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归纳原则在金岳霖的知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金岳霖对归纳原则的看法明显受到休谟与罗素的影响,但他也有自已独特的思考。他在《知识论》中讨论了归纳原则,并认为归纳原则是永真的,这一结论不同于休谟与罗素对归纳原则的看法。本文对金岳霖的归纳原则进行分析,并对其略作评论。本文有两点他人尚未论及,一是指出了《知识论》中一个公式的错误;二是对金岳霖的归纳原则给出了一个形式的证明,并据此发现其论证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2.
休谟对因果关系的客观性和归纳推理的必然性提出了严重质疑。金岳霖对此做出了他自己独特的回答 ,但他以及其他中西哲学家的已有解答都是不成功的。本文认为 ,休谟提出的归纳问题在逻辑上无解 ,其原因在于它的三个预设不能成立 ;归纳是人类在茫茫宇宙中生存时所必须采取、也只能采取的认知策略 ,因此它对于人类来说具有实践必然性 ;归纳的认知策略有助于人类从经验的重复中建立起某种确实性和规律性 ;建立具有局部合理性的归纳逻辑和归纳方法论是可能的。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个全面的归纳逻辑研究纲领 ,包括发现的逻辑、 (客观 )辩护的逻辑、 (主观 )接受的逻辑 ,以及修改或进化的逻辑  相似文献   

3.
休谟质疑归纳原则本身的合理性,应对这一质疑成为后来哲学的热点问题之一。休谟本人试图在心理层面解决该问题,而康德则将因果性等原则看做先天知性范畴,从而为归纳法找到逻辑上的依靠。与康德类似,密尔等人选择在归纳原则之上加入一些原则作为保障,而一些科学理性主义哲学家如波普尔则对归纳原则采取彻底否定的态度。笔者认为,在众多的方案中,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哲学路向具有其他方案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休谟问题是:凭借因果关系的关于实际事情的推论的本性如何?或者说,能否超出当下的感官经验进行推论?休谟问题即归纳问题,它的实质在于提出了关于归纳推理的可靠性和合理性的问题。波普尔将休谟问题分为逻辑问题和心理学问题,并把休谟的逻辑问题重新表述为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通过对休谟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波普尔否定了归纳推理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并在此基础上批判了经验主义的归纳观,提出了批判理性主义的科学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休谟问题是知识接受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谟问题被学界以很不同的方式解读着。大多数人从逻辑的角度把休谟问题看作是归纳的合理性问题;有人把休谟问题看作是因果问题;甚至还有人从道德哲学的向度把它解读为“是”与“应该”问题。但历史脉络告诉我们:前休谟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对归纳的怀疑是基于归纳结论不是可靠的知识。休谟所处的学术情境使他不能不研究知识的来源和标准问题。休谟问题的论证语脉及表述语言也向我们提示:休谟问题是知识接受问题。这种知识论解读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它能整合甚至解决科学假说选择与确证等哲学问题,对三大归纳悖论的解决有重要的启发价值;把贝耶斯型的概率归纳逻辑与当代知识论直接关联起来,甚至有望在这两者的交叉研究中在知识接受层面上洗刷休谟问题这一“哲学耻辱”。  相似文献   

6.
休谟问题与归纳问题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问题是个古老的问题 ,即使没有休谟哲学也会存在。休谟问题是一个怀疑论的问题 ,它不但怀疑归纳的合理性 ,而且怀疑演绎的合理性。把归纳问题和休谟问题区分开来有助于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归纳问题 ,为科学的基础辩护  相似文献   

7.
休谟问题及其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铁省林 《文史哲》2004,3(5):134-141
自从休谟提出休谟问题以来,如何理解和解决休谟问题向哲学家们提出了挑战。休谟问题在休谟那里表现为因果问题,即因果联系的必然性问题。休谟的因果问题直接引发了康德的哲学思考,被改造、转换为康德问题。在康德看来,包括因果范畴在内的先天形式作用于经验现象,就形成了普遍必然的科学知识。于是,休谟问题成了知识的可能性问题。休谟的因果问题包含着引申出归纳问题的可能性,因此现代经验主义者和批判理性主义者把休谟对因果联系必然性的质疑转换成对归纳推理的合理性和可靠性的质疑。正确解决休谟问题的方法论原则是:正确地理解休谟问题;运用辩证思维;坚持实践观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探讨休谟哲学的真实意义及其与现代非理性的人本主义哲学的逻辑思想联系。一般常认为休谟哲学的主题是认识论,本文则主张是人,是关于人性科学的哲学,使哲学从认识论转向了人学,改变了哲学研究的方向。休谟人性科学的根本原则———观念联想及其他原则所体现的人性思想,具有情感主义、自然主义、心理主义的特征,破除了传统的宗教人性论、理性人性论,为现代非理性主义哲学奠定了基础。其人性哲学的经验基础和知性方法,最终堵塞了研究人性的通道。  相似文献   

9.
本文重构了休谟在因果问题上的有关论证。在此基础上,主张把因果问题跟归纳问题脱钩,从而澄清了一些流传很广、影响很大的混乱思想。然后分析了休谟在定义因果关系上的失足之处。最后尝试性地提出一些新意见。  相似文献   

10.
斯特劳森以日常语言分析为枢纽提出了破解归纳问题的一整套方案。他的方案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重构"归纳"概念;二是提出应对归纳问题的"去难题化"策略;三是指出"以自然主义的休谟反对怀疑主义的休谟"的解题实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梳理了分析哲学输入现代中国的多种途径:杜威对罗素的介绍、罗素来华讲学、维也纳学派等。其中罗素关于分析哲学看法对中国现代哲学影响最大,维也纳学派虽也在当时的中国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却微乎其微。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现代哲学家金岳霖、冯友兰、张岱年等人不认同维也纳学派以分析方法拒斥形而上学的哲学立场,而赞同罗素早期的以分析方法构建新实在论思想体系的哲学倾向。如果说西方哲学家如维也纳学派企图以逻辑分析方法来消解形而上学,那么中国现代哲学家则试图以逻辑分析方法来重建现代意义上的形而上学。金岳霖的《论道》、冯友兰的《新理学》等就是这一重建的结果。金岳霖、冯友兰等人的哲学立场反映出了他们思想的内在矛盾及其强烈的人文情怀,他们既看到了逻辑分析方法的现代意义,也同时看到了中国传统哲学在西方哲学冲击下面临的重重困难,所以试图利用逻辑分析方法来重建形而上学哲学思想体系。他们对分析方法的理解也与西方哲学家稍有不同。  相似文献   

12.
休谟站在经验论的立场上,对传统的唯理论进行了反驳,对人类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范围提出了怀疑,被哲学家们称为休谟问题。休谟问题是后世哲学尚不能绕过的一个问题,从而促使众多学者试图解决它,但至今还没有一个方案被公认为是对休谟问题的合理解决。笔者从这一现象出发,认为休谟问题正确揭示了人类认识能力的特征,可以称之为休谟定律。在现在的认知背景下,休谟问题是不可解的,试图去解决它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休谟问题评析——兼评“归纳问题”与“因果问题”之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哲学史上,对休谟问题有两种不同的理解,即把休谟问题理解为因果问题或归纳问题。本文重新审视休谟问题提出的论证过程,特别通过对休谟关于因果推理的附加条件的细致分析,表明对休谟问题的这两种理解是从不同的侧面看待休谟问题,二者密切相关但却不能相互代替。  相似文献   

14.
《东岳论丛》2017,(12):51-56
张岱年的哲学启蒙始于阅读罗素的著作,他高度肯定罗素哲学所提倡的逻辑分析代表了哲学的基本方法。张岱年对罗素哲学的诠释和运用是多方面的,从研究方法到哲学命题都有深刻的影响,并且在张申府"三流合一"命题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哲学的发展方向之一是"将唯物、理想、解析综合于一",在方法上将现代唯物辩证法和形式逻辑结合起来,在内容上将现代唯物论哲学和古代哲学的优秀传统结合起来。最后,比较了金岳霖和张岱年对于罗素哲学的诠释会通,揭示其在20世纪哲学史上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休谟从极端经验论原则出发对形而上学(指前体谟的形而上学)所作的批判闻名于西方哲学史,但是休谟哲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却不止于此。本文试图以休谟的因果关系理论为核心,更全面地探讨休谟哲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一要以休谟的因果性理论为核心来探讨体谟哲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首先必须弄清形而上学的两个问题:第一,形而上学的追求目标问题。形而上学以超越经验的、比现象事物更实在更有价值的实体为研究对象。在形而上学家看来,形而上学的对象(实体或最高实体)是至真至善的对象,形而上学的任务就是运用理性演绎的逻辑方法和道德信…  相似文献   

16.
袁彩云 《江汉论坛》2002,1(3):37-40
本文主要对金岳霖先生20世纪20—40年代逻辑思想进行较全面的研究。金岳霖对传统逻辑进行了创造性的介绍和深刻的批评;对罗素、怀特海《数学原理》的逻辑演算作了全面介绍;另外金先生深入思考逻辑哲学问题,精辟而系统讨论逻辑演算,在我国最早讨论了逻辑的完全性、一致性和独立性。金先生堪称我国现代逻辑和逻辑哲学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7.
休谟把经验科学的方法运用于“人性”问题的探讨 ,认为关于实际的知识都建立在因果律之上。而因果律来自经验 ,经验是习惯 ,从而否定归纳推理的可证性 ,使古典经验主义终结。他的观念关系和实际事物两类命题的划分在哲学史上首次区分了分析与综合。休谟认为 ,综合知识只能最后归于心理作用 ,任何逻辑论只能是诡辩和幻想。休谟坚持因果关系的存在 ,他只是怀疑它的可证性和归纳推理的有效性。康德受此启发 ,从人类理性的角度提出“先天综合判断”,这也构成了现代认识论不可回避而又难以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陈波 《江海学刊》2012,(4):36-44
陈晓平教授的《贝叶斯方法与科学合理性——对休谟问题的思考》是一部有分量的学术专著。笔者就下面一系列问题与陈晓平展开商榷:休谟关于因果必然性和自然齐一律的怀疑论证成立吗?休谟确实持有激进的归纳怀疑论吗?可以用康德式的先验哲学去补救休谟哲学,从而对休谟问题做出局部辩护吗?可以用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去补救康德哲学吗?在信息爆炸的当代,通过构造一套形而上学体系来给这个世界和我们关于这个世界的认知提供某种"整全性"的解释和说明,这种研究哲学的方式还继续有效吗?这些问题汇总为一个大问题:"休谟﹢康德﹢笛卡尔"如何可能?  相似文献   

19.
因果关系问题是哲学史上的一个老问题。休谟与康德对此都作过深入的研究,他们在结论上的异同,对后代哲学发展,都产生过重要影响,因此,弄清楚他们对因果关系问题的不同解释,分析比较他们在这个问题上的联系和区别,以抓住他们哲学的实质,于增强对唯物史观的认识,是不无意义的。休谟哲学的主要内容是因果性理论问题,它是建立在休谟怀疑论的基础之上的。他认为,经验是  相似文献   

20.
分析哲学是20世纪西方哲学中的一个主要思潮,它几乎占据了当代西方哲学(特别是英美哲学)整整一个世纪。这种哲学宣称可以通过对语言的逻辑分析解决传统的哲学问题,并倡导通过分析手段研究一切哲学问题。 20世纪上半叶,分析哲学在西方出现的时间还不长,就被引入中国。1920年罗素访华,开始了分析哲学在中国的引入。1927年,张申府翻译了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题为《名理论》,这是原著的英德对照版出版后第一次被译为其他文字出版。到了40年代,洪谦对维也纳学派的介绍和分析、金岳霖对罗素哲学的批判和对逻辑分析技术的运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