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青年教师几乎占据了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半壁江山",他们的职业精神与高校学生价值观的确立、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内涵的界定应从政治素养层面、教学工作层面以及学术研究层面着手。同时,立足新常态,培养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精神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是基于全面提升高校教育教学水平、加强高校教师队伍整体素养、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构建和谐校园以及实现"中国梦"这五个方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教育的灵魂是培养创新能力,它最初依赖直观判断和形象思维。人文素养教育的第一层面就是培育直观判断和形象思维,第二层面是培育理性思考逻辑思维。人文素养教育主要是通过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相似文献   

3.
叶孝嫣 《职业》2014,(17):134-135
技工教育以能力为本位,旨在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实用人才。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在表现,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应当渗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精神。本文从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实际出发,探讨在课堂中渗透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孙建萍  雅梅 《职业》2016,(3):137-138
具有良好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既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是行业、企业用人单位选择人才的标准.本文探讨了将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相融合的途径,介绍了实践探索经验,以期与同行分享,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韩德敏 《职业》2016,(31):47-49
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今天,企业渴求更多的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工人员,因此对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专门为企业培养技工的技工院校就要结合企业的用人需要,要高度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在课程体系中渗透基本职业素养的教育与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结合技工院校的培养目标与办学特点,阐述了学生职业素养训练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邵会 《职业》2014,(23):109-110
在职业院校中,语文学科的基础地位没有引起应有重视,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学生在工作中出现职业素养不足的种种问题。本文以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为例,将其作为提升学生精神层面追求、保持高尚情操的范本,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田静  马秋峰 《职业》2023,(22):35-37
在中职德育课堂中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有助于学生个人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究在德育视野下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本文以山东煤炭技术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在中职德育课堂中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存在的一些问题,研究在德育视野下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提出要从提高教师工匠精神素养、改革德育教学内容、创新德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育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8.
高灵芝  方茜  徐迪波 《职业》2016,(5):13-14
职业素养是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的"敲门砖",特别是在强调团队合作、竞争共赢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越来越看重应聘者的职业素养,即不再需要单纯的技术型人才,而是需要具有良好的人品、扎实的基本功、吃苦耐劳的精神、强烈的事业心、不断创新的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及有明确追求目标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张翠英 《职业》2016,(33):40-41
一个人的职业素养对于其个人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但在当前高职院校中,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主要存在重技术、重分数,轻素养;重课程,轻培养;重模式,轻效果等问题.本文主要对四轮驱动式的方法在职业素养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职业素养是一个职业人在职场立足和发展中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能力;学生第二课堂是培育和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和学生职业素养的现状,阐明了加强两者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就如何加强两者的融合,即举办高效的第二课堂活动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促进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及职业生涯的发展,为学生参与社会竞争奠定良好的基础。文章以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实践主体,针对目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缺失表现及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探索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朱炼 《职业》2016,(1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与日俱增,在团队中是否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已成为衡量技术工人职业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从如何在技工院校中培养数控技术竞赛选手入手,探索选手们在整个竞赛团队中如何发挥互帮互助的团队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是现今我国重要的职业型、技能型人才培育主体,为社会培育了大良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新课题,不仅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同时关系到高校学生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基于对"工匠精神"的概念辨析及"工匠精神"的培育价值,以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思政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文化氛围营造等方面探索有针对性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陈福东 《职业》2016,(28):68-69
社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当代职业人要想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实现自我价值,具有职业精神是必要条件.中职院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为社会的发展培育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综合性职业能力,可以在生产一线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因此,中职学校应注重学生职业精神的打造,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与行为.本文就培养职业精神的意义、重要性进行概述,对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15.
寿祖平 《职业》2017,(27):24-26
当下新闻媒体都在报道各行各业中大国工匠的感人事迹,他们身上那种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无一不是在长期工作岗位中练就的.然而,大多职校教师在教学中只侧重于学生技能培养,忽视对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塑造,导致学生踏入社会后产生了各种不良后果.本文首先从职场用人准则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性的角度分析职校生学习职业素养的必要性,并通过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践行意识教育、以实训为突破口保障养成教育、以顶岗实习为转折点促成升华教育三者有机结合来阐述机械专业课中职业素养的渗透教育.学生只有养成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其步入行业后才有可能磨炼为一名合格的工匠,直至成为一名大国工匠.  相似文献   

16.
刘美  侯鑫 《职业》2014,(35):67-67
近年来,各中职校学生培养方式和课程设置改革在不断发展深化,但是从目前形势来看,大部分学校改革的热点主要围绕如何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却忽视了职业素养、敬业精神和道德修养等内在的软技能的培养。职业素养缺乏已成为制约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走上社会就业的瓶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加强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与教育,也成为职业教育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张直前 《职业》2012,(6):68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社出版的《语文(第五版)》教材结合技工教育的实际需要和发展趋势,将语文素养与职业能力、生活情趣、职业生涯发展结合起来,构建了以职业态度、职业情感、职业精神为核心的职业人文素质,融职业指导于技校语文教学之中,让语文工具性特质和人文性精神浸润在生活的每个细节中,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学有所获,且学有所用,体现了职业技术学校语文课程独有的特色,为学生未来职业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职业素养决定着一个人的事业心,内存职业素养起主导作用,又与外在职业素养密不可分.图书馆人员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更应注重内存职业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职业素养是决定学生在职业发展中能否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阐述了技工院校在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意义,并以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的英语应用能力课程为例,介绍了该校在英语教学中以职业素养培育为导向,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20.
王学阳 《职业》2014,(3):68-69
面对特殊的教育对象,从事职业教育的任何一名老师都必须将自己培养成合格的职业人士,具备职业人士的基本素质、职业素养、职业态度、沟通力、办公室业务能力、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完美的管理艺术,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