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的环境中,文化产业取胜的关键是文化品牌。打造刘三姐文化品牌,是对广西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整合和民族文化产品的提升,是指导文化市场、引导文化消费的重要手段,可以带来品牌效应和产业联动效应。目前,应遵循整体性、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相统一的原则,以该品牌带动广西文化产业的扩张,把重点开发与整体推进、科学规划与科学管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品牌定位与品牌文化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定位理论主张竞争导向,其本质是针对竞争对手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定位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是品牌定位的基础因素.几乎所有关于品牌定位概念的阐述都包含"价值"两个字,价值既包含功能价值又包含非功能价值,其中,非功能价值又包括情感价值、体验价值及文化价值等.品牌定位建立在消费者感知的基础上,消费者对定位的感知效果与其人生经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品牌定位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是品牌定位的基础要素,品牌定位深深打上文化的烙印,缺乏文化的品牌定位很难与消费者产生共鸣.品牌定位的文化基因不是人为赋予的,而是具有内在的文化逻辑.品牌定位的文化逻辑主要体现在定位自身的文化、品牌内涵的文化和现代消费的文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奢侈品牌文化的内涵与功能及对消费者心理特征的影响,提出了奢侈品牌翻译应注重的基本原则:以维护原品牌名声、保护其文化价值、满足奢侈品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实现奢侈品牌翻译之目的。同时,也为中国老字号品牌外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打造齐鲁文化品牌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文化品牌带动文化产业发展不仅已经成为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普遍规律,而且是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齐鲁文化品牌首先要分析自身文化资源,确立文化品牌打造的重点;其次要采取以下具体对策:研究确定齐鲁文化品牌的整体定位;重点打造齐鲁优势文化产业品牌;多措并举做大齐鲁文化企业品牌;持续开展文化品牌宣传促销活动;实施齐鲁文化品牌"走出去"战略;高度重视齐鲁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5.
品牌建设:一个文化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晓强 《兰州学刊》2007,(7):152-153,206
品牌建设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一个越来越文化的构成,并从企业文化与品牌文化的协同、构建关系型品牌文化和品牌接触点管理三个方面对品牌文化建设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赵伟韬  金秋  高玉侠 《理论界》2008,(3):166-167
辽河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且内容丰富,是多种地域文化和多民族文化交融的文化复合体。辽河流域是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文化相互碰撞、挤压、融和,进行着不断的历史选择。古往今来,辽河的历史主角换了一批又一批,每一批都创造出别具风貌的文化形态,推出高水平的文化成果,其卓越的独创性和较高的艺术价值,使辽河流域的文化资源越来越具备了打造辽宁历史文化品牌的强大优势,成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在相关文献回顾和借鉴各地加强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成功案例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一个文化资源整合与城市文化品牌建设关联机制的分析框架。推进城市文化品牌建设,需要把城市经营和文化经营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城市定位、文化品牌塑造、城市文化行销等一系列运作流程,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的力量,形成政府、市场、市民三者协同合作、上下联动的态势,从而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8.
论刘三姐文化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三姐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表现在刘三姐传说、刘三姐歌曲音乐、刘三姐戏剧、刘三姐广播影视、刘三姐文学、刘三姐美术、刘三姐报道、刘三姐文化研究等方面,并形成了历史的延续性、民族的开放性、地域的独特性、时代的变异性、形象的品牌性等特征。实现刘三姐文化的长足发展,关键在于创新,其包括刘三姐文化体系的内创新和以刘三姐文化为符号的外创新。  相似文献   

9.
品牌文化构建探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品牌文化的起源。文章界定了品牌的内涵,阐述了品牌作为一种商品标识的社会意义,说明了品牌成为一种文化的丰厚底蕴。本文从六个方面论述了品牌文化的构建方式,以期引起品牌文化理论的更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陈静 《北方论丛》2008,(2):135-138
表现消费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表现消费文化的运行方式体现为象征消费,即消费的符号和符号的消费;表现消费文化的运行形式体现为时尚消费,即变迁性、个性化与差异化的时尚消费文化形式。表现消费文化本身就具有品牌属性,亦即表现消费文化的外化对应物是品牌文化,象征与时尚消费的体现对应物是品牌消费。而当表现消费文化呈现为信息传递时,其对应与体现的传导形式是品牌信息,因而,表现消费文化的品牌传导机理按着品牌传递机理和品牌整合传播机制运行。  相似文献   

11.
文化研究中的文化与权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化研究中所说的文化,指的是宽泛意义上的文化,它应当被看作是一个表意的系统,是意义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文化研究的兴趣,并不在于探寻“文本”的那个“单一的”、“本质的”、被承诺的意义,而在于“文本”的“社会”意义,以及它如何被挪用、又如何被应用在日常生活的消费实践之中。霸权通过意义的流传得以生效,意义的流传又可以加强统治和服从。应该在文化与权力的关系中思考文化。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文化研究的浪潮,叙事学也经历了文化研究或"文化叙事学"的历程."文化叙事学"的构想尽管不无合理性,却并没有产生有效的研究成果,仅在叙事学的"文化分析"与"文化与历史叙事学"中得到了回应.这里提出叙事学的审美文化研究,并就其研究对象、方法、角度以及学科关系等方面做了探讨.它力图摆脱传统经典叙事学所关注的纯粹形式层面的研究,将形式与语境、历史、文化、审美判断和审美价值意义等多方面的要素关联起来,在叙事学的基点上,强调对对象的审美研究和价值判断,既关注对传统优秀中外叙事作品的研究,也充分关注当代各类叙事作品的研究,从而展现叙事学研究的当代性.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精神性的存在,以"精"—"神"看待文化,必须建立"文化"与"文化力"统一的文化理念和文化战略。20世纪以来,人类文明迈进"文化时代",突出表现为文化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综合国力"、"软实力"、"文化强国"的提出,就是文化成为中国国家战略的标志,为此必须在理论上建构国家文化的战略话语:"文化力"是总体性话语;"文化时代—国家文化战略—文化力"是国家文化战略的话语体系的理论表达。"文化力"是"文化"与"力"的统一,从"文化"向"文化力"的概念演绎,是文化发展由理念向战略的扩展,是基于"力"的文化理性和对于"力"的文化自觉。由此可以建立由性质、大小、方向、作用点、合力五要素构成的"文化力学",形成基于"文化力"的文化理念与文化战略。具体地说:"力—人文—化成"的文化理念;"培育—评估—激发"的"力"的发展战略;"意识形态—文化形态—文化规律"的"方向"自觉;"着力点—互动点—转换点"的"作用点"战略;"文化生态—文化理解—文化体系"的"合力"理性,以上几个方面构成"文化力"的话语体系和战略体系。  相似文献   

14.
企业文化是当代社会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下催生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企业管理以文化为取向,强调"以人为本";企业竞争以文化为导向,实质上是人的竞争、文化的竞争;企业发展以文化为指导,知识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资本.企业文化体现着文化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城市文化软实力包括以城市精神为核心的价值创造力,以城市创意为核心的文化创新力,以城市文化传播为核心的文化辐射力,以聚集民意为核心的城市凝聚力,以城市特质和历史遗存构成的城市识别力,以及由城市品牌、形象等构成的城市影响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有助于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提高城市发展质量,促进城市经济增长,扩大城市影响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应从孕育和培养城市精神;优化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内涵式发展;形成城市的差异定位和特色发展模式;增强城市文化辐射力等五条路径重点推进。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研究,是伴随改革开放以来大众文化萌芽、发展而起步的,从一开始就存在本土理论准备先天不足的现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众文化研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大量移植了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批判理论.这种做法,首先就会遭遇分析和批判的中西"语境错位"问题.同时,仅仅以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资源,来审视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现象,至少也是失之偏颇的.如果要建构更广阔的中国大众文化现象分析视野,就应当实现伯明翰学派或文化研究理论资源和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资源的结合,并将之导入中国地方性语境中.  相似文献   

17.
文学研究中的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问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由文学研究走向文化研究,是近年来文艺学研究领域的走向,而身份与认同是文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在汉语语境里,需要对“身份”、“认同”和“同一性”几个词语的内涵做出明确界定。研究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问题,必须充分考虑到产生它们的不同语境,以及与各种不同语境相联系的具体复杂的问题。身份研究和认同研究的特点决定了它们具有鲜明的社会的、政治的和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与立场。  相似文献   

18.
19.
文化安全是当今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所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文化安全的视域下重新省思民族传统文化,理清民族传统文化与文化安全的关系,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从民族精神、身份认同、国家软实力和文化生态等视角较系统深入地探讨了民族传统文化与文化安全的关系,以期增进对民族传统文化和文化安全问题的理解,从而有助于我们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维度如何积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20.
文化自觉与人文学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自觉的具体表现在哪里 ?笔者认为 ,这首先在人文学术的成果中反映出来。作为人文科学的文学、历史学、哲学和艺术乃是人类文化的核心 ,她从普遍性和永恒性方面体现了人类在文化创造方面达到的最高点。从我国近代学术史上可以看到 ,近代人文学术大家将“学术自觉”与“文化自觉”从相同含义上加以使用的情况。王国维在 2 0世纪初提出“学术自觉”口号 ,要求学人对于本国学术文化和外国学术文化 ,在比较中看到他们的特点及其长短 ,一国学术文化不可能都优 ,也不可能都劣。应研究外国学术文化之长以济本国学术文化之短并主张将中学与西学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