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时期,许多外国记者、作家、医生、官员、科技专家和革命者,先后来到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和陕甘宁边区,在那里采访、参观、考察、学习、工作、战斗,从而打破了国民党顽固派和日本侵略者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包围封锁,向国内外传播了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和解放区军民的抗战业绩,壮大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加速了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胜利进程。  相似文献   

2.
龚云 《中华魂》2008,(4):20-22
从1940年开始,在日本侵略军的残酷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严密封锁下,敌后抗日根据地和陕甘宁边区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到了1941年,进入抗日战争的极端困难时期。为了应对这种困难局面,减轻人民的负担,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虚心采纳了党外人士李鼎铭提出的"精兵简政"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九八五年八月,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包括工农商学兵各族各界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参加的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打败了半个世纪来妄图灭亡中国的日本侵略者,取得的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彻底战胜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九四一年以自力更生为方针,首先从陕甘宁边区开始,尔后迅速扩展到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的成功,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大生产运动,不仅为战胜日伪的破坏和国民党的封锁,战胜严重自然灾害,减轻人民负担,改善军民生活,而且也为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
“怀安”诗是“怀安诗社”诗人们的创作,它诞生在抗日战争十分艰苦的年代。从1939年开始,国民党顽固派一次又一次发动反共高潮,投敌卖国的阴云四处弥漫,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重考验。英勇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方面与日本侵略者进行顽强的搏斗,另一方面对国民党的投降反共政策,展开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为了进一步调动抗日爱国力量,1941年初,陕甘宁边区筹备召开第二届参议会。9月5日,参议会召开前夕,由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副议长谢觉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时期,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由于遭受到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特别是一九四○年和一九四一年,蒋介石接连发动了两次反共高糊,完全断绝了边区和外界的经济往来,使边区的财政经济、医药等困难达于极点。面对这种严重的困难局势,陕甘宁边区军民在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直接领导下,以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和创造精神,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使边区成为举世闻名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与此同时,边区的科学技术事业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巴金的《灯》是作者的散文集《废园外》(1942年出版)中的一篇,写于一九四二年二月,桂林。当时,抗日战争已进行了五个年头,抗战愈益艰苦。太平洋战争后,日本侵略者几乎占领了英、法、荷在远东的全部殖民地,中国几乎完全处于日本侵略军的包围中。日本侵略军一方面凶残地“扫荡”我党抗日根据地;另一方面向蒋介石集团诱降。在这种情势下,国民党反动派不断地制造磨擦,削弱抗日力量,施行黑暗统治,露  相似文献   

7.
一、“保卫大武汉”口号的提出历史事实表明,抗战初期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与发展是比较和谐的。这种合作的主导原则是共同抗日。当时压倒一切的最高政治任务是挽救民族的危亡,将日本侵略者逐出中国。武汉会战正是在这种全民族抗战的政治氛围中展开的。始终站在抗日战争最前列的中国共产党,以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全面抗战路线、政策发挥着政治领导作用,八路军、新四军在战斗中发展壮大,并最终成为抗日的主力军于由.武汉会战处于国民党正面战场,国民党在国统区中处于执政地位,并掌握军事上的指挥权,因此国民党就成为正面战场的组织者和决策者。武汉会战中“保卫大武汉”的口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国民党提出的.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有特殊影响的模范抗日根据地,它以民主团结、政治清明而著称于世,成为中国抗战、团结、进步的一面旗帜,从而吸引着数以千万计的中外人士来这里参观访问,有远涉重洋而来的外国朋友和爱国华侨;也有历尽艰险,辗转而来的大后方爱国民主人士;还有弛聘抗日疆场,久慕陕甘宁边区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他们中,有坚持华北抗日的领导者卫立煌将军,有“八年抗战,支撑北线,保护边  相似文献   

9.
1941年,日本侵略者对我抗日根据地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使根据地人力物力遭受巨大损失。陕甘宁边区的军民不仅面临物质供应上的严重困难,而且队伍发展,机构庞大,也不适应敌  相似文献   

10.
荆蓝 《中华魂》2012,(8):3-5
1941年秋,我入学陕西绥德师范,并有幸于1943年下半年被校方派往由张庚同志带队赴绥德分区(绥德、米脂、吴堡、葭县、清涧)巡回演出的延安鲁艺文工团做学员,这是我年少时接受艺术教育一段难忘的时光。在这里聚集着一批在陕北人民群众中享有盛誉的文艺工作者:  相似文献   

11.
1942年2月底,我由陕甘宁边区绥德师范推荐,经过延安大学入学考试合格后进人延大鲁艺文学系学习。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学校调我到鲁艺图书馆工作。然后在延大洛川分校、宜川分校、韩城分校都工作过。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6月延大分校与西安总校合并,成立西北人民革命大学。此后我一直在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和西北大学工作。  相似文献   

12.
1938年11月15日,鲁西北政治、军事中心——聊城失陷了,国民党抗日爱国将领范筑先将军为国捐躯,鲁西北的抗战力量开始分化,有的投靠了国民党顽固派,有的投降了日本帝国主义,有的拥兵自重,割据一方,有的被日寇、会道门冲垮溃散了,蓬勃发展的鲁西北抗战局面遭受挫折。为了继续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吸引其他抗日武装,共同对付日伪顽会匪的猖狂进攻,第十八集团军总部根据抗战形势的需要,于1939年1月14日在馆陶县成立了筑先抗日游击纵队,由中共鲁西特委领导,坚持鲁西北平原抗日游击战争。这支劲旅成为巩固、发展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力量。现就其历史作用简论地要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绥德分区是陕甘宁边区的北大门,是拱卫陕甘宁边区的重要屏障。由于历史原因,1940年后分区一直面对着落实减租减息政策、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公正以夯实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础等问题。1943年初习仲勋赴任绥德后,领导分区开展了减租保佃、冬学运动、南下移民和文艺下乡等一系列乡村建设工作,涌现出以“郝家桥经验”为代表的乡村建设典范,极大地改善了绥德乡村的面貌。习仲勋在绥德的乡村建设实践,不仅兑现了他“为五十二万群众服务”的承诺,而且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建设未来新社会的图景,其中所体现的党的领导、人民立场和战略远见为当下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4.
陕甘宁边区原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经过艰苦的武装斗争,建立起来的一个革命根据地。抗战开始后,除被国民党侵占的地区外,陕甘宁边区的土地面积是92710平方公里,有耕地1500余万亩,人口142万4千多。边区的地理位置处在中国有名的黄土高原的中北部。北连长城,南迄渭河流域的边缘,西接甘宁高原直抵六盘山麓,东临黄河与山西分界。平均海拔高度为1000余公尺。边区的政治地位是极特殊的。抗战时期,陕甘宁选区是党中央所在地,是全国抗战和革命的中心。它既是扼制华北与西北的战略支点,又是华北、华中各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它处于各抗日根据地的领袖地位。但从行政上来说,它又是一个地方政府。这种特殊地位,决  相似文献   

15.
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是毛泽东同志关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时期,陕甘宁边区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财政经济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仅战胜了国民党经济封锁所造成的严重困难,而且创造了“丰衣足食”的奇迹,为夺取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在中国近代财政经济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研究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工作和大生产运动的历史经验,对于发扬革命传统,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豫皖苏边三个月反磨擦斗争,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1941年春,皖南事变不久,国民党顽固派为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公然置抗日大局于不顾,向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大举进犯。面对国民党顽军的进攻,豫皖苏边抗日军民奋起抗击,历经三个月的艰苦斗争,终因顽我力量悬殊,我军不得不忍痛转移,反磨擦斗争失利。此次反磨擦斗争,我军不仅丢掉了亲手开创的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而且人员伤亡很大,是仅次于皖南事变的又一次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国民党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又加上连年遭受自然灾害,根据地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1939年2月,毛主席在陕甘宁边区干部生产动员大会上,就如何面对困难向大家发问:“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回答当然是后者。为了克服困难,渡过难关,陕甘宁边区和其它敌后抗日根据地先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朱总司令提议开垦南泥湾1940年5月,朱德总司令从抗日前线回到延安后,除参与指导抗日战争外,又抽出时间指导边区经济建设,多次在讲话中强调经济建设对克服困难的重大意义。1940年9月2日,朱德邀请董必武、…  相似文献   

18.
延安时期,世界知名妇女中许多外国记者、作家、医生、科技专家和革命者,先后来到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在那里采访、观察、学习、工作、战斗,从而打破了国民党顽固派和日本侵略者对敌后根据地的包围封锁,向国内外传播了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和解放区军民的抗战业绩,壮大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加速了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胜利进程.  相似文献   

19.
四、站在抗日斗争的最前列重返斗争第一线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我党的正确方针和坚决斗争以及全国抗日运动迅猛发展的推动下,蒋介石国民党被迫接受我党提出的关于国共合作的主张。一九三七年八月,我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战。不久,我党中央又向国民党提出,将红军主力长征北上后,在南方保存和发展的武装力量——南方各区游击队,进行统一整编,开赴华中敌后抗战的建议。国民党被迫同意将这些部队改编为一个军。但是,为了控制这支军队,国民党曾提出要派反动头子陈诚或张发奎任军长。我党为了保证党对这支军队的绝对领导,理所当然地拒绝了国民党的无理要求。经过坚决斗争,蒋介石只得按照我党提出的条件,请叶挺担任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后的领导工作。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中间阶层的地方实力派,尽管他们的对日关系很复杂,但总的倾向是抗日的。全面抗战爆发前,地方实力派对阻止日本的侵略起了主要的作用;全面抗战开始后,他们又成为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蒋介石集团消灭异己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地方实力派抗日作用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