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延斌  王体 《江海学刊》2012,(2):54-58,238
学界在阐释道德概念时内涵过窄,道德调节范围应当拓展。善恶关系存在是道德发生的充要条件,以此分析人自我身心的相对独立性,可见人与自身(肉体自我)和自心(精神自我)之间存在着作为道德关系成立的充分前提和基础,因而人与自我身心之间的关系是道德调节关系的题中应有之义,唯此,道德调节功能才能发挥得更为全面。  相似文献   

2.
道德自我的确证及其价值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以意志自由为核心的道德世界观将形而上学的超验对象从认识的领域转移到伦理学领域;黑格尔以精神现象学揭示了客观精神的伦理、法权、道德的内在生长逻辑以及相应的伦理自我、教化自我、道德自我,确证了道德世界观与道德自我的超越性价值.唐君毅把道德理性和道德自我作为文化宇宙意识的主宰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中的道德境界也指向超越性道德自我价值.道德的本真精神在于克己和为他性、理想性、创造性;道德自我是将伦理德性、法权德性有机统一和升华,以良心和义务作为行为动因,体现个体道德自主性、自律性、自由性、同一性、超越性的完善人格精神实体.  相似文献   

3.
杜威的伦理学是他的哲学的最有创见、最具活力的部分之一。他对道德自我、道德情境和道德判断的分析不仅体现了他的“彻底经验主义”的基本主张,而且在道德哲学领域开辟了新的前景。本文主要考察杜威如何看待道德自我与行为选择,道德自我与道德情境,道德判断与道德知识的关系,看看他如何将道德作为一种生活经验,揭示他对道德哲学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4.
邓春梅 《理论界》2007,39(12):158-159
处于转型期的中国,道德自律不断弱化,中国传统荣辱观尤其是儒家荣辱观对当代社会道德自律有着很好的启发性价值:当代社会要把培养人们的知耻之心作为人之为人的根本;要将“求荣”作为更高的道德价值追求;道德价值关键在于道德主体的自我觉悟、自我修养、自我约束——即道德自律。而当代社会道德自律的价值选择的关键是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中的道德人格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为道德人格培养提供了价值规范目标和丰富的精神食粮;健康良好的道德人格养成又有利于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道德主体,在健全自身道德人格中应主动承担道德责任、积极追求善的道德生活、努力趋向完满人格和力争实现自我价值;作为社会,应为道德人格培养提供良好的道德选择环境,创设培养个体理性、自主性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的教育,建立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的道德行为评价体系.唯其如此,才能真正达到个体道德人格的培养与优化,才能真正实现全社会范围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普及.  相似文献   

6.
《人谱》和《人谱杂记》构建了一整套儒家的道德谱系。《人谱》中的人学形上学和工夫论,是理解《人谱杂记》中所记载的儒家圣贤的道德理性和道德生命的基础。在儒家道德谱系的构建中,道德生命、道德理性与道德叙事彼此密切相关。首先,儒家道德生命的养成离不开其道德理性的指引。其次,儒家道德理性也需要在"存天理、去人欲"的道德修养中,使自己的道德理性不至于被私欲所扭曲。最后,道德叙事在其道德理性和道德生命养成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儒者需要在儒家经典的叙事中,把握自我的存在,即在天人之际认识自我,确立儒者自己的道德理性。个体儒者需要在儒家的传统叙事中,透过儒家的群体叙事来发现自己,并形成自我的道德生命。  相似文献   

7.
道德自由权是人们基于道德的自由性质而在道德生活中拥有的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权利。相对于政治自由权明确而硬性的规定,道德自由权主要是软性和约定俗成的。道德自由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消极的道德自由权,二是积极的道德自由权。消极道德自由权是指人在特定条件下有免于道德束缚的权利,积极道德自由权是指人在道德活动中有按道德必然行为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苏令银 《社会科学》2001,1(8):53-56
道德自律和社会他律是道德实践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 ,是实现社会控制、形成良好社会秩序的两种主要方式。在当前我国社会重大转型的时期 ,对个体道德自律的要求变得尤为突出。一、道德自律及其特点现代意义上的道德自律是道德主体在社会实践中内化道德他律而来 ,是主体的一种自我立法、自我约束。自律作为道德区别在于其他社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主要标志 ,是道德成其为道德的依据 ,亦是道德在现实世界中发挥独特作用的魅力所在。任何的外在的社会性他律形式 ,只有通过道德个体的自律 ,才能最终内化在人们的心中 ,成为个体的自觉自主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在休谟的道德世界中,情感代替理性成为道德评判和道德原则的主宰,扭转了古代伦理学的理性思维,开启了自我的情感世界。休谟认为,道德的区别来源于情感,这种道德情感,对自我而言,实则是一种基于苦乐感而来的特殊情感。同时,借助于人性中共有的同情感,个体自我的道德情感与他人相互传递、产生共鸣,普遍的道德基础和原则得以确立。重新审视休谟理论的情感特质,不仅可以展现他对丰富和发展西方德性论道德哲学形态做出的独特贡献,也能反思当下人们为解决现代道德危机所提出的“非此即彼”的僵固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0.
管理领域中对于道德因素的探讨受到了类似黑洞的影响:或从摈弃道德考虑,或固化道德状态,或简化道德层次,并呈现出扩散的局势。在当前体制下,从制度破解、个体自我破解和利益破解的角度分别剖析它们各成体系的道德黑洞破解方案,结论是:道德黑洞的最终破解有待于制度、自我和利益三个体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