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发展观的演进主要经历了"经济增长型"发展观、"社会变革型"发展观、"文化进步型"发展观、"可持续型"发展观和"科学型"发展观五个阶段。从发展价值观来分析,科学发展观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既合目的性又合规律性的道路,从而实现经济领域的创新型发展、社会领域的和谐化发展、文化领域的人性化发展、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发展和生态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并在发展认识论、发展方法论和发展价值观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韩旭峰 《社科纵横》2009,24(6):171-172
为了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吸引力,提高教学实效性,真正使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结合教学实践,本文认为主要应该更新教育理念,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3.
浅谈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王平,赵桂英近年来,高校开设了法律基础课,这对于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的法律基础课,教育效果井不显著。笔者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法制教育同道德教育相脱离。应该看到,法...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马克思“现实的个人”的当代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树智 《唐都学刊》2010,26(4):47-50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是对马克思"现实的个人"的当代诠释,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新的执政理念。这既清楚地表明马克思的"以现实的个人为本"的基本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源泉、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也更加清楚地表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以现实的个人为本"的基本理论的理解的创新、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邢战国 《社科纵横》2012,(8):146-148
"概论"课的教学效果亟待提高,而针对性教学是其关键。"概论"课的针对性教学就是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教学,就是着力化解大学生对"概论"课以及某些重大理论认识问题的误解和偏见,就是关注学生所关注,竭力为他们释疑解惑,同时还要努力转变教学方式和考试方式。  相似文献   

6.
闫彩红 《社科纵横》2011,26(3):136-138
高校德育的部分缺失在于忽视了对大学生生命、生存和生活的关注。结合红河学院"三生教育"状况问卷调查,通过反思现代德育中"三生教育"价值凸显与"三生教育"缺失并存的矛盾,探索基于"三生教育"的德育实践模式构建策略,促进德育理论和"三生教育"实践有机结合,切实改善高校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7.
王广怀 《社科纵横》2010,25(4):27-29
"EBGU"发展模式理论是国民经济动员发展模式研究的创新成果,该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从"母子堡"到"纳入式",再到"EBGU"的三个过程,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具有原创性与实践性,是中国国民经济动员理论研究的一个新景观。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法制观念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课程,该课程要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认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教学思想;课堂教学与日常教育管理相结合,促进学生心理与个性健康发展;合理设计教学实践活动,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考试模式。。  相似文献   

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大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主渠道和中心环节;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课作为高等学校两课的重要课程之一,具有其教学的特殊性。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本文将对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实效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通过实施"12345"战略,真抓实干着力推进"幸福家园"建设,确保"十一五"末期全省每一个县市区都有一所国家举办的多位一体的社会救助福利中心。明确一个目标。  相似文献   

11.
李炳林 《唐都学刊》2011,27(3):69-72
"以人为本"是一个历史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一脉相承,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抉择。"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本,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目的,处理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以人为本"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12.
涂爱荣 《社科纵横》2012,(1):142-144
北宋理学家张载在道德教育上提出"蒙以养正"的德育思想,强调必须对儿童及时施教和引导、必须对儿童施以正面的教育和引导、必须对儿童施以前后内容一致的道德教育,认为实施"蒙以养正"的德育思想,必须对儿童因材施教,把握道德教育的时机、儿童间的个体差异、儿童的兴趣爱好。张载提出的"蒙以养正"德育思想是符合德育规律的,对我们今天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极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对于大学生全面成才具有重要作用,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本文就如何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进行思考,提出一些建议:一、充分认识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及特点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基础;二、创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和方法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保证;三、建立和完善形势与政策课的领导体制、管理机制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条件;四、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发展问题、发展理论上的最新认识成果。是同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本文拟从历史发展进程视角,分析论证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发展观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是针对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是对传统发展观经验教训的深刻反思和总结,它突破了传统发展观的形而上学局限性,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是辩证的发展观。坚持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李永忠 《社科纵横》2012,(7):167-168
中央要求重视并加强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高校要根据现行四门思政课的理论体系和学生综合能力训练的特点对实践教学进行"整体规划"。宜宾学院根据各门课的特点,在实践教学中主要采取了义工、法制报告、社会调查、社会考察、影视教学、课堂讨论等形式,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6,(5):173-178
对大学生进行生命价值教育刻不容缓、意义重大。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进行生命价值教育具有独特价值,缘于"基础"课与生命价值教育在教学目标上的相似性,在教学内容上的关联性,以及在教学方式上相得益彰的转换性。在"基础"课中实施生命价值教育的基本路径为:从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角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从尊重生命价值的角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从捍卫生命价值的角度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法律观。在"基础"课中开展生命价值教育宜选用案例教学法,并在教学中遵循科学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原则及认知性和践行性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为加强敬老院规范化、人性化管理服务,提高院民幸福指数,近日聊城市开展了创建"幸福敬老院"活动。创建活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为主线,以提高敬老院院民的幸福指数为目标,按照"用心服务、公平服务、依法服务、创新服务"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6,(6):155-157
高校心理课具有知识教育与幸福教育的双重价值取向。知识教育是幸福教育的基础,幸福教育是升华。幸福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课价值取向的终极目标,认识不到这一点,心理健康教育课就仅仅成为简单传播知识的窗口而丢了根本,失去方向。知识教育的内容依赖幸福教育的终极目标得以优化,知识教育的方法依赖幸福教育的目标不断创新,知识教育的有限性依赖于幸福教育的无限性,为此高校心理健康课的价值取向必须由知识教育向幸福教育转变。  相似文献   

20.
孔子之"德"在其"政"面前,是方法而不是基础,"德"以"政"为取向和目标,"为政以德"不是政治伦理而是伦理政治。因此,对于《论语》中的政治与道德,我们不能从道德的视角去观察政治,而要从政治的视角去观察道德才符合孔子的思想逻辑。具体到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仁",我们可以说"仁"的思想是孔子的伦理思想基础,而不能由此推论说"仁"的思想是孔子的政治伦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