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正 《职业》2011,(29):52-53
我国职业教育经过发展,逐步形成了"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实践证明,以学校和课堂为改革中心,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也符合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冯亚如 《职业》2011,(33):67-67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职业教育只有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之路,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实现学校、企业共赢。  相似文献   

3.
陈辉  符智坤  韦春 《职业》2013,(6):112-113
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质量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办学方向,笔者学校化学应用技术系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紧贴广西工业产业需求,通过创建"三方联动、三级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校企互动、产教合作"的校企合作运行方式,重点实施"三共三双"工作,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在技能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本文就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校企合作的做法进行分析,愿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4.
付娴 《职业》2022,(3):94-96
产教融合是激发职业教育改革活力的着力点,本文直面中职学校产教融合困境,以探究产教融合突破为导向,基于职业培训提出四个产教融合的有效路径,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数据,从多个维度阐述笔者所进行的探索与获得的研究成果,为中职学校提供可借鉴与具有实践价值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5.
张丹凯  李金豪 《职业》2024,(4):58-6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层次、多领域的特点,这就要求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建设紧密契合产业实际,使学生能够掌握最新、最实用的技能和知识。产教融合模式凸显了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课程设计等多方面的重要性,产教融合能够拉近学校教育和企业的距离,确保学校教育内容与企业需求相匹配。基于此,本文将研究产教融合视域下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6.
贾小宁 《职业》2023,(22):61-63
大力推动技工学校产教深度融合,构建现代化的产教融合教学体系,顺应国家教育改革现代化的发展要求,符合时代发展潮流。本文以某高级技工学校为例,通过分析产教融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借鉴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制定应对措施,通过“走出校园”与“引入企业”两种方式,结合校企共建培训基地,积极开展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宁波 《现代妇女》2014,(11):245-246
高职学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平台,在为我国经济建设人才输出上有着很大的作用。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部分,重视高职教育的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的人才既是高职学校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设置合理的专业和课程开发,推进老师"教、学、做"能力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多元化的人才社会评价方式是实现高职教育高素质技术技能才人培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禹贤玥 《职业》2022,(8):72-74
产教融合提出后,越来越多的中等职业学校致力于推行产教融合与各类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各中等职业学校也顺应社会需要,积极倡导产教融合,但对于会计专业来说,通过产教融合提升会计实务操作的效果一直不太明显.本文旨在根据当前会计实务操作教学现状,探索在会计实务操作教学过程中实现产教融合的具体措施,以期能够切实提升会计实务操作的教...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为例,详细阐述了学校基于产教融合的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践探索经验和做法,为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依托的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陈旭龙  朱忠华 《职业》2014,(30):19-20
深化产教融合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我们结合校企合作联盟和经编地方特色产业集群,通过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之间深入广泛的四位一体"对话协作"来融合经编产业与中职教育,从而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应用型技能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迈出产教结合步子培养合格技术人才黄俊厂办技工学校肩负着为工厂培养高质量的生产技术工人的光荣任务。几年来,我们根据上级的要求和学校的特点,把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在主管厂领导的支持下,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克服种种困难,把...  相似文献   

12.
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产业的优化升级,使得我国社会经济呈现出技术、产业、业态高速迭代的态势,社会对于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需求显著上升;在这一背景下,推动高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变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但传统高等教育体系只能培养出理论知识过关的人才,校企合作存在着侧重学校单极、合作办学无法深入开展的问题,导致高校的教育转型受阻。产教融合为校企合作的高级形态,推动了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使高等教育形成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模式,突破了传统校企合作办学的瓶颈,打破了固有的高等教育惯性思维。通过分析产教融合对高校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指出当前高校产教融合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产教融合实践策略,为推动高等教育产教融合办学模式的展开提供了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产教结合”作为职业技术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改革与发展的一条基本思路,已经被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但如何理解产教结合,实践中又如何走产教结合的路子?却又是迄今为止职业教育界争议颇多的一个问题。其中,主要的观点有三:(一)产教结合的主要内容应是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积极发展校办产业,做到校企一体、以厂养校;(二)产教结合的中心在育人,要把教学与生产实际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以尽可能地缩短学生学习和上岗生产的距离;(三)产教结合应由三个层次构成,一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上的产教结合,二是办学体制上的产教结合,三是教学体制上的产教结合,就是把教育教学过程同生产(经营、服务)过程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4.
由于近年来广东工业高级技工学校发展迅速,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纯消耗生产实习已不能满足学校的需要。因此,学校提出了走"产教结合"之路。"产教结合",是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  相似文献   

15.
刘韶刚 《职业》2012,(20):103
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是发展技工教育的有效途径。技工学校要办好,必须走产教结合的办学道路。随着形势的发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已成为技工教育的新亮点,产教结合之路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王茜菊 《职业》2011,(5):37-38
项目教学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的范式,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三个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实现了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化,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实现了学校与社会教育的融合,实现了学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唐飞孙冲武 《职业》2018,(18):120-121
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7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2018年2月国家六部委联合发布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形成了政策"组合拳",表明了国家非常重视推进产教融合。但是目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表现出"学校热、企业冷"的状态,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协同的人才培养局面尚未全面形成。本文以广东地区高职院校为例,就企业在产教融合中参与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8.
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是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职业教育学校采用产教融合,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们更加快速地适应今后的职业生涯。对产教融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路径进行探索,一来可以方便培养技术人才,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职场氛围,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二来采用产教密切结合的方式,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提高了输送人才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由国家教育部、河南省人民政府支持,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主办,驻马店市人民政府、黄淮学院承办的第四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于 6月23日至24日,在宁静美丽的驻马店市嵖岈山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以"跨界·融合"为主题,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与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共襄地方高校转型、产教融合发展盛举.  相似文献   

20.
李动  陈丽 《职业》2021,(6):24-25
本文以衡水技师学院电气工程系为例,探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以推动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企业人才需求、行业标准有效衔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