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李庆钢 《当代老年》2006,(12):30-31
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最困难的那—年,我读小学五年级。语文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姓潘,三十多岁,瘦精精的,一笑眼便眯成一条缝,我们背后管他叫“眯眼老师”。  相似文献   

2.
朋友:潘老师,咱们今天继续谈论MI 的实施问题。潘:好。企业理念系统的实施比其策划更重要。策划文案再好,如果实施不力,或者束之高阁,根本没有去实施,有人说是企业的一种浪费行为,而我认为这不是浪费,而是企业的投资失败。朋友:为什么说是投资失败?潘:企业导入 CI 实际是企业为改善内外运作环境而提升自身形象的一种投资行为。尽管这种投资行为的“投入产出”边界不象硬件项目那么清晰,但既然已经投了资,为何不通过有效的实施来产生效益呢?不产生效益的  相似文献   

3.
女儿教郎平做“美国人” 2005年1月,美国排球协会邀请郎平担任美国女排的主教练。郎平经过考虑,接过了教鞭。  相似文献   

4.
叶研 《金色年华》2010,(1):15-18
姜松在白板上用水性笔写了一个象形汉字——“教”。他转过身来,向学生解释教育的基本理念:“在中国传统教育中,‘教’,是手执教鞭,带有管理、管制意味的知识传授,而现代常见的教育,是一种平等的问答切磋的知识介绍。”  相似文献   

5.
大军 《当代老年》2014,(12):4-6
上世纪70年代,一部名为《闪闪的红星》的电影轰动全国。因为这部电影,人们记住了电影的主人公——“潘冬子”。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潘冬子”的原型竞是传奇将军许世友的长子许光。作为建国后我军第一批本科学历的海军军官,许光33岁就告别军旅,回乡替父行孝,扎根基层。  相似文献   

6.
交际俱乐部     
《现代交际》2005,(10):36-37
校园导演办法作文课上,老师叫起平时爱搞小动作、课堂纪律较差的晓刚,“你的理想是什么,给大家说一说。”晓刚一挺胸脯,答:“我想当个建筑师。”老师很有兴趣地问:“为什么要选择搞建筑呢?”晓刚一指长方形的教室,说:“假如我当上建筑师,我要把教室变成圆形的。”“为什么呢?”老师不解。“以后您再让我墙角罚站,那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新生     
《老年人》2000,(2)
新来的老师教一年级新生 ,第一堂课要学生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作业本上。收回本子 ,再一个个叫着名字发下去 ,借以认识学生。有一本 ,她喊了好几次都没人领 ,就问 :“黄肚皮 ,黄肚皮跑哪去了 ?”那个没领到本子的小姑娘站了起来。老师问 :“你叫什么名字 ?”小姑娘说 :“我叫黄月坡 ,老师……”新生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到底是什么关系?有关这个问题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不多讲,给予指点,要学生自己去“体会”“玩味”,“悟”出文中的道理来,达到“一旦豁然贯通焉”的境界。由此可见,老师在阅读教学中的“指点”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个“指点”就是引导学生学习,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引路人。要充当好这一“引路人”,我认为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扮演好以下的角色。  相似文献   

9.
李英 《华夏少年》2007,(11):37-38
九月九日下午,李老师来到教室布置作业,他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明天九月十日是什么节日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教师节。”李老师微笑着说:“是啊,明天是我的节日。我想让你们每一个人送我一份节日的礼物。”同学们小声的嘀咕起来,呀,老师向学生要礼物,那我给老师送一枝花,我给老师送一支钢笔,我给老师送……  相似文献   

10.
一提到“评语”对于任何学生和老师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评语传统的意思是对学生一段时间内的操行评定,是一种教育手段.而如今,我要根据实际的教学经历开展一次评语革命,让评语也跟上时代的潮流,让评语走进学生的心里.翻开作业本,简单的评定性语句,单向地传达着老师的笼统评价,甚至一个“阅”字就完成了一次评定.所以,我倡议理科老师不要只是一个“阅”字、几个对错的符号就完成一次作业的评定.  相似文献   

11.
《老年世界》2013,(21):48-48
语文课上,小强趴在桌子上睡觉,这时老师提问他:“小强,你造一个疑问句。”小强不知所措:“老师,你是问我吗?”老师说:“很好,再造一个祈使句。”小强说:“老师我没听清,请再说一遍!”老师说:“下面,你再造一个感叹旬。”小强低着头说:“太难了!我不会。”老师说:“回答得很好,坐下吧。”  相似文献   

12.
安坤 《中外书摘》2010,(7):81-83
一天上午,正在读大学的小吴接到一个陌生男子的电话,男子在电话里称是学校地管部的王老师,说要核对小吴的档案资料。地管部是小吴所在学校内部的一个部门,是专门负责管理地方学生的。于是,小吴当时就没有怀疑,把老家的地址和电话号码都告诉了“王老师”。这个“王老师”最后还很客气地对小吴说谢谢配合。  相似文献   

13.
与生活讲和     
记得在余秋雨的散文集《晨雨初听》中,读到过一个“终身教师”莫里·施瓦茨的故事。莫里16年前的学生,作家、记者米奇去看望将要离世的老师,可奠里却宣布要给米奇上最后一门课程——人生,时间定在每星期的星期二。于是米奇乘飞机飞700公里去听老师的课。课程一共讲了14个星期,.最后一堂是老师的葬礼。“老师,什么是人生最困难的事情?”米奇曾问莫里。莫里回答:“与生活讲和。”  相似文献   

14.
刘晓明 《老年人》2005,(6):18-19
“泥人王”名叫赵正雄,家住滔滔沅水河畔。7年前,他在桃江县兴隆街乡中学放下教鞭,便过上了自由自在的退休生活。这些年,他勤学苦练,孜孜追求,凭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创作了泥塑作品200余件,先后10次获得国家级金奖,被同行尊称为“湘北泥人王”。赵正雄刚退休时,也和很多老人一样,  相似文献   

15.
婉晴 《当代老年》2011,(1):34-35
爱猴如子,农妇心里钻出“导游梦” 1955年,潘惠芬出生在广西隆安县那湾村的一个普通壮族家庭。父母养育了她们兄弟姐妹5人,潘惠芬排行老三。家里田少人多,除了种田,父母别无所长,潘家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日子虽然清苦,潘惠芬却性格活泼,爱唱爱跳,在乡亲们的眼中,她就是个快乐精灵。  相似文献   

16.
嘘!严肃点     
嘘!严肃点渡河历史教师说:“古代罗马人很注意锻炼身体,崇尚健美的体魄。有的人每天在早饭前都要横渡大河三次。”一名学生纠正老师的说法:“老师,我觉得他必须横渡大河四次。”“为什么?”“因为他的衣服在河对岸呀!换玻璃一只皮球破窗而入,进了一家厨房。不久,...  相似文献   

17.
微博冷笑话     
《金色年华》2014,(2):79-79
老师,你就出去吧!记得高中时候老师正在上课,突然手机响了,老师很犹豫要不要接,同学们就说:“老师,出去接吧!”但老师仍旧犹豫,这时候二货同桌来了句话,让全班沸腾了:“怎么的,要不我们出去您在屋里接?“  相似文献   

18.
《老年世界》2010,(13):30-30,36
雨天未赛 一天,老师要求男孩子们写一篇关于最近一场足球赛的作文。一男孩子写了几个字就放下了笔。老师问他:“你为什么不写了?”男孩说:“我写完了。”老师拿起他的本子,只见上面写着:“雨天,未赛。”  相似文献   

19.
编读往来     
谁该对“非典”负责? “非典”闹得北京市市委书记公开向社会做自我批评时,在北京某大学上学的表妹来电话,说她好害怕,要不要像其他同学一样给老师写个保证回湖北老家。因为她们学校发现了“非典”病人,全校都放假了,老师说,外地的同学没有被传染、愿意回家的可以回家,但有一个前提,向老师写保证书,保证回家后得了“非典”与学校没有关系。地球人  相似文献   

20.
高晓楠 《老年人》2010,(7):27-27
种菜很多人都会,可要在菜地里“种出”一份事业来,就不那么简单了。一位名叫潘世昌的东北老人,退休后种起了有机蔬菜,几年内便赚得了百万元,创造了晚年生活的奇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