、民俗、民间宗教和原始戏剧的综合体,是当地人的一种集体记忆,深受人们喜爱,在马鞍山银塘地区广为流传,已成为本地的一项重要的民间民俗活动。沿袭经年、保持不变的塘西傩舞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日益受到马鞍山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2008年被评为市级非物质遗产项目,先后投入资助资金十几万元进行抢救性挖掘整理,成立了银塘镇“塘西傩舞”研究会,开展对“塘西傩舞”的研究工作,塘西傩舞表演队不断开展丰富的表演活动,扩大了社会影响力,建立了较好的传承体系,绽放出璀璨的光彩。  相似文献   

2.
万载傩舞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傩舞是江西最富特色的民俗文化之一,本文就万载傩舞形成,发展及其演变加以考证,同时介绍了万载傩舞的主要活动及其配乐。  相似文献   

3.
江西南丰傩舞因其表演形态而出名,其身体动作无不由一个符号总体组成。通过南丰傩舞中表演者的面部表情、手势和声音三种运动符号的分析表明,傩舞中表演者的一招一式都具有强大的意指功能,蕴涵着丰富的艺术、神话和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4.
汉画像中有很多傩舞画面,傩舞除赋有驱鬼逐疫的作用外还有祈盼丰年的功能。在傩仪中除了方相、十二神兽外,还有很多如西王母、神荼郁垒等傩神,它们都被认为能起到驱鬼逐疫、保护人界平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字产生后,我国就有关于傩的记载。傩舞广泛流传于农耕文化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是传统文化中独具一格的复合文化体——集多元宗教、祭祀仪式、民俗、音乐、舞蹈和面具艺术于一身。江西南丰傩舞由此传承数千年并相沿成习,遗存了大量的上古文化信息,是不可多得的民间传统艺术珍品。从南丰本土文化的角度,重点分析南丰传傩时间最长、宗教文化最盛以及与戏曲艺术有着不解之缘的典型村落是广大学者们正确认识南丰傩舞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湛江傩舞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与祭祀礼仪。湛江傩舞、傩戏、傩面具等均涉及到舞蹈、音乐、美术、艺术设计等交叉学科领域,具有极高研究价值。基于粤西乡间的丰富艺术调研,试从湛江傩服饰视角,探析湛江傩服饰的艺术特征、制作工艺及颜色,并做出客观评述。  相似文献   

7.
姚岚 《船山学刊》2009,(3):48-51
本文从舞蹈人类学的角度对巫、傩舞蹈的发生、形成及其流变发展进行了简单勾勒和梳理.并从语源学、语音学和语义学对先秦巫、傩概念多层面的阐释。巫傩是一个多元文化概念即南方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形成的复合体。本文研究证明:巫傩从先秦以驱除疫鬼和疾病的巫术仪式开始.到秦汉时期逐渐演变为一种巫傩舞蹈的祭祀仪式;北宋时期,巫傩舞蹈艺术形态更倾向于本体化、本土化或倾向于戏剧化。明清巫傩舞蹈更朝向于民族化、民间化发展,从而使巫傩舞蹈成为南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具体艺术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8,(12):241-246
傩舞作为一种特殊的民俗文化现象,不仅具有传统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具有健身的功能。挖掘江西傩舞文化的当代价值,不仅可以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而且可以推动傩舞走向全民健身。此外,傩舞文化还具有民俗体育文化与文化旅游价值,进一步挖掘傩舞文化,对于促进文化产业、体育产业等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临川傩舞之神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傩舞在临川区域传承了几千年,始终保存着一整套“起傩”、“演傩”、“搜傩”、“圆傩”的宗教仪式,是对古代傩祭的继承和发展。临川傩具有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类别、粗犷刚劲古朴神秘的武文化特色、有违一般运动规律的动力特征、质朴奇异的傩面具艺术、戏剧化的表演及震人心魄的乐曲伴奏等特征,同时又蕴含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傅丽 《江西社会科学》2005,(12):134-138
在21世纪全球越来越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文化背景下,在我国各民族社会走向现代化、全球化的过程中,赣南客家原生态文化的保护也备受关注.中村傩舞是赣南客家原生态文化的活化石,文章通过对它的分析来探讨赣南客家原生态文化的特性及其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傩舞的原生态艺术特色——以江西南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南丰傩舞历史悠久,形式多样。本文对传统南丰傩舞舞蹈动作的特点、服饰的艺术特色、音乐的风格、形式、种类及南丰傩舞面具形成的渊源和规律进行整理和分析,阐述南丰傩舞鲜明地方风格和独特神韵特色的同时所表现出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永靖傩舞戏为例,指出当下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永靖七月跳会中的傩舞戏是我省保存较好的古代傩舞戏之一,但对它负载的深层文化符号意蕴研究还很薄弱,这直接影响了它的广泛传播和认同。本文通过对其表演形态、剧目名称、傩与傀儡戏的关系等几方面的论证,说明永靖傩舞是古代肉傀儡之伎艺遗踪。这一结论对重新估量永靖傩舞戏的价值及其获得全国性的认同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江西社会科学》2016,(12):246-250
南丰古傩作为现今保存完好的一类古代艺术品种已被列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成了中国傩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作为傩文化载体之一的南丰傩舞音乐,是音乐品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南丰古傩音乐吟诵调的音声艺术特点不仅孕育着本区域原始的民间音乐雏形,同时也展现出了特定的文化生态系统。因而对其研究不仅有利于构建和完善我国当代区域音乐文化的内涵,同时也为创新当代艺术形式和音乐形态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牟宗三的哲学观中,发现哲学原型及其间架具有基础性意义,而道德的形上学及一心开二门正是这种原型及其间架,这是一个普遍的哲学原型,任何一种思想文化系统,若要称之为哲学,必须二门全开,不然就不是完满的哲学。从这个意义上看,有无哲学的问题不只是可考问中国文化,亦可考问西方文化。具体对于中国哲学来说,在现象界,中国哲学没有开显出知性形态以成就知识系统,故说中国没有哲学是可以接受的;但在本体界,中国哲学有玄妙的体悟与圣证工夫以冥契本体,故说中国没有哲学则不可接受。所以,中国哲学可能的发展途径就是要开显其现象界之所缺,固守其本体界之所成。由此,哲学始真成为一切知识的系统,且哲学亦可上升至宗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