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据《史记》载,公元前260年,相持了三年的秦赵长平之战以白起坑赵卒四十万告终,使后世为之怵目。然考之史实,坑卒之数有“四十万”之巨,值得怀疑。首先,我们来看赵国在这次战争中能投入多少兵力。据杜佑估计,秦统一时人口为千余万。长平之战距秦统一有三十九年。如果考虑战争因素,且认为人口增长与丧亡相抵消。战国末年七雄中秦、楚、齐人口最多,燕、赵居中,韩、魏最少。如以赵占七分之一算,人口为一百七十万左右,那么,男性人口则占八、九十万。在当时鼓励生育的人口结构下,不能当兵的未成年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长平之战中赵括的启用及赵国的决策得失作了重新评价。认为:赵括的启用是赵国迫于难以支撑持久战的巨大消耗而欲谋速战的需要,不单是因为中了秦国的反间计;赵国长平之战的失败,赵国统治集团的决策失误难脱干系,不能仅仅归咎于赵括;赵括忠心耿耿,勇气可嘉,但指挥确有失误,赵王如用廉颇虽不能说必胜,但损失不会有如此之巨。  相似文献   

3.
毛主席《送瘟神》二首,许多同志都做了注释。对“千村薛苈人遗矢”句中“遗矢”一词,全都认为是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此,解诗的同志多从“拉屎”和“粪便”方面去衍释,我却以为未妥。先来谈谈这个典的来历:“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司马迁这一段简短的叙述,突出地写廉颇未老与使者受贿阴行破坏。这种破坏之所以能够收效,  相似文献   

4.
世传张良在圯桥与老人进履时是个小孩子。近读《史记·留侯世家》,详推其年,乃知此说不确。《留侯世家》载:“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厘王、悼惠王(《汉书》作桓惠王——引者)。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年,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据此推算,张良的父亲张平死于韩桓惠王二十三年,即公元前250年,因“良年少,未宦事韩”,至于张良少到什么年龄,没有说明,现在姑以三岁计算。接着“卒二十年,秦灭韩”,为公元前230年,亦即秦王政立位之十七年,此年张良为二十三岁。此后,张良即散家财,求刺客,准备刺杀秦王政。  相似文献   

5.
本文想就《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主要部分(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原传还记叙了赵国名将赵奢和李牧的一些事迹,但是非主要部分) 谈一谈它的艺术特色。《史记·廉颇蔺相的列传》的第一个艺术特色是选材典型。一个人一生中所做的事情很多,可是写人物传记时,就不能事无巨细,统统罗列,而是必须对这些传记的素材进行加工、提炼,选择最能表现人物主要性格特征的典型事件来写。这些典型事件,往往是历史人物一生  相似文献   

6.
张箭 《齐鲁学刊》2006,3(4):45-47
战国秦赵长平之战的结局,传统说法是赵军全军覆没,战殁者5万,投降被俘者40万,降卒全被秦坑杀。但按常情,参加长平会战的秦军数至少应与赵军数持平,这样便也有45万。指挥长平会战的秦军主帅白起承认是役“秦卒死者过半”。因此按常理赵军在战败投降前也应死者过半。是故投降被杀的赵降卒数最多不过二十余万,甚至可能只有十四万余。  相似文献   

7.
从《孙膑兵法·陈忌问垒》谈马陵之战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膑兵法·陈忌问垒》是记述齐将田忌、军师孙膑回顾并议论公元前341年齐魏马陵之战战场布设和阵地部署情况的。这是一次继齐魏桂陵之战以后,又一次重大的战役,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战例之一。 公元前342年,魏国为了扩大疆域,称霸中原,遂发兵进攻韩国。韩国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承受不了魏国的压力,便派使臣去齐国求救。齐国在研究救韩的问题上,军师孙膑不同意立即发兵,认为救韩时机尚未成熟,主张仍然坚持公元前354年救赵的战法——“承魏之樊”再出兵。孙膑分析韩魏形势和利弊关系对齐威王说:“夫韩魏之兵未樊而救之,是吾代韩受魏之兵,顾反听命于韩也。且魏有破  相似文献   

8.
李成梁是明季镇辽名将,辽宁铁岭人,曾封宁远伯,《明史》不但有传,《功臣世表》亦列有专项。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名将,有关其卒年的记载,谈迁《国榷》、谷应泰《明史记事本末补遗》中的《辽左兵端》、《明史功臣世表》、《续文献通考》,均取万历三十四年说。据《明史李成梁传》云万历二十九年李成梁复镇辽东时“年已七十有六”(卷238),则李成梁卒于万历三十四年如准确无误,其卒岁应为八十一岁。然《明史李成梁传》和作为《明史》蓝本的王  相似文献   

9.
韩休卒年考辨朱玉麒韩休为开元名相,其卒年有二说:一、《旧唐书·玄宗纪下》:“(开元二十八年)夏五月乙未,太子少师韩休、太子少傅李皓卒。”二、《旧唐书·韩休传》:“(开元)二十七年病卒,年六十八,赠扬州大都督,谥曰文忠。”后世征引,多以本传所载开元二十...  相似文献   

10.
韩愈《山石》一诗的写作年代,诸家考证纷纭,迄无定论。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据方世举《韩昌黎诗集注》说,谓“本篇当作于贞元十七年(公元八○一年)七月,时作者在洛阳。”或谓作于客徐州节度使张建封幕中之时。王元启《读韩记疑》曰:“按此诗当是独游而作,公在徐,所视无一相从者……今此诗卒章又复云云(按:指“嗟哉吾党二三子,亦得至老不更归”之语),是以知其为在徐作也。”王鸣盛《批韩诗》则谓:“观诗中所写景物,当是南迁岭外时作,非北地之语,但不知是贬阳山抑潮洲,不能定也。”  相似文献   

11.
《史記》的《廉頗藺相如列传》中有一个小插曲,讲的是关于赵括的故事。赵括是赵国著名的大将赵奢的儿子。他年輕的时候,就把兵书讀得烂熟,即使他父亲和他談论用兵的道理,也难不倒他。赵括就职为自己很了不起。后来,当秦国派兵攻赵的时候,赵王决定以赵括为大将代替廉頗与秦国作战。相国藺相如知道了,对赵王說:“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藺相如对赵括的这个批評是很中肯的,可惜赵王没有听从他的劝告。  相似文献   

12.
《史记·赵世家》对发生于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下宫之难”和“赵氏孤儿”的记载,史家多以为与《左传》和《史记·晋世家》文字不合,认为司马迁记此尽采战国传说,妄诞不足为信史,使这一重要的历史史料成为不可采信的文学故事.其实这是由于后人对《赵世家》文字误读所致.“下宫之难”是春秋时期晋国卿族势力对晋国执政地位争夺导致的一场灾难性事件.晋景公三年屠岸贾与诸将攻赵氏下宫,罹难的唯有赵朔,赵同、赵括、赵耍齐不仅未与同难,而且共同参与了对赵朔的迫害,利用这场劫难实现夺嫡的目的.晋景公十七年,晋杀赵同、赵括,是这一事件的延续,韩厥为主使,以赵庄姬之谮为借口,在栾、郤为证的基础上,复立赵武,使赵盾、赵朔为赵氏嫡传地位得以延续.《左传》及其它先秦文献与《赵世家》叙述非但没有抵牾,且能证明“下宫之难”和“赵氏孤儿”史实的存在,司马迁的记载又能弥补《左传》等史料的缺失.  相似文献   

13.
马谡     
马谡,赵括之俦也,两人才相似,后来偾事亦同。《通鉴》(五)言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为天下莫能当,尝与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每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又言赵王遂以赵括代(廉)颇将。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蜀志》(九)马  相似文献   

14.
《长平之战》(靳生禾谢鸿喜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一书读后,觉得有身临其境之感。此书的成功,得益于作者对这一战役细致入微、面面俱到的研究及有理有据的分析。作者列举史科,兼容并收,然后逐一比较、分析,指出了哪些材料是可靠的,哪些则是有疑问的,...  相似文献   

15.
文句断析     
几年来,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几篇《史记》节选的保留课文。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等。这些都是经得起推敲的传统名篇。但课本有几处文句的注释,新旧版本有不尽一致之处,引出一些歧义,甚至有错讹之嫌。略述一二,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刎颈之交:比喻同生死共患难之交。典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交”。又京剧《羊角哀》,也讲的是羊角哀与左伯桃刎颈之交的故事。 知音之交:晋国大夫俞伯牙出使楚国,行舟至马鞍山下,抚琴自娱。樵夫钟子期窃听,琴弦中断,  相似文献   

17.
李峻岫 《云梦学刊》2010,31(1):25-28
西汉韩婴之《韩诗外传》杂采先秦之经子传说以说《诗》,其中援引最多的当数《荀子》,以致前人多认为《韩诗》为“《荀卿子》之别子”。实则就《韩诗外传》一书来看,韩婴固然在诸多方面受荀子影响,但也吸收了孟子的很多观点,表现出一定的尊孟意识,韩婴在人性论、法先圣等问题上都体现了其兼综孟荀的倾向。在权变观、并田制等观点上则与孟子思想一脉相承。《外传》袭取《荀子》“非十二子”之论而删非思孟之文;引《荀子·儒效篇》而删去“法后王”一段均是出于其尊孟意识,亦是其自身思想倾向之合理要求一  相似文献   

18.
《汉宫秋》是马致远的代表作,它是一首动人的爱国主义悲歌。 《汉宫秋》取材于王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作者又改变了历史故事的内容。《汉宫秋》说:汉元帝荒淫,令画工毛延寿遍选天下美女,充实后宫,毛延寿乘机敲诈勒索,有成都秭归县王长者之女王嫱,长得天姿国色,因无钱纳贿,便在美人图上点了个破绽,被汉元帝打入冷宫,汉元帝偶然巡幸后宫,见到王嫱,倾倒王嫱的美色,并得知毛延寿受贿和点破美人图事,传旨处斩毛延寿。毛延寿携美人图逃往匈奴,献与匈奴王虖韩邪,匈奴王虖韩邪按图追索王嫱,派兵压境,元帝被迫不得不忍痛将王嫱送去,王嫱将汉家衣服留与汉土,走到番汉交界处,投黑龙江而死。王嫱死后,元帝深居汉宫,听孤雁的哀鸣,引起了无限的思念之情。匈奴王虖韩邪见王嫱已死,愿与汉朝重新和好,恢复邦  相似文献   

19.
新郑,是战国时期韩国的国都。秦始皇灭韩以后,韩国贵族残余势力曾经发动“反叛”,历史上称之为“新郑反”。《史记》对此事的记载虽然过于简略,但却提供了研究的线索。《史记·秦始皇本纪》:十六年九月,发卒受地韩南阳假守腾。十七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  相似文献   

20.
《马端临卒年考》作者王炜民原载《浙江学刊》1996年第6期马瑞临是宋末元初一位杰出的史学家,但其生平事迹史书缺乏详细而明确的记载。其生年,白寿彝先生考证为宋理宗宝二年(1254年),可卒年则长期以来难以具体确定.新编《乐平县志》提出:“马端临应为八十七岁而逝,终年为至元六年(1340年)。”其依据是新发现的元人许瑶《故隐君尚志先生马公行述》中云:马志仁(马瑞临之子)“父李夫人年七十卒……时,父已耄……赵七年而殁”,并将“毫”字解为“八十”岁.然而据元人余谦《文献通考序》,马端临肯定卒于后至元元年(1335年)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