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人PK,必定有一个要出局。在一个团体中,老大的位置最引人注目,老二的位置最敏感、尴尬,而老三的位置,则几乎没人注意。老大是核心,老二负责具体业务,冲锋陷阵。老三呢?论号召力比不上老大,论实力比不上老二,要他做什么?干脆让老二以下的人全部  相似文献   

2.
沈栖 《社会》1994,(12)
按照社会学家的普遍说法,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优化家庭也应该是社会学研究的一个课题,它对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有着不可小觑的积极作用。 说到“治家”,各家都有各家的一套,不会也无须统一,但是,注重子女教育看来还是一条“放之四处海而皆准”的“治家”方法。也就自然地想起了“家训”。 《易·家人》云:“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这也许是最古老的“家训”道义,剔除其封建正统的糟粕,取其“合理的内核”——父母像父母一样严管子女,子女像子女一样孝敬父母,长兄像长兄一样爱护兄弟,兄弟像兄弟一样敬重长兄,夫妇像夫妇一样“相敬如宾”,——如此这般,“家道”岂会不正?宋代司马光编著过一本《家范》(共10卷,19篇),据说是我国封建社会士大夫所推崇的“家训”读本。其实,古人的家训特别多,给我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3.
越史琐议     
百越民族及其先民在农业、手工业、建筑、航行和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对促进我国和世界文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关心和加强百越民族史的研究,是我国史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不揣翦陋,谨就前人曾经论及的几个问题,结合考古资料,谈点不同看法。其中因叙述需要,有涉及先越文化和汉代越人情事的,不一定妥当,敬请读者原谅。一、关于越族及其族称的由来越族是不是夏禹的后裔,这是一个长期议论的问题。主张越非禹后的,古人早就提出来过。如《吕氏春秋·恃君》有:“扬汉之南,百越之际”一语,这是“百越”一名的最早出现。高诱注:“越有百种”,形容种姓复杂。既然种姓复杂,显而易见,就不是出于一源了。至于百越民族的形成,正如《荀子·儒效》所  相似文献   

4.
“妻管严”戏称“气管炎”,实指家庭中的妻子们平时在经济上、生活上或在社交上对丈夫们实行不同程度的限制、控制的现象。为了比较科学地讨论妻管严现象,我们尝试将“生活费的支配”、“零用钱数额”、“购买贵重物品”、“子女教育”、“赡养双方老人费用”、“请客送礼”和“探亲访友”这七种情况在平时一般由谁决定或作主,作为确定妻管严的内容。1990年7月,《家庭》杂志社的家庭研究中心对全国城乡不同层次的928位读  相似文献   

5.
正新的研究表明,最能泄露你贫富状况的,是你的体型,是你在体重秤上的数字,光天化日,昭然而示,藏都藏不住。"胖=富,瘦=穷",这组公式称得上是千古流传。然而,就在短短不到百年,这套公式就被疯狂发展的经济彻底割裂了。欲知英雄出处?体重为你指路美国流行过这样一句广告语:你的体重就是自己社会阶层的宣言。曾经,肥胖是富裕的标志。而现在,以"温饱"为第一目标的时代早已过去。当食物变得唾手可得,  相似文献   

6.
刘备说了“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这句遗臭万年的名言,如今,这句话被改成了“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谁穿我衣服,我砍谁手足”。  相似文献   

7.
速递     
《东西南北》2008,(6):2-3
我是贵杂志的一名读者,本杂志涉面广,内容丰富多彩,有些哲理故事使我深受启迪,受益匪浅,是一本可读性很强的好杂志。第五期中的许多稿件都很好,比如《鞋子和国家》,其实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单位都很有借鉴意义:个人嗜好不能建立在对公众和环境的伤害上。还有《把工作做到位》、《老大、老二和老三》这类稿件对我们职场人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山东济南读者刘丽  相似文献   

8.
“越为禹后说”溯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杭州大学地理系教授陈桥驿认为,久已流传的“越为禹后说”是荒诞不经的。但从目前来说,与其征引大量资料加以批判,不如追溯此说来源更为重要。他不同意此说最早来源于司马迁的《史记》,而认为远在先秦就已存在。早期的于越,被视为“蛮夷”,与中原夏禹毫不相关。只是在勾践迁都琅邪以后,为了称霸中原跻身于大国之列,才自我标榜“越为禹后”。司马迁不过是游历了这种传说最为流行的于越故乡会稽,将其记录下来而已。  相似文献   

9.
《诗经·国风》中有相当一部分对当时现实表示强烈不满的诗作。这种诗作,既有“劳者”对剥削的抗议,也有“穷者”对处境的披示,等等。笔者曾在一些文章中,分析了“劳者”之作产生的原因以及它们被编于《诗经》的意图。本文想对“穷者”之叹的诗作,进行一些剖解。在我看,《秦风·权舆》、《陈风·衡门》、《曹风·  相似文献   

10.
蒙文通先生的《越史丛考》写道:“越于勾践之世已封子弟为王为君。《路史·国名纪》丁载:《越绝书》:‘东瓯,越王所立也,即周元王四年(公元前742年)越相范蠡所筑’。”又称:“《太平寰宇记》卷九十引《越绝书》云:‘东瓯,越王所立也,即周元王四年越相范蠡所筑’。周元王四年为勾践灭吴之年,范蠡于是年筑城,是勾践于灭吴前已立东瓯也。既立东瓯,宜当亦立闽越。东瓯都于东瓯,《东越列传·集解》引徐广曰:‘个之永宁也’。略当今浙江温州。”论定范蠡于周元王四年筑东瓯城。据此论证“是为勾践行分封之确证”。用以推翻《史记·越世家》有关史实的记载。蒙文通先生的这个论断关涉温州古代史的问题。胡珠生同志据此在《温州日报》发表《范蠡初建东瓯城》(1986年1月19日)、《“范蠡初建东瓯城”再商榷》(同年3月30日),论定“为了有效地巩固后方,勾践派相国范蠡前往东瓯筑城”。范蠡在东瓯开发史上作出巨大贡献。”又称:“这两段夹杂在上元县‘故越城’下的《越  相似文献   

11.
“越为苗裔”考叶文宪越人从何而来7不少论者认为越族是三苗的一支后裔①。然而“越为苗裔”说只是一种推测,因为任何一部古籍都未载明这一点。彭适凡先生根据苗和越都以蛇为图腾和都有文身习俗这两点认为“越族和三苗族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同时他又指出“关于古三苗与...  相似文献   

12.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中国终于有了一席之地。并且展示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这当然是十分可喜的。但是也确有不如人意、令人遗憾的地方。比如对“逆反心理”的滥用就是一个方面。先举两个例子:一是蒋佩玲、徐根宝包庇案公布于世之后,社会上有不少人非但不憎恨蒋、徐二人,反而十分同情他们,甚至说什么“找老婆就要找蒋佩玲、交朋友就要交徐根宝”,于是有人把这种现象归于一种“逆反心理”再一例子是:《步鑫生沉浮录》发表之后,不少人写信给步鑫生,希望他振作精神,东山再起;一个出差在外地的海盐人说:“以前到这里,听到说步鑫生不好的多,这次来反倒好话多了”于是又有人把这种情绪归到“逆反心理”一边。事实上,在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中,一些人喜欢劝不动就把某些事、某种现象归为“逆反心理”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这就有必要作一番分析  相似文献   

13.
再论越族的鸟图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越族的图腾崇拜,学术界大多引《说文》“闽,东南越。蛇种”和“蛮,南蛮。蛇种”等史料,认为越族是蛇图腾。有的同志还就“几何形印纹陶同于蛇身上的纹饰”作了很有创见的论证,阅后深受启发。不过,我认为在偌大的百越地区,还有其它的图腾崇拜,就浙江而言,当时的於越还有一种鸟图腾。(一) 古籍中,对于远古时代地处海滨的“大越”,常见载有一则“鸟田”神话,说的是天下悉属禹时“麒麟步于庭,百鸟佃于泽”,至禹崩后“众瑞并去”,后来“天美禹德而劳其功,使百鸟还为民田”。无余始受封时,有“鸟田之利”,宗庙祭祀之费乃复,无余传世十余代后,“末君微劣,不能自立”,因而“禹祀断绝”。至有人生而言语,说要“修前君  相似文献   

14.
把“以少总多”作为一个创作原理和美学原则正式提出,是刘勰《文心雕龙》的《物色》篇。他提出的这一创作原理对于认识文学反映和表现客观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渊深本质,追求文学达到高层次的少而美的品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文学创作上做出了不仅仅是衣彼一代的贡献。刘勰写道: “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口冗)呤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  相似文献   

15.
张莺 《东西南北》2008,(10):25-25
时刻照顾纳税人的心情也是以民为本的体现。在日本,公务员也搞"形象工程",其通常的做法是:凡是老百姓能看到的地方都要"示穷",越寒酸越好,能凑合就凑合。比如办公楼的装修及设施等等,有的基层课长坐的椅子甚至都磨开了花。总之,"工程"都要保持一种看上去比民间公司差一档次的样子。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一位日本公务员道出了其中的"真谛":"可以让纳税的老百姓看了感到政府没有乱花自己的税金,还觉得政府穷得可怜。"让老百姓从对比中感到有"优越感","自己怎么也比政府混得好",从而缴点税也不会产生怨言了。很显然,他们这是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史记·越世家》中有“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一语。二千多年以来,围绕着这一记述,学者展开了关于越人族源与越夏关系的争议。我认为,对“少康庶子”这一关键词的理解值得商榷: 首先,所谓“庶子”不应理解为“庶出之子”,因为嫡庶之制始于商而为夏代所无。这里的“庶”犹言庶姓、异姓。《诗·小雅·伐木》孔疏:“庶姓,与王无亲者”。《周礼·秋官·司仪职》郑注:“庶姓,无亲者也”其次,所谓“子”也不应理解为子嗣,因为越夏在人种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在文化方面既有  相似文献   

17.
澳大利亚属于西方发达国家,人民生活较为富裕。然而,富裕的澳大利亚人信奉再富也要‘穷’孩子!他们的理由是:娇惯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成人后难免吃亏。  相似文献   

18.
朱晓琴 《社科纵横》2010,(2):170-172
D.H.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在他的长篇小说中,《恋爱中的女人》被认为是最有成就的作品。该作品以厄秀拉和古德伦的爱情为主线,探索了两性关系等问题。主人公厄秀拉和古德伦虽为姐妹,两者都有叛逆性,但她们的性格迥异,一个是“妻子”型;一个属于“情妇”型。性格决定命运,“妻子”型的厄秀拉爱情最终修成正果;“情妇”型的古德伦爱情注定走向毁灭。  相似文献   

19.
最近,我国学术界开展了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问题的讨论。这个问题的讨论,是由《光明日报》五月二十九日登载的艾恒武、林青山两同志合写的《“一分为二”与“合二而一”》一文引起的。《光明日报》、《文汇报》、《大公报》、《北京日报》、《哲学研究》、《新建设》等报刊先后发表了讨论文章。七月十七日,《人民日报》的《学术研究》,发表了王中、郭佩衡两同志合写的《就“合二而一”问题和杨献珍同志商榷》的文章,对“合二而一”的观点提出了反驳。这一讨论正在进一步开展。现将有关文章的论点简介于后,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我国自实行“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人口政策以来,取得了很大成效。为了鼓励“一孩化”,国家又给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家庭以固定的“货币补贴”,还采取一些有利于独生子女的社会福利措施。这对社会发展、家庭幸福都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大量独生子女的出现,却又带来一些新的问题:不少年轻的父母们对独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