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杜向民 《唐都学刊》2005,21(2):53-56
推进大学德育创新是新世纪高校德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德育理念创新是大学德育创新的先导。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发展信息化、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背景下,新世纪大学道德教育应确立以下新的理念:德育为先,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德育应具有开放性、服务性,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等等,以促使德育过程系统化和德育终身化。  相似文献   

2.
王凡 《学术交流》2004,(4):167-172
二战后,当代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学校德育的历史轨迹经历了一个由兴盛到衰落再回归复兴的过程。反对道德灌输是西方道德教育理论最基本的特点。其学校道德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向是:日益重视学校德育,把德育改革提高到关系国家命运的高度来认识;学校德育的内容日益丰富;德育形式综合化、网络化、实践化,德育方法多样化,德育手段科学化;日益注重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各派道德教育理论日趋融合。  相似文献   

3.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主要包括道德发展论、道德教育论和公正群体途径理论。这些理论对我国德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在德育内容方面,根据学生心理、道德发展水平应呈现不同层次的德育内容;在德育观念上,对德育需要重新认识,德育不是外部的强加,而是学生理解、选择、体验的过程;德育目标不仅注重传递道德知识,更应侧重于道德判断力的培养;德育课程要增强情境性,贴近学生生活。与此同时,我国德育需要加强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4.
消费主义时代美育对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建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以培养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根本目标,而高素质人才的首要标志是人格发展上的和谐.和谐人格由健全统一的心理人格和真善美相谐的道德人格两个层面构成,二者的统一是大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当前,西方消费主义所蕴涵的实用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价值取向,造成了大学生心理结构要素中实用理性因素的过分膨胀和感性因素的畸形发展,使大学生的内在自我与心理人格和谐遭到严重破坏;其自我中心主义本质及所倡导的"符号消费"观念,对大学生与外部世界和谐共处所形成的道德人格和谐造成了强烈冲击.为此,高等学校应大力加强对大学生的审美教育.美育作为一种生命教育、情感教育,以塑造健全完满的人性与和谐的人格为终极目的,并全面渗透于德育、智育之中,对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及和谐人格建构具有重要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道德教育因塑造受教育者健全完满的道德人格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学校道德教育作为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主渠道,既要让学生了解道德规范,又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道德选择和道德实践能力,让学生健康的享受生活.因此,回归生活是现代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趋向与形态重构.道德教育应与生活世界密切相连,以生活世界为基础,在生活世界中进行.  相似文献   

6.
冀德荣  刘迎 《唐都学刊》2008,24(2):31-34
面对当前普遍的道德危机,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高等学校通过加强传统道德教育,改革课程和活动内容,以培养大学生热爱本职、忠诚国家的公民素质和富有本民族传统的文化精神,效果显著.国外道德教育发展趋势给我们的启示是:以经典为基本内容,重视对传统价值观的发掘以及对大学生社会基本规范的训练,将道德教育与解决大学生现实生活问题相联系,强调本国传统文化在培养大学生道德素质中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科 《社科纵横》2002,17(4):28-29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 ,道德人格是儒家关注社会人生、经世致用的终极目的 ,仁的自觉就是主体道德意识的建构和完善 ,即“天下归仁” ;礼的自律就是社会群体的行为规范 ,仁与礼、传统与现代的统一 ,是构筑中华民族新的民族意识、道德意志 ,开创新时代的根本  相似文献   

8.
王萍 《唐都学刊》2015,(2):10-14
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作为民族大学生的文化基因,构成了其道德教育的"前见",也建构了其作为道德教育主体的主体性地位和特征。因此,要提升民族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就要求在道德教育的内容上,实现多元文化整合;在道德教育的过程中,遵循道德生成的规律;在道德教育的方法上,坚持平等性的对话。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渊源,和谐思想、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和道德观念都继承了优秀传统文化。但它们不仅仅是一种继承,还是结合当今时代特点的一种发展与创新。社会主义和谐理念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爱国主义精神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创新精神蕴含了新的理念;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了优秀传统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厘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糟粕的基础上,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张翀 《学术交流》2006,46(10):39-42
行政人格是行政人员内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形态,随着人类行政模式的变迁,行政人格也经历了由依附性到工具性再到主体性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行政人格体系发生了深刻变化。主体性行政人格在性质上讲是主动性和受动性、共有性和独特性、持续性和变异性等多种特性的统一,而在其内部则是行政道德情感系统、行政道德准则系统、行政道德目标系统这三个要素的统一体。建构以主体性行政人格塑造为核心的伦理约束体系才是解决目前行政自由裁量权滥用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11.
冀德荣 《唐都学刊》2002,18(3):111-113
我国传统道德文化在道德教育方面集中表现为它的系统观、内省观、中道观、德治观及其传承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继承我国道德教育的优秀传统 ,对于提倡以德治国 ,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加强和改进当前的德育工作都具有积极意义。道德教育创新 ,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导向 ,给传统赋予新的时代精神 ,改革不合理的内容与方法 ,创设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逐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广泛而有效的道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深入分析了大学生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失调的原因,认为其原因主要包括道德本身“知易行难”属性,学校和家庭教育体系的不足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等几个方面。因此,对于寻找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实现大学生德育的知行统一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而帮助提高大学生整体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重血缘,重人伦,重礼制。时代在变,但中国人的文化精髓未变。VRT对伦理道德的加强性研究的实质是用现代科技传承中华民族的道德文明,是对传统道德"说教"式教育方式的一场革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研究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支持的"实践体验"平台,解决现实生活中难以处理的道德情感和道德问题,加强人们之间的沟通交流,将外在的道德情感交流内化为道德修养,使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道德价值观,从而达到提高全社会伦理道德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关注民间:传统伦理文化研究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宾 《唐都学刊》2006,22(1):40-44
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不仅存在以正统教化伦理为代表的“大传统”,而且还存在以民间伦理为代表的“小传统”。在两者的共时关系中,民间伦理虽然在社会文化体系中始终处于边缘地位,并受正统教化伦理的影响与指导,但由于它拥有最广大的民众基础,并切实地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社会生活,因此不仅没有被正统教化伦理完全同化,反而以其自身强大的亲和力和无所不在的渗透力,通过对正统教化伦理的异质言说,显示出边缘对主流的反向同化作用和自身的相对独立地位。因此,要想接近和描述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原型”,就绝不能忽视民间伦理的存在。由此也就决定了,对传统伦理文化的研究,不仅要重视传世经典的爬梳和整理,而且对来自民间的各种思想素材,尤需格外关注。  相似文献   

15.
论科学发展观下的生态伦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下的生态伦理观是可持续发展伦理的全部意蕴,它体现着社会主义市场运作主体的科学素养、行为规范和道德水平。坚持实践的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应把社会实践作为人与自然协调的基石,以人为本作为人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取向,以统筹兼顾作为生态文明与社会持续发展的理路,修正市场主体的生态价值意识,以提高人类生态伦理道德素质的崭新内容。  相似文献   

16.
朱桂莲 《唐都学刊》2005,21(4):49-52
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学者提出的以“德治”为手段,构建“仁者治国、老少安怀”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以“君子”、“圣人”为标准,构建“道德教化”与“自我修身”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及以人性的善恶程度的不同为依据,提出思想道德教育目标的分层理论等思想道德教育目标理论,对我国的当代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理论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家庭道德环境是和家庭成员的道德活动紧密相关又对家庭道德发展变迁起着熏陶作用的各种人文条件的总和。家庭道德环境对个体道德的影响是直接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融洽的亲情氛围、家长良好的文化道德修养以及长幼有别、民主平等的新型伦理关系都对良好个体道德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8.
郑文宝 《唐都学刊》2013,29(1):59-62
传统父子伦理关系在诸多封建伦理关系中的凸显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它是封建社会秩序文化自觉的必然产物。父子伦理是双向度的伦理体系,既包括慈父伦理又包括孝子伦理,慈父伦理有父义母慈、正身率下、端蒙重教、爱子有道等,孝子伦理有养亲、尊亲、谏亲、显亲、继亲、祭亲等。  相似文献   

19.
在和谐社会视野中,应全面把握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学校德育与整个社会文化建设的进程对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德育。在此基础上,基于建构学习模式,促进个体道德与社会道德的良性互动与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20.
市场化之后道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则胜 《唐都学刊》2004,20(4):15-20
市场经济正在引发我国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在经济基础市场化之后 ,道德体系的主流模式开始变迁 ;但是道德变革的进行状态 ,造成主流道德体系的空场 ,道德教育陷入无所依存的失落中。市场经济的主体性后果以及人本价值观念的中心化 ,使得当下道德教育的方法论与目的论皆面临严峻挑战 ,也标识道德教育的改良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