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8年11月23日,广西美学学会在广西社会科学院举行会员座谈会。范阳会长主持会议。会议内容:(一)黄贯群副会长传达第三届全国美学年会及学术讨论会概况和内容;(二)交流和讨论我区美学理论研究现状及今后研究方向等问题。黄贯群同志说,今年全国美学年会有三个特点,一是会议的民间性;二是进行方式的的“自由式”;三是选举学会领导班子的民意性。会议反映了许多有关美学理论的新学说、新观点。如在基础理论方面,已不局限于主观论、客观论、主客观统一论的争论,各自都致  相似文献   

2.
略谈地方志     
<正> 地方志是我们伟大祖国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志卷帙众多,内容丰富,材料具体,历史悠久。认真研究我国的地方志,发掘整理地方志资料,吸取前人编纂地方志的经验,对于研究我国历史,继续编写地方志是很有意义的。 我国地方志的由来 我国的地方志,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成书的《禹贡》。《禹贡》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全国性区域志。到西汉末,班固写成的《汉书·地理志》,所记全国的行政区划,物产、贡赋  相似文献   

3.
编纂地方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已有千余年的历史,我国历来所修纂的方志之多,内容之丰富,实为世界所罕见。地方志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和基础之一,为我国的自然、社会及人文保存了极其丰富而有价值的资料,被认为地方性的百科全书,既是建设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也可以为物质文明提供某些依据。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贯重视继承这个传统,曾多次予以倡导。毛主席就曾经倡议过编修地方志。周恩来同志曾经指  相似文献   

4.
1958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成都会议上倡议:全国各地要修地方志,时隔35年,1993年3月在北京毛主席纪念堂旁革命博物馆内,举行了全国新编地方志成果展览。这次展览共展出80年代以来新编省志、市志、地区志、县志及各种专业志、年鉴等达2000余种,约计1亿字之多。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合以及几十家省市报纸、电视台报导了这一盛况。  相似文献   

5.
桂林市是在1940年以当时的桂林县城及近郊区划出设立的。在设市以前的近二千年中,桂林与临桂县实为一体,历史上的始安郡、桂州、静江府、桂林府、桂林专区的治所,均在今桂林。要略述桂林的地方志史,必须将历代的桂林地记、郡志、府志、市志和临桂县志一起研究叙述。本文仅就个人见闻所及,试作简述,不周之处,望能得到指正. 一、三国至隋唐的桂林地记、图经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设立桂林郡(治所在布山县,今为贵县地),桂林为桂林郡地。秦末汉初,桂林为赵佗南越国属地.南越归汉后,至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始安县,属荆州零陵郡.这是桂林地方设县之始.三国时,吴国在零陵郡地设始安郡,第一任始安太守为颇具文武才略的南海人黄盖。郡初建时,差多所规划开拓,从此奠定了桂林成为南方重镇之一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天津建制较晚,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始筑城置戍。翌年,设天津卫和天津左卫,四年又设天津右卫,时称天津三卫。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裁左右卫入天津卫。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改卫为州,九年又升州为府,并置天津县。府辖天津、青县、静海、盐山、庆云、南皮六县及沧州一州。民国后,废府存天津县。民国17年(公元1928年),设天津市。天津现属五县,除静海县外,宝坻、宁河、武清、蓟县在历史上俱非天津旧属,至1973年始划归天津直接领导。  相似文献   

7.
8.
《年鉴信息与研究》2007,(2):F0003-F0003
近年来,咸阳市方志工作者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严谨的敬业精神,先后编纂出版了《咸阳市志》1部5卷(452万字)、县市区志13部(1460万字)、专业志43部(3600万字),并按年度连续编辑出版了《咸阳年鉴》8部(800万字)。同时出版了一大批在全省和全国范围内有一定影响的地情资料丛书。顺利开展了二轮地方志编纂工作。  相似文献   

9.
我国明代的地方志,就其数量、质量和从其编纂经验或理论研究来看,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对清代方志的编写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但是,从清代乾嘉以来直至现在,研究方志学者多详清略明、甚至尊清抑明。这是对明代方志缺乏研究形成的一种偏见。  相似文献   

10.
地方志,简称方志,是记载某一地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情况的文献。我国的地方志,自现存最古的东汉《越绝书》开始,至今将二千年。据统计,仅现存的古地方志就达八千五百多种,占全国现存古籍的十分之一以上。这些地方志,遍及全国各省。广东地处祖国南疆,经济文化发展较晚,但地方志的历史相当悠久。最早有关广东的记载是在战国时代。自后历代,除正史和大一统志有记载以外,还有《南裔志》、《交广春秋》、《吴越春秋》、《十三州记》、《琼海方舆》等,但可惜这些都已佚传。现存最早  相似文献   

11.
陕西代表陈元方(中共陕西省顾问委员会付主任)说,编写地方志也是有关四化建设的社会文化事业之一。这对于我们了解国情、省情、市情、县情,总结历史经验,进行科学研究,认识客观规律,以及向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有重要意义,应引起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方志起源很早,东汉时期开始到现在将近二千年的历史。宋元以来,几乎各省、道、府、厅、州、县都编有志书,而江、淅两省乡镇志较多。现存者不下八千五百多部,在古篇中所占比重相当大。它持续不断地记录了各地区各民族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发展的情况,及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关于天文、气候、地形、地质、水利、地理沿革、建  相似文献   

13.
江西地方志编纂源远流长。始自三国吴时徐整纂修的《豫章旧志》,至民国时期共修志约 1000次左右,保存下来的志书有 510余种,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挖掘、整理、研究旧志内容,对于认识国情,掌握地情,了解民情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旧志编纂作了初步梳理,尤其对志书体例变化发展趋势进行了重点研究,对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纂必将产生积极、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年鉴信息与研究》2008,(1):F0004-F0004
北京市崇文区地方志办公室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市地方志办公室的关心和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北京市崇文区志》已于2004年出版发行,获得各方面好评。《北京崇文年鉴》已连续出版六卷,多次获得全国奖项。《百年崇文图鉴》及《崇文区史地文化丛书》的出版,受到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15.
受中国地方史志协会和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委托,由江苏师范学院历史系和南开大学历史系联合承办的“华东地区地方志研究班”,于1982年5月10日在苏州开学,经过为期三周的学习,已于同月28日胜利结束。这是中国地方史志协会成立以来,所办的第一期研究班,也是我国建国以来编史修志领域里一件大事。它对华东地区、乃至全国正在蓬勃兴起的研究、编纂地方志的工作,将起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科学认识作为一个结果是一种知识体系,作为过程是人类的一种探索活动.科学认识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是在与哲学、日常经验、宗教、艺术等社会意识的区别中获得自己的规定的.(一)科学认识与其它社会意识形式的区别1、科学与宗教宗教是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在人们头脑中的虚幻的颠倒的反映,是以一定的崇拜仪式为标志的信仰,是以对超自然实体即神灵崇拜来支配人们行为的一种意识形态.宗教是人类消极、软弱的表现,是一种出世的态度,它只要求信仰,不许疑思追问.科学是具有客观性的认识,体现了人类理解和控制世界的能力,它的结论必须在实践中验证和发展.2、科学与艺术艺术是通过具体生动的审美形象来反映人所生活的世界,借助美的感染力陶冶人的思想感情.科学影响的是人类的理智和逻辑.艺术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审美情趣;科学则是为了探索客观世界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简述潜科学     
“潜科学”是八十年代出现的一门学科,对它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就这门新兴的学科作一简要介绍,供大家参考。 一、什么是潜科学 查阅古今中外的科学文献、历史典籍,人们还没有看见过“潜科学”这个词。然而,她比通常所说的科学和哲学却有更加悠久的历史。因为,哪一项科学成  相似文献   

18.
论编修地方志与发展旅游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志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编修地方志又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研究地方志如何为当前的经济发展服务 ,尤其是为西部开发服务 ,是学术界义不容辞的职责。本文首先把地方志定位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宝库 ,从而探讨方志在资源普查、景点开发、景区规划、旅游决策、旅游读物编写、导游、旅游史研究等方面对我国旅游事业进步的贡献 ,并从反作用角度研究了发展旅游对地方志编修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地方志也叫地方史,是一个地方历史与现状、社会与自然的真实记录。早在两千八百年前的周朝,我国就有“四方之志”的编写(见《周礼·春官》)。到了战国,《越绝》、《禹贡》、《山海经》等地方、区域志相继问世。如《越绝》记载了越国地方的历史沿革、山川、人物、物产和掌故。《禹贡》主要记述了黄河流域的山岭、河流、薮泽、土壤、物产、贡赋、交通。  相似文献   

20.
《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纪传体中“通古为书”的创始之作,但通常人们评论所及,多在《史记》对中国史学发展的巨大影响和重要地位方面。笔者在研习中国地方志发展历史的过程中,深感《史记》对地方志发展的影响也是全面而深刻的,值得重视。本文仅就愚识所及,厘为三端,略作述议。 一、《史记》的著述主旨对后世修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