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爱与死的文学主题余凤高死亡与爱情被认为是文学、艺术的"永恒主题"不是没有道理的。死亡是一切生物、一切人的不可避免的归宿,是人的一生所必然经历的过程,以表现人为对象的文学、艺术家自然不能不面对这一亘古不变的现象,把它纳入自己思考和表现的范畴。从欧洲的文...  相似文献   

2.
现代人面临一系列的生死问题困扰:生活的无意义感;生命的迷惘和困惑;临终关怀的缺失等等。对儒家学说中关于生死观的解读,可以为现代人提供相应的帮助。其一是在儒家积极的入世精神中以完善人生来坦然地面对死亡,展示出那一种宁静淡泊的东方智慧;其二是以家庭亲情的陪伴、父死子继的生命延续来弱化临终死亡的痛苦;其三超出个人生活层次,以三不朽的超越意识来摆脱死亡恐惧;四是以复归天地、重回大化流行来证实死而不亡。这些都体现了儒家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生命的无比尊重。  相似文献   

3.
生命是不可消灭的.所谓人的死亡并非生命的消亡,人的死亡是生命由一种形态(某种组织形态)向他种形态的突变,而非渐变.渐变可视为某种生命形态的稳定,突变则是某种生命形态向他种生命形态的转化.  相似文献   

4.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生命都是极其可贵的。每个生命的突然离去,都会留给我们深刻的反思。然而,这一次噩运落到了小孩子的身上。3月23日早晨,福建南平市实验小学校门口,一个被辞退的社区诊所医生持刀袭击等候进校的学生,造成8人死亡、5人重伤。  相似文献   

5.
“死亡”不是一般价值物的灭失,而是生命的丧失。生命价值如何计算,不仅在于它是一种抽象的、精神上的东西,而且涉及到伦理道德诸方面的问题。又因为人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止于死亡,被害人既已死亡,也就无损害赔偿请求权,故“死亡”本身无损害赔偿的余地。因此,实务上所探讨的损害赔偿的范围不包括“死亡”本身;死亡赔偿请求权主体,也只能是死者以外的第三人。死亡赔偿的理论基础,立法例上有继承丧失说和抚养丧失说。但是把死亡赔偿的基础无论是解释为继承丧失说,还是抚养丧失说,都会出现难以自怡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因此需要另辟蹊径。人的价值学说,可以作为死亡赔偿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人对死亡的态度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对死亡的态度及其意义沈毅沈毅,男,1957年出生,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死亡,不只是当人气绝体凉时所发生的片刻的事情。死,伴随着新生儿降世时发出的第一声哭啼,与生的过程相辅相成一并发展。正如恩格斯指出的,“生就意味着死。’不把死亡看作生命...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市民社会"这一概念始终标志着直接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这种社会组织在一切时代都构成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就法权关系而言,也和国家一样,是所有制关系的表现,是一定经济基础的派生物.法权概念也是由于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的.尽管伦理精神作为一定社会道德的观念形态.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但是它也是"可以通过经验来确定的、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活过程的必然升华物".它不仅是一定社会内在秩序的体现,而且它体现了一定社会的人一社会一自然系统的内在秩序的协调状况;不仅体现人的目的--人们如何安顿作为社会人的人生,如何调节作为生命个体的人的内在自然生命秩序,同时能认识和体悟自然的目的--自然包括人在内的生态价值、人在自然中的地位,人对人一社会一自然系统的内在秩序的责任与使命,进而确立相应的伦理规范和伦理行为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钱炜 《东西南北》2013,(11):18-19
如果政府不履行好公众的环保委托,中国就不仅仅是出现一些“癌症村”的问题,而且也不只是一些人付出患癌和生命的代价,而是所有人都会面临污染致癌和环境致病的痛苦和死亡。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的境界说是文学批评中一个重要术语,但对其解释却没有一个确定的概念。传统的解释都是从艺术层面,把境界等同于意境。其实,境界并不仅指向艺术,更指向宽广的文化层面。首先,境界要求表达真实的人生体验。其次,境界更是指一种悲壮苍凉的生命情怀。最后,境界亦指向创作主体的人格,只有纯真无伪、人格高尚者才能创作出有境界的作品。王国维的境界最终是一种生命空间、心灵空间的呈现。境界实际是对人的生命质量的考察与品鉴,是艺术境界与生命境界的统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已超越了单纯的文艺领域,而达到了生命美学、哲学的层面。  相似文献   

10.
常言道:“好死不如赖活”。这是中国人对生存的那份渴望。从中也折射了一个民族对人生苦难的巨大心理承受力,这种生存智慧是随遇而安式的——只要活着,一切就有希望;而倘若死了,一切也就归于虚空。 然而,生活是有质量的,生命是有质量的。死可以死得天地泣、鬼神哭,也可以死得不那么轰轰烈烈但平静尊严;活可能活得窝窝囊囊、痛苦不堪,也可能活得风风光光,神采奕奕。这样,假定我们可以把生命的质量分解为生育的质量、生存的质量和死亡的质量这三个方面,那么就有理由提出一个反问:“好死”果真不如“赖活”吗?  相似文献   

11.
读《古代祭文精华》黄强祭文,从其用途看,实用性很强,当属应用文体。但由于它是关于死亡的文字,又有着独特的意义。有生必有死,“生命只是通往死亡的一次旅行。”(塞内加)如果没有死亡,生存的意义就无从体现。“无限长的生命是没有具体价值的。”(科思)对于死亡...  相似文献   

12.
哈代对“现代人”的探索──主要围绕《远离尘嚣》而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代在英国小说史上的地位是非常独特的。他是传统的批判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又是现代主义的先行者。就象他的生命历程横跨两个世纪一样.他的小说也超越了传统格局.表现出对“现代人”的本质及其命运的最初的展示。这里的“现代人”有两层含义,首先它表达的是对现代人的本质的一种认识.人不再被看作是纯理性的动物了,而是理性和非理性扭结而成的复合体。生命就是迫动,人时刻都生活在多种心力(本能冲动、理想自我、现实自我等)的交相冲击之下,而不是铁板一块,死寂无声。哈代的先进和深刻就在于他具有了这种超前意识,因而他的人物…  相似文献   

13.
吠檀多观     
一吠檀多是一种基于神秘主义的哲学。神秘主义企图从其纯形式中获得体验,然后用之解释现实。它认为这种直接体验即为现实,而且这现实就是被体验为绝对价值的那种东西。有了此种体验之后,一切思想和欲求都因得到满足而停止了。有此种体验的人会感觉到他已经找到了一种不可言喻的东西,它可以满足一切企求,回答一切问题。吠檀多是一种检验它自  相似文献   

14.
一切进入文化的事物都被赋予意义。然而,小说的意义制造却并非易事,由于小说的虚构性、语言性的本质以及艺术化的规则和风格,它的意义制造成为一种无比复杂的意义悬置活动。被悬置的意义不但是未确定的,而且是未完全生成的,这样的意义由于其悬置的极限状态,很可能被认为是无法获得的而放弃承认它。 从古典小说与现代小说的比较看,一部小说的意义并不在于它表达了什么,而在于艺术家打算用它表示什么或做什么,以及由此得到的它与现实的关系。判定一部小说的意义不必具有一个共同的标准,也不在于小说所具备的现实性质,一种现实被纳入或放入一种虚构的环境里,便具有一种虚构性质的意义,因而失去了现实性意义的指导。我们作为一个文化群体,环绕我们的各个事物都有自己确定的意义,小说所做的,是把这样一些现实性事物转变为虚构性事物,把确定的、现实性意义转变为非确定的、虚构性意义。由于人类自我利益  相似文献   

15.
完蛋就完蛋     
我是一个上进的青年男子,在家孝敬父母,在外尊教领导,对自己的人生颇有规划,也注意在当下积累自己的工作能力与经验,在感情上,不冲动,对性与欲充满了理性,不违背原则换句话说.我几乎是个十全十美的人,这不是我自己放臭屁,而是周边的人对我的评价你知道,得到这个评价多么难.尤其我是不太请人吃饭的。但是今天早上电梯里的一件事,有可能毁了我。上班的高峰期,电梯里挤满了人.站在我前面的是一个平时我不是喜欢的女同事,如此之挤,以致于我像是紧紧抱住了她,中间没一丝缝隙,情侣一般。让我羞于启齿的是,我忽然有了性的生理反应.我快吓死了,一直想控制,让它的反应消退,可是,它的反应越来越强烈,她虽然没有喊,但是肯定知道发生了什么,我在她心中的形象肯定完蛋了,她再告诉她的朋友,所有的人都会知道这件事情的,我的一切都完蛋了,尤其是骚扰一个大家都认为丑的女同事。我该怎么办?如何才能挽回我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历来,对文学的认识功能我们抱着一个既成的观念,以为文学与其它学科一样,反映的是同一对象,得到的是同一结论,区别只在于方法的差异。其实,方法与对象是互为限定的统一体。方法不同,对象殊异。文学认知的直接显现性广不确定性、隐喻性和整体性,”决定了文学独具认知人的生命幽深世界的可能性。而且,它认知的不只是生命形态,而是生命的意义。它不是去复制一个静态的生命模型,一而是塑造有意味的生命形象。这个形象可能没有时间的完整性,却有意义上的丰富性;没有经验的证实,却有深厚的底蕴。它不仅是作者的有限叙述,还包括接受者在情感激发中的领悟;不仅是表层的是现,还是向着生命深处激荡起来的亲和力和冲击力。  相似文献   

17.
古罗马诗人特伦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是一个人,因此凡显示人性的东西,对我都不是陌生的”,这句话很可以成为我们称之为“文艺复兴时代的人”那种特殊历史现象的座右铭,而所谓“文艺复兴时代的人”,他不仅是“永恒的人”,而且还是能取得人类一切成就(包括艺术、科学、语言、文学、政治以至经济方面的成就)的人。经过漫长的“黑暗时代”(这样称呼它是带有一定的武断性和不恰当的)之后,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一种理想,一种全面发展人性的理想,它被称之为“人道主义”(这样  相似文献   

18.
米歇尔·亨利猛烈地批判现代科学,认为现代科学的极度发展导致了新的野蛮:对文化和价值的排斥.现代性把一切可能的知识还原为科学知识,这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意味着对文化和生命的否定.在亨利那里,存在着生命知识、科学知识和意识知识的区分;文化是生命知识,是生命的启示,其实就是生命本身,它无关于科学知识和意识知识;而艺术、道德和宗教作为高级的文化形态是与生命完全交融的.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基本问题与近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杨充霖贾敏仁1.人类的基本问题“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严峻问题。”文艺复兴中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之口喊出了人类的基本问题。这个问题在人类对它有正确认识以前,很早就产生了。它伴随人类和每个人的自始至终,其他一切问题都...  相似文献   

20.
传统理性观把理性局限于认识论和科学技术活动当中.20世纪以来,人们对这种理性观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开始了理性文化重建的历程.理性是一个总体,是使人成为可能的存在方式,它包括属于人的一切生命活动;它应当是一种合理性、合情合理性和合人性,而不是像近代理性观那样仅仅理解为知性理性和技术理性.马克思实践哲学对资本主义制度、近代主体形而上学以及技术异化的批判为我们重新理解理性的价值和建设和谐理性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