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什么是生产力?翻开我国近几年出版的哲学和经济学等普通教科书,几乎都是这样表述的:"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对此,我提出?议,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第一、众所周知,所谓能力,通常是指人们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属于精神范畴.如果说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我认为,这实际上就等于说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观条件.这样一来,生产力就成了主观的精神的东西,成了"潜在"的生产力.然而,事实上生产力不是这样.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首先是一种特殊的力."力"的概念的提出,是近代科学的起点,是被用来表示运动物体相互作用关系的一个基本概念.马克思注意到了古典经济学家们把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对生产力几“要素”探讨的较多,对生产力的本质问题却未作进一步的分析,而在理论上搞清这一问题,对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都具有极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传统的观点把生产力定义为: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并把生产力规定为“二要素”、“ 三要素”.“要素”说意味着生产力要素本身还不就是生产力本身,它只能是要素,只有当这些被规定的生产力要素结合起来时才能形成生产力或被称之为生产力.照上述理解必然产生这样两个问题:一是,把生产力与生产等同起来.不论是“二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还是“三要素”(再加上劳动对象),这实际上都是马克思所说的生产的要素,而这些要素的结合实质上也就是生产,而生产和生产力显然是不能等同的;二是,把  相似文献   

3.
<正> 生产力当中究竟应包括哪些要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以下简称《原理》)一书说:“劳动对象、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和从事社会劳动实践的劳动者是构成生产力的基本要素。”(见该书262页)毛泽东同志则主张,生产力就是劳动者和生产工具(《毛泽东选集》五卷317、319页)。我赞成把劳动对象排除于生产力之外。为什么说劳动对象不属于生产力范畴呢?这得从生产力的定义说起。一般都承认,生产力就是人们同自然界作斗争以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或者更具体地说,生产力就是人们以一定的生产工具为手段作用于各种不同的劳动对象以创造物质财富(主要是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生产力是为主体所直接具有的。换言之,它是直接依赖于主体  相似文献   

4.
一种观点认为“社会生产力是由生产者、生产手段(或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三要素结合而成的。”这种观点被称之为“三要素说”。大多数经济学家持这样的观点。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社会生产力是由生产者和生产工具两要素结合而成的”。过去于光远先生是主张“二要素说”的。其理由是,讲社会生产力,首先要明确社会在与自然(更知情地说是“天然的自然”)作斗争中的能力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产品论     
生产是劳动者运用工具,加工劳动对象,以获得产品的过程。把生产看作一个系统,它包含有两个因素:—是生产要素,指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能源动力、资金(资本)、技术、管理等;二是产品,即是一种产出或者说使用价值。没有生产要素就无法进行生产,但仅有生产要素而没有产品,也不成其为生产。故产品和要素都是构成生产不可缺少的因素。长期以来,经济学偏重于研究生产要素,而对产品研究得少。如生产力经济学经常讨论生产力有几个要素,还有工具论、劳动力论、劳动对象论等,生产力系统论则把要素集合为系统。政治经济学着重研究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由此  相似文献   

6.
<正> 首先,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它包括三个要素,即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以生产工具为主并用于生产过程的劳动资料以及引入生产过程的劳动对象。这三个要素构成了生产力的主体,但是并没有把生产力的复杂系统包括无遗。马克思  相似文献   

7.
搞清楚科学技术为什么是第一生产力,对于自觉地把经济建设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在此,笔者仅谈点个人不成熟的看法。首先,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本质属性来看,科学技术是一种潜存在劳动者脑内和体内,具有无限广阔发展前景的特殊生产力。马克思认为,所谓生产力是指劳动者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使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所表现出来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马克思曾把一般生产力区分为个人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力。个人生产力指的是作为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生产力是指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根据现行观点,还可以表述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关系及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简言之,生产力本质上就是人与自然的现实关系。人类通过劳动付出自身的体力与智力,并且借助生产工具改变、调整与自然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终极原因。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尽管社会生产力的各个要素是相互依存、不可孤立存在的,但是各个要素并非一成不变,也不是“平分秋色”,而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  相似文献   

9.
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规律的内涵、属性的剖析要阐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地位,阐明它的重要意义,首先就要对构成这一规律的基本要素、这一规律的内涵、属性等进行一些剖析。(一) 对构成这一规律的两个基本要素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认识。所谓生产力,就是社会的人们控制与征服自然的能力。它是由具有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这几个要素所构成的。生产力表示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这一规律的第一个基本要素。其中,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而劳动者则是生产力的首要的和决定的因素。所谓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生产关系是一个总体,它是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交换关系、产品分配关系和消费关系等环节构成的,这些环节是这个统一体内部的差别。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物质投入和智能投入是改造世界实践活动中的两个方面,从其本质上来说,它们是同一个过程。物质投入与智能投入都发展社会生产力。前者是人们通常认为的物化生产力,是为改进生产工具,劳动对象而进行的物质投资。后者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主要是指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主观因素,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文化知识水平。正确认识与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劳动对象是不是生产力要素?由于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形成了所谓“二要素”论和“三要素”论。最近,骆耕漠同志在《江汉学报》上发表一些主张三要素的见解,从他的论证中得到了很多启发。这里,谈谈我自己粗浅的三点看法。第一,判断劳动对象是不是生产力要素的根据应当是什么?“二要素”论者认为劳动对象不是“社会控制自然界的尺度”,不是“经济时期划分的标帜”,于是排斥它作为生产力的要素。我认为判断劳动对象是不是生产力要素的根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生产力物质要素的各种论述中,有一种普遍的倾向,就是过份强调劳动资料(其主要部分是生产工具)在生产力中的作用。一些同志由此得出结论说,生产力每一次划时代的变革和发展都是首先从生产工具的变革开始,生产工具是划分生产力发展阶段的主要标志。我认为,这种把生产力要素变化规律简单化、僵硬化的观点,既违背辩证的方法论,也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历史实践。生产力是由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三个要素在生产力发展的各个阶段上所起的作用是不平衡的,它们的质的根本变革也并非总是同步进行,其中任何一个要素都有可能在一定阶段上起主导的决定的作用,并首先发生根本的变革。从历史和逻辑的角度看,生产力三要素的变革,总是呈现出变革劳动力——变革劳动资料——变革劳  相似文献   

13.
(一)曾有学者对生产力的公式进行过探讨(注)。本文也提出生产力的三种形式:基本生产力、大生产力、飞跃式生产力。1.基本生产力。其公式:基本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基本”的含义是指构成生产力最基本的要素。没有这三要素,不可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劳动者使用以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才能体现出劳动能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给生产力下定义:生产力就是劳动  相似文献   

14.
近来,我国理论界围绕着生产力包括哪些因素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这个讨论对进一步推动经济学的深入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迫切的现实主义。现将讨论的主要论点简述如下: 有一种意见认为,生产力包括两要素,即劳动者和生产工具两项。他们的理由一般都是以斯大林和毛泽东同志的论述为根据的。斯大林说过:“用来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工具,以及有一定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来使用生产工具、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所有这些因素共同构成社会的生产力。”毛泽东同志也说过:“生产力有两项,一项是人,一项是工具。”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斯大林和毛泽东同志在这两段论述中,都是只指出劳动者和  相似文献   

15.
关于生产力的要素的争论,由来已久。“苏联和我国的理论界长期存在着‘两要素说’和‘三要素说’之争。生产力概念究竟包括两个要素还是三个要素,是学术界比较关心但又未得出一致结论的问题。”从表面上看,“两要素说”与“三要素说”之间的争论,仅是关于劳动对象是否可成为生产力要素的争论;而实质上,双方的分岐却在于他们所探讨的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生产力概念,即历史唯物主义哲学从人类与自然对立的关系上把握的人类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与作为具体科学的政治经济学从构成物质生产一般条件的各因素的关系中把握的物质产品生产能力。应当指出:这一结论是对双方观点的理论实质抽象的结果,而不是分岐双方的拥护者实际从事什么学科研究的调查总结。从事哲学研究的人在某个问题上的观点可能是非哲学的,即他没有从世界观的高度理解这一问题;而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人却可能自觉或不自觉地超出具体科学的范畴。但由于“两要素说”与“三要素说”对于各自的理论本质都是不自觉的,从而不仅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对方的影响,而且谁也没能进一步探讨产生两种不同性质的生产力概念的理论前提:唯物史观与政治经济学根据各自理论的需要,从各自的理论出发加以理解,从而在不同意义上把握的人类物质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16.
在生产力自身的革命中,劳动者和生产工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劳动对象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被忽视。理论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劳动对象在生产中仅仅处于被加工的被动状态,对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关系甚微。如果说这种看法在以往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时代有一定道理的话,那么,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这种认识则显得远远落后于实际,未免低估了劳动对象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 一 劳动对象是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对之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谈到劳动对象时,把劳动对象分为两大类:一是“天然存在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05页),即没有经过人们劳动加工过的自然物质,如矿藏、原始森林、未开垦的处女地等等;另一类是“已被劳动滤过的劳动对象” (同上书,第206页),即经过人们劳动加工过的物质资料,如农业中的种子,织布用的棉纱、制造机器用的钢材等等,在生产中泛称为原料、材料。 大家知道,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生产工具进行劳动,只有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转变为人们所需要的物质资料,这种劳动才是具体的、有用的劳动,由此形成的生产  相似文献   

17.
一 国土经济学,是以一国的国土资源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经济科学。应用经济学包括许多门类,如生产力经济学、技术经济学、计划经济学以及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和劳务部门的专业经济学等。国土经济学是属于生产力经济学这一门类的一个分支。我们知道,生产力由劳动力、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三要素组成。国土资源是劳动对象的原始提供者。社会生产中的一切原料、材料、燃料动力以及劳动过程中所必需的其它物质条件,如建筑物、道路、桥梁、运河等,无一不是来源于国土资源的。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劳动力,劳动工具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代表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但只有当这两个因素和劳动对象相结合并使之转变为人们所需的物质资料的时候,人们的劳动才是具体的和有用的,由此形成的生产力才成  相似文献   

18.
生产力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这是生产力经济学必须研究的一个基本课题。认识这一问题,对于经济科学的发展和我国的经济建设都有一定的意义。人们对于生产力构成的研究,往往把眼光停留在生产力基本构成这一层次上,通常只研究生产力是由哪几个基本要素构成。似乎只要把复杂的现代生产力系统还原为劳动者、劳动资料等要素,现代生产力的构成就搞  相似文献   

19.
试论“第一生产力”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第一生产力”的嬗变曾春晖,谷陵一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人和自然结成的关系。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无数事实表明:这种关系是越来越密切的,这种能力也是越来越强大的,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条件的变迁,生产力诸要素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由于科学技术渗透到影响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各个要素之中,并同各个要素结合、联姻,转化成为现实的生产力。科技渗透于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促使生产工具的改革和创新,可以解放巨大的生产力;科技渗透于劳动对象,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改变和提高劳动对象的质量,促进生产力的提高;科技渗透于劳动者,提高劳动者素质,将科技转交成劳动者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科技渗透于组织管理,使科学管理成为促进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运筹性重要因素;科技渗透于法制之中,使法律与科技的关系更加密切,创造有利于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良好法制环境;科技渗透于金融,强化科技与金融的联姻,为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发挥启动力的作用;科技渗透于国际社会之中,加快国际交流和合作,进而推动整个人类社会进入依靠科学技术改造世界改造社会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