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兼语式”这种现象尽管争议颇多,但其概念和范围基本上还是为大家所公认的,,那就是指一个动宾结构和一个主谓结构套在一起这样一种结构形式。本文讨论的现象既包括通常所说的兼语式,但范围又比兼语式大得多。我们把义句中表示对象的成分叫做项,把表示运动、变化、状态的成分叫做谓词。凡是从语义上分析,兼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的语义成分(包括连续性的和非连续性的),都叫作兼义成分,以区别于兼语式。义句中的谓  相似文献   

2.
兼语短语是由一个动宾短语套合一个主谓句而构成的短语,前面动宾短语的宾语同时做了主谓短语的主语,而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就叫兼语句。本文从兼语句的三个部分入手,论述《论语》和《孟子》中兼语句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3.
还谈主谓与动宾结构黄自由前言十几年前,笔者曾著文谈过主谓与动宾结构问题(参见《语言研究集刊》第一辑《现代汉语主/宾语的区分原则》一文),重点放在主/宾语的区别上。本文则把重点放在主谓结构和动宾结构自身的特点上,尤其是关于主语的判定和动宾结构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把”在近代汉语里应用得相当普遍。一般都认为“把”的一般用法是将及物动词的宾语提前,与“把”字构成介词结构做状语,修饰谓语。其次是将部分兼语式中的兼语或双宾语中的直接宾语提前,修饰谓语,剩下的部分继续当全句谓语的补语或宾语。随着语言的发展,我们认为“把”字还有另一种用法,这就是将做补语的主谓结构(或曰主谓词组)的主语提到全句谓语之前和“把”字组成介词结构,充当状语,以修饰全  相似文献   

5.
吕淑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书里说道:“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兼语式不适合层次分析,兼语式的定义就是一个动宾结构套上一个主谓结构,画图就是(?)这怎么适用“二分法”呢?这倒是主张取消兼语式的一个有力的理由。”吕淑湘先生的这段话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即兼语式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语法结构呢?它也象大部分的汉语语法结构一样具有二元性吗?它真的不适用二分法吗?  相似文献   

6.
英语复合宾语与汉语兼语式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的复合宾语和汉语的兼语式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似之处在于都是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的套用。不同之处在于汉语兼语式句子有一个和主谓短语做宾语的句子划线区别的问题,英语则没有这个问题;而且准谓语的形式也不同。  相似文献   

7.
二、连谓兼语重合式 N是V_①的受事,是V_②的施事,是兼语式的典型式,这种兼语式有的主语也参与V_②的活动,也就是说,V_②有两个施事,一个是V_①的宾语,即兼语,另一个是全句的主语,这种句式我们概括成如下的公式:  相似文献   

8.
一个一般的汉语句子,就其结构成分的主次来说,主语和谓语是句子的基本成分若动词谓语后还带宾语,那么主语、谓语、宾语是句子的主干,定语、状语、补语则是枝叶。但是,句子成分的主次不等于句法教学内容的主次。从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句子成分的难易程度和使用中发生错误的频率来看,宾语和补语难以掌握,容易用错。不过汉语的宾语大都可用维语的宾语来表示,学生常犯的语病主要是因受维语语序的影响而动宾倒置。而补语在口语中使用率高,加之维语中没有补语而用状语、谓语、助动词及动词变化等方式表示,  相似文献   

9.
“连动式”和“兼语式”是汉语句法的两种结构方式,合称“复杂谓语”。“连动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连用(有时后一个是形容词),它们不是联合、偏正、动宾、动补关系,它们同一个主语(也有无主句),中间没有关联词语,也没有语音停顿。这样的动词连用的结构称为“连动结构”。连动结构充当谓语时称为“连动式”。  相似文献   

10.
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汉语研究史上,陈承泽先生首先提出了“致动”这一术语,许多语法论著则称“致动”为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之一。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它以动宾式的结构表达兼语式的内容。本文拟探讨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  相似文献   

11.
<正> 二、“妖”字结桷“所”字常常附着在动词或动宾词组前面,构成名词性词组,充当句子成分。这个词组,可以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等。“所”字具有代词性,但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因此它仍然是虚词。它可以称代受动词支配的人或事物,也可以称代与动词行为有关的原因、方法、条件等。1、“所”动(宾)式  相似文献   

12.
兼语式是一种常见的汉语句式。使令动词的宾语是后一动词的主语,前后两个动词不共一个主语。在众多的使令动词中,出现频率高的首推“使”字。“使”字一般不单独使用,只有与后面的动词搭配使用时,句子才能成立,句义才趋完整。英译时,  相似文献   

13.
研究"动宾式动词+宾语"的搭配规律,从动宾式动词分类、宾语的分类、语素意义角度分析动宾式动词结构、动宾式动词+宾语的语义,认识其使用规律,以便能让"动宾式动词+宾语"能得到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4.
谓词性成分的音节数量和结构方式等节律形态制约着它们充当主、宾语的功能。就音节数量而言,单音节谓词的光杆形式用作主语时受到的限制较多,但可以相对自由地用作宾语;双音节动词与形容词在词汇化过程中都实现了功能的增值,它们一般可以单独用作主、宾语。同时,谓词的复杂形式,随着其语义内涵的增加,指称性也相应增强,用作宾语的频率和自由度更高。就结构方式来说,谓词性主语和谓词性宾语在结构类型上也存在着不对称性,谓词性主语中定中结构占绝对优势,谓词性宾语中动宾结构所占比例最大。统计结果表明谓词性主语的指称性强于谓词性宾语,在句法上指称性愈强的结构愈容易出现在主语位置上。  相似文献   

15.
<正> 本文拟从汉译英的角度对两种语言的语法作一些比较研究.成分的划分与分析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是两种语言共有的句子成分.值得注意的首先是状语和补语在划分上的差异.古汉语把位置作为区别状语和补语的根本条件:在谓语前面修饰限制谓语的成分叫做状语,从谓语后面修饰限制谓语的成分称为补语.英语则不论位置前后,凡修饰谓语的都叫做状语.修饰形容词和副词的成分划分标准也一样.如:  相似文献   

16.
(一)吕叔湘先生在他的新作《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提出了取消宾语这一术语,改称作补语的主张,这对于解决汉语主语宾语问题上的争议是很有启发的。但是仅仅考虑主语或宾语的一个方面似乎不大容易得到满意的结果,应当对主语和宾语同时加以考虑,才能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传统的语法是把汉语的句子成分分成主、谓、宾、补、定、状六种。大多数语法学家都把主、谓、宾当作句子的主要成分,然而在汉语中要想把主语和宾语划分清楚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历来语  相似文献   

17.
以《梼杌闲评》中出现的特殊的动宾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把它区分为双宾结构和动宾结构带宾语两种语法现象。通过比较例句的方法,可看出二者从结构形式上相似,但是内部结构不同。其中动宾结构带宾语的形式,从发展历程上来看,它是随着动宾结构词化程度逐渐提高,动宾结构带宾语现象才逐渐增多。即动宾结构带宾语数量多寡与动宾结构的词化程度有关。汉语动词由单音节占优势过渡到双音节占优势是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在起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桂西北壮语存在一种非定语形容词+名词(下简称非定形+名)的格式,这种格式的结构关系不是定语+中心词的关系,而是动词+宾语的关系,并分为两种类型——使动式动宾关系和存现式动宾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介词结构放在谓语后作补语或补语放在动宾结构之后,这两种补语大家都会承认。但当名词、代词直接放在动词后作补语,这种补语便容易和宾语相混了。因此什么是补语,什么是宾语,还得先行交代清楚。就本篇所说的宾语、补语而论,谓语如果是外动词、使动词,宾语就是放在这些动词后面的句子成分。它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是受外动词、使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支  相似文献   

20.
<正> 兼语词组层次分析的讨论,近几年来相当活跃.总的说,有两派意见,一派是取消论者.一派是维护论者.前者的论点主要有五:一是认为在兼语词“动_1名动_2”这种格式中,“名”是宾格形式.二是认为在深层结构中,“名”和“动_2”没有发生过意义关系,它们只是各自和“动_2”发生关系.三是认为“名”和“动.”处于不同的结构层次,不能构成一对直接成分.三种意见的结论相同:“名”只作“动_1”的宾语,不作“动_2”的主语.四是认为“名动_2”是作为一个整体充当“动_1”的宾语,单独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