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瑯嬛记》一书的作者及成书时间,一直不得而知,通过利用历史文献,采用实证的方法,推断出该书成书的大致时间及作者情况,并纠正一些不正确的说法。  相似文献   

2.
论自然资本主义(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第一位作者艾·洛文斯(A.B.Lovins)是洛基山研究所所长兼首席财务长官;第二位作者亨·洛文斯(L.H.Lovins)是落基山研究所首席执行官,该研究所是她与丈夫艾·洛文斯于1982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斯诺马斯共同创办的,是一个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资源政策研究中心;第三位作者霍肯(P.Hawken)是史密斯—霍肯零售和目录公司的创建者,知识管理软件公司——数据融合公司的创建者之一,《使一个企业成长》(1983年)一书和《商业生态学》(1993年)一书的作者。洛文斯夫妇和霍肯担任世界各地企业的顾问,并共同撰写了《自然资本主义》(1999年9月)一书。3位作者在本文中认为,企业战略以更有成效地利用自然资源为目标,这能够有利可图地解决许多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书作者在二十多年前曾出版过一部关于德国天主教政党史的书。书中阐述了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德基督教民主联盟(CDU)的创建过程。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史》一书中,作者再次向读者介绍,他对1948年旧天主教政党末期发  相似文献   

4.
美籍华裔作家邝丽莎的小说《雪花与秘密的扇子》讲述了清朝末期湖南江永县的两位女性持续一生的友情.这部小说的成功使人们开始关注“女书”和“老同”等中国传统文化,但由于作者生活和成长在西方文化环境中,所以中国文化环境浸染的缺失无法用资料和调研弥补,作者在小说的创作中最终难以突破东方主义的樊篱.文章通过解析《雪花与秘密的扇子》中的东方主义元素,揭示这位华裔作家对于中国文化的误读.  相似文献   

5.
《眼科良方》的成书年代及内容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科良方》全书列方虽仅20余首,却是晚清最为流行的眼科普及类方书。目前约有50种左右的不同书名传世,其成书年代和作者等问题较为混乱。通过对书中序跋、托名作者的主要著述、与相关文献的比较研究,以及方剂中药物配伍规律、内容特色的深入考察和分析。认为成书于明代的说法系源于托名作者程松崖;叶天士属托名更无庸置疑;目前多种线索和书中内容均提示应成书于清代后期;但尚不能排除程正通为此书作者的可能性,亦有可能系佚名作者的自订方剂。书中方剂明显的特点是祛风、养血活血和清肝明目药同用。最后从5个方面归纳了辨识该书同书异名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睡虎地秦简日书的年代、写本特征、甲乙两种版本的关系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并着重地探讨了秦简日书的内容与性质.作者从日书的实际情况出发,首先将其内容划分为择日部分和非择日部分两大类,然后又将择日部分划分为以时间为线索和以行事为线索的两小类.作者还通过以后代流行的选择通书与秦简日书的比较,指出睡虎地秦简日书是目前已知的一部最早的选择通书.作者是我院历史系毕业博士生,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本文是其学位论文《睡虎地秦简日书》的一部分,指导教师是李学勤教授.  相似文献   

7.
2002年3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戴钢书教授的新著<德育环境研究>一书,既是作者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的研究成果,也是其博士论文.因此,该书的研究基础和起点较同类著作要深厚.  相似文献   

8.
《传道书》传达给读者的是两种矛盾的思想,一种是"一切都是虚空"的虚空思想;一种是追求人生享乐的世俗思想。在参透时间及宇宙的虚空之后,作者提出人生在世应享受上帝赐予的福祉,同时指引人们从努力中发现意义,从过程中超越虚空。作者把自己的深刻哲思摆在了听众的面前,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在《呼啸山庄》这部作品里,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是人性发展的重要成因,环境的变化提供了书中人物人性的异化、扭曲、冻结与复苏的舞台,而人性变化又进一步加深了环境的特性。从环境的变化出发,作者一步步推进了人物性格的发展与情节的发展,并在此过程中保留了理性的审判。文章所描绘氛围的颠狂与内在现实主义的冷静之间的反差形成了作品独有的张力。  相似文献   

10.
评价理论是在功能语言学的话语基调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于话语人际意义研究的新突破,它主要关注于协调社会关系的语言资源和态度的表达。学术书序中评价资源异常丰富,评价者根据交际目的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学术书序中原作者、序言作者、读者在互动过程中,由于身份的不同,使得评价的过程成为序言作者、原作者和读者在不断协商中的定位过程。可以说评价是序言作者团结原作者和读者的一种"人际性"工具。  相似文献   

11.
论小说作者与隐含作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斯等学者提出的“隐含作者”的概念有否定作者介入小说的倾向。事实上,真实作者是小说中的客观存在,是在作者与读者的精神交流中具有主宰意义的因素,因此,不能用隐含作者取代、否定真实的作者。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文化是一个特殊的现象,它的诸多特征对于文学作者的影响是巨大的。“作者是什么”、“谁是作者”成为应当正视和关注的话题。在商品社会条件下成为艺术品复制者,在人类精神的夜半作为“拾垃圾者”,在语言游戏中的作者之死,大众文化时代的平庸写作,沦为语言狂欢和文化市场的同谋等等,应该说是比较准确地描述出了后现代作者的形象。文学的状况与作者的境况是密切相连的,后现代文化中的作家境况其实也是人类精神状态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13.
"隐含作者"是隐含在文本中的作者的"第二自我",读者在接受过程中建构其艺术生命.在小说阅读中,一方面,读者要以识别叙述者为突破口,着眼于文本的整体语境,通过辨识叙述者的可靠性而完成对隐合作者的审美建构.另一方面,由于隐含作者与现实作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读者还必须结合作者的创作语境予以建构.  相似文献   

14.
《儿女英雄传》的叙述技巧非常出色。其最特别的,是文本中作者频频现身。这种“作者现身”有违小说发展为一个成熟文体之后“作者隐退”的一般规律,主要表现为“说书人”对作者的指涉以及书中人物对作者及小说本身的评论。这一技巧神似后现代文学中的“元小说”。但是,小说中一次次的“作者现身”,只不过是作者个人情绪的一种宣泄,意在赢得读者对作者的认同;元小说恰恰相反,它是要解构作者权威的。  相似文献   

15.
认为著作人身权是身份权的观点,只看到现象而忽视了著作人身权本质;认为著作人身权是财产权的观点,是对人格权的本质属性存在误解,没有看到社会人格权能够转让的属性。著作人身权是特殊的人格权,取缔或者合并到民法中的人格权中都是不可取的,而应该在现有基础上对著作人身权的内容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作者与作品间往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者通过所创作的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试图唤起读者相应的感受,作品又体现着作者的创造性,作者和作品都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想要全面评价或深入理解一部作品,就需要深入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方向,创作宗旨、文学观点等方面。沈从文是20世纪中国最多产且成就较大的作家,他的代表作《边城》展现了湘西异域的奇幻和浪漫。要全面评价或理解《边城》,也应注意作者与作品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藏经》始载于宋·郑樵《通志·艺文略》“医方”下篇,题曰“《华氏中藏经》”。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录为“《中藏经》一卷,汉·谯郡华佗元化撰”。但关于本书的作者及成书时代历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有疑为华佗本人所作的;有疑为华佗弟子作的;有疑为六朝人作的;有疑为宋人作的。从书中的韵文入手,找出押韵的字,并根据历代音韵体系十分严密的特点分析了书中韵字在不同时代的分合,指出“蒸”韵之“证陵”字与“庚耕清”韵字相押,是宋代的音韵特点,从而证明该书很有可能是宋人编辑而成。至于书中某些内容,渊源更早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商事代理与民事代理的区分是极其必要的.事实上,与民事代理相比较,商事代理具有营利性、原则上的营业性、代理权权源的单一性、代理形式的灵活性、有偿性、代理效力确定上的宽松性、责任承担上的独立性和严格性等特征.当然我国应该在立法理念、价值取向、立法体例和内容设计上对商事代理法律制度有所完善.  相似文献   

19.
巴赫金前后期的作者观截然不同。从作者的位置、地位来看,由"超视"、中心转 向"平视"、非中心;从作者的涵义功能来看,作者由利用自己的价值立场与语言、文学性 形成紧张关系转向纯粹形式的创造。作者的命运在这种转变中,摆脱了"全知全能"上帝式 的阴影,但却又滑向死亡的边缘。这种结果源于巴赫金对于两种极端的主体观念的绝对主义调和。  相似文献   

20.
"核心素养"评价观的意涵在于强调以教师教学来帮助学生学习,并以学生学习来帮助教师教学。"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为适应现在生活、面对未来挑战,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态度,是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真实运用知识的学习表现。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可以透过教学加以培养、透过学习而获得,同时透过评价加以推测的。核心素养具有可测量性,可加以评价。核心素养的表现水平是经过推测而得知的,呈一个连续体的状态,代表核心素养相关构成要素之高低水平。论述核心素养的评价,重在阐述"核心素养"的学习表现本位评价,透过真实情境进行"实作评价"及"真实评价",强调"实作评价"与"真实评价"之重要性。"实作评价"与"真实评价"可以作为核心素养评价之参考,更可作为建构核心素养评价理论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