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指出<汉语大字典>(第二、三卷)中若干条书证迟后问题,补充了一些始见书用例,以期正确反映字义的源头,提高字典释义质量.  相似文献   

2.
《汉语大字典》因出自众手,卷帙浩繁,排印检校工程浩大,因此在古文字字形、书证、音注等方面难免出现失误。笔者在使用该字典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较为明显的编校方面的问题,并略对错谬进行了分析,以供读者及该字典编纂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书证作为《汉语大词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二十年学界的关注重点,但有关现代书证研究成果却不多.《汉语大词典》中《围城》书证有182例,数量较多;失误类型较多,有出处、文字、标点符号、排序、孤证、书证滞后、版本不一共计七种失误.《汉语大词典》中《围城》书证失误比例较高,失误类型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汉语大词典》现代书证存在的问题.《汉语大词典》现代书证失误会影响辞书的规范性,甚至模糊对部分词语源流演变的认识.《汉语大词典》现代书证问题的普遍存在与关注缺失,凸显了对其进行修正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相似文献   

4.
《汉语大字典》在义项的书证方面存在一些疏误,内容涉及书证欠妥、书证有误、引文失误、一例两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汉语大词典》修订要在书证补初始用例、补漏收词条、修改有误的释义三方面用力。  相似文献   

6.
书证是大型语文辞书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文章围绕书证迟后、书证单一、书证有误、书证缺失四个方面,对《汉语大词典》收录的若干"金钱"义词条的书证进行订补,以期为《汉语大词典》今后的修订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汉语大词典》代表了目前我国辞书编纂的最高水平。书证是词典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汉语大词典》的书证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仍存在一些瑕疵。具体指出《汉语大词典》书证存在的问题共42处,包括书证有误、书证滞后或缺失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汉语大词典》的书证与释义有不一致之处。据考释,多为不明书证词义而造成书证与释义不一致、不通书证文意而造成书证与释义不一致、忽略书证语法而造成书证与释义不一致,以及疏忽书证所在典籍的讹误而造成书证与释义不一致。  相似文献   

9.
《汉语大字典》“辵”部字书证可商榷者九条,其内容涉及书证与词义不符、相同书证分置不同义项等方面。笔者对其一一加以举证考辨,以期对汉语词汇研究、辞书学研究和《汉语大字典》的修订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代汉语条目是《汉语大词典》的一个薄弱环节。文章对《汉语大词典》中的26个近代汉语条目进行商补,共分为义项不全、释义不当、书证晚出、书证缺失、词形不全、注音不当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可洪音义》是一部以校正写本佛经中的疑难俗字为主要目的的大型佛经音义。本文以《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为例,从订讹误、考难字、通异体、补例证、增未收等五个方面,举例说明《可洪音义》在字典编撰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全面修订《汉语大词典》的同时,中国还需要一部与国家形象和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在线《汉语大词典》。文章在分析国内外电子辞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就在线《汉语大词典》的基本原则、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提出了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3.
明清笔记作品的内容庞杂,从量的意义上说,对后人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也存在不少词语意义难明,容易产生误解,且部分词语或不为《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收载,或有收载但释义有误。从中选取九条词语试作解释,以期对一些辞书将来的修订有所补充。  相似文献   

14.
日本平安时期的古辞书《新撰字镜》收录了许多汉语俗字,是俗字研究的重要材料。由于作者是用汉文撰述,中间不乏中国文献中失传的文字,而在抄手笔下又不时出现一些俗字,有不少因字形接近而混、不辨正俗而混或因抄手笔误而发生的讹混,也有因书写变异造成的同形字。依据《新撰字镜》的文字材料,不仅能与敦煌、碑刻等出土文献中的俗字进行比较研究,还能补充中国大型字书中的一些失收字,有助于汉语文字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5.
《汉语大词典》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语文工具书,书中收录了不少民俗特色浓厚的词语,其中部分词语的解释存在疏误:如囿于地域差异,错释了“碗脱”、“鱼兜”和“耿饼”等具有强烈地方色彩的词语;由于资料的局限和对文献的误读,错释了在历史上有特殊含义的“看卓”、“熏虫”、“粉定”、“卧兔”、“翻天印”、“高丽”等词语。正确解释这些词语,有益于大型语文工具书的修订。  相似文献   

16.
《汉语大字典》是一部“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语文工具书”,由于书成众手,内容广泛,难免失误。以“力部”为例,可以发现其失误表现在以下方面:字形方面,由于不识俗字以及一些字之间的异体关系而导致正字不清、异体未明,如肋、彪,劬、助等;注音时由于未以反切拼读规则和语音演变规律为依据而造成一些字的注音与所引《广韵》、《集韵》反切不符,如题、劫等;释义方面,有些引证欠妥,如勃、劲。  相似文献   

17.
日本在承用中国传统汉字的同时,创制了不少日本独有的“国字”.随着中日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许多“国字”已被汉语辞书所收录,甚至成为现代汉字的正式成员.鉴别日本“国字”资格,梳理“国字”逆输入之历史,确认日语音训,推荐汉语读音,这对于辞书编纂及国际化背景下汉字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汉语大词典》收录的"死亡"义词语作专题考察,指出其在收释这类词语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订补意见。同时强调注意词汇语义范畴的系统性及同一范畴内成员间的相互关联与比照在汉语大型语文类辞书编纂和修订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事物的实际类别与其在字书中的归类常常产生疏离现象,这是由于字书部首数量的限制,加之汉字本身的形体演变所造成的。对此,历代字书通过改变部首加以整合,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汉字对于语言的调适功能,也反映了字书收字的复杂状况。  相似文献   

20.
释"装界"     
“装界”一词,文籍中多见,而诸多辞书均未收录,《汉语大词典》虽收而因断句之误,错释成“背匠”。本文援引大量材料,证明了“装界”即“装潢”,指装裱古籍或字画,“装界作”指装裱工作的场所。同时也为“装界”一词寻找出更早的书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