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羊春秋教授     
羊春秋教授,湖南邵东人,当代著名学者,古典文学研究专家。1922年生,1949年毕业于国立师范学院国文系。历任人民解放军湘中第二支队第七大队秘书兼第一中队指导员,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1978年应聘为湘潭大学中文系主任,古典文学研究生导师。1960年参加中国共产党。现  相似文献   

2.
个性是一个人的处世风格。有人热情奔放,有人冷峻内敛;有人做事干净利落,有人则犹豫寡断、拖泥带水;有人积极乐观。惯于正面地看问题,有人则消极悲观,常常心灰意冷、无精打采。好的个性是自信而不轻狂,果敢而不专横,温和而不软弱,沉稳而不迂腐。  相似文献   

3.
石泉先生原名刘适,字蘧孙,1918年1月出生于北平,祖籍安徽贵池。今年是石泉先生80寿辰。1998年1月7日和9日,武汉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成员、石泉先生及门弟子和武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部分教师先后举办两次学术座谈会,回顾石先生的学术渊源,总结探讨石先生学术成就与治学方法。现将有关内容综述如下。一、师承与渊源石先生的学术思想与治学方法的渊源,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现按时间顺序阐述如次:(一)读高中时,石先生就被顾颌刚、钱穆等先生在中国上古史和历史地理方面针对流行说法找出矛盾、敢于怀疑并寻求新解的大胆探索精神所吸引。…  相似文献   

4.
石泉先生原名刘适,字蘧孙,1918年1月出生于北平,祖籍安徽贵池。今年是石泉先生80寿辰。1998年1月7日和9日,武汉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成员、石泉先生及门弟子和武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部分教师先后举办两次学术座谈会,回顾石先生的学术渊源,总结探讨石先生学术成就与治学方法。现将有关内容综述如下。一、师承与渊源石先生的学术思想与治学方法的渊源,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现按时间顺序阐述如次:  相似文献   

5.
比喻是文学创作最为常用的手法之一。羊春秋先生在创作散曲时,就大量使用了比喻。其作品不仅在总体上做到了"明喻更明,隐喻更隐,博喻更博",而且达到了"切至"的要求,给人以美不胜收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6.
《史记》在中国古代史学中的地位,是与其作者司马迁的学术个性密切相关的.讨论司马迁的学术个性,是深入研究《史记》及中国古代历史思维的重要课题.所谓学术个性,用司马迁本人的话来讲,就是“成一家之言”.司马迁著史,是要“稽其成败兴坏之理”,进而“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以“成一家之言”为著述目标,表明司马迁对确立自己的学术个性已有较自觉的意识.但这种自觉意识并非一开始就形成的,而是经历了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转折.促成这一转折的契机就是他所遭受的腐刑之祸.《史记·自序》所记司马迁受刑前与壶遂讨论《春秋》及司马迁本人著述的缘由动机的对话,和受刑后司马迁的自我表白,反映了其思想的变化.但以往的研究者并未充分注意和重视司马迁受刑前后思想的变化(较多提到的只是他受刑后发愤著书及对生死的看法,且时有把二者混同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羊春秋教授以学界诗人和诗界学人名世 ,他的诗、词、曲、联语 ,如云霞呈彩 ,百花怒放 ,何严先生评之说 :“子高一代诗豪 ,词曲名家 ,楹联妙手 ,如子高者 ,可谓全才矣。”(《迎旭轩韵文辑存·序言》)其实 ,不仅诗、词、曲、联语 ,他的散文、学术文章 ,读之亦令人爱不释手 ,被人称为美文。要作好文章 ,写好诗歌 ,才、学、识三者缺一不可。羊先生的文章、诗歌 ,以识为帅 ,以才、学为兵卫 ,文辞优美 ,格调高雅 ,玉振金声 ,今就其“史识”论列之。羊先生诗文中的史识 ,主要体现在他的咏史诗和他对历代咏史诗的评论中。对羊先生的咏史诗 ,何严先生…  相似文献   

8.
在半个多世纪的文学研究生涯中,黄海章文学批评所形成的学术理念与思想个性主要体现在八个方面:强调文学本体研究、重视精神体悟、秉持知人论世的历史主义方法、区分学术性与功利性的边界、坚持学术个性与言说风格的统一、崇尚独立思考、保持人格独立、为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薪火相传而鞠躬尽瘁。黄海章的文学批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反映了激进的政治理念与独立的学术思想二者纠缠所造成的困境。为了实事求是地评价他的文学批评思想,需要运用知人论世和文本细读的方法,而不是先入为主或者断章取义,惟有如此才能理解他的学术研究思路、方法以及风骨。  相似文献   

9.
今天我们来纪念朱东润先生,是很有意义的。这不仅是对朱老一生事业的缅怀,对他品德和学问的仰慕,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宏扬,对中国知识分子优秀人格的尊奉。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在一次给我的信中说,“郭朱二老,当代看硕,学问笃实,亦京华冠盖中所无也。”他说的“郭朱二老”,就是指朱老和复旦大学中文系另一位大学者郭绍虞先生。在这封信中,钱先生对朱老作了崇高的评价。他推重朱老是“当代替硕”,其“笃实”之学在北京学者中也是很少见的。钱先生不太轻易称许另0人,他对朱老的评价是有充分根据的。我0沈从朱老的学术精神谈起…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四个方面叙述了杨树达先生的学术成就。对杨氏的重要著作《词诠》、《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积微居小学述林》、《积微居金文说》、《积微居甲文说》、《汉书窥管》、《淮南子证闻》等作了简单的评介,大体上展示了一代鸿儒为我国传统学术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丁则民教授是我国世界近现代史和美国史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他在青少年时代就有志于攻读历史,先后求学于西南联大和美国华盛顿大学,取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49年底,丁先生怀着爱国热忱,毅然中断在美学业,归国参加建设事业。先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和东北师  相似文献   

12.
苏雪林先生在其终极一生的漫漫学术研究历程中,首先是发现和提出了许多新颖独特的学术新观点、新见解;其次,苏氏在学术研究中不囿于就事论事的常规方式,而是跨越多学科,多领域,在方法上作出了诸多创新和突破;再次,苏氏一生以教书育人为职业,这与其学术研究相辅相成,使其同时成为学术探索中一名具有诗意灵魂的传授者.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语言学界中,老中青三个阶层,知道王希杰的是很不少的。”①胡裕村先生如是说。王希杰先生1940年10月生于江苏淮安,196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留在著名语言学家万光寺先生为主任的语法理论研究室做实习研究员,成为方先生的关门弟子。早在1960年,还是二年级大学生的王先生就在《中国语文》上先后发表了《列举和行承》与《鲁迅作品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反复》两篇文章,引起语言学界的注意,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尤其是进入80年代以来,在修辞、语法、语义、文章、语言理论等领域锐意进取,辛勤笔耕,写下了一系列很有影响的论…  相似文献   

14.
陈连庆教授,1916年生。吉林省吉林市人。1940年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法科。后致力于史学的教学和研究。1947年在长春大学任教。1948年,又在东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先后任副教授、教授,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和科研40多年。在40多年的治学道路上,虽然屡经坎坷,但矢志弥坚,在古代史研究领域中耕耘不止,取得丰硕的成果。先生治学,学风严谨,实事求是,对于前人的成说,不随意盲从,对未解决的疑点、难点也决不放过,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伍铁平教授的学术成就是,伍教授最先把模糊理论引入我国,建立了模糊语言学这一新的学科;又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方面,率先提出了全新而独特的见解,打破了由一种观点独霸学术界的现象;本文还介绍了伍教授在语言类型学、比较词源学等方面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6.
论个性心理特征对编辑成就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工作是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又是艰苦细致的创造性劳动。在同样的环境和条件下 ,编辑的个性心理特征不同 ,编辑的成就也会不同。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性格和气质 ,它们不同程度地影响着编辑的工作 ,对编辑个人的成功与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些个性心理特征又是可以改变的 ,编辑只要注意自身能力、性格和气质的培养 ,就有可能有所成就。  相似文献   

17.
重视文学对时代、社会的使命意识与作品的现实意义,是吴组缃创作的原则,也是他文学批评与研究的标尺。在具体作品的阐释中,他既强调小说的历史感与现实针对性,又注重人物、尤其是人物关系的分析。由于他精于创作,深谙艺术规律,所作分析往往能以小说家对生活的敏锐观察与感悟,揭示出人物安排、情节设置、细节描写的深隐内涵与艺术魅力。虽然吴组缃的文学研究主要是就具体作家作品展开的,但他总是在将研究对象置于历史进程的考察中,致力于对文学现象与发展规律的整体把握;在历史与现实的互证中,致力于强化古代文学及其研究的现实意义;同时,不囿于成说,致力于提出独到的学术创见。在现代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论相结合方面,吴组缃也做了积极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论《尔雅》的学术成就赵伯义作为一部辞书式训诂著作,《尔雅》是我国先秦时期重要古籍①,其学术价值很高,被历代文人学者奉为经典。《尔雅》内容很丰富,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很多领域。为此,既要从《尔雅》固有内容上考察其贡献,也要从传统文化发展上探求其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本草汇言》是一部明代重要本草文献著作。该书既汇集了历代医药文献中本草学的精华内容,又详述了作者同时代医家对中药理论的认识和用药经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但该书也有其不足,如引文常有错漏,出处没有全部标明,作者自己对药物的认识和用药经验很少等。  相似文献   

20.
《日知录》的训诂成就主要体现在经学考辨、史学考辨、考证典章制度、考释文字、考释词义、解释句意、揭示修辞手段、考释用典和校勘文字等方面。《日知录》的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顾炎武对经学、史学的考辨,对清代学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二,顾炎武对小学(文字、音韵、训诂)的研究,对清代学者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三,顾炎武开启了清代"实事求是"的治学学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