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孔子改造原始天命观建立原初人学思想后,孟子和荀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发展了孔子的原初人学理论.董仲舒以神学形式阐发儒家伦理,既是对人的肯定也是对人的否定,他游移在哲学与宗教之间,构成儒家哲学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宋明新儒学通过对董仲舒的哲学化神学和佛教哲学的辩证扬弃,在新的高度向先秦的原初人道主义和人文精神复归,建立了古典新人学理论.儒家哲学对人的关注和对人的本质的探讨,对中国传统思想方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认为,受分工制约的不同个人的共同活动产生了一种异己的社会力量,这种力量反过来导致劳动者的固化、组织化,进而导致阶级的出现。要消除人的异化就只能从宏观上消灭阶级、消灭分工,使人回归自由。萨特批评马克思忽视了具体的个人,要求从微观的角度来关切人、发现人。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从具体个人出发的方法,并没有为人的何去何从指明方向、标明路径。而马克思主义科学地阐明了历史条件下人之现实性、可能性,也指明了远期走向中人之理想性、必然性——迈向"自由王国"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关注自身:从人学热谈起孔德元人的研究热,是我国近些年来出现的、弥漫于各个领域的一种学术和社会现象。不同学科的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不约而同地把注意的目光投向了作为社会历史主体的人。一门新的专门学科──人学呼之欲出。有人甚至预言,从整体上把握人的存在及...  相似文献   

4.
从“存在主义”到“先锋小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文学接受角度看中国当代文学对西方文化思潮的接受,会发现经历过“文革”硝烟、思想稍稍解放的中国人和感受过“二战”炮火、被现代科技文明“异化”的西方人,对现代社会的“个人性”焦虑感同身受。从“存在”到“先锋”,反映出的是中国先锋小说家对现代性危机的感悟,代表了一代文学青年在东西方文化交融语境中的艰难思考和审美态度。由于存在主义的影响和渗透,中国的先锋小说带有明显的存在主义特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与哲学的关系向来是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从马克思对异化概念的态度谈起,指出马克思在讲消灭异化时,并不是真要消灭异化概念本身,而是要消灭这种概念本身的抽象使用,这一点可以从马克思在消灭异化之后仍在学理和思维层面保留了异化概念这个事实获得证明。照此,马克思所讲的消灭哲学并非要消灭哲学本身,而是要消灭旧的哲学,代之以新世界观。因此,当马克思讲自己的学说是"实证科学"时,他更多地是强调新旧世界观的对立,而不是讲自己的学说就是不折不扣的科学。  相似文献   

6.
《出师表》有“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句。“痛根”一词。按今义讲为:“深切地憎恨。”(《现代汉语辞典》)。但就《出师表》来说,这样解释,就说不通。因为先帝(刘备)自称承嗣汉朝基业,决不会对其臣下流露出憎恨汉家君王之意。  相似文献   

7.
《史记·孔子世家》中有这样的记载:孔老二在齐国听到《韶》乐后,陶醉得很长时间吃肉都感觉不出肉的滋味。 孔老先生“脍不厌细”,对吃肉是颇有研究并且深感兴趣的,可是一旦“闻韶”,  相似文献   

8.
在崭新的世纪,世界女子高校将有何发展?世界妇女教育组织(WEW)的成立与2011年教师论坛的召开让我们认识到世界女子高校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坚定了发展女子高校信念的同时,对中国的女子高校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国际法的主体应随着国际关系的发展而发展, 其性质取决于国际社会的需要.尽管传统上国家是国际法的唯一主体, 但从二战后国际法出现大量有关个人的内容来看, 个人已在一定限度内成为国际法的主体.不过, 个人的国际法主体地位相当有限--取决于国家的授权, 无法与国家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10.
萨特尔(1905——)是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著名作家、政论家。1925年至1929年在大学求学期间,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有所了解。后来,他到柏林研究德国现代哲学,受了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影响,开始形成无神论存在主义思想。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是《存在与虚无》(1943)、主要论文集有《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1945)、《什么是文学》(1947),1960年出版了《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他的著名剧本有《苍蝇》(1942)、1945年开始写作长篇小说《自由之路》,已出齐四卷,1946之主编《现代》杂志,常常发表自己的哲学观点和政治观点。  相似文献   

11.
自改革开放以来,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逐渐被国内研究者所了解,学术界掀起了一场以西方马克思主义人学成就反哺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思潮。该文以萨特的"人学空场论"为研究对象,对"人学空场论"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其在哲学基础、人学基础和唯物史观上与马克思主义完全对立,同时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为核心重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内核。  相似文献   

12.
海德格尔对尼采哲学的诠释一直是当代哲学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因为它无论对于我们理解尼采的哲学,还是对于我们理解海德格尔本人的哲学,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概述了海德格尔对尼采哲学的解读的基本论点和思路,然后揭示出尼采哲学在海德格尔思想"转向"中所起的作用,并由此从海德格尔的哲学返回到尼采哲学自身,就此澄清了海德格尔对尼采哲学的曲解和误解之处.最后,本文尝试对两位哲学家的共同哲学关怀作一个简要的总结.  相似文献   

13.
孔见 《中华魂》2014,(17):62-62
阿蒙,指三时期东吴将领吕蒙。据《三国志·吕蒙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记载,吕蒙从小聪慧,但年轻时不好读书,知识贫乏,他15岁就当兵打仗,以骁勇善战著称,得到孙权喜爱。有一天孙权劝他读书长点学问。他同答说“军机事务都穷于应付,哪有时间读书?”孙权听后不悦说:“我难道是让你穷经皓旨去当博士吗?只是要读点历史罢了”他以自己为例,说“我自统领江尔以来,读了历史和诸家兵书大有收获。你很聪明,难道可以不读?”他听了孙权的劝告,发奋读书,几年后,大有长逃,议事时能旁征博引.很有见地,让人信服。一次,“鲁肃周瑜,过蒙言义,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一介武夫终下成为自学成才、富有文韬武略一代将领,令人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4.
1999年7月7日发行的英文版《二十一世纪报》上刊出一篇报道,题为──转基因粮食在亚洲引起关注。开篇第一句话现摘引如下:Asiancommodityexportersareinadilemmaoverwhethertogrowgeneticallymodifiedcrops,whicharedemonizedinEuropeas”Frankensteinfood”butofferattractivecommercialincentives,…转基因农作物曾因为产量高,抗病能力强,且富有营养而倍受欢迎,但近年来,在美国和欧洲各国的环保人士却认为这类产品有可能破坏地球上的生态环境,从而危及食品的安全食用性。因此,转基因食品才会象文中所报道的那样,在欧洲被人们…  相似文献   

15.
一洲 《老友》2013,(1):15-15
一则故事讲.从前有个富翁.担心日后自己的儿子会好逸恶劳、坐享其成.成为败家子,于是便制造了钱财被盗的假现场。儿子看到父母生活清贫没依靠了.  相似文献   

16.
魔鬼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艺术形象,传统上我们通常把它单一地理解为上帝的对立面、恶的化身、人类罪恶的诱骗者,然而从人学的视角去分析的话,就会发现"魔鬼"的存在,纯粹是因为人的存在而具有意义的,魔鬼既是人的本我的体现,又是人的自然生命力的象征。从魔鬼与上帝的关系、与恶的关系、与人的关系三个方面,并且以精神分析学、文化学、政治学为不同的切入点,才能认识到魔鬼这一艺术形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丰富内涵及其演变脉络。  相似文献   

17.
三木清(1891~1945)是从日本资本主义结束其相对稳定的历史时期即大正时期走向危机四伏的昭和年代作为出类拔萃的思想家登上哲学论坛的。他的活动及其著作是多方面的。他的名字在日本近代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仅就他的“人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经验”的哲学基础略作评述。  相似文献   

18.
认识论中的主体能动性问题,是当代哲学关注和争议的焦点。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既要以现实的认识过程为对象,又要以哲学史为借鉴。研究认识能动性的诸种性质和规定,可以从它的一种历史形态——费尔巴哈的直观认识论谈起。在哲学史上,费尔巴哈哲学具有重要的历史功绩。它正确地批判了德国古典唯心主义集大成者黑格尔的错误。费尔巴哈认为,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认识论的错误在于它的抽象性。这种抽象性一方面表现在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脱离了认识的感性基础,甚至脱离了自然现实的人。“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不是别的,只是抽象的与自己分离了的所谓有限精神”。“抽象就是假定自然以外的自然本质,人以外的人的本质,思维活动以外的思维本  相似文献   

19.
存在主义哲学的“存在”是一个难以究诘的概念,不同的存在主义者有不同的看法:克尔凯郭尔和雅斯贝尔斯的“存在”与神秘主义的信仰密切相关,海德格尔和萨特的“存在”具有本体论意义。但殊途同归:“存在”是主观性的自我,其思维模式可简单归结为:“存在”——“自为的存在”(或“亲在”)——“主观性”——“虚无”。  相似文献   

20.
存在主义流行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欧洲.存在主义哲学与存在主义文学密不可分,因为存在主义文学基本上是存在主义哲学家表达自己哲学思想的媒介,因此其哲学性很强.存在主义文学的鲜明的哲理性和寓意思辨性体现了二十世纪流行于欧洲的现代派文学深厚的非理性哲学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