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英汉习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因此,文化差异构成习语翻译中的一大障碍.文章分析了英汉习语所反映的英汉民族文化差异,指出为了最大限度地传递原语信息,英汉习语翻译主要采用直译法、替代法和意译法.  相似文献   

2.
[摘要]英汉民族文化内涵的差异导致数字习语中数字反映的文化内涵存在差异,但人类文化的进化发展又使得英汉习语中的数词具有共性——模糊性。本文从文化视角探讨数字习语中数字反映的文化内涵、模糊性的表达方式以及英汉文化交流过程中处理这种模糊性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由于英汉民族在地理环境、社会习俗、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相当的差异,习语中的动物形象在各自的文化中也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因此,正确理解英汉习语中动物形象的文化内涵差异,才能更好地在翻译中理解和使用这类英汉习语,以减少或避免文化隔阂,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习语是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瑰宝。英汉习语翻译的优劣会影响翻译的质量。因此,了解习语的特征,掌握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注意英汉习语翻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才会译出好的作品。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文化传承的载体,英汉数字习语在英汉两种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承载着英汉两个民族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独特的思维方式。英汉数字习语与各自文化相连,存在于宗教信仰、美学观念、神话、社会风俗和地理环境等各个社会领域,深刻折射出了英汉民族文化的传统和特色。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英汉民族的生存环境、习俗、历史典故三方面,分析了英汉习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在翻译英汉习语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翻译方法, 即直译法、意译法、功能对等译法,才能使译文既达意,又能保持原习语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7.
英汉习语渗透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展示了两个民族语言文化的发展演变及民族特点。研究对比英汉习语的来源,考察英汉习语产生的不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正确理解习语,准确应用习语,更好地发挥语言的交际功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于动物属性的认识,英汉民族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笔者从传统文化中的"六畜"入手,对比分析英汉词语中国俗语义之异同,并探究造成这些差异的文化根源有利于揭示民族语言和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9.
从语用角度谈习语翻译的“形似”与“神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英汉语言的差异体现了英汉文化的差异。本文通过分析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从语用角度提出了英汉习语翻译的“形似”与“神似”。  相似文献   

10.
英汉语言中都有大量的中心词为动物词的习语。习语作为承载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一种定型的、应用广泛的语言表达形式,动物形象的融入最为明显也最为普遍。在英汉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影响下,同一动物在英汉这两个不同民族人们的脑海里所引发的联想是有差异的,这种联想受到传统文化因素的影响,常常含有不同的感情色彩。英汉民族对于某些动物有着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理解和认识,然后借助联想、比喻、象征等手段,将动物形象融入到本民族的语言中,从而大大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11.
熟语包不包括惯用语和常用语 ,应该怎样给惯用语下定义 ,这些都是语言学家们多年遗留下来的难题。根据惯用语和常用语的特点 ,它们应该属于熟语的范畴 ,所以熟语应该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惯用语、常用语六种。关于惯用语的专著文章虽然不少 ,但是其定义或宽或窄 ,或避而不谈 ,绕着道走。惯用语是与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并列的 ,语法结构不同于通常的语言习惯 ,或整体意义不同于字面意义的熟语。常用语是语法搭配符合常规 ,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完全吻合的三字格熟语。它是语言学的术语 ,非口语中通常所说的经常用的语言。  相似文献   

12.
蒙古族习惯法是早期游牧民族法律文化的缩影,也是元朝法制建设的特殊起点。元朝法制同蒙古法文化有着重要的渊源关系,蒙古族习惯法对元朝法律的影响是深刻的,这使得元朝法制始终表现出封建法和民族习惯法的二元特色。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围绕着习惯体的类型学争论,具体分析了汉语中习惯体的表达方法和时间指涉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习惯体和非现实原型的相似度,认为汉语中存在习惯体并且比较接近非现实范畴。  相似文献   

14.
作为被表述的歌与歌会,石龙白族调和石宝山歌会是在多重表达中得以呈现的,他者由此获得有关歌与歌会的多维认知。同时,他者在田野调查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多重表述的分析,作出对某一文化事象更深的阐释。通过作用于传统文化的各种因素,人们用文化来重构文化,作为一个处在现代社会转型中的传统民族民间歌谣个案,白族调和石宝山歌会向我们展示出一幅被重新组合、建构和传播的图景。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明朝中后期贵州侗族腹地基层自治组织执行习惯法的功能进行了探讨,并对该地区普遍存在的“乡公”制度进行了初步研究。贵州侗族地区存在着独特的双重社会组织,适用两套律法体系。府、州、县和土司执行明中央王朝制定的律法,洞(峒)、款组织和乡公执行本民族习惯法一款约,实行自治,具有独特的村寨自治功能。  相似文献   

16.
在英汉互译中如何对译文的表达进行恰当处理,关键在于结合语言的语境,使用恰当的翻译技巧,使源语和译入语的表达在功能上能够基本对等,同时又能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本文从比较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及对句子的不同界定出发探讨了翻译技巧之一‘缩句译法’的概念和条件,并通过缩句译法的应用实例及类型分析说明翻译时考虑这些条件和出发点,在某些语境下可使译文简练清楚,表达流畅,增强传意性。  相似文献   

17.
时尚“族词”现象新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族"词从诞生之日起便显示出勃勃生机,并借助网络媒介而迅速壮大。但凡略具某种共性的,不管是人还是物,均能以"族"冠名之。其形成有理论可据,体现了语言中词汇系统的相似性和语言的自律特点。其构型具有"现成性",反映了人们的一种思维惯性。其广泛传播也折射出独特的社会用词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18.
思维方式是文化的体现,不仅影响语言的表达形式,而且制约句子结构。中西思维方式的巨大差异导致了汉英句式表达的不同。中西思维方式主要存在分析性与整体性,直觉性与逻辑性,思维性与意向性,后继性与前置性,归纳性与演绎性等五个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报刊新闻标题在追求语言紧凑与音律自然兼顾的同时,更需在遣词造句时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内涵,即增添文化负载词,但对于不熟悉本土文化的异域读者来说,可能因文化空缺而难以充分理解文化负载词。文章对标题中出现的文化负载词根据其来源不同进行归类分析,以期实现语言学方法论指导语言实际应用的重要意义,并打开新闻标题创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成语、惯用语是人们惯常认定的两类重要熟语。学界为上述两类熟语所下的定义及其界定标准不很一致,准此而析出的一些单位常常得不到学者们的一致认同。文章从理据性、合理性及可操作性三方面,考察分析了曾在一定范围内产生影响的“表意双层性”理论,判断其得失,并据原型范畴理论及隐喻理论提出作者自己的见解:弹性的语言观和柔性的处理法则或于问题的解决更有裨益;将二者截然划分开来的绝对标准——对外有排他性,对内有普适性的标准——或许本来就是理想化的,并不存在于现实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