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唐代兴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12):148-152
公正作为一种普遍的道德尺度,必须同时要求行为的动机应当、手段正当和结果正义;公正作为一种共守的价值标准和行动原则,事实地指向对对权利与义务的双重分配:即指向对公民权利与义务资格的平等分配和对公民权利义务之实践利益的平等分配,前一分配行为遵循的是(资格)分配公正原则,即完全平等的原则;后一分配行为遵循的是(利益)实践公正原则,即唯贡献原则。分配公正原则和实践公正原则要得到普遍确立,必须以权力分配的普遍公正为根本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2.
任者春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4):61-64
关于公正的研究,旨在呼应当代社会对公正的诉求并求得对现实道德问题的理性解决。传统伦理的失灵,归根到底是因为它不是以公正为本位的伦理。当代伦理的使命在于,构建公正伦理,确立公正原则,使公正这一伦理学家们的理论问题走向对人类生存实践的普遍指导。实践公正原则的关键,在于让公正原则成为社会公正建设的指导原则;实践公正原则的根本,在于塑造个体的公正精神,让公正原则内化为人的德性。 相似文献
3.
倪愫襄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2):6-11
研究制度伦理的目的 ,就是要建立制度的合理秩序 ,促进社会制度的和谐发展和良好循环。社会制度主要是在平等与公正、民主与自由和谐关系中获得稳定与发展的伦理秩序的 相似文献
4.
政府制度选择的伦理探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罗建文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4):430-434
政府制度是调节人类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约束条件,政府制度的主要功能或核心内容就是给社会的各个经济主体提供合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政府制度选择必然是利益冲突条件下的公共选择,是在一定的伦理原则支配下进行的伦理行为.政府制度选择必须遵守以公正为核心道德范畴的伦理准则遵守生产力最大发展的原则、最广大的人民性原则、总量发展与动态平衡的原则、社会发展与结构稳定的和谐性原则、物质与精神同步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22-34
古代中国对分配正义思想的讨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以儒家为代表的思想家群体基于人的尊严,主张每个人的生存需求都应受到一视同仁的人道对待。在儒家的分配理念中,承认平等与不平等并存,并以仁礼为基础的差等分配原则,要求职位与俸禄应当按照人的贤能与贡献程度来进行分配,旨在以相对机会开放的形式使有德行的君子占据高位,以有利于民众的方式实施对国家的统治和管理。尽管儒家分配正义思想对当时各等级之间的矛盾冲突、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儒家的正义观与现代分配正义观存在明显不同,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和现代社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甚至还存在矛盾和对立,有必要对其进行现代的反思和扬弃。 相似文献
6.
政府制度建设中的道德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建文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3):50-55
政府制度是调节人类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约束条件,政府制度的主要功能或核心内容就是给社会的各个经济主体提供合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政府制度的道德选择必然是利益冲突条件下的公共选择,是在一定的伦理原则支配下进行的。政府制度伦理的构建必须遵守以公正为准则,遵守生产力的最大发展原则、最广大的人民性原则、总量发展与动态平衡的原则、社会发展与结构稳定的和谐性原则、物质与精神同步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论政府制度行为的道德原则及其核心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制度行为的本质和根本目的就在于认同、尊重和保护市场经济运行中各个主体的合法利益 ,维护市场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政府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是在一定的伦理原则支配下进行的 ,正确的制度伦理对经济运行秩序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政府制度伦理的构建必须以公正为核心道德范畴的基本准则 ,遵守生产力最大发展的原则、最广大的人民性原则、总量发展与动态平衡的原则、社会发展与结构稳定的和谐性原则、物质与精神同步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代解释性概念,在最宽泛的意义上,“社会转型”所要表达的是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实现的历史性跃迁。在“社会转型”的理论视阈中,作者认为,制度伦理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伦理的主要表现形式,既关系到当前中国制度变革的方向和社会发展的未来前景,同时又成为社会伦理体系建设的基本途径。研究社会转型时期的制度伦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建立社会转型时期制度的合理秩序,促进社会转型时期制度的和谐发展和良好循环。基于如上认识,本文分析了制度和制度伦理的基本含义,阐释了制度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探讨了转型时期社会秩序的建立过程中制度伦理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唐代兴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6):1-6
灾疫伦理学要真正全面发挥当代人类通向未来世界的桥梁功能,必须具备立足贴现未来利益而努力于当下行动的开放姿态,引导社会以自由为最高立法原理,以生命重于一切和生命价值至高无上为价值导向,以完整人道、普遍平等、全面公正为实践规范原则,全面展开灾疫防治和灾疫后生境重建和家园重建,促进人、生命、地球和宇宙共生互生。 相似文献
10.
生态伦理学是 2 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一门学科 ,它的产生既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也是道德本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它彻底改变了人类道德思维的方式 ,赋予了义务、公正、自由等伦理概念新的涵义 ,把道德从人类领域扩展到了包括自然的整个生态领域。人类未来的生存方式必然是生态式的 ,生态伦理必将成为人们行为的道德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11.
倪愫襄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7(2):15-18
制度伦理有着与个人伦理、伦理制度研究不尽相同的领域。制度伦理是对制度主体的伦理要求 ,是对制度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的合伦理性思考 ,也是对制度安排、发展与创新的道德评价和伦理评判 相似文献
12.
唐代兴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3):28-32
消费既是生产的实现方式,也是生产的动力目标。消费的伦理本质是利益共享,消费的人性基础是利己与利他的统一,消费的伦理目标是实现人的存在本性的完整。道德的消费既要以社会分配公正为伦理前提,又要以平等互利的交换为实现的道德方式,基于这两个方面的要求,消费的基本伦理要求是以适度为准则,为实现幸福生活而塑造健康人性。为此,消费行为必须遵循平等自主原则、自由发展原则、公正合法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节俭原则和生态关怀原则。 相似文献
13.
关于克隆人试验与伦理学的三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宏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9(3)
由于克隆人试验的对象是人的活细胞 ,不是人的胚胎 ;并且由于人只能有限地决定自己的未来 ,根本无法决定自己的出生 ;同时由于基因诊断和修复有助于新生儿的健康 ,因而克隆人试验既不会伤害任何人的生命体 ,也不会侵犯任何可能出现的克隆人的自主权和平等权 ,进而不会违反伦理学的三原则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传统道德构建的制度性匮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经脉曾点燃了遥远东方的文明之灯 ,肥沃厚重的传统伦理土壤培育出闻名于世的礼仪之邦。然而 ,社会进步离不开道德 ,也离不开法 ,在人类文明迈入现代法治社会的进程中 ,传统伦理的历史积淀令中国的法治之路举步维艰。探讨中国传统伦理建构中的制度规约匮乏 ,是为构筑一套建立在现代法治理念基础上全新的伦理机制找到一个新的契入点 ,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同时推动我国伦理文化自身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制度运行伦理:制度伦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彭定光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作为制度伦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制度运行伦理是与制度设计伦理有所不同的。它具体包括制度管理伦理和制度实现伦理两个方面,并以服从原则、公平原则和效率原则为其内容,其目的是为了建立优良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在于政府的制度供给与制度安排是否高度民主,是否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是否建立了完善的民主政治机制和规范的运行机制。但是,一定的制度和法律并不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的自然结果,而是必须经过受一定的生产力状况所制约的人的伦理精神的观照。如此,我们有必要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政府制度伦理予以解读与厘清。 相似文献
17.
利益驱动是职务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合理的利益分配需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遵循约定优先原则。约定优先原则有利于厘清复杂的利益关系、符合私法意思自治的法理、能克服法律规定之不足。约定有效是约定优先原则适用的前提,对其效力判断主要依据合同法和劳动法的相关规定。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利益分配的约定不受制于法定最低标准(除非为强制性标准);利益分配约定的合理性审查,应以形式审查为主。同时,基于雇佣双方地位不平等,应对约定优先原则加以限制,以平衡各方主体的利益诉求,促进职务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8.
杨豹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8(5):51-56
20世纪中期以来,西方德性伦理出现复兴。从社会历史条件看,自近代启蒙运动以来,中世纪的超越性道德源泉遭到消解,随之而来的道德文化未能提供相应的普遍性价值源泉,现代性的道德问题造成人们心灵无序状态,德性危机与日俱增,德性越来越边缘化,从而为德性伦理的复兴提供了实践上的可能背景。从伦理理论背景看,以功利论和道义论为主的现代道德哲学,以规则为核心,以规范人们的行为为己任,无法解决行为者内在的心灵无序状态。人们开始不满于近代以来所盛行的功利主义和康德主义。因此,德性伦理以其相对于规范伦理的优势而在西方迅速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9.
产业社会的职业道德一定体现于其产业文化形态中,它不可能是直接沿用"旧社会"传统"私性道德"的表现式,而必然地要顽强凸现出"文化自己"的"业态内涵",即职业道德规范的"他律性"、职业道德实现的"法制性"和职业道德目的的"文化性".我们只有认识和掌握了这一职业活动中的本然规律,才有可能建立真正的、符合产业社会发展的职业道德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20.
靳晓娜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6,25(2):101-103
李觏的法制思想首先强调“刑”“礼”相辅,反对重刑,体现了宽容精神。他还提出“天子与天下共法”即“一致于法”的主张,反对救赎,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公正。这些观点具有明显的进步意义,但由于他不可超越的时代局限,也有诸多不足。对此后人应认真研究,以服务于现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