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全球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在提高地方竞争力方面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引人注目。本文尝试从经济学和政治学相结合的新视角出发,探讨地方政府拥有更大自主权的优越性,不仅体现在高效率地提供符合公民意愿要求的公共服务,同时还开拓了更大的公民参与政治决策的空间,从而更为有效地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大致分为普适性的政府绩效评估、具体行业的组织绩效评估和专项绩效评估三种类型。在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一些地方政府积极探索公民社会参与政府绩效考核评价的方式,不断拓宽公民和服务对象考评政府部门和公务员的渠道。但是,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理论和实践还处于初级阶段,还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要选择适合中国国情的服务型地方政府绩效评估路径,不断创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服务型政府不仅是一种理念的澄清,更是一种实践活动,地方政府无疑是服务型政府的实践主体。中央服务型政府建设和地方政府型政府建设应该有所不同,不能没有区分。和中央政府的理念设计和宏观职能定位不同,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应定位为理念实践和微观的制度创新。地方政府进行制度创新时,要做到制度设计具有操作性和观察性。在此基础上,地方服务型政府建设需要从公民参与制度创新、公民需求回应制度创新、提高服务效率制度创新和绩效评估制度创新等几个方面进行精心论证和设计。  相似文献   

4.
以博弈论为分析工具,文章建立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静态博弈支付矩阵,通过引入地方政府过度举债被中央政府监管发现后所付出的成本、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被媒体曝光而导致公众的担忧等变量,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债务风险控制上达成一致的均衡条件;由于地方政府间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存在竞争关系,因此文章考察了地方政府间举债发展的重复博弈模型,通过引入奖励变量,改变了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纳什均衡解。结论为中央政府严格监管与适当奖励的搭配使用可以把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规制在合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发达国家地方治理特点及其发展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蔚 《探求》2005,(5):47-52
英美法德日等发达国家根据因地制宜、地方自治的原则设立地方政府,形成差异纷呈的地方政府体制。经历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几轮行政改革,地方政府管理以权力下放、地方自治为主要趋势,以服务型政府为主要理念,适时转变政府职能,强调完备的立法,做到地方管理的依法行政。这些对我国地方治理的探讨和公民社会的培育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萍 《探求》2008,(3):34-38
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只有广大公民积极有序的参与政治生活和社会管理,才能达到真正的社会稳定与和谐。而构建和谐广州的重要标志之一也就体现在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方面。实践证明:广州在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同时,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和地方政府自治也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为构建和谐广州构筑了公民参与的立体平台。  相似文献   

7.
李萍 《探求》2006,(Z1):22-23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扩大和加强社会各种力量参与地方政府管理,"广州社情民意中心"为广州公民参与地方政府自治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为发挥民间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做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的今天,中国在加紧开展有效社会治理的同时,也亟须增进对国外社会治理经验教训的学习和借鉴。公民社会和地方自治是社会治理的两个重要课题,日本"公民社会"因为地方自治改革的推进而不断受到关注,日本地方自治面临的挑战又需要与"公民社会"携手应对。本文阐述了日本社会治理的"公民社会"和地方自治的内涵认识,分析其发展历程和面临的挑战,并对其经验教训对中国社会治理的意义略陈管见,认为成就有效社会治理需要调动民间社会积极性,需要法律保障,需要执政党、政府正确支持引导。  相似文献   

9.
在政府竞争的条件下,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行为受到流动性生产要素所有者"用脚投票"和普通公民"用手投票"两种机制的影响和制约.目前,这两种机制对中国地方政府所形成的压力是不均衡的,因而形成的是"亲流动性要素所有者的服务型政府"而非公共服务型政府.这一分析为解释和解决目前许多地方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和结构失衡等民生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意义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在完成环保任务过程中,中国地方政府出现了"注意力强化"现象。作为注意力分配的一种变化形式,在中国科层组织背景下,"注意力强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任务情境的影响。可以通过调整委托方、任务模式、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来改变任务情境的强度,从而影响地方政府注意力的分配结果。从条条求着块块做到条条块块一起做,再到块块带着条条做,条块在环保任务中参与度的变化更直观真实地反映了地方政府"注意力强化"的过程。"注意力强化"不仅是一种科层组织现象,也是科层组织进行有效治理的工具。强化地方政府注意力已经成为中央政府惯用的一种工具,而这种工具的使用可能会导致始料未及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从近些年许多城市的实践来看,重大城市建设工程,政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仅靠政府一家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引入民主参与的机制,依靠包括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在内的多元力量的参与。杭州市在一系列关乎民生的重大工程中,通过公民参与机制,政府不断拓宽民主参与渠道,创新民主参与方式,创新社会管理。杭州的社会民主管理模式,城市建设中的公民参与,不仅有效地体现了民主,而且改善了民生,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然而,在杭州公民参与城市建设的实践中,多元参与边界不清晰,公民参与之渠道、深度与广度以及限度还需要提升优化与提升。  相似文献   

12.
《羊城论坛》:推进广州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广泛参与政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建设和谐社会,更需要公民自觉参与城市管理,促进政府运行机制的高效、完善。广州的《羊城论坛》举办了10多年,逐渐成为广州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平台,成为沟通政府与市民的重要渠道,极大地推动了广州市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公民参与政策评估是公民参与政策过程的重要内容.虽然公民参与政策评估的理论与实践并不完善,但是公民参与政策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增强政府统治的合法性、有利于监督政府行为、有利于进行政策教育、可以使政策评估本身更加科学、合理.而且企业绩效考评与政府绩效考评的相关做法都为政策评估公民参与提供了参考.为了保证政策评估公民参与的进行,在实践层面上有必要注意以下问题:界定公民可以参与评估的政策、合理界定参与政策评估的"公民"、正确处理政策评估中的各种矛盾、设计公民参与政策评估的程序.  相似文献   

14.
《社科纵横》2018,(3):38-40
政治参与是确保政策符合民意及政策合法化的根本途径,网络的发展为地方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拓展了收集民意的渠道,降低了参与主体的参与成本。网络环境对公共政策具有双重效应:一方面扩大了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推进了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另一方面又导致公共政策中的公民有效参与不足,妨碍了公共政策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5.
根据1978~2007年西部地区1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政府财力和GDP数据,把财政体制作为虚拟变量,构建五线段回归计量模型,实证分析1978~2007年期间我国四次财政体制变迁对西部地方财力变动的影响,结果发现,财政体制变迁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西部地方政府财力的变动。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5,(9):83-85
公民意识与法治社会是一对相辅相成关系,公民意识有利于法治社会的发展,法治社会的成熟程度有利于提升公民意识的水平。但是现实社会中,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特色发展状况中,公民意识受到传统伦理道德和当下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公民意识没有得到充分的健康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法治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国民党党治在地方层级的运作,与中央判然不同。地方党部与地方政府分别自成系统,党政分离,互不统属,形成一种双重衙门体制。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政治控制体制由单轨制向双轨制的重大转变。形式上,党政之间平等制衡,互相监督,似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地方政制。但在实际运作中,党政之间为争夺权势资源时起冲突。在权力竞争中,国民党中央倾向于将地方政治交由地方政府主控,党权在地方政治运作中日趋弱化。党治在地方层级几乎处于一种虚拟状态。这种党政分开的地方党政体制,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国民党的党治权威和党治基础。加之战前国民党员对政治资源的有限控制,国民党最终只建立了一个脆弱的党治国家秩序。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的民营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但民营企业中的劳资矛盾和劳资纠纷日益增多,紧张的劳资关系日益凸现。同时,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劳工与企业之间雇佣关系中矛盾的产生和激化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劳工、企业、地方政府之间博弈的过程。然而,地方政府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协调劳资关系的主体,在处理劳资关系方面采取的态度并不是一步到位的,它往往体现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松到紧、从默认到干预的过程。因此,为解决紧张的劳资关系、完善劳动力市场,地方政府在做出经济决策时不要片面考虑过于重视上级政府的满意度与微观主体的满意度及片面追求自身垄断租金的最大化这三方面因素,应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并积极实施对企业用工的监督与管理及引导劳工合理有序地流动,从而对民营经济平稳、快速地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推进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对政府服务方式加以创新,是加强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政务服务中心作为政府整合职能的机构,是在一个集中的地点为企业、公民提供政务信息、便民服务和行政审批的形式和载体.在提高行政效率、规范政府行为、推动政务公开等方面,政务服务中心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作为地方政府自下而上的改革探索与管理创新,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也遭遇到一些深层次的结构矛盾和运作困境.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地方政务服务中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谢俊春 《社科纵横》2003,18(2):12-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西部开发 ,一方面要求建立“小政府 ,大社会”的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管理结构模式 ;另一方面要求充分发挥西部地方政府在制度创新、信息传播、中观调控和保证西部地区社会发展目标中的作用 ,但是 ,由于受观念和体制双重因素的影响 ,西部地方政府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思想僵化。必须通过解放思想、推进西部地方机构改革和税费改革 ,构建一个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西部地区管理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