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师院校由于主客观等原因,造成非师范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相对师范专业薄弱、毕业生动手能力较弱、适应社会和工作能力较差等状况,这一问题已严重阻碍了高师院校的改革与发展,迫切需要加以解决。高师院校应从认真研究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实习规律、做好实习计划安排、增加教育投入、安排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参加教育实习、实行灵活的教学安排和订单教育等方式入手,加强对非师范专业毕业生毕业实习的指导与管理,提高非师范专业毕业生的质量,提高就业率,促进高师院校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高师院校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2.
课程改革是高师院校在新形式下,面向新世纪,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而主动寻求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措施,它的成败关系到高师院校未来的生存与发展。教育类课程改革又是高师课程改革的焦点之一.本文仅从高师公共教育类课程的属性出发,围绕高师人才培养核心目标,分析我国现行高师教育类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从而试图构建公共教育类课程体系,以推进教育改革实质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师教育,正经历着从传统封闭型范式向开放型新范式转变的过程,面临重大的新矛盾和新挑战:原有高师院校在改革中对高师教育重视不够,有丢失自身高师教育特色与优势的危险;非师范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参与高师教育的政策和机制还不完善;在开放环境中高师教育的新范式尚未确立;高师院校的改革缺乏明晰的思路。高师教育因此应着力实施三项改革:准确定位高师院校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建立健全非师范类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参与高师教育的政策和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开放环境中高师教育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4.
高师教育承担着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职责,建立地方高师院校校外导师制度,可以增强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衔接,增强地方高师学生就业竞争力,克服现阶段地方高师院校校外导师制存在的缺乏认知、制度不完善、地方院校与社会需求缺乏衔接的问题,通过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突出地方特色;打破现有的实习实践模式,制定符合本地院校的政策制度,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 ,对新世纪我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以德治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德育为首”是高师院校贯彻以德治国思想的重要体现 ;高师院校贯彻以德治国思想 ,必须重视和加强师德教育。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对民族地区高师院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促进学院更好、更快地发展,喀什师范学院在多方面进行了探索,包括科学规划学院发展战略、履行办学的社会责任、改革师范生培养体系和促进职后教师专业发展等.民族地区高师院校要实现科学发展,构建民族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是必然选择;建立稳定的师资队伍是基本条件;营造和谐的大学文化是支撑要素;不断加强高校基层党建则是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高师教育必须加强和改进。培养教师职业技能,提高学生适应能力、竞争能力,是高师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当务之急,是高师教育工作者需致力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高师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培养问题。一、教师技能培养的意义及作用教师的职业技能是指专门从事教师职业,运用教育理论知识完成教学任务所必备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师院校的教学管理机构,是指在高师院校中实施教学管理工作的各级组织。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以及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我国高师院校教学管理机构的构成与运行机制已经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结合面向21世纪我国高师院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全面实施,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教  相似文献   

9.
中学选修课的开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对高师院校师范生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高师院校的师范生培养普遍存在课程设置脱离基础教育实践,人才培养滞后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求,师范生课程意识薄弱、课程开发能力低下等问题。实现高师院校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对接,强化师范生课程意识与课程开发能力,是高师院校师范生培养制度改革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0.
提升高师计算机系的竞争力是为中学提供合格的计算机人才的基础,也是当前高师计算机系能否生存与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探究一套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中等学校需求的高师计算机系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高师计算机系竞争力的基本保证和基本途径。高师计算机系应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学校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制定出一套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来提高办学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在新的历史阶段,地方高师院校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改变教育观念,合理办学定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真正培养出一批适合中等学校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才能在教育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1.
大学教师是从事高深知识的发现、发展、传播的学术性职业,其质量的高低决定着高等教育质量的优劣。随着大学与社 会关系的加强,大学教师逐渐走出“象牙塔”,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世俗化、职业化特征。中世纪以来,大学经历了“单一职能” 到“双重职能”再到“多元职能”的历史变迁,客观上导致了大学教师职业的不断分化。因此,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分化与社会分 工的不断细化有紧密的联系。理清大学教师学术职业分化的历史逻辑,不仅有利于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可以帮助人事 管理部门对教师进行分类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任何社会现象的发生都是有其原因的,问题研究需要揭示和解释社会现象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认清诱发地方高校突发事件产生的因素,是正确预防和应对地方高校突发事件的重要先决条件。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动因的基本观点,在高校管理失衡的视野下,对引起地方高校突发事件的内部诱因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随着进入大众化的发展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资源严重不足,课程管理制度也相对僵化。根据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和国外大学课程管理的经验,本文在讨论大学课程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构建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人需求的、更具弹性的大学课程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4.
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力。本文分析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教师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作用,提出目前高校教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从完善高等教育法制的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高校档案建设是学校制度建设、文化建设的窗口,抓好学校的档案建设,特别是新合并学校的档案建设尤为重要。应从队伍建设,标准化管理制度,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清理,档案的交接和全宗介绍的编写等方面入手,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大学文化是大学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它包括大学理念、大学制度、学科文化和校园文化。东西方大学产生于不同的社会环境,适应特定历史阶段的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不同的大学教育传统和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作为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各国大学文化的发展历程具有某些共性特征。大学发挥了传承、传播、整合和创新文化的功能,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作为探求自然与人类社会知识、追寻普遍价值的高等教育机构,大学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包容性、时代性与国际性等特点。近代以来,国际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加强,大学文化的国际性特征更为明显;西方大学模式、大学文化的影响遍及全球。在当今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东西方大学文化的发展应兼顾民族性与国际性,以取长补短,促进人类社会文化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关于推行校院两级财务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现行的财务管理体制已与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文章从目前我校财务实行“集中管理”带来的弊端入手,结合我校实际,对推行校院两级财务管理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推行校院两级财务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高校办社会已成为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瓶径,为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后勤必须引入市场经济机制,从学校中剥离,走向社会。这项改革对传统的高校管理体制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在财务管理体制、资产管理方式、预算管理模式、约束机制等方面发生了许多变化,由此产生了诸多新的财务关系。只有正确认识和理解改革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妥善处理各种关系,并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不断探索,才能使后勤社会化改革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高等学校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在不少的方面仍呈现"低效能组织状态"。高等学校要彻底转变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模式和发展模式,以适应市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有选择的引入企业化管理模式将可能是高等学校改革的取向之一。学校如同一个企业组织面对市场一样进行科学定位,实施战略管理,培育核心竞争力,营造学校经营理念,重视成本效益分析,构建学校特色文化等,以促进和实现学校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了使会计能适应当代国际经济的发展 ,满足我国加入 WTO以后对会计工作的要求 ,以及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管理的需要 ,近年来 ,国际会计界日益重视不同国家之间会计的比较研究。虽然这种比较研究与社会科学中一些比较学科 (如比较经济体制学、比较管理学、比较法学等 )有某些类似之处 ,但在形成和发展的具体条件方面又有其自身的特点。国际会计比较研究的内容很多 ,本文仅就英国会计人员的管理特点作一概括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