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纵观历代词作,农村题材的篇什甚为寥寥。宋以前,只有五代孙光宪的《风流子》写到了农村景物。在宋代,最先把农村题材引入词作的是苏东坡,他在元丰五年(1078)徐州石潭谢雨道中所作的五首《浣溪沙》,为宋词题材开拓了一个新领域。到了南宋,稼轩承东坡遗响,基于两度免官退居乡村的生活,写了一些农村词,这些词含着人世的风情,发出泥土的芳馨,在“大声镗(钅答),小声铿鍧”的稼轩词中,是一曲曲清新、厚  相似文献   

3.
一对于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论者往往只注重他的政治抒情词。辛弃疾的门人范开称他是“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近代大词论家王国维也说,“南宋词人,白石(姜夔)有格而无情,剑南(陆游)有气而乏韵。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唯一幼安(稼轩)耳”。建国以来,对辛词研究不但论者众,论著多,而且研究范围亦日趋扩大。但从总体上说,众多论者除了评价辛词的人民性和爱国主义等政治内容外,依然多是对前人观点的再阐发。对于辛词的词风,古今论者虽也承认他的变异多样,但都忽略了对其农村词词风的研究。其  相似文献   

4.
转词试说     
本文围绕《马氏文通》的转词,试图说明:一、转词是仟么,讨论转词的定义、构成、转词所表示的内容。二、转词在句中的地位,说明转词与动字的密切关系,并以转词置先动字者为例,指出《文通》的分析相当细致,不同意杨树达的批评。三、转词包括不包括前面的介字,首先指出《文通》本身对此不够明确,然后从五个方面说明《文通》的倾向:转词应包括前面介字在内。四、《文通》转词理论的贡献和不足:中西结合的创造,寻求规律,引例分析细微;表述不严,引例混乱,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5.
《稼轩词》中有十多首反映农村生活,描写农村景物的小词。这些小词写得清新明快,自然可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从它们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来看,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因而也是不够真实的。作者在这些小词中,只反映了农村的“乐”,只表现了农村生活中平和静穆的一面,而没有进一步把笔触力透到平和静穆的背后,发掘出农家的“苦”和“愁”,官家的“狠”和“恶”,以及当时农村的惨淡荒凉来。对于这种局限性,一般的研究者都是认可的,但究其原因时,就不一而说了。本文欲就这方面问题作一些探索,以就教于方家先达。其实,辛弃疾农村词中所表现出来的这种局限性,也正是所有宋词的“短处”所在。作  相似文献   

6.
“和谐”一词从古流传至今,辛弃疾以自己的农村词为媒介,从乡村田园风光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等方面生动诠释了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7.
掀起于50年代的词类大论争已经过去几十年了,然而它所遗留的问题并未彻底解决。本文试图通过对词无定类说的提出及其发展过程做系统论述后,再从这一理论的低层探讨一下其演变中所体现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8.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优良传统。爱国词人辛弃疾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优良传统,用词这种独特的形式写下了六百多首声宏意远的爱国词作。它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南宋社会的某些本质,是词人心弦和时代脉搏发生共鸣的产物。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辛弃疾处于动荡的年代,并且参予了民族斗争的大业,因而谱写出蕴含爱国主义情感的词章。1 地处黄河流域的北方,是辛弃疾的故乡,也是中 华民族的发源地。词人目睹金贵族掠夺者对北方大好河山的蹂躏与践踏,对于沦陷了的北方故土总是日思夜想,渴望着国家早日统一。…  相似文献   

9.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一) 床饥鼠, 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 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 眼前万里江山。  相似文献   

10.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他是南宋时期抗金斗争中涌现出来的一位优秀的军事家和农民起义军的领导者,又是一位在中国文学史上起过革新作用、创造成就极高的伟大文学家。千百年来,他的爱国词为无数的人们所传诵,所  相似文献   

11.
幽默,一直存在于中国古代文学中。辛弃疾词的幽默,既是对词这种特殊诗体创作艺术的另类展示,也是其独特的士人处世态度的表现。幽默,是辛弃疾悲情人生的自我心理调节;是辛弃疾人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对历代文人"玩世"精神传统的发展;幽默离不开宋代"以俗为雅"审美世风的濡染;是辛弃疾的"智慧之一刀"。  相似文献   

12.
在辛弃疾的全部词作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登临怀古之作。不幸的时代环境和悲剧的人生遭遇使辛弃疾的登临怀古词具有满纸英雄气、满怀英雄恨的英雄失路之悲慨的深刻内蕴以及境界开阔、用典精当、奔放豪迈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3.
论辛弃疾的婉约词王传学提起辛弃疾词,人们自然会想起那些意境阔大、笔力雄健、风格雄浑的豪放词。王士祺在《花草蒙拾》称“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称首”,正代表了历来词论家的看法。但是,现存的六百二十多首稼轩词中,真正称得上“激昂排宕,不可一世”的豪放作...  相似文献   

14.
辛弃疾既是个矢志抗金报国的铮铮英雄,又是个精神生活非常丰富的“极有性情”的词人。他的报国理想在主战派被压、投降派占上风的现实情况下,逐渐走向了幻灭。在这个幻灭的过程中,他痛苦地目睹赵宋王朝无可挽回的衰败下去而不能自已,致使他自觉或不自觉地从对恢复事业的讴歌、报国豪情壮志的抒发,转向对人生悲欢离合的喟叹;从对驰骋关山的向往转而  相似文献   

15.
开创南宋一代词风的杰出文学家辛弃疾,以他强健的笔力,写下了许多慷慨激昂的壮丽词篇,被誉为“豪放派”大家.他的写景词却表现了另一种风格,象开放在他的气魄宏伟的词苑中的朵朵花儿,自有特色.他用饱蘸感情的笔触,把变幻的自然形态、优美的山乡风光,生动地描绘出来,组成一幅幅画面.他的写景词的语言,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艺术上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南来前期词坛,涌现出一大批爱国词人,如张元干、张孝祥以及李纲、岳飞、赵鼎等人.他们面对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惨痛现实,高呼抗战,把谴责权好、救亡扶危、收复中原作为词的主题,创作出不少慷慨悲壮、辞情激昂的作品,其中一些登临同格外引人注目.他们登临之际,纵目南北山河,壮怀激烈,仰天长啸,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振聋发聩,激荡人心,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如张元平的《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张孝样的《六州歌头》(长难望断)、岳飞的《满江红·写怀》、《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等篇,在当时以及对后世都产生了巨大的…  相似文献   

17.
陈仕源 《中华魂》2012,(2):42-43
辛弃疾(别号稼轩),生活在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复杂的南宋,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使他对沦陷区的土地和同胞充满怀念。他那扫清中原、收复失地的理想,使其词作特别显得沉雄博大、纵横捭阖。如:“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  相似文献   

18.
辛弃疾词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其慷慨激昂的爱国旋律、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清新秀丽的山水田园、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特立独行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9.
辛弃疾词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其慷慨激昂的爱国旋律、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清新秀丽的山水田园、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特立独行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20.
辛弃疾词中的陶渊明现象比较集中 ,有其必然的原因。从辛弃疾所处时代、个人的创作习惯和特殊生活经历入手 ,通过对辛弃疾个人生活的放大 ,从中疏理出形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