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平遥纱阁戏人是一种将扎活、泥塑等技艺融为一体的立体纸扎制作工艺,历史底蕴深厚,文化特色鲜明。作为中国纸扎工艺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技艺最精的经典之作,纱阁戏人是研究古代纸扎造型工艺、晋剧文化传承、晋商戏剧民俗的重要例证。目前,纱阁戏人的保护传承发展迅速,但是危机重重。本研究基于文保实践和非遗文化发展的角度,通过史料考证、田野调查和实验检测等方法,深入分析国家非遗平遥纱阁戏人保护传承现状及问题,探索平遥纱阁戏人非遗活化利用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2.
作为湘西一门古老的民间手工技艺,凤凰纸扎有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细的制作过程。随着现代社会的文化变迁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其传承危机不断显现出来,传承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在调查访问的基础上探讨湘西凤凰纸扎的传承危机,并对其传承保护提出建议,希望为纸扎的传承保护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戥秤制作工艺的历史渊源入手,对戥秤的制作工艺、材料结构、文化内涵和生存现状等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以"科学化保护""活态化传承""生产性保护"的措施,使戥秤技艺得到不断的传承、保护和弘扬。  相似文献   

4.
数纱绣的图案被称为苗族的文化密码、文化基因.虽历经千百年岁月的洗礼经久不衰.其图案不仅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且通过图案符号化,赋予了一定的文字功能,为研究苗族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形象资料.探究湘西苗族数纱绣的技艺、历史文化和发展,对传承与发展数纱绣非物质文化具有非常重要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踏虎凿花是湘西苗族人民用心灵和挫刀创造出来的具有湘西特色的艺术,它是以独特的工具和加工工艺在纸上凿刻出具有湘西民族特色纹样图案的民间手工艺,传承着苗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文章从踏虎凿花的背景分析切入,对踏虎凿花的传承谱系与发展加以深层探究,通过对踏虎凿花几代具有代表性的传承人介绍以及对其代表性作品题材、工艺特征进行描述和解析,展现踏虎凿花艺术在纹样、构图、内容、应用等方面的演变历史,探索其折射出来的人文内涵,为泸溪地区踏虎凿花的研究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6.
正苗族锉花,是以独特的工具和加工工艺在纸上锉出具有纹样图案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是不同于汉族民间剪纸的独特艺术样式,它是用凿刀锉出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剪纸艺术。苗族锉花的出现不仅成为苗族文化的物质载体,而且成为苗族文化传承和传播最直观的物象媒介。湘西苗族锉花,传承着苗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展示着锉刀下的湘西风情。  相似文献   

7.
同各类生命体类似,文化总要按照其固有的发展逻辑演变,但此过程可能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本文从生态学引入生境的概念,将商业开发、社区参与、学者引导作为影响文化生命体演进的重要环境因子,研究其对文化传承产生的作用.拒绝资本对文化的染指是不现实的.在开发过程中,当地人的参与对于保持文化的活态传承很关键,而掌握先进理念的学者们的适当指引也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踏虎凿花是湘西苗族人民用心灵和挫刀创造出来的具有湘西特色的艺术,它是以独特的工具和加工工艺在纸上凿刻出具有湘西民族特色纹样图案的民间手工艺,传承着苗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文章从踏虎凿花的背景分析切入,对踏虎凿花的传承谱系与发展加以深层探究,通过对踏虎凿花几代具有代表性的传承人介绍以及对其代表性作品题材、工艺特征进行描述和解析,展现踏虎凿花艺术在纹样、构图、内容、应用等方面的演变历史,探索其折射出来的人文内涵,为泸溪地区踏虎凿花的研究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9.
皮影戏是一种将造型艺术和戏曲艺术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由于其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在全国南北各地形成了不同的体系.只有了解了形成这种差异和其内在文化的历史原因,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皮影戏所承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以湖南湘潭纸影戏和河北唐山皮影戏为切入点,分析比较南北方皮影戏的影偶造型特征、制作工艺和表演形式,探讨其形成原因.地方影子戏的形成与当地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息息相关,体现了当地人的生活形态和情感方式.  相似文献   

10.
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变迁,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范畴.本文通过田野调查传统的壮族绣球并探寻绣球产业化发展的历程,试图借鉴布迪厄的场域理论,综合各项与绣球工艺发展相关的文化因素来分析绣球这一艺术样式传承与变迁的主要原因,进而对绣球工艺如何在当下发展提出了积极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民族论坛》2012,(7):46-47
遗产发现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凤凰纸扎传承久远,技艺精湛。根据相关史料记载,纸扎于唐代传入湘西,清末民初达到顶峰,《凤凰县志》有描述:"清末至民国初期,县城有数十家纸扎铺子,散在大街、虹桥、东正街、十字街等处,纸扎工艺的主要原料是竹片、篾丝、木棍,扎成各种人物、动物、花草虫鱼、用具等形象,糊以皮纸,施加彩绘,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凤凰纸扎具有浓厚的湘西地域特色,汇聚了浓郁的乡风民俗。它取材广泛、结构严谨、造型夸张、色彩鲜明,并与湘西土家族、苗族神话传说、  相似文献   

12.
皮影戏是一种将造型艺术和戏曲艺术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由于其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在全国南北各地形成了不同的体系。只有了解了形成这种差异和其内在文化的历史原因,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皮影戏所承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以湖南湘潭纸影戏和河北唐山皮影戏为切入点,分析比较南北方皮影戏的影偶造型特征、制作工艺和表演形式,探讨其形成原因。地方影子戏的形成与当地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息息相关,体现了当地人的生活形态和情感方式。  相似文献   

13.
德格藏纸传统制作工艺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世 《西藏研究》2005,(2):115-116
文章叙述了德格藏纸的传统制作工艺及现状,指出德格藏纸的制作工艺属于浇纸法系统,有自己的特色。这种造纸法现在虽恢复生产,但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为了使这种独特的民族传统工艺文化得以保存,作者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刘祎 《中国藏学》2023,(3):91-104+214-215
对传统藏纸制作工艺的研究,前人多从实地考察的角度来对其使用原料与技术进行调查。近年来,国内外学界在原料植物和制作技术两个方面对传统藏纸制作技术都有了更深入的研究。与此同时,部分藏文传世文献中也保存一定数量的古代藏纸工艺记录,对这些文献的文本翻译和研究,有助于补足传统藏纸制作的全貌。文章从“原料”和“技术”两个角度对传统藏纸制作进行更全面的研究,并以相对成熟的汉地造纸研究为参考,勾勒传统藏纸制作的原料使用与技术细节。具体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一是对前人的行记、植物志等原始材料进行搜集与梳理,在此基础上对传统藏纸原料进行归纳、总结和讨论。二是借鉴对汉地造纸技术的研究方法,通过对《西藏实用工艺宝箧》等藏文典籍中保留的藏纸制作工艺进行翻译和分析,解读其中的关键步骤,并尝试发掘其中的科技史、文化交流史内涵。  相似文献   

15.
纸的出现,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传统手工纸强韧、耐用且质感良好,是持续可循环的,但目前传统手工造纸工艺却日渐式微。20世纪50年代,部分西方艺术家开始打破纸的固有概念,以纸纤维为媒进行艺术创作,使纸的呈现突破平面的限制进入立体模式。研究纸纤维的特性与艺术形态,把手工纸作为一种引发产品设计创造力的媒介,打破手工纸固有的观念,考虑将其与传统手工艺结合的可能性,将纸纤维的艺术形态合理地与产品的实用原则相结合,同时推动传统手工造纸工艺的传承与发展,这些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舟曲藏族民歌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舟曲藏族由于地处主流藏族文化的外层区域,且其生活环境大都是在深山丛林和高山地带,因此他们传承和发展了与自己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不同于主流藏族文化的本土民族文化,其中的音乐文化是最典型、最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一部分.当地的民歌长期以来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由于文字和语言相脱节的原因,音乐种类的名称、来源及其原意已不被人所知.本文针对以上这种情况,结合当地的藏语发音,试着从当地人的习惯称谓及不同的曲调形式对民歌种类作了梳理.  相似文献   

17.
我国湘西地区因为竹林茂密等方面的问题,一直以来竹编工艺都十分发达,尤其是背篓,更是当地工艺技术的典范,不仅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且实用性较强、应用广泛,是当地居民生活中的重要工具.但随着历史的变迁,现代工具已经逐步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为了更好地对背篓文化进行传承,就需要对当地的背篓进行转型.本文将对湘西背篓的编制工艺以及种类进行简单的介绍,并对背篓的文化开展阐述,从而对背篓的当代转型途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民族论坛》2012,(13):46-47
<正>遗产发现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凤凰纸扎传承久远,技艺精湛。根据相关史料记载,纸扎于唐代传入湘西,清末民初达到顶峰,《凤凰县志》有描述:"清末至民国初期,县城有数十家纸扎铺子,散在大街、虹桥、东正街、十字街等处,纸扎工艺的主要原料是竹片、篾丝、木棍,扎成各种人物、动物、花草虫鱼、用具等形象,糊以皮纸,施加彩绘,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凤凰纸扎具有浓厚的湘西地域特色,汇聚了浓郁的乡风民俗。它取材广泛、结构严谨、造型夸张、色彩鲜明,并与湘西土家族、苗族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紧密  相似文献   

19.
临沧碗窑土陶传承至今已280余年,这门以家庭为单位传承的手工技艺是碗窑村村民世代谋生的手段。但大多数从业人员在思维观念、知识结构、学习经历等方面存在诸多短板,传承质量受到极大影响。从工艺传承的角度来说,碗窑土陶在泥料、釉料的加工,烧制工艺的认识,造型审美的认知,陶艺文化的理解等方面都需要得到更科学的分析与指引。土陶从业者应广开眼界,博采众长,将文化创意设计所蕴含的逻辑性与系统性融入碗窑土陶的工艺传承,方能让传统工艺得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湘西地区因为竹林茂密等方面的问题,一直以来竹编工艺都十分发达,尤其是背篓,更是当地工艺技术的典范,不仅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且实用性较强、应用广泛,是当地居民生活中的重要工具。但随着历史的变迁,现代工具已经逐步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为了更好地对背篓文化进行传承,就需要对当地的背篓进行转型。本文将对湘西背篓的编制工艺以及种类进行简单的介绍,并对背篓的文化开展阐述,从而对背篓的当代转型途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