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文艺真实性问题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问题,可以说从西方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时代起,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并有了经典的论述。如亚里士多德当时就提出“诗比历史更真实”,因为诗(文艺)可以摹仿现实世界所蕴含的必然性和普遍性。在他那里已经有了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明显界划。亚氏的这一观点后来几乎成了文艺理论中的一大“公理”。后世关于文艺价值以真为基础的“真善美”的三元架构模式正奠基于此。按理文艺的真实性问题于此即有定论,诸论家似不必再为此耗费神思了。然而正相反,由于文  相似文献   

2.
王船山历史观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资产阶级的或封建主义的旧唯物主义者,当其把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运用到社会现象的研究时,由于阶级的限制,不可能揭示阶级剥削关系的实质,不可能揭示阶级斗争的实质,无可避免地终于要落入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近代机器大工业生产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者,是不可能达得到的。明末清初,中国封建社会日  相似文献   

3.
潘志锋 《船山学刊》2007,63(1):13-15
王船山的“希张横渠之正学而力不能企”的学术追求集中体现在其“气学”道统观中。王船山以传承“道统”而自任,正是为了等待“治统”的重新接续。  相似文献   

4.
船山之鬼神观是其哲学思想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船山之鬼神观承接了张载关于鬼神气本论的基本观点,并以气本论为其鬼神观的逻辑起点,论证了鬼神即二气之良能的观点;在人与鬼神的生死气化过程中,论证了鬼神与人一也的观点;在人与鬼神的伦理道德方面,船山阐释了守人道而鬼神之理已得的基本观点。船山之鬼神观凸显了其气本论哲学思想的彻底性。  相似文献   

5.
<正> 王船山生活在明清鼎革之际,他不仅以自身的高风亮节,影响了后代大批志士仁人;而且着力于创建一个继往开来的学说体系,把儒家思想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对于历史上的儒士阶层问题,他也有不少鞭辟入里的见解。本文拟将这方面的有关论述,加以整理,略探其本源,并扼要加以评论。一王船山的儒士观,是继孔、孟和朱熹之后,对我国传统儒士观的又一发展,是明清之际经世致用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士”一词的最古本意及我国历史上士阶层的起源,学术界已讨论了几十年。对“士”  相似文献   

6.
王船山明确提出了“为师之道”的立教为本,躬行为起化之源的内涵以及高尚的师德是经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而形成之道;还提出教师必须懂教育、会教育、会学习。  相似文献   

7.
<正> 王船山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伦理思想也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对道德修养方面的许多论述,直到今天,对于我们进行品德修养,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道德修养的理论基础道德修养问题,我国古代思想家普遍重视。但他们用以指导道德修养的理论基础各不相同。在人的道德属性问题上,孟轲主张“人性善”,荀况主张“人性恶”,董仲舒  相似文献   

8.
论王船山知行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景华 《云梦学刊》2001,22(3):57-59
知行关系,是宋明时期两种认识斗争的焦点,针对"销行以归知"的"知行合一"说,王船山提出"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的观点,是对认识论的突出贡献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文艺真实论     
真实是什么?它是以什么样的形态呈现在人们的面前呢?这是真实论中最基本的问题。谈论这种问题,很容易被人说成是“在概念上绕圈子”。其实不然。事实上,许多问题争论不休,往往是因为概念上没有共同语言。所谓“在概念上没有共同语言”,就是同一个概念,各有各的理解和解释,谁都认为自己的正确,因此在交流时,各持己见,争论不休,对问题的讨论也无法深入下去。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科学的概念没有被科学地理解,例如“真实”这个概念就有如此情形;二是概念不够科学,不合逻辑。概念——判断——推理,概念有错,判断和推理难免不错。因此对概念的科学性进行研究,并非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再者,概念是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客观存在的抽象,它的  相似文献   

10.
王船山胸怀“铁肩担道义”的使命感,站在治国、理政的高度,阐述了自己的法治思想。文章从权与法、人与法、德与法等方面来论述其法治观。  相似文献   

11.
王船山对诗体的认识有许多独到之处。他欣赏古体诗而对近体诗多持批判态度。从诗体的发展角度看,他认为诗体愈卑。与明代的许多诗人不同,船山认为近体诗的繁盛并不始于唐代,而是在陈、隋之际。同时,船山认为近体之制在梁代已经成熟完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船山于五、七言古体诗和近体诗之间,别立"小诗"一体。这种小诗,当时世称之为绝句,或五言或七言。船山认为,这种诗并非等同于唐代绝句,但是它又很接近绝句,是唐代绝句的雏形,这充分显示了船山在选诗和评诗上深刻的洞察力和高度的鉴赏力。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国古代持朴素劳动价值观的思想家极少。据《中国经济思想简史》说:“在中国,自从《管子·轻重》提出数量价值论以来,一直到十九世纪末,都为人们所信奉。中间只有丘浚一度用劳动耗费来说明商品的价值”。这个结论给人以有益的启发。但我国古代持朴素劳动价值观的思想家,除了丘浚以外,是否别无他人,值得进一步探讨。以王船山为例,他的经济思想中就包含有朴素的劳动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罗鸿 《船山学刊》2021,(1):15-24
王船山究观历代政治得失,于两宋尤为措意。其宋代观,常为后人简括为“陋宋”,但这一概括并不能体现船山论宋的精要与复杂。事实上,船山于宋代,苛评之外亦多有称扬,这在其讨论宋之贵士传统、“祖宗家法”以及思想学术等方面均有呈现。其苛评更多是船山作为明遗民深负家国之悲的激愤之语,有着鲜明的夷夏之辨之背景。透视船山宋代观的复杂性,对我们理解船山的历史哲学以及全面地把握宋明理学均颇有助益。  相似文献   

14.
古玉 《船山学刊》2012,(3):33-37
通过解读有关文献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语境,梳理了王船山的评诗观,其主要内容是:重视"兴、观、群、怨"的辩证统一;提出如何评诗的双重标准;阐明文本读者的互动关系;实现造就君子的价值目标。从中可以学习借鉴其颇具个性的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15.
<正> 诗歌鉴赏观是王船山艺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鉴赏,实质上是艺术作品通过读者再创造这一中介实现其自身美学价值的审美活动。对一个文学批评家来说,具备较高的、合乎艺术规律的鉴赏能力,是进行文学批评活动的必要前提。在文学领域中,一个观点的提出,一种理论体系的形成,往往是从鉴赏活动的真切感受中萌生并发展起来的。因为具体的文学作品是产生不同的文学理论的沃土,诗歌的艺术规律及美学特征只能深藏在大量、具体的作品中。脱离了鉴赏的批评  相似文献   

16.
文艺是整个文化战线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育和影响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一种锐利武器。文艺下乡,向农村输送无产阶级的文化艺术,就是运用文艺这个锐利武器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借以达到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群众的政治思想水平的目的。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他们为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革命,离开了农民,不可能取得胜利;建设,离开了农民,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因此,文艺为广大农民群众服务,一直是具体贯彻工农兵文艺方针的重大的措施。十八年以前,毛泽东同志就达样说过:“农民——这是现  相似文献   

17.
晋察冀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最早开辟和建立的,也是最大的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 边区地跨长城和平汉、津浦、正太、同蒲、平绥诸铁路线,密切监视和经常冲击为敌寇所占据的北平、天津、保定、石家庄、张家口、大同、承德等重要城市。在它的东北面,是日寇卵翼下的伪满洲国,也就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华北的桥头堡和向中国发起全面进攻的前哨阵地。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年来,探讨王船山诗词的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的论文较多,但涉及佛学对其诗词的影响的却几乎没有。不少论者认为,王船山于传统文化中单纯地服膺儒学,其诗词之内容当然也是以此为依归。的确,船山是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为己任的;但是,他并不是简单地唯六经是诵,而是广泛地研究先秦以来诸家之义理,经过独立的思考、选择和融合,从而构成自己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王船山不仅尊崇儒学,而且研究佛老,能够做到“入其垒,袭其辎,暴其恃而见其瑕”。他以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唯物主义观点,对佛老进行了总结性的批判,并从中吸取了某些有益的因素。本文拟就佛学对王船山诗词的影  相似文献   

19.
程波 《船山学刊》2013,(1):39-46
在技术时代下,人与时间的关系异常紧张,人面临着沦为时间之奴隶的危险。、明末大儒王船山,对时间有深入的思考。本文试从天道论与人道论两方面述论船山哲学之时间观,指出其“时间由气化而起”、循环不已、“备三际”、由“克念”把握时间、流通之时间等观点。而后通过比较哲学与文化的方法,归结出:儒家哲学对时间之重视(“时间人”),而船山则予以明确的揭示与强调,有功于儒家哲学与文化之自觉。  相似文献   

20.
陈涌坚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现实主义真实性"的观点,继承并发扬了鲁迅精神,结合我国革命文艺实践,在深入思考文艺自身的特性和规律的基础上,对被长久忽视的革命文学的艺术真实性问题进行了大胆又深刻的阐述。陈涌的艺术真实观把"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作为根本精神,要求作家、艺术家对现实进行高度概括,以感性形象的形式来体现,结合自己的"主观精神",博采各种创作方法之长,是其现实主义文艺批评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