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六十年前的西安事变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扭转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局的关键。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除取决于当事人张学良、杨虎城及共产党的有力协助外,地方实力派阎锡山的态度亦不可忽视,兹述之。一、阎锡山与西安事变的发动的关系阎锡山与西安事变的发动有无直接关系,是个历史之谜。史界有论者引用某些人的回忆云:“据说…阎锡山在背后怂恿张学良反蒋,他说:“老弟,你干天大的  相似文献   

2.
抗战前阎锡山同蒋介石的关系智效民西安事变之前,阎锡山是继张学良、杨虎城之后与中国共产党以“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关系”实行合作①,并被誉为“其守土抗战的主张确能深入民众”②的国民党地方实力派首领。近年来,人们已经从党史研究领域对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论“两广事变”的和平解决王静“两广事变”又名“六一运动”,是由国民党地方实力派领袖陈济棠和李宗仁领衔,以逼请国民党中央领导抗日为名而于1936年6月1日发动的一次反蒋事变。事变历时三个半月,终以蒋介石与广西地方实力派签订条约而和平解决。自国民党开展“...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的西北地方实力派●赵晓燕一西北地方实力派基本参加了抗战,但成效不大。1931年日寇侵略东三省,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救亡图存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呼声。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驻扎在陕西的地方实力派张学良、杨虎城在全国人民抗日...  相似文献   

5.
福建事变、两广事变、西安事变是国民党地方实力派逼蒋抗日的三部曲,毛泽东等称之为“鼎足而三”。本文拟对这三次事件的内在联系作一初步探讨。 国民党营垒破裂的开端──福建事变“在日本炸弹的威力圈及于全中国的时候,在斗争改变常态而突然以汹涌的阵势向前推进的时候,敌人的营垒是会发生破裂的。”福建事变就是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它代表着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首先进行抗日反蒋的双重斗争尝试。它成为一股强大的冲击波,削弱了蒋的制约抗日机制,打开了国民党营垒的缺  相似文献   

6.
瓦窑堡会议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策略。毛泽东深入论证了广泛争取国民党地方实力派抗日合作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阎锡山是华北地方实力派的代表人物并控制着扼制红军东进抗日通道和晋绥战略要地。毛泽东充分估计到争取阎锡山抗日合作的重要意义:坚持以抗日为旗帜,以实力为后盾,诚恳交友,共谋发展,成功地争取阎锡山的合作,对于中共赢得山西乃至华北敌后的大好抗战局面可以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关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几个问题房成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已经过去整整60年。回眸审视历史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变化,深感西安事变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本文就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研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谈一些看法,求教于各位专家、学者。一、中共中央和平解决事变的方针...  相似文献   

8.
邓正兵 《学术研究》2002,(8):114-119
两广地方实力派在策划两广事变的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当事人有不同的说法。本文认为 ,陈济棠是事变的发动者之一 ,但事变的发起者是李宗仁、白崇禧 ,是他们的策动才使得陈最后下反蒋的决心。从他们发动事变的过程可以看出 ,两广事变实为一次国民党内部中央与地方的冲突和斗争  相似文献   

9.
全国抗战爆发前,中国共产党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出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号召。这一号召不仅得到举国民众的一致拥护,也得到各地实力派爱国将领的纷纷响应。其中,中国共产党与李宗仁为首的桂系,为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发动全国抗战所进行的合作,特别是双方在两广事变、西安事变中的合作搞得比较好,对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简述这段历史,对于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促进祖国统一,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安事变:中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张梅玲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采取断然措施,扣押了蒋介石及其随行大员,爆发了举世震惊的西安事变。60年后再回眸、审视历史的发展变化,更深感其义意重大,影响深远。西安事变的爆发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因为,...  相似文献   

11.
略论阎锡山的兴农政策及其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山西军阀阎锡山是国民党内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地方实力派。他为了长期割据山西,除在政治、军事方面推行了一套颇为独特的政策以外,还非常重视经济建设,特别在军工、重工、煤炭化工方面颇有建树。而在这一方面所及取得的成绩,使他具有了与国民党中央在政治、军事方面相...  相似文献   

12.
“九·一八”事变后(1931——1934),随着国内局势的急剧发展和阶级关系的巨大变动,国民党各地方实力派的政治态度也开始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许多爱国的国民党将领在奋起抗日的同时,为了抵制蒋介石的消灭异己的政策,开始主动寻求与共产党的合作。考察和研究“九·一八”事变至遵义会议期间中共对地方实力派认识及其策略的演变过程,不仅有助于深入探讨抗日民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来西安事变若干重大问题研究述略曾祥健朱喜来西安事变是我国现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它结束了十年内战,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开辟了全民抗战的新局面,从而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近十年来,西安事变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广大学...  相似文献   

14.
张学良与西安事变之解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依据第一手的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对有关张学良与西安事变的一些众说纷纭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释。主要内容包括:(1)从事变爆发后张学良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言论中可以看出,所谓张在事变过程中有过明显的动摇和悔悟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2)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基本政治诉求,即是张、杨在事变当日公开通电中提出的八项政治主张,它在很大程度上与共产党一直公开宣传和积极争取的目标是一致的,已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民族主义要求;(3)西安事变后,张学良个人虽失去了自由,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蒋介石在西安所承诺的条件大都陆续得到了落实。因此可以说,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基本达到了  相似文献   

15.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国民党内部各政治集团在抗日问题上态度不一,形成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不抵抗”派;以冯王祥为代表的主战派;以李宗仁为代表的“焦土抗战”派等等。以阎锡山为代表的晋系地方实力派则独辟蹊径,提出了“守土抗战”的政治主张,轰动一时。然而,所谓“守土”并非阎氏首创,而有深刻的历史渊源,是与近代中国“守土型”的国防观一脉相承的,是与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国情密切相关的。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继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三省后,又于1933年侵占  相似文献   

16.
关于张杨西安事变通电全国的时间判定朱大红西安事变距今56年了,它有力地促进了国共的第二次合作,成为由国内革命战争转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然而,有关西安事变通电全国的时间问题,许多中国革命史及中共党史的专著的表述是错...  相似文献   

17.
西安事变与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郭林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成了近代中国时局转换的枢纽,成为当时停止内战发动抗日战争的一个历史的转变关键。此后,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得到全国各党各派各族各界的普遍接受。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日...  相似文献   

18.
华北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在发动群众进行抗日救亡运动的同时,也积极展开了争取地方实力派的统战活动,经过多方努力,至抗战前,党与地方实力派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为促进第二次国共合作和实行全民族抗战,创造了条件.回顾与总结党在这方面统战工作的经验,对扩大巩固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促进祖国统一,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35年的华北事变对当时中国政局的冲击是十分明显的。西安事变的发生 ,其历史必然性则在于华北事变所造成的中国政局的巨大变化。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一步阐述。指出 :张学良、杨虎诚的历史功绩 ,实际上正是他们适应了政局的变动 ,抓住时机 ,发动事变 ,最后在各方努力之下和平解决了事变 ,从而扭转了蒋介石的对内政策 ,为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内许多政治派系纷纷对事变的善后及中国的未来走势发表见解,如张学良、杨虎城的“八项主张”、中共的“和平解决方案”、南京亲英美派的“和平解决措施”、南京亲日派的“武力讨伐”、李宗仁的“五点主张”、阎锡山的“把蒋介石送至太原”等等,同时,美英日等国也在伺机而动,以图左右中国时局的发展.从整个事变过程看,以中共的和平解决方案和国民党亲英美派的和平解决措施对事变的结局构成直接影响.因此,本文试图从分析国共两党的两种内涵有别的和平主张着手,探析它们对事变的善后解决所起的作用,认为:西安事变的解决,是以中共和平方案为主体内容,在国民党亲英美派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法辅助下而实现的,两种和平主张的合力作用,是事变得以结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